康德著作全集: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第5捲)

康德著作全集: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第5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鞦零 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0077390
版次:1
商品編碼:10395859
包裝:精裝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07-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11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捲收入瞭康德三大批判中的兩部:《實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實踐理性批判》是康德思想的核心部分,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純粹理性批判》的歸宿和目的。全書包括“純粹實踐理性的原理論”和“純粹實踐理性的方法論”兩大部分,考察瞭規定道德行為的“意誌”的本質以及它們遵循的原則。《判斷力批判》除序言和導言外,分為審美判斷力批判和目的論判斷力批判兩個部分。通過判斷力批判,康德最終完成瞭其先驗論哲學體係。

目錄

1788年
實踐理性批判
前言
導論:一種實踐理性批判的理念
第一部分 純粹實踐理性的要素論
第一捲 純粹實踐理論的分析論
第一章 純粹實踐理性的諸原理
第二章 純粹實踐理性的對象的概念
第三章 純粹實踐理性的動機
第二捲 純粹實踐理性的辯證論
第一章 純粹實踐理性的一般辯證論
第二章 純粹理性在規定至善概率時的辯證論

第二部分 純粹實踐理性的方法論
結束語
1790年
判斷力批判
前言
導論
整部作品的劃分

精彩書摘

現在,我試圖把這個概念固定在實踐理性的客體上,在這裏我發現,道德原理惟有在預設一個具有最高完善性的世界創造者的情況下纔允許這個概念是可能的。這個世界創造者必須是全知的,以便在一切可能的場閤和在一切未來都認識我的行為,直到我的意嚮的最深處;他必須是全能的,以便賦予我的行為以適當的後果;他同樣必須是全在的、永恒的;等等。從而,道德法則就通過作為一種純粹實踐理性之對象的至善的概念規定著作為最高存在者的元始存在者的概念,這是理性的物理學進程(並更高地延伸到形而上學進程),因而其全部思辨進程所無法做到的。因此,上帝的概念是一個原初就不屬於物理學的概念,亦即不是對思辨理性來說的概念,而是一個屬於道德的概念,而且對於我們上麵已經當做理性在其實踐應用中的公設來對待的其他那些理性概念,人們也都可以說同樣的話。
如果人們在阿那剋薩哥拉之前的希臘哲學史中沒有發現一種純粹的理性神學的任何清晰的痕跡,那麼,原因並不在於這些較早的哲學傢們缺乏知性和洞識,以至於不能通過思辨的途徑至少藉助一種完全閤理的假說來把自己提高到這一點;有什麼能夠比自行呈現給每個人的思想,即不假定不同的世界原因的不確定的完善程度,而是假定一個具有一切完善性的惟一理性的世界原因,要更為容易和更為自然呢?但是,世界上的災禍似乎對他們來說是許多太重要的異議,以至於不能認為有權利作齣這樣一種假說。因而他們在這一點上錶現齣來的恰恰是知性和洞識,即他們並不冒昧地作齣那種假說,反而在自然原因中去四處尋找,看自己是否能夠在這些原因中遇到元始存在者所要求的那種性狀和能力。但是,當這個思想敏銳的民族在探究中走過如此之遠,甚至對其他民族從來也沒有超齣過空泛議論的那些道德對象也作瞭哲學上的探討之後,他們這時纔第一次發現瞭一種新的需要,即一種實踐的需要,這種需要不會不給他們確定地指明元始存在者的概念,而此時思辨理性卻袖手旁觀,至多還有這樣的功勞,即對一個不是在自己的地基上成長起來的概念加以修飾,並且用現在纔齣現的一係列齣自自然觀察的證實,來與其說是提高這個概念的聲望(這聲望已經確立起來瞭),倒不如說隻是用自以為的理論上的理性洞識大講排場。
從這些提醒中,純粹思辨理性批判的讀者將完全確信,那個費力的範疇演繹對於神學和道德而言是如何極其必要、如何有益瞭。因為惟有通過這種演繹纔能防止,當人們把這些範疇設定在純粹知性中時與柏拉圖一起把它們看做天生的,並在這上麵用人們無法預見其結局的超感性事物的理論建立起越界的僭妄,卻由此使神學成為充滿幻影的魔燈;而當人們把這些範疇視為獲得的時,則防止人們與伊壁鳩魯一起把它們所有的和每一種應用,甚至是實踐的意圖中的應用,都僅僅限製在感官的對象和規定根據之上。
……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外封有擠壓,其他都好。

評分

可惜能到山東的一共沒有幾本……買到一本是一本吧@!

評分

活動時候收的,可以對比著其他譯本看

評分

康德哲學思想中的以下3個維度仍然是照亮當代人思維道路的燈塔。

評分

人大版《康德著作全集》,前四捲以前是在特價書店買的,記得是三摺吧!?這次在京東終於把後五捲配齊瞭。康德是西方哲學的一座高峰,是哲學專業的必讀書。但康德的原著很難讀,可能不適閤一般人閱讀。人大版的印刷質量還可以,就是定價太高瞭,但這次京東很優惠,買下還是很值的!至於翻譯怎麼樣,還沒仔細讀,不好評價!

評分

感覺這本貌似太深瞭點,對於我這種一點哲學細胞都沒有的人

評分

  丁國旗,河南省滎陽市人,中國人民大學文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秘書長,全國馬列文論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中外文藝理論研究》執行主編,《外國美學》編委。主要從事馬剋思主義文藝學、美學、文學基礎理論研究,已在《文學評論》、《文藝報》等國內重要學術報刊發錶論文90餘篇,另有譯文2篇。主要著作有《馬爾庫塞美學思想研究》(獨著)、《新編馬剋思主義文藝學》(閤著)、《中國馬剋思主義藝術理論發展史》(閤著)、《當代中國文藝理論研究》(閤著)等,另有文學隨筆2部,主編、參編各種學術文集、高校文科教材等10餘部。

評分

量的範疇在實際使用中不是按形式而是按關於對象的一切知識中的“概念單一性”來理解單一性的,即“質的單一性”,其外延具有最大普遍性,故對應全稱判斷;全體性由於其質的完整性而對應單稱判斷,個彆事物在質上是最完滿、最豐富的。

評分

圖書很好,可以購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