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除瞭民國學者震華《續比丘尼傳》之外,寶唱的《比丘尼傳》是唯一流傳今日的關於比丘尼傳的著作,值得收藏。而且學者王孺童花費瞭七年的時間,從各方麵對《比丘尼傳》進行瞭點校考證,尤其是前言部分,對《比丘尼傳》進行瞭全方麵的介紹,一定不能錯過。同《高僧傳》相比,《比丘尼傳》的研究堪稱鳳毛麟角,而且中國的學者的研究成果遠遜色於國外的學者。另外,可以參閱青年學者劉颻寫的《魏晉南北朝釋傢傳記研究:釋寶唱與比丘尼傳》。在《比丘尼傳》之前,中國的傳記中雖也有專記女性的作品,如劉嚮的《列女傳》和曆代“正史”中的“後妃傳”等。但在中國封建社會這個男權中心的時代,後妃們隻是以帝王配偶的身份入傳,《列女傳》中的女性也隻以“某某之妻”的身份齣現,同樣生活在男性的羽翼之下。《比丘尼傳》中的女尼則不同,她們既不是男性的附庸,也不是“三從四德”的典範,而是一群以執著的追求和堅定的信仰而名世的女性。這多少透露齣瞭一絲獨立人格的曙光。本書是劉颻君在其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訂齣版的專著。幾年前,劉碸赴桂子山隨我攻讀博士學位,他為人樸實,勤敏好學。因為我曾正為建立一門“中國佛教文學學科”而努力,劉飄聞風而悅之,遂選擇瞭釋寶唱的《比丘尼傳》研究這一前人較少關注的問題,作為自己的論文選題,並寫下瞭這篇博士論文。這篇論文的主要成績,一是他抓住《比丘尼傳》作者生平事跡中的幾個主要問題進行考辨,提齣瞭自己新的看法;二是他結閤當時佛教史和社會史,探討瞭《比丘尼傳》産生的主客觀原因;三是他把《比丘尼傳》與當時的僧傳、正史、小說、類書、墓誌等加以比較,說明瞭《比丘尼傳》的史料來源;四是他對《比丘尼傳》的流傳及其對後世的影響作齣瞭係統的梳理。因而,兩本書可以放在一起進行閱讀。
評分釋敎銯見著錄,後曆代經錄、典籍多有收錄,現僅就吾之所見,列左(有韆字文編號者,注於末之「括號」內。釋氏稽古略捲二:「(梁)天監十六年,勅沙門定唱撰比丘尼傅四捲。」
評分評分
寶唱約生於劉宋泰始元年(465)前後,吳郡人,十八歲從建初寺僧祐齣傢,住莊嚴寺,遍學經律。天監四年(505)住新安寺,先後幫助僧旻編撰《眾經要抄》,助智藏編撰《義林》,助僧朗編撰《大般涅槃經注》,又助蕭綱編撰《法寶聯璧》等,並自撰《續法論》七十餘捲,《法集》一百三十捲。天監十一年(512),參與僧伽婆羅譯場,筆受《阿育王經》等十一部經。十三年(514)開始自撰《名僧傳》三十一捲,十五年(516)重撰《華林佛殿眾經目錄》四捲(原錄僧紹所撰),以博學多識見稱,梁武帝因此令他掌華林園寶雲經藏,廣搜遺逸經籍。同年,寶唱又撰《經律異相》五十五捲和本傳四捲(《開元釋教錄》捲六)。此外又撰有《眾經飯供聖僧法》等五種十七捲及《齣要律儀》二十捲。今僅本傳和《經律異相》尚存,其餘都佚失瞭。
評分釋氏稽古略捲二:「(梁)天監十六年,勅沙門定唱撰比丘尼傅四捲。」
評分質量很好!質感和印刷都很到位,是正版,而且便宜,支持,推薦.
評分如善妙、道綜、惠曜、曇簡、淨珪、曇勇、馮尼等事跡,可列入遺身之類。
評分建安七子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