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很多少儿读物都会陷入一个误区:为了迎合孩子,内容做得花里胡哨,但核心知识点却非常单薄,读完跟没读一样。这套《儿童象棋基础教程》则完全避开了这个陷阱。它做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它的语言风格在两册书之间有明显的递进——“启蒙篇”是温柔的引导,充满了鼓励和趣味性描述;而到了“提高篇”,语调变得更加沉稳、专业,但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可读性,没有让人望而却步。我最欣赏的是,它不急于求成,它没有要求孩子在某个年龄段必须达到什么段位,而是着重于“理解”每一步棋背后的“逻辑和意图”。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和孩子在象棋这个问题上,已经建立了一个共同的、非常扎实的技术语言体系,这为我们未来的共同学习和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非常有价值。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我对“提高篇”的期望值并没有那么高,觉得可能无非就是多几个复杂局面和一些高级战术口诀。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套书的深度远超我的想象,它简直可以算是一本微型的“象棋战术百科全书”。“提高篇”的结构设计极其巧妙,它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开局定式,而是从“兵种协同作战”的角度切入,详细分析了“车马炮”三类核心棋子在不同阶段的价值转换和功能侧重。比如,书中对“残局中单车对双马”的处理,给出了不止一种解法,并且清晰地标注了每一步的意图,这对于我这种半吊子棋手来说,简直是醍醐灌顶。更棒的是,它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用“抢占中路控制权”、“制造侧翼突破口”这类更具画面感的语言来辅助理解。我已经开始偷偷练习书中的一些残局技巧,感觉自己的棋力确实有了质的飞跃,完全不像是给“儿童”写的,倒像是一本针对有一定基础的成年棋手的进阶教材。
评分这套书拿到手,我本来是冲着给孩子启蒙去的,但翻开后发现,它更像是一本系统梳理传统文化精髓的指南。第一本,也就是“启蒙篇”,并非那种只有简单棋子介绍和几条规则的入门读物,而是非常细致地把象棋的起源、礼仪,甚至是如何端正坐姿、拿棋的规范都讲得头头是道。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基本走法时所采用的比喻——比如把“马”比作“日”字形的跳跃,把“炮”比作“隔山打牛”,这些形象的描述一下子就让原本抽象的规则变得生动起来,我儿子(刚满六岁)居然能很快理解并记住。书里大量的插图色彩柔和,布局清晰,完全没有那种刻板的教科书感觉。它真正做到了将复杂的知识点“儿童化”,而不是简单地“简化”。很多我们大人小时候自己摸索着学会的技巧,这本书一开始就给出了正确的框架,避免了走弯路。我感觉这套书不只是教孩子下棋,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专注力,从打开书本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进入了一种专注的学习状态,这一点比单纯的电子游戏或无目的的练习要强太多了。
评分我是一名注重逻辑思维训练的家长,过去也给孩子买过不少关于编程思维和数学思维的书籍,但很少有能像这套象棋教程一样,将抽象思维和实操结合得如此完美。尤其是“提高篇”中关于“弃子取势”和“先手后手”的讲解部分,完全可以作为高等数学中博弈论的初级案例来使用。作者在阐述“弃子”的原则时,没有停留在“牺牲小的换取大的”这种浅层概念上,而是深入分析了“时间价值”和“空间控制权”的交换关系,这对于培养孩子的战略规划能力非常有益。我试着让孩子用“提高篇”中学到的思路去分析我们日常对弈中的失误,他竟然能自己指出:“妈妈,你当时丢掉了中路的关键格点,所以后面的车就无法有效展开了。”这种分析能力,远超出了一个“会下棋”的孩子应有的水平。这套书,绝对是思维训练的“隐形武器”。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和排版绝对是业界良心。我收到的是两册套装,纸张厚实,印刷清晰锐利,即便是反复翻阅,也没有出现油墨模糊或者掉页的现象。特别是“启蒙篇”中关于棋盘布局和棋子动态的演示图,采用了多色印刷来区分攻击方和防御方,这一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太重要了,避免了混淆。我注意到,每一章的结尾都会设置一个“小测验”环节,但这个测验不是简单的选择题,而是要求读者动手摆出书中的某个经典对局的某个关键节点,然后思考下一步的“最佳着法”。这种互动式的学习设计,极大地增强了知识的内化过程。我发现,相比于我以前买的那些只是罗列招式的书籍,这种强迫读者动手的学习方式,能更有效地巩固记忆。而且,书中的示例棋局大多取材于历史上著名的对弈,这也在不经意间为孩子们普及了象棋的历史文化背景,挺有格调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