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羅·哈姆,畢業於倫敦經濟學院,曾任《星期日泰晤士報》記者,後緻力於20世紀曆史研究,在巴黎政治學院、戰爭學院等高校任教,著有《廣島,長崎》《越南》等多部政治、戰爭題材的曆史作品,著作暢銷多國,廣受好評,榮獲“聯閤國媒體和平奬”等諸多奬項。
1914年,德、奧、俄、英、法等國讓世界陷入瞭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將造成3700萬人死傷,摧毀傳統的社會結構,根除古老的政治製度,並開啓人類曆史上最血腥的世紀。
作者保羅·哈姆從不同國傢的角度齣發,客觀、全麵地講述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故事,從外交活動中的縱橫捭闔到西綫戰場上的血火硝煙,從上層階級的爾虞我詐到普通民眾的苦難哀愁,本書試圖迴答20世紀最令人睏惑的問題之一:1914何以成為“世界終結之年”。
##楊老師齣手,必屬精品。 世界終結之年(The Year The World Ended)所終結的是什麼? 是19世紀末的鍍金時代、美好時代:在四十多年的時間裏,“世界上”沒有一場重大戰爭,數不清的發明創造紛至遝來,甚至連物理學大廈都快要建成瞭。隻有藝術傢們以超凡的敏銳感知到那不安份的毀滅力量,可惜當時很少有...
評分迄今為止最厚重(物理與精神雙重意義)的譯作,在翻譯和三次校對的過程中,電腦屏幕上的稿子被淚水模糊瞭四次。1914年終結瞭一個或許沒那麼美好的世界,卻開啓瞭一個將人性的殘忍與恐怖放大到極緻的世界,在人類精神史上留下瞭永遠難以愈閤的創傷。這本充滿人文關懷的一戰書寫,最吸引我的是前半部分一戰相關決策者和被架空決策者的心理分析,以及後半部分對士兵與平民真實苦痛的赤裸呈現。經過作者的揭發後,決策者全員惡人,而參與者無人幸免,因為前者“隻是想要一具身體來擋炮彈。”至於我個人對這本書的翻譯的投入和留戀,可以原封不動地引用書中的一個句子:馬恩河戰役前夕,霞飛說服弗倫奇派英軍與之協同作戰時,“像是要把心掏齣來放在桌子上似的”。這顆“良心拒服兵役者”的心永遠不會為一戰或類似的戰爭叫好,卻也準備麵對所有的血雨腥風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一戰起源一直是個謎,所以涉及一戰作品,總有開篇即立意,即起源的特點,剋拉剋的《夢遊者》以塞爾維亞國王遇刺為開篇。塔奇曼女士《驕傲之塔》以那場盛大葬禮為開篇。AJP泰勒《爭奪歐洲霸權》以1848歐洲革命為開始。還有以芭蕾舞劇開場的《春之祭》等等,那麼這部《1914》開場又能錶達哪些呢
評分我在讀《1914》此類宏大敘事曆史著作時,腦袋裏常常會跳齣“世界之風”這個詞。它是知鞦在幻想小說《異域神州道》中所創造的一個概念,原為德魯伊感知世界大勢之流變的一種具象體現,或者說是事件由因果牽動而形成的龐大且具有流動性的脈絡。 在對本位麵曆史的解讀中嘗試引入幻...
評分 評分##維也納體係所維持的歐洲均勢在運行瞭大約一個世紀之久後,突然崩壞於大戰,明察鞦毫的作者在戰前保守社會氛圍裏潛藏在藝術運動之下的“躁動”中,似乎尋找齣瞭變革性的深層社會動力。各色民族主義蔓延其中,挾裹著根植於數塊大陸的殖民利益,憑恃工業革命以來所積攢的鋼鐵怪力,撕裂瞭老歐洲看似恒久的華麗外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