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濂
1974年生于浙江。北京大学哲学学士、硕士,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牛津大学访问学者。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杰出青年学者。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和语言哲学。著有《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正义与幸福》《打开:周濂的100堂西方哲学课》《正义的可能》等,主编《西方政治哲学史·第三卷》。
学者周濂政治哲学力作全新修订再版
切入政治哲学核心,提供理解现实的脚手架
在严肃的思考中获得直面复杂事态的勇气
「编辑推荐」
★ 公共声音之外,学者周濂政治哲学力作全新修订再版。作为学院知识分子,周濂老师以其思维的清晰与对现实问题的深入分析,被认为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公共声音之一。他对现实问题能够做到如此清晰而深刻认识的来源都可以在这本著作中找到答案。
★切入政治哲学核心问题,提供理解现实政治的脚手架。乔纳森·沃尔夫在《政治哲学》中开篇即说,政治哲学只需回答两个问题:“谁得到了什么?”以及“谁说了算?”以政治哲学的术语表达,前者涉及的是“正义”问题,后者涉及的就是“正当性”问题。本书从区分“正当性”与“证成性”出发,通过辨析政治哲学上的相关研究,为我们理解国家、权力、政治义务与政治责任等提供了理论上的分析工具。
★ 在层层递进的论述中明确政治哲学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围绕“正当性”与“证成性”,聚焦现代政治的讨论域,作者援引汉娜·阿伦特、约翰·西蒙斯、大卫·斯密茨、罗尔斯以及哈贝马斯的理论,分析他们在此问题上的关注点以及理论的得与失,最后落脚于民主正当性问题,为理解现实民主政治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角。
★ 论证的严密与分析的透彻,带我们由概念辨析去把握与此相关的现实。通过界定“正当性”与“证成性”“合法性” “政治义务”“政治责任”以及“正义”的关系,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脉络清晰的概念地图,便于我们澄清由于概念混乱导致的对相关现实的无视和无知。
★ 以理论的厚度赋予我们直面当今价值多元时代的勇气。面对今天这个纷繁的多元主义时代,面对多数人在各种问题上的独断论立场,了解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掌握概念辨析的方法,无疑有利于我们坚定自己的立场,更清醒地直面问题。
「内容简介」
“是什么使得权力或强力成为道德上对的”是2000多年来政治哲学不断追问的问题。
聚焦现代政治的讨论域,结合汉娜·阿伦特、约翰·西蒙斯、哈贝马斯及罗尔斯的观点,作者首先从概念分析的角度区分了正当性与证成性:正当性是一种“回溯性”的概念,它关注的是权力的来源和谱系,也就是从“发生的进路”去评价权力;而作为“前瞻性”概念的证成性,关注的是权力的效用和达成的目的,也即从“目的的进路”去评价权力,确立了道德评价国家的两条进路。
从政治正当性与证成性的区分出发,作者进一步在政治义务与政治责任之间勾勒出一幅清晰的概念地图:国家正当性与公民的政治义务具有概念上的关联性,而国家证成性则与公民的政治责任相关联。
由此,通过对概念关系的梳理标定了正当性在当代政治哲学概念地图上的位置,利于廓清被语言迷雾遮蔽的现实,帮助我们获得直面现实复杂事态的理论勇气。
##本书是周濂博士论文的再版,从彼时的青葱博士到如今人大哲学院外哲教研室主任、教授,已经成长为一位成熟的学者,亦如他在后记中所指出的那样,本书的深刻内涵仍为学界所关注。周濂指出第一,相对于服从、相信和规范来说,正当性是一个更为整全的概念,它覆盖了“道德评价政治权力关系”的整体。而不管是服从、相信还是规范,都只是涉及“道德评价权力关系”的某一面向或部分,作为正当性概念的构成要素,它们只能起到进一步详细界定和补充说明的作用,却无法真正地取而代之。正当性是一个在日常语言中被普通人反复使用的词汇,日常语言天然存在着歧义性和模糊性,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特点,就是在每种事物中只寻求那种题材的本性所容有的确切性。
评分##逻辑上的论证部分大致上能够理解,但因为对洛克/罗尔斯和哈贝马斯有关政治正当性的论述缺乏了解,只能对作者的总结听之任之。觉得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将正当性定义成一种回溯性进路,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削弱“政府干得好所以政权就道德上正当”论述的效用。最后一部分哈贝马斯的部分是看的很顺畅,但好像和“政权正当性”关系不大?
评分##本书是周濂博士论文的再版,从彼时的青葱博士到如今人大哲学院外哲教研室主任、教授,已经成长为一位成熟的学者,亦如他在后记中所指出的那样,本书的深刻内涵仍为学界所关注。周濂指出第一,相对于服从、相信和规范来说,正当性是一个更为整全的概念,它覆盖了“道德评价政治权力关系”的整体。而不管是服从、相信还是规范,都只是涉及“道德评价权力关系”的某一面向或部分,作为正当性概念的构成要素,它们只能起到进一步详细界定和补充说明的作用,却无法真正地取而代之。正当性是一个在日常语言中被普通人反复使用的词汇,日常语言天然存在着歧义性和模糊性,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特点,就是在每种事物中只寻求那种题材的本性所容有的确切性。
评分 评分##厘清了过去许多模糊不清的概念,如拨云见日。 文章来源:《社会学家茶座》2008年12月号 如果我们都相信,人是生而自由并且都有理性,那么,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为什么应该有国家?国家其中一个核心特征,是它保有施行合法强制或暴力的垄断权。当我们生活在某个国家之中,如果我们不遵守它的法律,代表国家政治权力...
评分##看不懂。。
评分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欣喜又欣慰。首先,它为我当下的政治观点提供了强大的哲学支持,我不会再因自己过于激进和非主流的看法,偶尔内心疑惧这一切是出于个人意识形态偏见的演绎;其次,它为我未来愿意投身的行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让我获得充分的信心展开论辩。最后关于审议民主的章节稍长,那也是有待消化的内容最多的一章,大概是因为讨论的语境全在自己的经验范围之外,就像之前读到其他政治学书籍述及近年西方民众对投票热情的消退、政党政治由此式微时,一种复杂的情感涌上心头,宛如一个乡下人,渴望那些自己尚未体验的新事物,却被告知城里人已经厌倦了它们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