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桑
诗人、译者、德国波恩大学访问学者(2012—2013)。同济大学哲学博士(2014)。著有诗集《赋形者》(2014)、诗学论文集《隔渊望着人们》(2016)、散文集《在孟溪那边》(2017)。译著有《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辛波斯卡诗选,2014)、《染匠之手》(奥登随笔集,2018)、《生活研究》(罗伯特•洛威尔诗选,2019)等。现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主要研究西方现代文学与哲学。
《始于一次分神》是胡桑的书评集,共收入从2010年至2021年间创作的十余篇书评,指向文学构筑潜能生活的能力。这些书评曾发表在《书城》《新京报》等各类报刊。
该书涉及辛波斯卡、米兰•昆德拉、略萨、马内阿、特雷弗、君特•格拉斯、鲁西迪、里尔克、帕慕克、阿兰达蒂•洛伊、安娜·伯恩斯、玛丽·奥利弗等著名的中外 当代作家。在写作中,胡桑秉承了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的细读方法,深入文本肌理,揭示文本写作的秘密,为读者开辟出诸多通往文学作品的条条幽径。通过胡桑的解读,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中目击一个充满差异和竞争、最终能够和解的完整精神世界。
胡桑的书评既拥有诗人的敏锐,又具备学者的严谨,在文本与现实、历史与想象、形式与价值之间游刃有余地自由穿梭,文字摇曳动人,又处处引领着读者去沉思文学、生活与生命之间的幽谧联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评集,同时也是一本探讨文学何为的思想论集。
##工整规整的书评。
评分我的书评集,十几年来的一些文章,记录了许多阅读的心迹。从文本细读,到知人论世,到对文本更整体的领悟,期间对文本的理解有过坚持也有过犹疑,有过自以为是的透彻,也有不明所以的混沌。总之,或分神,或专注,都出于对文字的爱吧。
评分 评分##喜欢,序言格外真诚,内容讨喜,是我都能看懂然后喜欢上的书评,能够让我想去看这本书
评分##关于八部小说、一部文学理论、三部诗集的书评,所有篇幅的内部线条都梳理的很清晰,看似是互不相关的文集,但又总归会涉及到关于记忆、时间、无根游荡的主题。《流年的飞沫》是我的私房小说,是文学中被遮蔽的浪漫理想的幻灭之爱,载入这篇是意外之喜。他可以透过亚里士多德对于人的三种生活(享乐、政治、自由沉思)的概括,去展开诗人奥利弗“去爱可爱的事物”的玄机。诚如作者借鲁西迪《午夜之子》中的句子所加以印证的,“想要理解一条生命,你必须吞下整个世界”所谓现实是对小说的模仿,即便在我看来文学犯不着映射现实,却能够看出作者通过阅读理解现实的路径,“阅读始于一次对已有经验的偏移。”好的读者总是将自己的目光转移到对其他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件、情节、词语上,在与文字的交互中,将抽象的理知通过共情,转换为对于自身的认知与感知
评分 评分 评分##触摸边界才能反身领会自己,让如此多的灵魂汇聚一处。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