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楼,安徽蒙城人,1980年12月生。1998-2009年就读于武汉大学,获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9年留校任教,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唐代政治史、中古碑刻墓志、敦煌吐鲁番文书。出版专著《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碑志与唐代政治史论稿》(科学出版社,2017年),在《史林》《史学月刊》《敦煌研究》《西域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参与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暨清史稿修订工程”之《北史》修订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中晚唐宦官政治是一个颇具学术价值的课题。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本书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深入而新颖的探讨。
本书以神策军为逻辑切入点,分别以神策军的创建及其演进、宦官集团与内廷皇位之争、宦官集团与外廷官僚政治、宦官集团与地方政局为四个逻辑层面,逐层讨论中晚唐宦官政治的诸多表现。中晚唐“宦官政治”是继东晋“门阀政治”之后,皇权政治的另一种变态形式,也是永贞革新、牛李党争、甘露之变等一系列政治事件演进发展的逻辑主线。它由皇权政治中来,最终又回归到皇权政治中去,对五代及宋初政治制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正本清源。以一三两编最为详审。第二编语焉不详者众,如述及郜国狱与太子诵、舒王谊争位之间关系,部分论证材料不足,更有与按断相抵牾者,此一疵也。又第三编所及之文人近幸集团,初看颇不以为然,读罢是编,始感到对训注阵营与二王八司马观感的差异来自于两点。一是后者集团中有著名诗人,爱屋及乌。二是未将皇位递嬗中皇权的消长与之联系起来,实则其致一也。总之,甘露之变谋诛宦官的失败未见得是必然,但重振皇权的愿景也究属渺茫。末编甚草草。
评分 评分 评分社科基金出品的书质量确实高。读到宣宗逆袭那段儿料到此书与《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属同一作者。此作是在向田先生那本《东晋门阀政治》致敬,能看出作者的野心。书中的核心论点是德宗对神策军的改制将宦官典禁军制度化使得宦官集团成长为一股独立又强大的政治势力(皇权+军权)。之前我们认为李辅国、鱼朝恩这类权宦最终还是倒在皇权之下,但控制了神策军的仇士良们则可以从容地指挥军队屠杀宰相、废立皇帝,连李德裕这种阁相也要寻找宦官作老板。有趣的是,宦官权力再大,由于生理缺陷无法篡位,反而保证了李唐皇室的延续,并用手中的禁军来维持中央权威抵制藩镇做大,继续坚持关中本位政策。书中穿插分析的甘露之变、牛李党争、宣宗政变等政治事件也十分精彩,顺便梳理了一遍中晚唐的政政史。与汉、明宦官的比较也很有意思。
评分 评分##疫情期间断断续续看到今天终于看完了(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没在看)写的挺好
评分德宗因泾原之乱而重组神策军,以窦文场任左神策军将领,位重于领右神策军的靖难功臣李晟,此为太阿倒持的开始,德宗没想到这给了内衙家奴擅权的工具,从此子孙万代不得自由。李晟虽靖难有功,然以无谓借口擅杀制将,吞其部属,此作为和东汉末年军阀无甚差别,有跋扈之嫌。故唐...
评分##非常好的选题,论述有意模仿田余庆先生的名作也是不错的,虽然观点不一定都对,但思路和比较方式都可圈可点,其实中晚唐研究虽然也热门,但成果不如前期,本书算是很难得的佳作
评分##中晚唐光辉渐黯,乱象丛生,确实比不过初盛唐那般抢眼,为后世所津津乐道。最无奈的是,中世史研究已积淀深厚,大师辈出,当下学者的目光只能投向遭受风雨侵蚀的碑文,比对史籍,补之不足,校之失实。时间跨度不算短,德、顺、宪宗或文、武、宣宗这两个三朝嬗递的史事相对瞩目,宣宗以降,李党失势,牛党与宦官沆瀣一气,懿、僖、昭宗已成尾大不掉,王朝走到了尽头,不在本书详论之列。李吉甫、李德裕父子拜相,同样是老成持国,前人早有赞誉,可仍无法彻底根除宦官窃权之祸,一旦英主崩俎,“政出中书”又化作泡影,引为憾事。与汉、明两个汉族王朝的宦官之祸的比较不是本书重点,论及宦官弑君,前有北魏宗爱作“榜样”,任其坐大,屡禁屡败,永贞革新与甘露之变相继失败,与反宦官集团积攒的力量还不够强有关,时乖运蹇,结果被反将一军,回天无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