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沃格林(Eric Voegelin,1901-1985)/ 20世纪西方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在实证主义政治科学独领风骚的年代里,沃格林凭借渊博的学问和深刻的见识,对人之本性、处境和命运进行了深邃的思考和探索,试图恢复对政治事务之本质的洞察,重建真正的政治科学。沃格林生前发表了上百篇论文和多种著作,其中以《新政治科学》和《秩序与历史》最为著名,现有英文版《沃格林全集》34卷行世。
译者简介:段保良 / 政治学博士,执教于陕西师范大学,主要研究领域为政治哲学,西方政治思想史。
《新政治科学》是沃格林政治哲学的纲领性文献。本书首先从方法论上区分社会自我理解的符号与政治科学的理论概念,主张新政治科学的研究旨趣在于通过对社会上先前存在的符号予以批判性地阐明,探索关于人性和秩序的知识。本书基于对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批判,提出三个类型的代表,即初级型的代表、存在意义上的代表和超越意义上的代表;进而指出,就社会将自身理解为超越真理的代表而言,人类历史上有三种类型的真理符号化,即宇宙论真理、人类学真理和救赎论真理。现代各色意识形态是真理的败坏形式,即所谓的灵知主义。本书着重阐述了灵知主义的内涵、在前现代的根源,以及灵知主义支配下的现代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
《新政治科学》对西方政治观念的生成机制、传承历史及观念和现实的互动关系的探索,特别是对西方现代性的诠释和批判,对于我们重新认识西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科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代性危机是由对灵魂秩序的背叛带来的,因为否认了灵魂秩序和灵魂的超自然面向,寄托于世俗世界完成超自然的救赎,沃格林反对的正是施米特那样的政治神学。沃格林也注意到,所望之事只能在信阳中看到,超出了人的理智,人不堪重负,但沃格林仍然偏向以灵魂秩序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尽管存在着不可知深渊的危险。还让人不满意的地方在于,沃格林把一切理论“解释学化”了,例如,不讨论马克思所解释出来的资本主义困境是否正确,哪里有误,而是以解释学的视角,粗暴地将之纳入一种灵知主义的范畴。这种讨论并不高明,而且也没给人方向。
评分##施氏精微,沃氏深邃。
评分 评分 评分##[摘要]作为20世纪一位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埃里克·沃格林在政治哲学与历史哲学领域有其独到贡献,但汉语学界对他的研究仍处起步阶段。沃格林在一些核心概念上采用了与人们通常的理解有所不同的用法,这对我们准确理解其思想意涵造成了困难。在沃格林所倡导的新政治科学中,“...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