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胜义雄(1922-1984),日本著名中国史研究学者,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教授兼东方部部长,专业方向:中国中古史、道教研究。代表作有《魏晋南北朝史》、《中国中世研究等论著》等。
本书是日本著名中国史研究学者川胜义雄的代表作。川胜在对后汉及魏晋南朝的历史进行精细的分析之后,认为中国六朝是个贵族制的社会,而如何思考六朝贵族制与封建制的关系,则是川胜始终萦绕于心的问题。他的研究结论是,中国的中世,是皇帝专制下的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当时的豪族阶级的势力,具有领主制倾斜的性质,他称之为豪族的领主化倾向,但中国社会以舆论,也就是在九品中正制中起重要作用的“乡论“为基本手段,阻止了领主化倾向,从而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中世社会。
##自孙吴自宋齐梁陈的文人贵族式社会何以形成,首先要从东汉后期的“清流”与“浊流”说起。东汉后期的清流士人集团是建立在儒家理想的意识形态体系上的团结体,被舆论推举出的名士们与举荐者形成了一种基于恩义感的主从关系。三国时代,分属不同阵营的士人们仍在私人感情上紧密...
评分##全书共三编,第一编读得头疼,第二编渐入佳境,第二编第三章是意外的惊喜。 这一章从梁武帝当政时期南方繁盛一时却又突然因侯景反叛卷入数十年的大乱,这一现象讲起,所涉及的题目主要集中在经济层面。 币制混乱导致的钱贵物贱,商人借机从中渔利; 还有商人以贿赂方式勾结官...
评分##经典之作,虽然翻译存在一些问题,但作者驾驭宏大框架的能力让人敬佩,通过史料运用分析足以自成其说,对于社会构造内部细致的分析也凸显其犀利的洞察力。读此书,一定要做笔记和框架图才更能深入理解。不足之处在于,某些概念的定义或者运用标准,有一些模糊之处,而“乡论”和“文化”的作用,过于强调或者放大,而帝权在其中的作用(事实上,我认为东汉的宦权、皇权与外戚、宦权内部的斗争不能简单被看为“浊流”,因此,我更加赞同田余庆先生的皇权之说,即皇权稳固,宗族支持;皇权动荡,宗族匡复;皇权瓦解,宗族角逐。外戚、宦官只是其延续,利用皇权,不能否定皇权。),作者没有深谈,也符合其“贵族制社会”的主题,未免存在先立论后论述的色彩。
评分##川胜义雄和谷川道雄比他们的前辈内藤湖南和宫崎市定进步了不少。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作者对于中国低层社会结构的构造,明显受到日本历史上低层社会结构的影响,但即使中日之间,差异也是极大的,由此阐发的的分析明显由于根基不足而导致结论错误。对于社会的清浊划分也过于简单概念话。总之,从今天的眼光看,这本书的分析方法和内容已经过时了。 在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利与家族网络》一书的绪论里,有对川胜一雄一系观点委婉的批评,我觉得还是很中肯的。 很早就想读这本书,年初听说出了中译本,很是兴奋。川胜与谷川齐名,他毕生唯一的一本书却迟迟没有中译,益发让人惋叹他的早逝。 此前,川胜的文章在国内比较容易找到的,只有收入《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四卷的两篇,一篇从汉末豪族共同体对抗领主化倾向的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