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俄罗斯诗人,剧作家,20世纪世界诗坛上是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译者:飞白,云南大学外语系教授,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
本书收录马雅可夫斯基诗歌70余首。作为20世纪世界诗坛*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恰逢其时,对现代主义文艺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时刻投身其中。以叛逆的姿态、“在场”的资格和高扬的激情,在20世纪来到人间之际录下了时代公共的和个人私密的心跳和脉搏。在创作中,以马雅可夫斯基为代表的未来主义诗人们打破传统词法句法,特别强调词语的音响,主张诗人有任意支配语言、任意造词和派生词的自由,以求把词语从僵化的传统语言和象征主义的神秘意义中解放出来。他在创作中爱新造词汇和派生词,拒用常规的诗语组合,代以出人意表的全新组合。因此,他独创了别具一格的“楼梯诗”:把每个长行切分为数量不等的几个“梯级”,固然其中仍潜在“扬抑”“抑扬”等音步节奏,但源自谣曲和民歌的“重音诗律”因素更占优势。他的诗歌语言体现开创气概、粗犷力度和敏感的内心抒情,具有鲜明个性风格。
##就像他对帕斯捷尔纳克[[1]]说的那样:“您爱天空中的闪电,而我爱电熨斗里的闪电”。[1] 所以他的诗,很少塞满晦涩难懂的典故,或是令人晕头转向的隐喻。 他的描绘: 一碟鱼冻、 吃剩的菜汤、一朵穿裤子的云、把爱情和夜莺煮成了一锅粥,触手可及又天马行空,像孩子气的俏皮话...
评分##愣是读出了一种歌颂新时代、讽刺海内外那时期的相声的感觉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马雅可夫斯基,你在俄国文学圈中自我感觉怎么样?” “挺宽敞的,不挤。” “马雅可夫斯基,你的诗不叫人温暖,不令人激荡,根本不感染人!” “我的诗不是煤炉,不是大海,也不是鼠疫。” “马雅可夫斯基!你自命为无产阶级诗人,可是你老是写我,我,我!” “哦,你向姑娘求爱的时候,一定是说‘我们爱你’咯?姑娘还不得不反问一声你们几个人啊?” “马雅可夫斯基,我的朋友们都说:读你的诗一点都读不懂!” “奉劝你,应当交聪明的朋友嘛!” “马雅可夫斯基,你说你在俄罗斯人之中觉得你是俄罗斯人,在格鲁吉亚人之中觉得你是格鲁吉亚人。那么你在傻瓜之中觉得你是个什么呢?” “在傻瓜之中我还是第一次。” 1930年 4月 14日,马雅可夫斯基在莫斯科的工作间里开枪自杀。
评分##自我又勇敢的善良人。悲悯是他的天性。我高大英俊,我才二十二岁,我不是温柔的男人,是一朵穿了裤子的云。
评分 评分##马雅可夫斯基自然是伟大的诗人,飞白也是一个视野开阔的译者,这个译本绝不会带上过多的政治性。但飞白译本仍需对照他者译本,比如《穿裤子的云》里有一句“死囚的头颅从断头台上滚下”(余振),飞白却译成“断头台上滚下个脑袋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