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呼呼的小词典

气呼呼的小词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意] 老安
图书标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序言:看,老安这个人
自序
阿 挨踢与黑爱 奥运
白 被子 病
厕所 长江大桥 肠衣 车库 城镇化 吃饭 吃苦 出租车 创世
导航 电影节 屌丝
法律 服装 付款
公园 工作 故事 故乡 观看 关注 管制 广告 国籍
孩子 海军 汉字 好奇 黑车 红包 红绿灯 话 环岛 换位 汇款 火锅
机器 加拿大 建筑 奖状 降落 交规 节日灯
开头
栏杆 老师 老外 历史 练习本 旅行证
民族 名字 鸣笛
内外
乞丐 前后 墙
人物
声速 食物 世界公民 世俗 视觉 水 素质
外语 违章 维持 文学 问路
习惯 相机 小偷 信仰 性 雪
摇滚 移民 音乐 幽闭恐惧症 元数据
长辈 之间 中国胃 中外婚姻 主题 资本主义 自行车 足球 做
代后记:中国之后是岔路口
· · · · · · (收起)

具体描述

1981年,年仅22岁的意大利青年安德烈·卡瓦祖蒂首度来华,次年留学复旦,从此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八九十年代,老安以干净隽永、设身处地的摄影,为我们留存下一个时代的气氛,这些作品收录在摄影集《稍息:1981—1984年的中国》中,成为国民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十代末,老安成为一位独立影像人,以自己的摄影和录像介入当代中国戏剧、电影、音乐、文学等领域。

四十多年后的今天,老安出版了他的首部随笔集《气呼呼的小词典》。作品以词典的形式编排,96个词条,记录了老安大半生的行迹、观察和思考——绝大部分关于中国,一小部分关于意大利。这些词条形式自由,没有中心,不事构作,不拘一格,有叙事,有议论,有认真,有笑谑,有毒舌,有热肠,有同一,有矛盾……词典形式犹如老安的人生样式,又像是一部他用文字拍下来的摄影集。

老安的写作,平实简练,点到为止,幽默犀利,却温厚克制,闪耀着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光芒。书末收录的“代后记”则堪称老安对于四十年在华生活经验的全面回顾。

书中的插画由艺术家卢悦绘就。这些插画,脑洞大开,妙趣横生,与老安的文字交相辉映,共同组成了这部幽默、机敏又诚实的作品。

————

当老安在中国游荡时,显然怀着一份意大利心事,那是部分欧洲知识分子的世纪心事。似乎要去别的国家,他们才能恍然追寻前现代记忆,作为替代物,那时的中国,大幅度展开了他们的前世。

——陈丹青

老安的中文好到只说半句,嘟嘟囔囔的,该笑的大家也笑了,该传递情感的也递到了。

——刘小东

虽然词典式叙事无论西方文学还是中国文学、无论虚构还是非虚构均有力作,但如此自由不羁、如此强健刚劲、如此目光无边界、如此气呼呼的——“小词典”,依然罕见。更罕见的,是这“气呼呼”里的爱,这爱里流淌的诚实。

——李静

用户评价

评分

##不错的消遣小册子,比较难得的是从1981年开始到现在平视,可爱,幽默的第三方视角看中国,改开初期就进入中国的意大利人,勇气可嘉,好奇心爆棚啊!

评分

##氣呼呼得很可愛,細膩又風趣的觀察,同時又保持著自省的狀態

评分

##近期看过最可爱的书,有趣的小比无聊的大难得多了,插图水准很高。搜了一次老安的摄影集《稍息》,2024年已经点过想读,看起来迟早是要读一读的。

评分

##老安来中国的时候我还没出生,第一次见到本人时完全感觉不到他和我的父亲几乎同龄;对于这个背景快速变幻而内在似乎不曾动摇的中国社会,他的观察与经验,让我对自己短暂停留的这个时间有了更多理解。这本小小“红宝书”是如此可爱,我愿意把他分享给每一个我认识的人。中文书写的精炼与机警、插画的切题与妙趣、书籍设计编排的用心,使我回到某种久违的学生时代翻看经典的小品文集“手不释卷”“突然大笑”的阅读快感,过程中,脑子里盘旋着的是五个字—— “冷眼热衷肠”。

评分

##书的大小设计非常亲切,拿在手里的感觉贴心贴意,带它出门一点也没有负担。比当年红宝书的红色沉稳一些,不那么鲜艳张扬,但这种红色还是彰显着一种特别的趣味。 序很好看,李静很喜欢老安这个人,才能写出这么有趣的文章,笔调非常之轻松,跳着舞。 后记论文性强,跟正文轻松戏谑的口气完全不同,仿佛作者突然端正坐下,准备讲话。 正文里我喜欢“吃苦”这种词条,几句话就说得特别透,特别有力量。一些词条记录的是时间的截面,正好他经过。还有一些词条是他四十多年中国生活的对比,经历过巨变,回头看来,有些不可思议。 摄影师的眼睛,看到的是现在,留下的是历史。“元数据”那篇,他说他忘记当时照片所涉及到的一切外在因素,忘掉当时场景,只留下照片——这一段论述很打动我。是一种难得的纯粹。

评分

##书的大小设计非常亲切,拿在手里的感觉贴心贴意,带它出门一点也没有负担。比当年红宝书的红色沉稳一些,不那么鲜艳张扬,但这种红色还是彰显着一种特别的趣味。 序很好看,李静很喜欢老安这个人,才能写出这么有趣的文章,笔调非常之轻松,跳着舞。 后记论文性强,跟正文轻松戏谑的口气完全不同,仿佛作者突然端正坐下,准备讲话。 正文里我喜欢“吃苦”这种词条,几句话就说得特别透,特别有力量。一些词条记录的是时间的截面,正好他经过。还有一些词条是他四十多年中国生活的对比,经历过巨变,回头看来,有些不可思议。 摄影师的眼睛,看到的是现在,留下的是历史。“元数据”那篇,他说他忘记当时照片所涉及到的一切外在因素,忘掉当时场景,只留下照片——这一段论述很打动我。是一种难得的纯粹。

评分

##挺能共情老安,喜欢亨利米勒、塞利纳的无业游民,一个冷眼旁观者,看热闹的热心人。他喜欢待在此地,此地是个酱缸,又可爱又可恶,国民是顽童,同时老于世故,既非常热情,又极端冷漠。我充分理解他,就像理解我自己的爱好。有洁癖的人恐怕待不住,也无法忍受欲言又止、浅尝辄止的出版方式。一流插图和一流装帧加一星,证明了纸质书和真正艺术家的意义。

评分

##不错的消遣小册子,比较难得的是从1981年开始到现在平视,可爱,幽默的第三方视角看中国,改开初期就进入中国的意大利人,勇气可嘉,好奇心爆棚啊!

评分

##一看一个不吱声,再看保你嘎嘎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