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未上市即引起媒体热议,入围2021新京报年度阅读推荐榜
★ 穿过传统中国史的缝隙,书写一部藏在海贝里的全球史
栖息在马尔代夫群岛周边海域的软体生物——海贝,从史前时期开始,就被货贸至亚非欧大陆的各个区域,并逐渐转变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货币。作者从这一微小的海洋生物着手,把从考古时期到二十世纪初的历史碎片拼凑起来,以全球史的视野,对亚非欧大陆内外的贝币进行了考察,描绘了一个奇妙且引人入胜的贝币世界,展现了一部鲜为人知的全球史。
《海贝与贝币》描绘了在两千年时间里,以贝币为媒介的市场是如何将语言复杂、文化多元的印度洋世界整合为一体的,而全球资本主义又是如何终结这个世界的。全书按区域展开分析,同时又超越区域的界限,结合了中国史和世界史两种叙事体系。海贝文化体现出了一种“全球在地性”,即它既是地方性的,也是全球性的;而将陆地世界和海洋世界联系起来的贝币世界,则为全球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本书荣誉】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有关海贝的传奇,还是一部由贝币交错串联起来的全球史。这是杨斌教授的一部世界史力作:它既向我们展示了贝币在全球体系内作为支撑性基础货币的区域和地方性特色,又揭示了它在东半球传播的广度。从海贝本身到其作为货币的兴衰,本书描绘了一幅它在东半球六个区域内传播的历史画卷。
——帕特里克·曼宁,
匹兹堡大学安德鲁·W. 梅隆讲席教授、美国历史学会前任主席
杨斌的《海贝与贝币:鲜为人知的全球史》是迄今为止对这种主要货币(贝币)最全面的研究之一。它建立在坚实的历史资料之上,必将与万志英的《财富之泉:11~18世纪中国的货币和货币政策》等作品一样,成为货币史上的经典。《海贝与贝币》应被放在全球历史学家和货币史学家的书架上。
——丹尼斯·O. 弗林,美国著名经济学家
研究人员和教员若在他们的书目和课程大纲中加入这一研究成果,定会有很大收获……世界史的学生和教员在用海贝拼凑我们全球历史的碎片时,会从这部重要的作品中获益匪浅。
——埃里克·施皮雷尔,美国马萨诸塞州格罗顿学校助理教师
##2022-007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开年第六天就遇到了让我失望的书。首先承认,这本书切入点很有意思,从贝币入手,通过市场流通串联起一个前工业革命的国际贸易体系,是不同于传统由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历史的。在这个视角下西方成为了破坏全球贸易的角色。作者野心也不止于此,在聊贝币的同时还加入了相关国家的风土以及海贝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视野开阔,内容丰富。而这也导致整本书更像是付费音频节目的讲稿,在主线内容之余还需要补充大量背景知识以求降低门槛,偶尔还需要加一些口语化的表达将一件事情重复解释,太碎、太散了。这其中有作者自己翻译时候的考量,但总的来说更像是知识付费平台上的节目未经整理编辑就以学术著作的形式出版。补充一个题外话,在市场上已有以棉花、茶叶、糖为主题的同类型著作的情况下,出版社在宣传的时候也不突出这本书的特色,现在看来并不可惜了。
评分 评分##结语写得相当不错,可惜全书的架构方式似乎很大程度阻碍了结语的实现。
评分 评分##全球史从传统的政治史框架突破到物质文明史框架的力作。物质文明的历史研究注定是不完整的,因为我们永远无法追寻过去之物生产、流通、使用与湮没的全貌。但仅仅是千丝万缕的线索就足够建立起比国别和文化更广阔的图景。海贝从马尔代夫流淌了三千年,从孟加拉人、印度人、暹罗人、滇人、殷人、西非人、古埃及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的手中流过,最终在广袤的大陆上扬为尘土、一文不值。贝币是海贝乔装打扮后的人类社会的客人,最终却被扫地出门。让人不禁想到《百年孤独》的结束:这个庞大的贝币世界将被飓风刮走,并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完全消失。9.3。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