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电影大国(年产量高、观影人数多),近几年,印度电影在我国又掀起一轮一轮的高潮,前几年曾在我国出版《你不属于:印度电影的过去与未来》的阿希什·拉贾德雅克萨的这本新作《印度电影简史》主要以时间顺序,以通俗朴素、详略得当、深入浅出的文笔概述了印度电影自诞生之日至宝莱坞风靡全球的过程,阿希什摘取了印度电影史上每个阶段的重要事件,介绍了众多杰出的电影人和优秀的电影作品,同时辅以社会上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热点事件,夹述夹议地将社会的方方面面与电影紧密结合,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精彩而又波折的印度电影史的画卷,相信也会对我国的电影事业发展有些许借鉴意义。
##过眼云烟,看完啥也没记住,电影史难搞哦,经济史,文化史,宗教史都要懂,才能勉强一知半解。
评分##虽然是简史,但也太简略了
评分##虽然是简史,但也太简略了
评分##需要再看一遍才行
评分##翻译非常死板,读的也略感吃力。宣传语说是“从流浪者到摔跤吧爸爸”但这其实只能概括杜庆春老师写的前言。书中内容则和这两部国人最熟悉的印度电影,毫无关系。我们对印度电影的认知是割裂的,这也让一般影迷很难从这类维基百科写法的简史里获得啥有用的信息。还是更希望能看到一本从作者论出发的印度电影专著。
评分##内容是好的,对一个个主题的零散讲述很有知识性,还扩展了我的待看列表。翻译和排版简直灾难,赶时间吗
评分##过眼云烟,看完啥也没记住,电影史难搞哦,经济史,文化史,宗教史都要懂,才能勉强一知半解。
评分##如文案所言,印度电影史的发展脉络基本与世界影史同步,初期就糅合了不同的表演空间(歌、舞、马戏、戏剧、神话等),也即所谓“本土”概念——这一观点贯穿全书,提炼得相当精准;更多从政治、经济、文化视角出发,俯瞰印度影业全景。本地历史传说/神话运用于电影兴起文化民族主义风潮,无论战前战后左翼右翼,均于此做足文章,也是印度电影在不同时代焕发生命的立足点。最让我感兴趣的是,殖民时期起电影业就懂得如何吸引“低端”投资——底层商人基于社群文化和经济需求,在地方金融资本与本土文化间建立联系(后逐渐演变升级为“影子金融家”),于是资方、业内和观众共同构建民族身份认同,即使分治后方言多达几十种,即使海量电影缺毁严重,通过大众记忆/不断翻拍来保存,但其政治属性却无限复活,并始终拒绝被殖民化与政府介入。
评分##没什么可读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