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主要论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开始越出传统运行轨迹而发生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全书共20章,作者以总揽全局的气度和全新的史学视角,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现近代中国社会极其复杂的历史图景。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研究了近代社会结构的演变,从经济、政治结构,到城乡基层组织的变化。探讨了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及其外部因素影响下导致的社会习尚的改变。考察分析了深刻影响社会上层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他各种社会思潮。作者的宽阔视野还关注到社会的其他各个层面,如宗族、行会、会党、人口、移民、社会心理、文学、电影、戏曲等等。书中极富思辨的论述,准确而深广地再现出百年中国的急剧变革。
在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中享有盛誉的这部历史读物,可以作为文学作品来读,也是其一大特色。史诗般的语言贯穿全书,遣词典雅,文采焕然,情感自然流露,富有韵律和乐感。新版增加精选《浮想录》摘编,读者可以从中领悟和探知作者建构新陈代谢史学思想的初衷和基本脉络,以及他对近代中国的深入思考。
##27,“没有罪恶,历史的停滞不打破,也就不会有进步。”欲望反而成了鱼钩,出处不净。 230,百日维新甚至革除过八股,然而转瞬之间它又重新复活。在丧失了合理性的东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这种顽强,正体现了历史惰性的沉重力量。 290,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路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评分##靠历史唯物主义搭起了一个宏大的架构,但这本书真正让人欣赏的却只是它对具体事件的分析,比如天地会、白莲教长时间没有做到的事,为什么一个拜上帝会在短期内就能做到?再比如像叶名琛这样的朝廷大员在外交中的心态和表现,都有着切实而有见地的分析。茅海建曾师从陈旭麓,在这一点上可谓尽得其所长。总的来说,一部写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史学著作,能够从“腐朽的封建营垒”中打捞出不少人和事,叙说其“进步”的意义,实属不易。但在另一方面,民族情感、道德评价和阶级分析法,如幽灵般不时地从某些章节中冒出来,限制了这本书的高度。(三星半)
评分 评分##大家好像对这本书推崇备至,我买了很久没看,今日终于读完,对历史方面不甚了解,虽然从这本里面也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是感觉中规中矩,无甚惊艳啊,可能是“书中所阐发的诸多理念及观点成了今天人们认知中国近代史的常识”的缘故?
评分 评分##杰作!八十年代近代史领域有这样的著作极为难得,本书并非单纯的近代通史,而可以视为一部思想史,作者对于近代历史事件人物的评述与定位极为精准且客观,完全超过了蒋廷黻书,许多观点现在已经变成了学界的常识,甚至还在远在同类著作之上。如对义和团的评价,作者显然做到了同情理解,作者说义和团代表民族情感,但不代表时代的脚步,不是民族觉醒,但促进了民族觉醒。作为一场爱国运动,其植根于经济的保守意识,抵御外侮的愿望同陈旧的天朝观念和华夷之见连在一起,旧的生产力只能找到中世纪的社会理想、精神武器和物质武器,由救国而误国是一种悲剧云云。作者虽然还有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但却以一种理性思考祛除了其僵化的一面,非高手不能为之,附录《随想录》摘编更是金句不断,不禁拍手称奇,杨国强、茅海建诸公继承了其师的精髓,风格极像。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