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从钢琴的基本知识、基本弹奏方法、基本节奏、五指练习开始,逐步加入各简单调的音阶、和弦、短琶音、附点节奏练习,然后进入音域扩展练习、调性扩展练习、各种节奏类型的练习和各种技巧的综合练习。 本教程采用循序渐进的编排方法,每课内容包括乐理知识、手指练习或练习曲和乐曲;每一课都有明确的训练要点,有针对性的专项技术练习。教程汇编了老年人所熟知和喜爱的乐曲,这些乐曲与传统教材中的练习曲具有相同的练习价值,使老年人能从初学阶段起就在熟悉旋律的陪伴下进行练习,真正体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
我是一个对教材的“可操作性”要求很高的人,如果一个教程看起来像是一本高深的学术著作,那我多半会望而却步。这本《老年钢琴实用教程册》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简直就是一本“傻瓜式”的、但绝不低幼的实操手册。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于“练习流程”的规划。它不像其他教材那样只是简单地列出一堆练习曲,而是会明确告诉你:“今天的任务是练习A曲的前八小节,用慢速,重点关注右手第四指的抬指高度,然后,请休息五分钟,回顾一下昨天学过的C大调基本和弦。”这种模块化、流程化的指导,让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指向性,避免了漫无目的的瞎弹。此外,书后附带的光盘(虽然我更习惯看谱子,但这是一个加分项)据说收录了所有范例的示范演奏,这对于确认音准和节奏的规范性是极其重要的补充。我特意去看了关于踏板使用的章节,它不是一概而论地说“何时踩,何时放”,而是根据不同的曲段风格,给出了非常细致的建议,比如在表现“连绵悠远”的意境时,应该“浅踩深放”,这种对细节的捕捉,体现了作者对钢琴演奏艺术的深刻理解,而不是停留在机械演奏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虽然略显保守,但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绝对超出了我的预期。我特别关注了书中关于“和声概念引入”的部分。通常这种入门教材会避开和声,直接教旋律弹奏,但这本教材很有远见地在非常基础的阶段就开始渗透一些简单的和弦结构分析。它没有用复杂的乐理术语去吓唬人,而是通过“听感”来引导。比如,它会让你分别弹奏主音、三音和五音,然后告诉你这就是“稳定”的感觉,接着再加入一个导音,告诉你这就是“渴望解决”的感觉。这种基于听觉体验的教学法,非常符合我们通过积累生活经验来学习的认知习惯。更让我欣赏的是,书中对曲目选择的考量。它没有盲目追求名家名曲,而是挑选了很多旋律优美、情感真挚但技术难度适中的作品。我看到有一首选自某地方民歌的改编曲,将原本复杂的民间音阶巧妙地转化成了大调或小调的范畴,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让老年学习者能够顺利上手,这种“在地化”的改编能力,足见作者的功力。
评分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是有点半信半疑的,因为市面上老年钢琴教材汗牛充栋,很多都是成年人教材的“缩水版”或者“降速版”,内核还是老一套,学起来枯燥乏味。但当我翻到第二章关于基础练习曲的部分时,那种惊喜感就涌上来了。练习曲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它们不是那种为了练习而练习的机械音阶组合,而是巧妙地融入了一些古典音乐的旋律片段,虽然简单,但听起来已经有“音乐”的味道了。比如其中有一组练习,仅仅用了三个和弦的交替,但作者通过不同的节奏型变化,让这三个和弦听起来充满了故事感。这说明编者在内容选择上非常注重“趣味性”与“实用性”的平衡。此外,这本书在节奏的讲解上也做得十分到位。很多老年朋友学琴最大的难点在于拍子的稳定性和对小节线的准确把握。这本书里引入了一些类似“口诀”或者“口号”的记忆方法来帮助记忆复杂的节奏型,比如讲解到附点音符时,作者会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让人一下子就抓住了那个“延长”的感觉,这比单纯看图示有效得多。我试着按照书中的指法建议弹奏了一段简单的旋律,发现手指的活动度确实比我以前自己摸索时要自然和放松一些,这对于长期保持练习的热情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那种带着点年代感的排版,一下子就让人觉得这绝对是本“硬货”,不是那种花里胡哨的速成指南。我拿起来的时候,首先注意到的是纸张的质感,虽然不是那种光滑的铜版纸,但摸上去有一种踏实的厚重感,很适合经常翻阅和练习。内容上,虽然我还没深入到具体的乐理部分,但光是目录和前言部分,就透露出编者对老年学习者的深刻理解。他们没有一上来就堆砌复杂的术语,而是非常耐心地从最基础的手型、指法开始讲解,语调平和,仿佛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在耳边轻声教导。特别是关于识谱的章节,感觉作者花了很多心思,他们似乎考虑到老年朋友视力可能不如从前,所以字体和五线谱的间距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即便是初次接触五线谱的读者,也不会感到强烈的压迫感。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慢练”的理念,这不同于现在很多针对年轻人的教程,上来就追求速度和炫技,这本书更强调的是“慢工出细活”,让人能够真正把每一个音符的触键感和音乐的呼吸感内化于心。整体而言,初读的印象是非常好的,它给我的感觉是,这本书是真正为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量身定制的,充满了耐心和人文关怀。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关于“音乐鉴赏与情感表达”的融入,这往往是很多技术导向的教材所忽略的“灵魂”部分。在介绍完某段技巧练习之后,作者会穿插一些关于该曲目风格背景的简短介绍,比如,如果这段练习的灵感来源于某段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他会简单提一下那个时代音乐的特点,比如“多用延音和弱音来表达内心的起伏”。这种将技术训练与人文熏陶相结合的做法,极大地提升了学习的内在动力。我感觉自己弹奏的不再是一串串孤立的音符,而是在尝试去表达一种情绪或讲述一个故事。而且,这本书在排版上非常注重“留白”,不像有些教材恨不得把每一寸地方都塞满文字和谱子,导致阅读起来眼睛非常累。这本书留给读者的呼吸空间足够多,无论是阅读文字解析,还是对着谱子思考指法,都能让人保持一个放松的心态。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将“实用性”做到了极致,同时又没有牺牲“艺术性”的优秀教材,它真正做到了让老年人能够以一种愉悦、轻松的心态,重新拾起或者开始学习钢琴的艺术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