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教孩子,从放下开始
定价:28.00元
作者:吴娟瑜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30113126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95kg
编辑推荐
能够容许“不一样”的爸爸妈妈,会栽培出更有创造力的孩子。
一个注定会成功的孩子,是因为爸爸妈妈发挥想象,和孩子一起玩;而一个开始尝到失败滋味的孩子,常常是因为他看到爸爸妈妈厌烦的眼神,或听到他们不耐烦的语气。
每个孩子的成长步调不一,有的开窍早,有的开窍晚;有的会察言观色,有的却懵懂无知。父母若在心中设置一个“理想模式”来要求孩子,就会造成彼此相处的紧张情势。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不要太斤斤计较于分数,或太计较于学校;你*需要关心的,应该是孩子离开学校以后的生活能力。
父母只有抛弃对孩子的错误期待,孩子才会有自己的人生规划。毕竟孩子的一生要由他们自己度过。
内容提要
对于现代家庭的子女教育问题,很多家长会从西方教育与传统教育中寻求援助,却苦于找不到一个可以沟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以致于在面临现实问题时恐过又忧不及。
会对种种让家长茫然的问题,本书作者凭借浓厚的心理学功底和多年主讲亲子成长课程的经验过一个个鲜活的安全和情境,为父母如何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并就如何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
本书共分四部分,分别探讨了如何培养孩子进行自我管理、如何帮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如何提高孩子的EQ经及家长如何以新的心太教育孩子四方面的问题。作者用亲切生动的语言,给为人父母者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方法。
目录
作者介绍
吴娟瑜,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大学应用社会学硕士,华人世界*演说家,培训师及专栏作家。她凭借丰富的肢体语言,风趣活泼的授课风格,在亲子教育、情绪管理、压力管理、沟通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领域独树一帜,经常受邀到世界各地演讲,帮助了许多人、家庭和企业,
文摘
序言
坦白说,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有一种魔力,它不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冰冷分析,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幽默感。我喜欢作者在描述那些令人抓狂的育儿瞬间时,那种带着一丝自嘲和理解的笔调。它让我感觉,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的那些“不称职”的瞬间,都是无数父母都经历过的。书中对于“正面管教”的讨论,尤其独到。它没有回避管教的必要性,但却将“管教”重新定义为“教导”和“引导”,而非“控制”和“惩罚”。我特别欣赏它提出的“后果与自然结果分离”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很多父母容易把情绪和惩罚捆绑在一起,比如因为孩子打翻了牛奶而大发雷霆。这本书提供了一套清晰的步骤:先处理情绪(自己的和孩子的),然后共同面对事件本身,最后,让孩子承担与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后果,而不是附加的情绪性惩罚。这种抽丝剥茧的分析,让我彻底明白了,为何以往的惩罚往往适得其反,因为它侵犯了孩子的自尊,而这本书则是在努力维护这份宝贵的自尊。
评分这本书最打动我的一点是,它始终没有将“教育”这件事目的化。它不强调孩子一定要考高分、学乐器、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聚焦于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自我认知和强大的内心力量。书中有一段文字,描述了父母应该像园丁一样,为种子提供合适的土壤、水分和阳光,然后信任它自然生长的力量,这个比喻非常诗意且精准。它让我从一个“目标驱动型”的家长,逐渐转变为一个“过程欣赏型”的陪伴者。我开始关注孩子每一次微小的进步,而不是只盯着那些尚未达成的目标。它还深入探讨了“仪式感”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比如晚餐时间的“无电子设备承诺”,或者睡前十分钟的“今日高光时刻分享”。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习惯,却在潜移默化中构建起家庭的凝聚力和安全感。阅读这本书,更像是一次对自己教育理念的深度体检和刷新,它让我学会了更少地评判,更多地观察和等待,最终,也让我自己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平静。
评分这本关于育儿的书,真的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反而像一位经验丰富、充满智慧的长辈,轻声细语地和你聊着那些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细节。我记得有一次,我正因为孩子不肯收拾玩具而焦头烂额,气得几乎要发火,这本书里提到的“接纳当下的不完美”的概念让我猛地停下了脚步。它让我意识到,我的焦虑和急躁往往比孩子的不合作更具有破坏性。书里探讨了如何识别并管理父母自身的情绪,而不是将这些情绪转嫁给孩子,这一点对我来说是醍醐灌顶。作者似乎非常理解父母在面对孩子“叛逆期”时的那种无力感和挫败感,用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这些场景,然后给出了一套既有理论支撑又极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它强调的不是如何“驯服”孩子,而是如何与孩子建立一种基于理解和尊重的伙伴关系,这种视角上的转变,让我在接下来的互动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有效。特别是关于设定清晰界限的部分,它不是一刀切的规定,而是融入了大量生活情境的案例分析,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选择空间,真正做到了“有规矩而不失温度”。
评分我带着一种近乎批判性的眼光去阅读这本书的,因为市面上太多育儿书都是空泛的口号或者过于理想化的情景再现,但这本书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深度和现实感。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对“延迟满足”这一概念的全新解读。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要克制,而是深入剖析了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对即时反馈的依赖性,并提供了一套非常温和的引导策略。我曾经尝试过很多方法来培养孩子的耐心,但往往因为效果不显著而半途而废。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框架,让我理解到,培养耐心是一个“看见”和“回应”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强迫”和“惩罚”的过程。它用了大量的篇幅去讨论父母自身的“耐心容量”,指出我们自己的耐心不足,才是孩子学习如何等待的最大障碍。书中那些关于“暂停”和“呼吸”的练习,我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给自己做起了功课,效果立竿见影。读完后,我不再把孩子偶尔的拖拉视为一种挑战,而更像是一个需要我给予更多空间和时间去完成的“小小探险”。这种心境的转变,让家庭氛围都变得更加和谐流畅。
评分我是一个非常注重逻辑和结构的人,我期待一本书能提供一套清晰的行动蓝图,而这本书恰恰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但又没有落入刻板的窠臼。它关于“沟通模式重塑”的一章,简直是一本小型的心理学教材,但所有的理论都建立在最日常的对话场景中。比如,如何将“你为什么总是把事情搞砸?”转化为“我看到这个问题了,我们一起想想下次怎么做会更顺利?”这种措辞上的细微调整,却能带来结果上的巨大差异。书里还提供了一个很棒的“冲突解决三步走”模型,这个模型简单到孩子都能理解,但其背后的心理学原理却非常扎实。我试着用这个模型处理了最近一次和孩子关于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的争执,原本以为会是一场持久战,没想到在第三步——共同寻找双赢方案时,我们很快就达成了共识。这让我感到,育儿其实是可以科学化、系统化的,它需要的不是蛮力,而是正确的方法和持续的练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