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郑辛遥为漫画家,已持续二十多年的新民晚报“夜光杯”每周一幅的“智慧快餐”漫画是郑辛遥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智慧快餐”漫画由哲理性话语(中英文)与富于幽默情趣漫画组成,耐人寻味,赢得众多粉丝。2012年出版的本书第1辑由郑辛遥600幅“智慧快餐”漫画和自选影像、中外漫画家笔下的郑辛遥三个部分组成,本书2013年由台湾禾风车以繁体字版本出版。本次第2辑由八个部分组成,“智慧快餐”漫画302幅(中英文),其他为郑辛遥的幽默漫画、新闻漫画、连环漫画、肖像漫画、旅游漫画、建筑漫画,以及新的自选影像,部分画作为彩色。两辑合为姊妹书。
内容介绍
《郑辛遥智慧快餐漫画大全集(1)》
附画家郑辛遥生活影像20余幅,以及中外漫画家画郑辛遥的20多幅肖像漫画,堪称了解画家的全息图。
小开本,大容量;中英双语,意蕴生动。
《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漫画专栏“智慧快餐”二十年纪念版大全集。
郑辛遥1992年起在《新民晚报》副刊“夜光杯”上开设“智慧快餐”漫画专栏。该系列漫画“一画一文”、“一图一理”,题材广泛,变化灵活,独立成幅。蕴含哲理的短句与简约夸张的线条相结合,“简单是由复杂来支撑的”,图文十分贴切。
“智慧快餐”不仅被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众多报刊转登,还时不时被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报刊转载。先后获得第八届全国美展奖、第三届上海文学艺术成果奖等。得到业界的广泛肯定和读者的好评。
此次纪念版精选集,收录郑辛遥漫画作品600幅。时间跨度20年,全面反映出作家作品的特点和封面。并由Louise Wang女士担纲英译,双语对照,精致耐读。
《郑辛遥智慧快餐漫画大全集(2)》
郑辛遥,当代中国漫画家、新民晚报记者。自1992年起在新民晚报开设“智慧快餐”漫画专栏,每星期日发表一则。“智慧快餐”在生活中发掘哲理,用漫画予以夸张、幽默的表现,体现聪明的中国智慧,每则漫画配以中英文的哲理性短语,与漫画相得益彰。本书为《漫条思理——郑辛遥智慧快餐漫画大全集》第2集,收2013—2016年新作、前20年未结集作品、六格漫画等,约400多幅漫画作品,另有郑辛遥新近影像组照等内容。
作者介绍
辛遥,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新民晚报》美术编辑。上海首届德艺双馨文艺家,上海长江韬奋奖获得者。漫画作品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漫画作品银奖,并在比利时、意大利、日本等国际漫画大赛中获奖。20年来发表《智慧快餐》系列漫丽1000多幅,该系列漫画获第8届全国美术作品奖、第3届上海文学艺术成果奖。201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漫条思理——郑辛遥智慧快餐漫画大全集(1)》、《智慧快餐漫画精选》,前者版权输出到台湾禾风车出版繁体字版。
这本集子简直是我的周末“精神食粮”!我常常在工作日被各种复杂的数据和冗长的报告搞得焦头烂额,急需一些能让人瞬间放松下来的东西。初次翻阅时,我本来也没抱太大期望,毕竟“智慧快餐”听起来有点敷衍。然而,事实证明我大错特错。作者对生活中的那些细微的、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哲学小洞察,描绘得入木三分。比如关于“选择困难症”的那几页,寥寥数语配上生动的画面,我竟然在那个瞬间理解了自己为什么总是在点外卖时犹豫不决。它不是那种高深莫测的哲学著作,而是像一个超级聪明的邻家大叔,拍着你的肩膀,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告诉你:“嘿,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儿。” 每次读完,我都能感到心里的某个角落被熨平了,那种被日常琐事挤压出的紧绷感,神奇地松弛下来。书里的节奏感掌握得非常好,不是那种拖沓的叙事,每一页都是一个独立的小高潮,非常适合碎片时间阅读。对于我这种忙碌的都市人来说,这简直是“心灵的速效救心丸”,随手翻开一页,都能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清明。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这套书带给我的感受,那应该是“回味悠长”。不同于那些读完就忘的轻松读物,这套漫画的后劲非常大。我常常在工作会议中、排队等电梯时,突然脑海里会浮现出某幅画面的细节,然后会重新解读出新的含义。它成功地将那些高高在上的、常人难以企及的“大道理”,转化成了可以被日常消费的“小哲学”。它的哲学内核非常坚实,这归功于作者对人性的洞察力。很多时候,我们都被社会规范和外部期待推着走,忘记了自己最初想要的是什么。这套书就像一面镜子,虽然画面很简单,但反射出来的却是我们内心深处那些复杂、甚至有点可笑的纠结。它不追求宏大叙事,只专注于微观的、个人的精神挣扎与和解,这使得它的共鸣点非常广。可以说,这是我近年来买到的,最物超所值的心灵投资之一。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绝对是加分项。现在很多漫画书为了追求廉价,内页的纸张要么反光得厉害,要么就是薄得一碰就撕裂。但这套书的触感非常舒服,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拿在手上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品质感”。更让我惊喜的是,它的跨页设计和分栏布局,简直可以称得上教科书级别。在讲述一些对比强烈的概念时,比如“理想与现实”的撕扯,作者的布局能瞬间抓住读者的眼球,让人不得不停下来细品。我特别喜欢它在处理英汉对照文本时的巧妙平衡——英文的表达往往更精炼,中文的翻译则更添韵味,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奇妙的互补效果。这不仅仅是图画和文字的简单堆砌,而是一种视觉语言的精心编排。我甚至带着它去咖啡馆,给几个朋友看,他们无一例外地都称赞了它的设计感,觉得它完全可以放在书架上作为一件艺术品来欣赏。这种对细节的苛刻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内容质量的尊重。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在与一位老友进行一场深夜的、思想火花四溅的对谈,而不是单向的灌输。很多漫画作品只是肤浅地逗你笑一笑,或者讲一个很直白的故事,但《漫条思理》系列明显更进了一层。它巧妙地避开了说教的陷阱,而是用一种近乎自嘲的幽默,引导你去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我记得有一篇讲“时间管理悖论”的,主人公为了追求“完美的一分钟”,结果浪费了整整一个下午。我看到那一刻,简直是醍醐灌顶,立刻联想到了自己无数次在整理邮箱或回复非紧急邮件时“假装忙碌”的场景。这种“精准打击”式的幽默,让人笑过之后,会陷入片刻的沉思,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在用同样的方式麻痹自己。它不给你答案,但它会犀利地指出你问题所在,让你自己去寻找出口。这种尊重读者独立思考的创作方式,让我非常钦佩。
评分作为一名对语言学习略有执念的人,这套书的“双语”属性简直是意外之喜。我原本只是想放松一下,没想到却无意中做了一次“沉浸式”的语言练习。通常的英语学习材料会设置很多语法点和生词,让人学起来有压力。但这套漫画,由于情境性极强,很多哲理性的表达虽然字面上可能有点绕口,但结合画面就能立刻领会其意图。例如,某个关于“效率陷阱”的段落,英文的表达方式非常有特色,我通过理解画面中人物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迅速把那个复杂的英语短语“内化”了,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比单纯看词典和例句有效得多。对我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安全的、低强度的语言输入环境。而且,很多哲学概念在不同语言的表达差异中,反而让我对那些概念本身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因为它迫使我去思考:“用英文说这句话,强调的是哪个侧面?用中文说,又侧重了哪个角度?” 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认知训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