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錄
橙色犀牛的故事
第 1章.輕鬆進入改變
第 1天.承認需要改變:擁抱“哦……我需要改變”的那個時刻
第 2天.尋求彆人的支持:幫助,對身體有益.
第 3天.讓孩子幫助你:橙色犀牛遊戲
第 4天.練習“避開”孩子吼叫:我喜歡衝到洗手間吼叫
第 5天.用提示物包圍自己:橙色是新的灰色
第 2章培養意識
第 6天.開始跟蹤吼叫誘因:二見傾情
第 7天.對自己誠實:“為什麼,媽咪,為什麼,為什麼?”
第 8天.記錄越來越想吼叫時的身體徵兆:媽咪扔瞭一個鴨嘴杯
第 9天.給你的吼叫誘因貼標簽:“不,我不收拾房間!”
第 3章練習管理誘因
第 10天.搞定可以搞定的誘因:混亂讓我想大聲尖叫
第 11天.處理可以處理的誘因:我的感覺處理障礙癥讓我大吼大叫
第 12天.識彆無法改變的誘因: 25個小時
第 13天.接受不能改變的誘因:我不能改變我的兒子
第 14天.練習原諒:我思故我吼
第 4章準備勇往直前
第 15天.選擇個人目標:如果我能剛好堅持到上午 9點 5分……
第 16天.創造積極的自我肯定:從惡性循環到勝利循環
第 17天.好好照顧你自己:睡覺,吃飯,跑步,打掃……拉粑粑?
第 5章開始少些吼叫多些愛
第 18天.成為橙色犀牛:我的身經曆
第 6章當事情或孩子令你抓狂時,保持鎮靜
第 19天.愛的四字訣:我用瞭 36年的安心毛毯
第 20天.尋找新視角:“至少”——我喜歡的新魔咒
第 21天.在你剛想大叫時大笑:2013年的牙簽大災難
第 22天.告訴自己吼叫不管用:我跪下來,大哭……
第 23天.大聲說齣來:“媽媽嚇壞瞭。”
第 7章當你大為生氣時,尋找溫情
第 24天.迴憶在你沒有吼叫的期間發生瞭什麼:“媽媽,我去瞭天堂,你還會愛我嗎?”
第 25天.記住,孩子也是人:如果我是個孩子……
第 26天.看到孩子身上的優點:的塔斯馬尼亞大嘴怪
第 27天:迴到基礎:食物之戰!
第 28天.問問自己誰是始作俑者:“完美”全傢福
第 8章當你想放棄時,堅定信念
第 29天.知道你是可以做到的:如何控製住吼叫
第 30天.記住真正重要的:讓天平嚮愛傾斜
第 9章30天
30天之後的每:我對孩子們的承諾
第10章要點總結
橙色犀牛:有關吼叫的 10大啓示
成為橙色犀牛的 10大好處
替代吼叫的 10大方式
常見的橙色犀牛誘因和解決方法
常見問題和迴答
應用資料
橙色犀牛誘因跟蹤錶
緻 謝
內容簡介
“橙色犀牛”挑戰行動,30天實現不吼不叫
作者茜拉·麥剋瑞斯有四個男孩,都還不到八歲,個個精力旺盛、淘氣。因此她比多數媽媽更有理由情緒失控,大吼大叫,抱怨絕望。
一個偶然的契機,讓她*次意識到孩子眼中的自己是怎樣一副模樣,一個無能和失敗的大吼大叫的傢庭婦女形象!那一刻,茜拉幡然醒悟:“我的孩子是我的觀眾,我*重要的觀眾,一直在我身邊的觀眾,我想讓他們看到我的愛,而不是我的憤怒。”衝孩子大吼大叫的現象必須得終止。她嚮全傢人宣布,正式開始“橙色犀牛”挑戰計劃,發誓在隨後的365天裏不吼不叫。
她真的做到瞭!!!
她先給自己定瞭一些相當嚴格的規則,如果她大吼大叫瞭,計數器就會歸零。這是一個非常認真的目標,規則也非常認真。此後不久,為瞭進一步激勵自己,她開瞭博客,名叫“橙色犀牛挑戰”,按時間順序公開記錄我的進步,以保持她的責任心。但她開博客的更主要目的是尋求支持,找到像她一樣與大吼大叫抗爭的其他人。為給自己找一個提示物,很偶然地,她搜到瞭犀牛。犀牛是一種天生沉靜和安詳的動物,但是當受到挑釁的時候,犀牛也會錶現齣攻擊行為並猛地衝齣。茜拉意識到自己就是一頭徹頭徹尾的犀牛。她再也不想具有攻擊性;我再也不想猛地衝齣一些傷人的話。她希望像橙色那樣溫暖,充滿愛。需要橙色象徵的決心和活力。“橙色犀牛挑戰”就這樣誕生瞭。
作者簡介
茜拉·麥剋瑞斯(SheilaMcCraith),又名橙色犀牛,是四個男孩子的母。她在博客上分享的育兒經驗被全美育兒雜誌評為“2013年有價值的博客”。
在辭職迴傢之前,茜拉曾經從事過品牌營銷,她愛好蛋糕裝飾、攝影和隨緣行善,她也曾經想圍繞自己的愛好之一開辦一傢公司。橙色犀牛博客和橙色犀牛團體使她認識到,分享自己的奮鬥過程和成功經驗,並以此來幫助那些渴望獲得幫助的人們,這正是她在自己的空餘時間裏願意去做的事情。
關聯模闆【結束】節點,請勿手動操作節點內的內容!!!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吼叫型”傢長量身定製的救星!我孩子現在正是學步期,精力旺盛得像個不知疲倦的小馬達,而我呢,嗓門總是控製不住地往上飆,事後常常後悔得捶胸頓足。我特彆想找到一種既能有效管教孩子,又不會破壞親子關係的方法。市麵上很多育兒書要麼理論性太強,讀起來像啃一本教科書,要麼就是空泛地喊“多點耐心”,根本沒有可操作的步驟。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眼前一亮。它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實實在在地提供瞭一百種“替代方案”。我光是翻閱目錄,就覺得心裏踏實瞭不少,感覺手裏握著一份詳盡的“情緒處理作戰地圖”。我尤其期待裏麵關於“情緒降溫技巧”的部分,希望能學習到如何在自己快要爆發前,迅速將戰鬥力轉化為溫柔的引導。這本書的實用性似乎遠遠超過瞭那些隻談“理念”的純理論讀物,我迫不及待想開始實踐,看看這“少些吼叫”的口號,到底能帶來多大的傢庭氛圍改善。這不僅僅是育兒工具書,更像是黑暗中遞過來的一盞指路明燈,讓人看到瞭希望。
評分我曾嘗試過很多號稱能解決孩子問題的書籍,但它們大多聚焦於“行為矯正”,總感覺是在試圖把一個活潑好動的孩子,打造成一個流程化的“聽話機器”。而這本書的取嚮,似乎更側重於“關係修復和情感聯結”。我最欣賞的是,它似乎非常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感受。它不是教你如何讓孩子“安靜下來”,而是教你如何理解孩子“為什麼需要這樣錶現”。比如,當孩子因為玩具被搶而大哭時,很多書會教你如何轉移注意力,而這本書可能側重於教我如何先確認他的“憤怒是閤理的”,然後再引導他錶達。這種從“控製”到“理解”的轉變,是目前國內育兒書籍中比較少見的深度視角。它讓我意識到,我的吼叫很多時候源於我沒有讀懂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需求信號”。如果能通過學習這些替代方法,建立起一個更堅實的情感橋梁,那麼錶麵的“聽話”反而會水到渠成地發生。
評分閱讀體驗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特彆是對於時間零碎的傢長來說。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風格非常友好,沒有那種密密麻麻的小字和枯燥的圖錶。它似乎很注重視覺上的放鬆感,大量使用瞭圖示和清晰的層級劃分,這使得那些復雜的溝通技巧也能被快速消化。我注意到,每一條“替代方法”後麵,都附帶著一個簡短的“應用場景小貼士”,這極大地幫助我將抽象的理論與我傢裏的真實場景對接起來。例如,當我看到“當你在做飯時孩子纏著你怎麼辦”的場景分析時,我立刻就能想象齣我自己在廚房手忙腳亂的樣子,以及書中建議我如何提前設置一個“專注時間”的小儀式。這種“所見即所得”的閱讀設計,讓學習過程充滿瞭樂趣和緊迫感——不是那種焦慮的緊迫,而是“我今天一定要學會並用上這個”的積極驅動力。整體感覺,這是一本真正為忙碌的現代父母著想的、充滿溫度和智慧的工具書。
評分作為一名職場媽媽,每天下班後,我發現自己的耐心值基本已經跌到瞭榖底,那點僅存的能量用來做飯和處理傢務已經捉襟見肘,麵對孩子突如其來的“作妖”,吼叫成瞭我最快捷也最省力的“處理”方式。我一直深知這對孩子身心發展不好,但就是無法自控。我需要的是一種能夠在我“電力耗盡”時也能輕鬆執行的策略。這本書的“簡單易行”這四個字,對我來說比任何高深的育兒理論都更具吸引力。我瀏覽瞭一下章節結構,發現很多方法都是“三步走”或“一句話原則”,不需要復雜的道具或漫長的準備時間。比如,書中提到的“五秒暫停法”,隻是要求傢長在迴應前先深吸一口氣,這個動作本身就極大地拉開瞭“情緒反應”和“理性迴應”之間的距離。這讓我覺得,即使在最疲憊的時刻,我也有工具可以立即使用,而不是需要閱讀完一大段心理學分析纔能應用。這種即時效能,是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所在。
評分坦白說,我一開始對這種“數字量化”的育兒書籍持保留態度,覺得“100種方法”聽起來像是為瞭湊數而堆砌的清單。然而,當我真正翻開之後,那種強烈的代入感和故事性一下子抓住瞭我。作者的筆觸非常生動,沒有那種居高臨下的說教感,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朋友在跟你分享她踩過的坑和總結齣來的“獨傢秘籍”。特彆是書中提到的一些情境模擬,比如孩子執意要穿反季節的鞋子齣門時,我瞬間聯想到上周發生在我傢裏的那場“鞋子之戰”,當時我幾乎是氣急敗壞地把鞋子扔到瞭一邊。書中提供的那些替代性的迴應,例如“哦?你想讓你的腳丫感受一下夏天的寒風嗎?我們來猜猜看,襪子能不能幫上忙?”這種充滿趣味和尊重的方式,讓我意識到,原來溝通可以這麼有藝術感。這絕不是簡單地用“請”和“謝謝”來替代吼叫,而是從根本上改變瞭我和孩子之間的互動邏輯,著重培養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服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