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4月1日)
平装: 154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504562661, 9787504562661
条形码: 9787504562661
商品尺寸: 14.3 x 18.4 x 0.6 cm
商品重量: 200 g
品牌: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这本书的实操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我之前参加过线下的培训班,老师的演示总是有时间限制,很多细节一闪而过,回去自己练习时就发现根本跟不上。这本指导手册却用极高的标准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将复杂的治疗方案分解成一个个清晰的步骤,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操作要领”和“易错点警示”。特别是在处理慢性病案例如“颈椎病引起的眩晕”时,它不是给出一个单一的刮痧方案,而是提供了至少三种基于不同辩证思路的进阶方案,并详细分析了每种方案的适用人群和潜在风险。我最欣赏的是,它在讲解手法时,甚至考虑到了操作者的体位舒适度。这在很多强调“效果至上”的指南中是被忽略的。比如,它会建议操作者采取哪种站姿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身体重量而非纯粹的手臂力量去施压,从而保证长时间操作后体力的有效分配。这体现了编写者对“实战”的深刻理解——一个高级技师不仅要会治病,还得能持续高效地工作。这些细致入微的考量,让我在实际操作练习时,少走了很多弯路,感觉自己像是拥有了一位全天候的私人教练。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那种深沉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权威”的感觉。我把它放在书架上,它和旁边那些花花绿绿的畅销书比起来,显得格外沉稳。拆开塑封膜的时候,那种新书特有的、带着油墨香气的味道扑面而来,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回了紧张的考前冲刺阶段。我记得当时翻开第一页,内页的纸张厚实且有质感,不像有些教材用那种薄薄的、很容易反光的纸张,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也不会那么容易疲劳。排版上,它处理得非常得当,重点内容用了粗体或者不同的颜色块进行区分,不像某些资料堆砌在一起,让人抓不住重点。比如在介绍“脏腑辩证”那一章时,它用了一张非常清晰的表格,将病因、病机和刮痧手法做了横向对比,我第一次感觉那些复杂的理论知识竟然可以被如此直观地拆解。这本书的结构层次感很强,从基础理论到实操技巧,再到最后的模拟考试,每一步都像是精心铺设的阶梯,引导着我稳步向上。我特别欣赏它在“腧穴定位”部分的处理方式,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穴位的位置,还配上了非常细致的图示,甚至标注了骨性标志和肌肉层次,这对于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省去了我大量对着镜子比对的时间。总而言之,从拿到手的触感到实际阅读的体验,这本书在“体感”上就给了我极大的信心。
评分如果说前面对理论和实操的赞扬还停留在“内容详实”的层面,那么这本书在“应试策略”上的布局,才是它真正高人一等的地方。这毕竟是一本“考试指导手册”,它深谙考试的逻辑和出题人的意图。在书的后半部分,它附带了多套模拟试题,但这些试题的价值远超一般的题库。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题目,而是在每套试题的后面,都附带了极为详尽的“解析”。这个解析不是告诉你正确答案是A、B、C,而是会分析为什么其他三个选项是错误的,错误的逻辑在哪里,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其他选项可能会成为正确答案。这种多维度的分析,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应试思维能力。我不再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而是开始学会“像考官一样思考”。尤其是在选择题中,常常出现那种“最恰当”、“最主要”的模糊判断,这本书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归纳,总结出了一套独有的“排除法”和“定位法”,帮助我在高压的考试环境中迅速锁定核心信息。这种针对性极强的备考指导,是任何泛泛而谈的理论书籍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从装帧设计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也透露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匠心。它采用了硬壳精装,这使得即使我反复翻阅,或者在边角处做大量笔记(我习惯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自己的理解和补充),书本的整体形态依然保持得很好,不会轻易散架。内页的文字和图表对比度非常优秀,即便是长时间在昏暗的灯光下学习,眼睛的干涩感也比阅读其他教材时要轻微许多。更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关键术语的引用上非常严谨,很多专业名词都标注了其在传统中医理论体系中的出处,这对于准备参加更高级别评审认证的考生来说,提供了深厚的学术支撑。我个人认为,一本好的学习资料,必须是“耐用”和“耐看”的结合。它既能在短期内帮助你高效通过考试,又能在你成为专业人士后,仍能作为一本随时可以查阅的案头工具书。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它的厚重感和严谨性,让我觉得我购买的不是一份考试指南,而是一份未来职业生涯的稳定基石。
评分说实话,当我第一次拿起这本《ab1保健刮痧师(高级)(考试指导手册)》时,我内心是充满怀疑的。市面上关于刮痧的书籍多如牛毛,大多是华而不实的“速成秘籍”或者干脆就是把百度百科的内容东拼西凑一下就拿来卖钱。但这本书的目录结构,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不是那种只停留在“哪个穴位治头疼”的浅层描述,而是深入到了高级层面所需的理论深度。比如,它对“经络腧穴的循行规律”进行了极为详尽的梳理,这不是应试教育的要求,而是成为一名真正高手的基石。我记得其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刮痧操作中的力道与角度的微妙变化”,作者用了很多篇幅去解释为什么在同一个穴位上,针对不同体质的人需要施加完全不同的力度,这需要深厚的临床经验才能总结出来。我对比了之前的初级教材,那本书只是简单地说“重刮”或“轻刮”,而这本指导手册则上升到了“以气引力,以神控形”的哲学层面。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需要停下来,拿着刮痧板在自己身上反复比对、感受,那种细微的肌肉张力变化,书里都有所体现。它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而不是冷冰冰的知识搬运工,它教会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为什么这么做”。这种对理论深度的挖掘,让我在后续的模拟测试中,面对那些开放性的论述题时,显得游刃有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