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了特拉克尔各个时期的代表著作,包括诗歌、散文和杂记,约占他整个生涯作品的三分之二。他用丰富的色彩融合奇妙的意象以非常规的方式黏合出独特而连贯的风景,让人读之感叹文字与想象力的无穷。
##诗句中铺洒着色彩的肆意,这些色彩的运用却建构出指归死亡和衰败的末世景观。生命的欲求早已在各种色彩的覆盖下气息奄奄……要有多绝望才会写出这一首首讴歌腐朽、没落、衰败之世界的挽歌,讴歌有限和非连续性无数次突然和令人惊骇的中断。沿着诺瓦利斯的蓝色之路,却没有寻觅到抚慰心灵的蓝花,却走到昏暗无边的悬崖边,叛逆的诗人最终会纵身跃入火焰欢腾的深渊,或飞蛾扑灯般否定生命仅存的希望。没有等待,没有任何积极的暗示直面虚无,虚无是世界和生命的本质,所以诗句呈现的繁复意象是迷魅人眼的恶之乱花。生命中的黑暗和谐着宇宙的黑暗,只有拥抱虚幻的乱入色彩才能肯定死亡的永恒和无限,所有的语言天赋和想象力都为自己绝望的呐喊效力……这绝望的呐喊已震彻天宇。为年仅27岁就辞世的天才诗人痛心!但积极拥抱虚无的生命是人唯一勇敢的选择。
评分 评分 评分##我不知原作便是如此还是翻译使然,整本读下来太过重复太腻了全然是意象的堆砌。随便抓几句把我绕得七荤八素的句子组合在一起感觉就能造假出一首林译的特拉克尔了:奴仆曾用荨麻抽打温柔的眼睛/少年的迷狂亚麻衫/早已死去她们走出空洞的房间/在我的前额悄悄梦幻。当然不是说无一处可取,确实字里行间能读出末世感,想起了《圣山》。
评分##我不知原作便是如此还是翻译使然,整本读下来太过重复太腻了全然是意象的堆砌。随便抓几句把我绕得七荤八素的句子组合在一起感觉就能造假出一首林译的特拉克尔了:奴仆曾用荨麻抽打温柔的眼睛/少年的迷狂亚麻衫/早已死去她们走出空洞的房间/在我的前额悄悄梦幻。当然不是说无一处可取,确实字里行间能读出末世感,想起了《圣山》。
评分##读到译后记才知道原来最初的翻译是译者1993年完成的,有些理解了为何会有种充满青春朝气的肆意感,尽管特拉克尔作品的主题几乎永远离不开死亡。事实上那么多首诗,其实是为了几个永恒的意象变换着方式来唱颂,然而又不是悲哀,而是一种迷恋甚至赞美。如果一个浪漫主义的诗人将死视为灵魂永恒和纯净重生的出路,的确尘俗也是没什么值得留恋的了,更何况他最后所面对的是残酷的战争。又一位27岁俱乐部中的天才。
评分##富有东方气质的意象粘合,出奇制胜的色彩排布
评分 评分##蓝色的特拉克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