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评论:
准妈妈关心的、疑惑的问题,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北大妇儿医院著名儿童保健专家
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特邀主讲 南亚华
孕期该做什么,这本书讲得很到位。
——江苏省名中医、南京市中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 陈霞
每次产检的时间,产检的项目,该注意的事项,产检的结果,说得既全面又清楚。
——准妈妈 刘薇薇
目录:
孕1月 宝宝,欢迎你到来
第1周 为胎宝宝的降临做好准备
第1天(1D) 记住你的末次月经36
第2天(2D) 提前了解整个孕期将要经历的事37
第3天(3D) 孕前检查,别忘了牙齿38
第4天(4D) 叶酸还要继续吃39
第5天(5D) 备孕期用药要谨慎40
第6天(6D) 备孕期必须补充的营养41
第7天(7D) 准爸爸能做的事:戒烟和戒酒42
第2周 卵子发育成熟
第8天(1W+1D) 常吃牡蛎、猪腰提高精子活力43
第9天(1W+2D) 4种方法找准排卵日44
第10天(1W+3D) 基础体温的变化45
第11天(1W+4D) 准爸爸帮助营造健康居家环境46
第12天(1W+5D) 7~8月份是受孕佳季节47
第13天(1W+6D) 流产、宫外孕、旅行和服药后,别急着怀孕48
第14天(2W) 排卵日到了,抓住受孕好时机 49
第3周 卵子与精子相遇
第15天(2W+1D) 精子与卵子幸福相遇50
第16天(2W+2D) 生男还是生女?一开始就定了51
第17天(2W+3D) 从现在起,把自己当做孕妇看52
第18天(2W+4D) 推算预产期非常重要53
第19天(2W+5D) 宝宝会是什么血型?54
第20天(2W+6D) 怀孕对女性的好处55
第21天(3W)生个孩子要花多少钱?56
……
第2个月(5~8周 )沉浸在怀孕的喜悦中
第3个月(9~11周 )听到宝宝的心跳
……
第4个月(13~16周 )胃口变好
……
第5个月(17~20周 )胎动,就像小鱼在吐泡泡
……
第6个月(21~24周 )宝贝,听到妈妈的声音了吗
……
第7个月(25~28周 )准妈妈的大肚肚
……
第8个月(29~32周)行动越来越吃力
……
第9个月(33~36周)整理好待产包
……
第10个月(37~40周 )终于要生了
……
附录:剖宫产妈妈产后7天护理/318
在线试读:
第1 周 为胎宝宝的降临做好准备
第1 天 1D 记住你的末次月经第1天
末次月经是指准妈妈备孕以来后一次月经。产科医生通常会以末次月经的第1 天,加上280 天(即40周)来推算准妈妈的预产期。也许准妈妈会不清楚受精的具体时间,但一定要记住后一次月经是哪一天来的。
记录月经周期
在备孕期间,准妈妈应该保持记录月经周期的好习惯,包括每次月经的开始、结束时间,月经量,经期出现的其他症状等。记录月经周期的途径很多,市面上有专门的月记本,或者可以在一个专门的本子用表格来记录;也可以在日历上通过圈、叉表示起止时间,用点的数量来表示月经量;也可以在手机上下载专门记录月经周期的应用,如经期助手、美柚、大姨吗等。在准妈妈第1次去医院做产检时,一定要记住自己的月经周期。
忘记末次月经,用B超推算预产期
如果准妈妈在孕前没有记录月经周期的习惯,对于末次月经的时间有些模糊,可以去医院请医生通过B超来推算。通过B超可以得到胎囊、胎宝宝坐高、胎头双顶径或胎宝宝股骨长度的径线等方面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产科医生可以知道胎宝宝的孕周,推算出预产期。这是科学且准确的推算方法。
第9天
1W+2D 4种方法找准排卵日
计划怀孕时,准确掌握自己的排卵日至关重要。如果在排卵日当天或提前1天同房,那么受孕的概率高。下面就介绍4 种方法,帮准妈妈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排卵日。
用排卵试纸
排卵试纸是通过检测黄体生成激素的峰值水平,来预知是否排卵,必须持续每天测试。当试纸出现两条有色条带且检测线等于或深于对照线的显色,表示将在24~48小时内排卵。
算排卵日
月经周期较规律的女性,从月经第1 天算起,倒数14±2 天就是排卵期。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女性这样算:排卵
期第1 天= 短一次月经周期天数-18;排卵期后一天= 长一次月经周期天数- 11。
观察白带
接近排卵期时,阴道分泌物增多,像鸡蛋清一样清亮滑润而有弹性,用手指尖触摸能拉出很长的丝,且不易
拉断。这样的白带一般会持续3~5天,表示马上要排卵了,后一天的前后48小时之内就是排卵日。
测基础体温
女性体温在月经期和月经后的一个星期会保持相对的低温,称作低温期(36.5℃以下),然后过渡到中途的高
温期(36.5~36.8℃)后,再返回低温期,迎来下次月经。从低温期过渡到高温期的那一天的体温明显偏低,那一天的前两日和后两日一般为排卵日。
编辑推荐:
面对孕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多准妈妈泡孕产论坛,搜百度,问身边的过来人,综合各种观点,自己小心翼翼地处理。有了这本书,所有问题一次性轻松搞定。只需翻到对应的那一页,著名妇产专家的解答就在那里。照着书做,就等于把妇产专家请回家!
书中有爱的是,每个月用水果来展示胎宝宝的大小,红枣、圣女果、鸡蛋、鸭梨、苹果、柚子、西瓜……有趣又形象;胎宝宝第5周第1次心跳、第14周长出头发、第20周听到声音、第31周睁开眼睛……准妈妈对照“胎宝宝40周发育图”就能清楚地知道TA成长的每一个细节。
不论是在工作间隙,还是床头柔和的灯光下,每天认真地读一页,感受怀孕带来的美妙历程!
内容推荐:
这是一本帮你把厚厚的孕产书读“薄”的书。怀胎10月,每天只要抽出10分钟看一页,怀孕事情全知道。
280天,280个知识点,紧跟你孕期生活每一天。自己和胎宝宝的变化、怀孕了该注意什么、孕期营养、如何胎教、分娩常识……不用上百度,不用上google,你所关心和疑惑的在书里都能得到妇产专家的解答。
准爸爸也可以一起阅读。每月都有“准爸爸能做的事”,让胎宝宝不再疑惑“爸爸去哪儿”了,陪准妈妈产检、给胎宝宝做胎教……让爸爸的坚毅、乐观和智慧陪伴整个孕期。
精心挑选的漂亮宝宝图片,让准妈妈轻松了解孕期知识的同时,心情愉快,生出健康又漂亮的宝宝。
作者简介: 王琪 国家“十五”科研攻关项目负责人 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会专家库成员 北京妇产医院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市孕产期保健技术专家指导组成员 她是一位拥有30多年临床实践的著名孕产专家,也是一位喜爱宝宝的外婆。在她的职业生涯里,以特有的亲和力,让几十万孕妇得到细心的指导,迎来一个个健康的小生命。 她还是北京电视台、人民网健康论坛等媒体的特邀嘉宾,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大众普及健康教育工作,并且出版了多本孕产育儿畅销书。 她在微博上说:“看见一个个女性成为母亲是我生命中的幸福源泉,我爱母性的伟大。”期待准妈妈们在她的指导下,每天抽出几分钟读一页,安心度过280天。 微博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简直是一股清流,它完全避开了那种权威人士俯视众生的口吻,读起来更像是多年经验丰富、但又极其幽默的闺蜜在跟你分享她的“血泪史”。我尤其喜欢它处理“孕期焦虑”的方式。例如,它用了一个章节来专门讨论“社交媒体上的育儿信息过载问题”,它非常坦诚地指出,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往往因为看到了太多“完美妈妈”的瞬间,而低估了自己的付出和进步。书中提到一个观点,大意是“你的孕期,是你一个人的史诗,不必拿来和别人的剪辑版本比较”。这种直击心灵的语句,真的让我深吸了一口气,感觉胸口压着的一块石头被轻轻拿走了。它没有提供复杂的心理疗愈方案,只是通过这种真诚的共情,达到了比任何心理辅导都更有效的作用。它教会我的不是如何“做到完美”,而是如何“接纳不完美”。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非常好,那种微哑光处理,即使用强光下阅读也不会反光刺眼。我发现作者在知识点的组织上非常有匠心,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时间顺序或主题分类,而是用了一种“情景代入法”。例如,在讲到孕中期皮肤变化时,它会先描述一个常见的场景——“在一次家庭聚会上,你突然发现肚子上的妊娠纹开始变明显了”,然后才循序渐进地给出如何预防和淡化的方案,包括一些非常规的按摩手法和饮食搭配的“小窍门”。更让我惊艳的是它对于“孕期小确幸”的记录和引导。书中穿插了一些非常精妙的“留白”,专门用来记录孕妇自己的感受、胎动的瞬间,甚至是一次和伴侣的温馨对话。这让我意识到,孕期不仅仅是身体的忍耐和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段独特的、值得被珍藏的生命体验。这本书成功地将“科学育儿”的严谨性,巧妙地融合在了“生活美学”的浪漫之中,完全摆脱了那种工具书的刻板印象。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非常吸引人,那种柔和的米白色调配上清新的插画,让人一翻开就感到一种平静和温暖。我首先是被它那种“不打扰、但陪伴”的哲学所吸引的。它不像市面上那些动辄上百页的育儿百科那样,恨不得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塞给你,让人徒增焦虑。相反,它更像是一位邻家长辈,用最朴实、最贴心的语言,轻描淡写地带过孕期的关键节点。比如,关于孕吐的描述,它没有用复杂的医学术语去解释恶心反酸的原因,而是直接给出了几个我试过非常有效的“民间小妙招”,像姜茶的浓度掌握、特定气味的规避等等,非常接地气。而且,书中对不同孕周的宝宝发育情况,配的插图不是那种冰冷的B超图像,而是充满想象力的动态画面,让我仿佛能“看”到宝宝在子宫里翻筋斗的样子,代入感极强。我尤其喜欢它对孕期情绪波动的探讨部分,它没有用“你要积极乐观”这种空洞的口号来要求孕妇,而是深入剖析了荷尔蒙变化对情绪的影响,让我感觉自己被理解了,那种“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这样”的释然感,比任何营养建议都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它对“非常规问题”的覆盖度上,这是其他同类书籍常常忽略的盲区。我曾经很苦恼于孕中期出现的“假性宫缩”和“夜间抽筋”的问题,在其他地方搜集到的信息大多是“多补钙”的简单回答。但在这本书里,作者详细区分了两者在疼痛性质、持续时间和应对方式上的差异,甚至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何通过特定的拉伸角度和呼吸频率来快速缓解腿部痉挛。此外,书中对“孕期夫妻关系维护”的篇幅也值得称赞。它没有将焦点仅仅放在“如何支持孕妇”上,而是深入探讨了准爸爸可能面临的“被边缘化”的焦虑,并提供了双方都能参与的、建立“育儿联盟”的实用小游戏和沟通技巧。它将孕期看作是一个家庭共同成长的过程,而不是单方面对女性身体的挑战,这种全面的视角,让我对未来的家庭生活充满了信心。
评分老实说,我一开始对这类育儿书籍的期待值并不高,总觉得无非是翻来覆去的那些老生常谈,无非是“多吃叶酸,少吃生冷”。然而,这本书却在最基础的知识框架下,挖掘出了极具个人特色的洞见。比如,在讨论“孕期旅行”这个敏感话题时,它没有直接给出“能去或不能去”的二元结论,而是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自查清单”,包括不同交通工具的震动对胎盘的影响、目的地医疗资源的排查流程等等,非常细致入微,真正做到了为准父母提供决策工具,而不是直接下定论。另外,它对“胎教”的理解也十分超前。它反对那种强迫性的“每天听半小时莫扎特”的做法,而是提倡一种“环境共振”的理念,建议孕妇将自己最喜欢的音乐、阅读的内容,甚至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一种自然、松弛的状态,融入到日常的呼吸和言语中去。这种“化繁为简、寓教于乐”的处理方式,让我感觉育儿的压力一下子减轻了不少,它让我相信,保持内心的平和,就是给宝宝最好的胎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