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名:怀孕一页
作者:马良坤
ISBN :9787553785622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9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7年9月第1次印刷
字数:160千字
页数:256页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重量:KG
定价:49.8元
编辑
备孕阶段,什么时候开始吃叶酸?
怀孕了,多少天去产检建卡?
足月了,顺产还是剖腹产好?
……
从开始备孕、怀孕到宝宝出生,十万个为什么总是萦绕在准妈妈的耳畔。面对孕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多准妈妈泡孕产论坛,搜百度,问身边的过来人,综合各种观点,自己小心翼翼地处理。
马良坤教授拥有近20年丰富的孕产临床经验,现已成功晋级为二胎妈妈。针对怀孕期间出现的所有问题,马良坤教授都给出了的解答,并对整个孕期准妈妈们遇到的生活、产检、饮食等方面的问题做了的指导。比五花八门的APP和百度更让准妈妈们放心。
书中把胎宝宝10个月的发育大小用水果来展示,从芝麻、红枣、圣女果、鸡蛋、鸭梨、苹果、柚子到西瓜,有趣又形象;胎宝宝第5周第1次心跳、第14周长出头发、第20周听到声音、第31周睁开眼睛……准妈妈对照“胎宝宝40周发育图”就能清楚地知道TA成长的每一个细节。
不论你是职场准妈妈还是全职准妈妈,每天读一页,感受准妈妈到妈妈角色的转变。
内容简介
一本比孕期APP更、更详细的怀孕指导书。怀胎10月,每天只要抽出10分钟看一页,怀孕事情全知道。
280天,紧跟你孕期生活每。小到穿衣穿鞋,大到重要产检,准妈妈都不用担忧,这本书会像你的怀孕小助手,帮助你答疑解惑,让孕妈妈感受到如同妇产专家就在身边。
犹如清泉般饱含父母之爱的胎教,让胎宝宝在不断健康发育变化的时候,提前体会到音乐、动物世界、四季、大自然等的温馨和美好。陶冶TA的情操,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一个性情温和、乖巧的健康宝宝。
准爸爸也可以一起阅读。每月都有“准爸爸能做的事”,让胎宝宝不再疑惑“爸爸去哪儿”了,陪准妈妈产检、给胎宝宝做胎教……让爸爸的坚毅、乐观和智慧陪伴整个孕期。
作者简介
马良坤,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教授国家纪委围产营养项目组专家,七田真孕期教育首席科学家,医师执业证书编码:11010000009002。
她既是一位拥有近20年丰富孕产临床经验的医生,现在又成功晋升为二胎妈妈。她以扎实的技能和和力的感染力,接诊每一位孕妈妈,解决备孕、怀孕、坐月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致力于把科学的孕产知识,用切朴实的语言,传递给千万孕妈。新出版《协和专家孕产大百科》《怀孕顺产全程育儿》等多部孕产育儿类书。
精彩书评
相对于百度搜索和各类怀孕论坛,这本书无辐射、更、更详细。
——江苏省妇幼院妇女科主治医师陶新城
紧跟准妈妈孕程,一页,让准妈妈轻松怀孕顺利生产。
——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徐冬连
犹如清泉般饱含父母之爱的胎教,让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就感受到满满的爱。
——南京市妇幼院营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戴永梅
目录
孕1月 宝宝,欢迎你到来
第1周 为胎宝宝的降临做好准备
Day 1 记住你的末次月经第1天/2
Day 2 提前了解整个孕期将要经历的事/3
Day 3 孕前检查,别忘了牙齿/4
Day 4 叶酸还要继续吃/5
Day 5 备孕期用药要谨慎/6
Day 6~7 准爸爸能做的:戒烟和戒酒/7
第2周 卵子发育成熟
Day 8 常吃牡蛎、猪腰提高精子质量/8
Day 9 准爸爸帮助营造健康居住环境/9
Day 10 7~8 月份是
佳季节/10
Day 11~12 4 种情况别急着怀孕/11
Day 13~14 排卵日到了,抓住好时机/12
第3周 精子与卵子相遇
Day 15 爱情的种子开始发芽/13
Day 16 生男生女一开始就定了/14
Day 17 从现在起,把自己当作孕妇看/15
Day 18~19 怀孕对女性的好处/16
Day 20~21 生个孩子需要花多少钱/17
第4周 同房后15天可以验孕
Day 22 怀孕的
个信号——停经/18
Day 23 买盒验孕试纸来确认/19
Day 24~25 怀孕后的外用药禁忌/20
Day 26~28 要不要穿服/21
孕2月 沉浸在怀孕的喜悦中
……
孕3月 听到宝宝的心跳了
孕4月 胃口变好了
孕5月 胎动,就像小鱼吐泡泡
……
孕6月 ,听到妈妈的声音了吗
……
孕7月 准妈妈的大肚肚
……
孕8月 行动越来越吃力
……
孕9月 整理好待产包
……
孕10月 终于要生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致,那种米白色的纸张和柔和的字体,拿在手里确实有一种“治愈感”,非常适合在安静的午后阅读。我尝试将它作为我学习孕期心理调适的主力书籍,因为孕期情绪波动确实让人困扰——从莫名的焦虑到对未来的憧憬,每天都在切换频道。书中确实提到了孕期激素变化对情绪的影响,并且建议了一些冥想和正念练习。然而,这些心理指导的深度,就像是蜻蜓点水,非常浅尝辄止。例如,当谈到“孕期抑郁”时,它只是轻描淡写地建议“多和伴侣沟通,寻求家人支持”,这种建议对于真正深陷情绪低谷的孕妇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我期待的是能有更具体的情绪“急救包”:比如,当突然感到恐慌时,可以立即进行的五个小练习;如何识别出那些需要专业心理咨询的信号,以及如何体面地向家人表达你需要专业帮助的意愿。这本书更像一本“孕期幸福生活指南”,它强调的是“如何让你的孕期充满阳光”,但对于孕期必然会遭遇的“乌云”和“暴雨”,它提供的遮蔽物显得过于单薄。我希望它能更勇敢地去触碰那些负面、但又真实存在的情绪困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保持积极”的美好愿景上。
评分在阅读完关于胎儿发育的章节后,我感觉这本书在知识的广度上做得不错,它按照周数清晰地标注了胎儿眼睛、耳朵、四肢的形成和发育里程碑。我喜欢它用形象的比喻来描述胎儿的大小,比如“第八周像一颗豌豆”,这种视觉化的描述确实能帮助孕妈建立起更真实的连接感。但是,这本书在胎教和亲子互动这一块的着墨,显得有些陈旧和程式化。它推荐的胎教方式主要集中在播放古典音乐和朗读诗歌,这当然是好的,但缺乏对当代互动方式的探讨。例如,关于“孕期声音刺激”的研究日新月异,除了古典乐,现代的白噪音、或者甚至是一些温和的引导式冥想音频对胎儿的影响,书里都没有提及。更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它没有提供太多关于如何与胎儿进行“对话”的实操技巧。我希望这本书能告诉我,除了拍打肚子或者唱歌,我们还能用哪些更有效、更科学的方式与腹中的宝宝建立早期依恋。它给出的建议更像是上个世纪的教科书内容,虽然没有错误,但却错失了与当代年轻父母建立深度连接的机会,显得有些保守,少了那么一点点与未来小生命的“灵犀”互动感。
评分拿到这本书后,我立刻翻阅了关于分娩准备的那一章,这是我目前最紧张的部分。我一直在寻找那种能让我对分娩过程有清晰、不带恐惧的认知,而不是那种充满戏剧性或过度美化的描述。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还算中规中矩,它清晰地列出了产程的各个阶段,从潜伏期到开十指,以及新生儿娩出的流程。图文并茂地解释了宫缩的力度变化和呼吸配合技巧,这些知识点是实用的,我甚至在拉玛泽呼吸法练习时,会不自觉地想起书里那张对比图。但是,让我略感失望的是,它对“无痛分娩”的详细解析和个体化选择着墨太少。现在医学如此发达,无痛分娩已经非常普及和安全,我希望能看到更深入的介绍,比如不同麻醉方式的优缺点、什么时候提出申请最合适、以及无痛分娩后可能出现的短暂不适如何应对。这本书似乎更倾向于一种“自然”的理念,对于现代医学干预的介绍相对保守和简略,这让我觉得它在紧跟最新的医疗实践方面稍显滞后。此外,在选择医院和产房环境准备的章节里,它给出的建议过于笼统,比如“选择你信任的医院”,这对于初次选择医院的人来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我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评估医院服务质量的Checklist,比如产科团队的经验、是否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支持等等。这本书像一本优秀的大学教材,理论知识扎实,但缺少了临床前线那种快速适应和应对变化的“急诊室智慧”。
评分这本书,说实话,我拿到手的时候,期望值其实挺高的,毕竟现在市面上的孕期书籍五花八门,总希望能找到一本既科学又贴心,能真正解决我日常焦虑的那种。我最看重的是那种能把复杂的医学知识用大白话讲清楚,最好还能配上一些让人会心一笑的插图或者小故事。我特别希望它能像一个经验丰富、语气温柔的闺蜜一样,在你半夜突然被宫缩吓醒的时候,能给你提供那么一点点靠谱的安慰和指导。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名字确实吸引人,给人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简约感,但读进去之后,我发现它更侧重于孕期营养搭配的宏观指导,比如不同阶段应该多摄入哪些维生素,蛋白质的来源等等。这部分内容我是认可的,非常系统,如果真的按照书里推荐的食谱去准备,孕期体重增长应该会很健康。然而,对于我这种第一次怀孕,对身体的细微变化非常敏感的人来说,它在“自我监测与异常信号识别”这一块的着墨稍显不足。比如,我非常关心胎动规律的变化、孕期腿抽筋的最佳物理疗法(而不是单纯的补钙),以及什么时候的轻微腹痛需要立即就医。这些实操性极强,关乎“安全感”的部分,这本书似乎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深入挖掘那种让人踏实的感觉。我更倾向于那种能详细描述“当你感觉像这样时,请这样做;如果发展到那样,请立刻做那件事”的“行动指南”式内容,而不是一篇篇漂亮的孕期生活散文。总的来说,它适合那些已经对孕期有基本了解,想优化饮食结构的人,但对于像我这样,需要被“牵着手走”的新手妈妈来说,还需要再搭配几本更侧重应对突发状况和心理调适的书籍来补充。
评分这本书的“孕期体重管理”部分,我给它打了一个中等偏上的分数。它非常强调“科学增重”,并且提供了详细的卡路里估算表格,这对于我这种注重身材管理的女性来说,一开始很有吸引力。书里详细分析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理想摄入比例,并且用图表展示了每周增加体重的标准范围,非常严谨。但是,这本书的视角似乎有点过于“学术化”和“理想化”了,它假设了孕妇的日常生活是完全可控的。比如,它建议的零食搭配非常精致,需要提前准备好各种坚果、酸奶和新鲜水果。然而,现实是,当我工作一整天回到家,或者在办公室被突发会议缠身时,我更可能抓起手边现成的,而不是去执行书本里那种需要精确称量和搭配的“健康零食计划”。更关键的是,它在处理“孕期饥饿感”这个问题上不够人性化。孕期的饥饿感是突如其来的、强烈的,有时候你需要的不是一本300卡路里的能量棒食谱,而是一个能在五分钟内解决战斗的、相对健康的快速选择。这本书在“理想模型”和“真实生活”之间的平衡上,稍微偏向了前者,导致我很难将书中的建议完全融入到我忙碌的日常通勤和工作节奏中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