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的那篇《小杂感》就出自这里。
评分仅凭《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看完想,作者考据掌握了如此多的史实,如果放到今天的作者会怎么写呢?一种嘲讽轻视的口吻,或是结尾重重煽情(嵇氏父子之悲)。反正鲁迅都没有,他厚积薄发、随心所欲。所谓晋初慷慨,就因天下大乱、亲朋多亡,于是为文悲壮;所谓晋末平和,是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所谓竹林名士,乃是信礼教固执之极。
评分##做了回“南下文人”的鲁迅,讥讽自剖起来还是毫不客气的。最有名是《小杂感》,数篇谈革命文学观,两篇略谈香港,几篇答对应酬,向中学生可荐《读书杂谈》,挥洒自如最见趣味的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鲁迅当然是常读常新,一篇文有一篇的意思,旧事议论也契合当下时势,这些年的血与泪并不曾少,杂感却渐失声,历史的常与无常皆于此,而已。革命尚未成功,我们需站起、讲话,执笔或执枪都是战斗。
评分##小杂感
评分##“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评分仅凭《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看完想,作者考据掌握了如此多的史实,如果放到今天的作者会怎么写呢?一种嘲讽轻视的口吻,或是结尾重重煽情(嵇氏父子之悲)。反正鲁迅都没有,他厚积薄发、随心所欲。所谓晋初慷慨,就因天下大乱、亲朋多亡,于是为文悲壮;所谓晋末平和,是乱也看惯了,篡也看惯了;所谓竹林名士,乃是信礼教固执之极。
评分##“在广州的一个‘学者’说,‘鲁迅的话已经说完,《语丝》不必看了。’这是真的,我的话已经说完,去年说的,今年还适用,恐怕明年也还适用。但我诚恳地希望他不至于适用到十年二十年之后。倘这样,中国可就要完了,虽然我倒可以自慢。”可惜迅哥儿的话不幸言中,想到前些时日沸沸扬扬的悬赏令上死的比活的赏金更高的新闻,老爷子要是还在的话估计又要发表一些不“世故”的评论了。这大概就是鲁迅的好处,官方认定的所谓“文思革”,他的文章与言论不说被大肆宣扬,至少都是畅行无阻的,上位还曾引用过他的话语;于民间而言,常读常新,也可借古讽今,仍旧十分精准,一针见血:“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评分##原来是谈革命的(因小杂感里言语出名而购,未想到)
评分##“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