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受德国文艺理论影响,采用精神分析方法辨析鲁迅之思想性格,并由精神人格进而解读其作品的评论体系。不因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巨匠而虚美,也不因热爱鲁迅而饰非,本着求真的目的,是其所是,非其是非,保有批评家可贵的风骨。
##由《遗风录》及《鲁迅》,又读到李长之先生之《鲁迅批判》。出版于鲁迅生前,是第一部系统研究鲁迅的著作。最为突出的是将先生一生的精神发展分为六个阶段,长于从精神层面上解读作品和作者。而竹内好虽反对阶段论,反对将思想从鲁迅身上抽离出来,但可以说正是在本书的许多论断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有力的鲁迅精神之“回心”。而最后一章的总结,正好可以回到“对读”计划上来,李长之早已把鲁迅先生之易怒、多疑等都做了一一的客观的细数,《遗风录》中的以之为世人之“误解”,实在是不大高明的炒冷饭。
评分##从鲁迅的性格、作品、时代背景来梳理其思想的成长过程,此书于鲁迅生前出版,鲁迅本人还看过稿件,名为批判,其实赞扬的较多,作者本人后来倒是因此书经受过不公正的批判。
评分##终于读了,25岁的青年眼睛里的鲁迅,非常精准,醍醐灌顶,只是评《伤逝》略有不认同。
评分###二十二岁之前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林老师上课曾讲过“好的鲁迅研究,都是年轻人做的,投身学术的第一部作品”,读李长之发现所言非虚。
评分##强在勇气,且能断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