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名称:哈佛心理课
作 者:李英
定价:38.00
ISBN号:9787205088644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开本:16
装帧:平装
页码:229
出版日期:2017-4-1
印刷日期:2017-4-1
序言 获得重塑自我的力量
Lesson 1 哈佛成功心理课——跟上哈佛人的脚步,拥抱属于自己的成
给自己一个清晰的定位 3
一棵树苗的力量 5
立即向目标奋进,拒绝拖延 6
小桑德的高飞梦 7
敢于认错,保持人格的完整 8
在“付出—收获”的良性循环中成功 9
只增加1毫米 12
不要告诉我诬陷者是谁 12
时间越用才越长 13
成功无捷径,羡慕“成”不如积累“功” 14
不要轻言放弃 15
别被自己的心态困住 16
多尝试走一下其他“途径” 17
一个实现梦想的女孩 18
Lesson 2 哈佛幸福心理课——幸福生活保养法,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感动让内心充满力量 19
脱下那沉重的水晶鞋吧! 20
做自己的旁观者 21
唤醒你身体里的积极力量 23
的无价幸福 24
内心简单快乐,幸福如影随形 25
容人三分,心不累 26
内驱力太强或太弱都是病 27
把鲜花转送孤儿院 28
保持清醒和判断力 29
心宽才能体健 30
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 31
“雷声过后一ding会下雨” 32
健康的心理是生命的阳光 33
Lesson 3 哈佛社交心理课——轻松赢得别人的关注,破解人脉困局
沟通时不可忽略的本质 34
送邮票只是借口 35
把握好距离,保护好关系 37
被尊为贵宾的小诀窍 37
为什么总是遇人不淑 39
唯有沟通能够消灭假想敌 40
使言谈富有新意 41
时刻带着与人交往的通行证 42
门卫和将军,谁更爱摆架子? 43
赞美要真心 44
充当好老板的“陪衬” 45
牵着小人的腿,堵住小人的嘴 46
关于一颗糖果的实验 47
人生路上的同行者 48
内驱力太强或太弱都是病
倘若信才写了一半,圆珠笔突然没有墨了,你是随手拿起另一支笔继续写下去还是四处寻找一支颜色相同的笔,在寻找时思路又转到别的方面去了,而丢下没写完的信不理?或者,你是否被一本间谍小说迷住了,哪怕明天早上有一个重要会议,你读到凌晨4点仍手不释卷?
又或者,你突然爱上了编织。每天回到家的diyi件事情就是拿起编织针,煞是正经地织着毛衣。虽然只是重复动作,却搞得茶饭不思,如果中途有别的事情打断,只要有机会,就得接上。尽管织完了也并不着急穿。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
1927年,心理学家蔡戈尼做了这样一个试验:
她将受试者分为甲乙两组,让他们同时演算相同的并不十分困难的数学题。让甲组一直演算完毕,而在乙组演算中途,突然下令停止。然后让两组分别回忆演算的题目。其结果乙组记忆成绩明显优于甲组。
这是因为尽管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全神贯注,但一旦问题解开了就会松懈不再在意,因而问题会被很快忘记。
......
6堂心理课,揭示精英与普通人迥然不同的内在武装;78个心理法则,有效提高你的内在动力、情绪管理力和幸福力,帮你停止内耗、修炼强大心智,从容优雅地掌控人生。
《哈佛心理课》将哈佛心理课的教育理念渗透到职场奋斗、人际交往、生活心态、教育、理财这些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帮助内心敏感、勇于自省和力图自救者,通过阅读本书,学会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方法,使自己走出心理困境,获得心灵的解放,更精que地走向强大和幸福。
李英,畅 销书作家。深谙于心理和人际沟通研究,出版过多部书籍,并长期为各大报刊、网站撰写文章。发表文字50余万,深受读者喜爱。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正版 哈佛心理课(修订本)”。我一直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尤其想了解如何能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情商。看到“哈佛”这个名字,就觉得这本书一定蕴含着深刻的理论和实用的方法,毕竟哈佛大学在学术界的声誉是毋庸置疑的。李英老师的著作,加上“修订本”,说明这本书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和内容的完善,这让我对它的品质更加放心。 我最期待的是书中关于“改变自己”的部分。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瓶颈,可能是在工作上,也可能是在生活里,总觉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但又不知道从何下手。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科学的方法和思路,帮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去改进。比如,它会不会讲到如何克服拖延症,如何建立健康的自信心,或者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我很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引导我一步步走向更好的自己。 “提高情商”这个关键词也正中我的下怀。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复杂,情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绪,如何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如何在冲突中保持冷静和理智。我常常觉得,自己在某些社交场合会显得有些笨拙,不善于察言观色,也不知道如何回应别人才能让对方感到舒服。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技巧,比如如何解读肢体语言,如何用恰当的语言化解尴尬,那对我来说将是无价的。 “人际交往关系”是这本书的另一个核心。我渴望建立更和谐、更深入的人际关系。这不仅仅包括与家人、朋友的相处,也包括在职场上与同事、领导的沟通。我希望这本书能揭示人际交往的奥秘,让我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轻松地与他人建立连接,而有些人却总是感到孤立。它会不会讲到如何培养同理心,如何成为一个更受欢迎的人,或者如何处理复杂的人际矛盾?我期待着能从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沟通策略,让我在各种人际场景中都能游刃有余。 最后,这本书提到了“销售沟通说话”和“生活与心理”,这让我觉得它非常全面。销售沟通不仅仅是销售人员需要掌握的技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在不断地“销售”自己,无论是向朋友推介一个观点,还是向家人表达一个想法,都需要良好的沟通技巧。而“生活与心理”更是涵盖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也能让我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它是否能提供一些心理调适的方法,帮助我在压力之下保持积极的心态?我对此充满期待。
评分《正版 哈佛心理课(修订本)》这个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学术的严谨与实用的结合。李英老师的著作,并且是“修订本”,这意味着其内容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不断的完善,这让我对它的内容价值深信不疑。我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承诺“改变自己”,我一直渴望能够突破现有的局限,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这本书似乎为我指明了一个方向。 书中关于“提高情商”的论述,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在当今社会,情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的质量。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科学的理论基础,帮助我理解情商的构成要素,更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让我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情绪认知、情绪表达和情绪管理能力。我期待能够学会如何在复杂的社交环境中,保持冷静、理智,并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各种挑战,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人际交往关系”是贯穿我们一生的话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剖析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模式,揭示建立和维护良好关系的秘诀。我渴望从中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受欢迎、更值得信赖的人,如何用更有效的方式去化解人际间的矛盾,以及如何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这本书能否为我提供一些具体的沟通技巧,比如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如何在不同情境下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我对此充满期待。 “销售沟通说话”和“生活与心理”的结合,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全面且贴近生活。我理解,“说话”这门艺术,在任何领域都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教会我如何用更有说服力、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去表达,无论是商业谈判,还是日常的家庭沟通,都能游刃有余。同时,“生活与心理”的融入,则让我看到了这本书对个体内在世界的关注。我期待它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心理需求,学会如何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的种种压力和不确定性,从而拥有更平和、更幸福的生活。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书名就包含了太多我希望在生活中实现的价值。我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纸上谈兵的理论书籍,更能提供一套实用的行动指南,指导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去实践,去改变,去提升。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真正地实现自我成长,成为一个情商更高、人际关系更融洽、沟通能力更强、心态更积极的人。
评分我一直对心理学领域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正版 哈佛心理课(修订本)”这个书名,无疑像一块磁铁一样吸引了我。听到“哈佛”二字,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严谨的学术氛围和深邃的智慧。这本书的“修订本”更是让我觉得它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内容的打磨,充满了可靠性。我尤其看重它在“改变自己”方面的承诺,我常常在生活中感到有些停滞不前,渴望找到一种科学有效的方式来突破自我,实现个人成长。 这本书在“提高情商”这一点上,让我看到了希望。如今,社会交往中,情商的高低往往比智商更能决定一个人是否成功。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帮助我更好地洞察他人的情绪,也能更精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想象一下,能够在一个聚会上,自信而得体地与人交流,或者在面对工作压力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这都是我非常渴望达到的状态。我期待这本书能成为我的“情商教练”。 “人际交往关系”这个主题,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本质,学习如何建立和维护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这不仅包括与亲友之间的情感联结,也涵盖了职场上的合作与沟通。我希望它能教我如何成为一个更有吸引力、更值得信赖的人,也能让我更好地处理那些棘手的社交难题,让我的生活因为更和谐的人际关系而变得更加美好。 “销售沟通说话”和“生活与心理”这两部分,更是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实用性极强。我坚信,有效的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无论是工作中的业务洽谈,还是生活中的日常交流,都离不开恰当的言辞和表达方式。我期待这本书能教会我如何用更具说服力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能让我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同时,我对“生活与心理”部分的关注,也源于我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自我,处理内心的波动,从而以更积极、更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书名就包含了太多我渴望获得的东西。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书籍,更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实践指南,让我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地应用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最终实现自我提升,成为一个更优秀、更快乐的人。
评分《正版 哈佛心理课(修订本)》这个书名,给我一种踏实而又充满启发的感受。首先,“哈佛”二字就自带了权威性和专业性的光环,让我对其内容的严谨性和深度充满信心。而“修订本”的标签,更是表明了这本书的价值经过了时间的检验,并且在不断地优化和完善,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会更加贴合读者的需求。“改变自己”更是直接击中了我的痛点,我一直渴望能够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更出色的自己,而这本书似乎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那个契机。 书中关于“提高情商”的部分,让我尤为期待。在现代社会,情商的重要性已经毋庸置疑,它直接影响着我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应对压力,以及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情商的内涵,并且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让我能够逐步提升自己的情绪洞察力、情绪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我渴望能够成为一个更懂得理解他人,也更懂得表达自己情感的人,从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得心应手。 “人际交往关系”是本书的另一个重要主题,也是我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人与人之间互动的奥秘,揭示建立和维护健康、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我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如何成为一个更具同理心、更懂得倾听的伴侣、朋友或同事,也能学会如何更恰当地处理那些棘手的人际矛盾,从而让我的社交圈更加积极和健康。 “销售沟通说话”和“生活与心理”的整合,则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深知,有效的沟通能力是通往成功的基石,无论是工作中的商务洽谈,还是生活中的日常交流,都离不开这门艺术。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和策略,帮助我用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达成目标。同时,我对“生活与心理”的关注,也源于我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学会如何与压力和焦虑共处,从而以更平和、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书名所蕴含的“哈佛”专业性、“修订”的可靠性以及“改变自己”的承诺,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期待它能成为我的良师益友,为我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指导,帮助我在情商、人际关系、沟通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实现全面的提升,最终活出更精彩、更幸福的人生。
评分翻开这本《正版 哈佛心理课(修订本)》,我首先被它扎实的“哈佛”背景所吸引,这仿佛为内容注入了严谨与权威的基因。李英老师的著作,加上“修订本”的标识,无不透露出精益求精的态度,让我对其专业性和深度充满信心。我尤其看重它承诺的“改变自己”,作为一名渴望不断进步的普通人,我深知自我提升的道路并非坦途,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一个可能的导航。 书中关于“提高情商”的篇章,让我最为期待。我常常在与人交往中,感受到沟通的障碍,有时是话不投机,有时是情绪失控。我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理解人心的窗户,让我学会如何更敏锐地捕捉他人的情感信号,也能更清晰、更有建设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构建起更融洽的人际连接。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沟通模板或者情绪管理技巧,那对我来说将是莫大的福音。 “人际交往关系”是这本书的另一个核心卖点,对我而言,这关乎着生活的幸福感。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人际互动的规律,让我明白为何有些人能够轻松赢得他人的喜爱和信任,而我却有时感到力不从心。它是否能指导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具同理心、更懂得倾听的人?又或者,它能否为我提供一些处理复杂人际关系,化解矛盾冲突的策略?我迫切希望能够获得这方面的指导。 “销售沟通说话”和“生活与心理”的结合,则让这本书的实用性得到了极大的延展。我理解,销售沟通不仅仅是商业谈判的技巧,更是日常生活中说服与影响他人的基本功。我希望从中学习如何用更具逻辑性和感染力的方式去表达,从而在各种场合都能事半功倍。同时,“生活与心理”的融入,让我感受到这本书关注的是个体的全面发展,它是否能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学会与压力和焦虑和谐相处,从而拥有更积极、更健康的生活态度? 总的来说,我被这本书的综合性所打动。它不仅仅是关于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的行动指南。我期望它能为我提供一套系统的解决方案,帮助我在个人成长、情商提升、人际关系改善以及沟通能力增强等多个维度上实现质的飞跃,最终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和谐与快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