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典经籍中,智囊迭出,谋策万千,旧为君王而制,今令世人醒目。
《长短经》,又叫《反经》,是一部集儒家、道家、法家、兵家、杂家和阴阳家思想之大成的谋略全书。它以谋略为经、历史为纬,着眼于权谋政治和知人善任两个重点,记述国家兴亡、权变谋略、举荐贤能、人间善恶四大内容,呈黑白杂糅之书,有警世惩恶之深意,对于纵古观今与洞察人世冷暖颇具价值。
赵蕤(659—742),唐代杰出的道家与纵横家,读书广博,善于韬略,长于经世。一生不好功名,不慕富贵,兼具儒家风范、道家思想和豪侠性格,与李白因“赵蕤术数,李白文章”并称为“蜀中二杰”。
原序
卷一 文上
大体
任长
品目
量才
知人
察相
论士
政体
卷二 文中
君德
臣行
卷三 文下
反经
正论
卷四 霸纪上
霸图
卷五 霸纪中
七雄略
卷六 霸纪下
三国权
卷七 权议
惧戒
卷八 杂说
用无用
势运
卷九 兵权
五间
【题解】
人与人相比,德有高下,性有贤愚。管理国家,关键在于人才的选择与任用。因此,练就一双慧眼,洞察人心,品评所面对的人才,就是之要务了。作者在此列出了圣、贤、君子、士和庸人的区别分析,足资参考。
【原文】
夫天下重器①,王者大统,莫不劳聪明于品材,获安逸于任使。故孔子曰:“人有五仪②:有庸人、有士人、有君子、有圣、有贤。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注释】
①重器:国家的宝器,意指治国的关键。
②仪:容貌、风度,此处引申为人的内在品性。
【译文】
国家社稷的宝器所在,天下的一统和延续,没有比劳心费神辩别人才之高下,并量才使用更重要的了,如此才能获得安逸。所以孔子说:“人可分五类:庸人、士人、君子、圣人、贤人。能详察这五类人并分别妥当运用,那么就算掌握长治久安之道了。”
【原文】
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①,不择贤以托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暗大②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此则庸人也。
【注释】
①训格之言:指可以奉为行为准则的教诲之言。
②见小暗大:指小事清楚,大事糊涂。
【译文】
所谓庸人,就是内心深处没有谨慎善终的信念;说话口无遮拦,没有可奉为教诲之言的;不选择贤德之人结交朋友以依靠;不愿努力以使自己在社会上立命安身;目光短浅,不识大局,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沉迷于声色犬马,随波逐流而毫无主见。有诸如此类表现的,就是庸人。
【原文】
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知人识智,则众材得其序,而庶绩①之业兴矣。是故仲尼训“六蔽”,以戒偏材之失。思狂狷以通拘抗之材,疾②悾悾而无信,以明为似之难保。察其所安,观其所由,以知居止之行。率此道也,人焉廋③哉?人焉廋哉?
【注释】
①庶绩:各种事业。
②疾:恨,痛恨。
③廋:音叟,隐藏,藏匿。
【译文】
圣贤所赞赏的,莫过于聪明。聪明之人所看重的,莫过于是知人之能。能够知人识才,各种人才就会得到各自适合的位置,而各种事业就都会繁荣兴旺。因此孔子提出“六蔽”的训示,就是为了防止偏才的失误。指出狂傲与耿介的偏失,以疏导有偏执拘谨或高傲刚直之缺陷的人才;痛斥空泛而无信的流弊,来向人们讲明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终究会被揭穿。明察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所在,考究他所作所为的动机,借以了解其日常行为。依照这样的原则和办法去观察,人又怎么能掩饰得住自己的真面目呢!怎么能呢!
收到这本《长短经》,感觉像是挖到宝了!首先,这“小蓝本”的设计真的太戳我了,32开的尺寸,拿在手里刚刚好,随身携带毫无压力。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加上清爽的蓝,就是一股低调的高级感。翻开书页,纸张的厚度和韧性都恰到好处,印刷的墨色浓郁但不渗漏,字迹也清晰锐利,就算是密集的原文,看起来也一点不费劲,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简直是眼睛的福音。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原文、注释、译文、文白对照”一体化设计。这简直是为我这种半路出道的国学爱好者量身定做的!以前看古书,常常是查了半天注释,又费劲对照白话文,一个章节下来,累得够呛。现在好了,原文的精炼,注释的详细,译文的流畅,再加上文白对照的直观呈现,我可以直接在同一页上,一步步地理解原文的意思,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智慧。尤其是那些权谋策略的描述,在白话文的对照下,立刻变得清晰明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老智慧。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权谋智慧经典读本”这个定位,也是我选择它的重要原因。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很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内容驳杂。这本《长短经》聚焦于“权谋智慧”,而且是经过精粹提炼的,内容更集中,更具可读性。我发现书中的很多观点,比如关于识人用人、权衡利弊、攻守之道,都非常有洞察力,读来让人拍案叫绝。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斗”,更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处世哲学,一种洞悉人性、驾驭局势的能力。 作者在注释和译文上的用心程度,真的让我肃然起敬。这些注释不是简单地解释词义,而是会涉及到相关的历史背景、典故,甚至是对原文背后意图的解读,非常深入。而译文,则力求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做到通俗易懂,语言风格也很统一,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文白对照更是锦上添花,让我可以一边感受原文的韵味,一边理解其确切含义,这种学习体验非常棒。 总的来说,这本《长短经》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体验。它不仅在硬件上(装帧、纸张、印刷)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更重要的是在内容编排和学术深度上,做到了专业与易读的完美结合。它让我觉得,学习国学经典,尤其是像《长短经》这样的权谋智慧读本,也可以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古代智慧感兴趣的朋友们,这绝对是一笔值得的投资。
评分这部《长短经》注译本,简直是为我这种历史爱好者量身打造的。拿到手的时候,就被这“小蓝本”的精致感吸引了。32开的尺寸,揣在包里一点也不显累赘,方便我随时随地翻阅。更别说那印刷质量,字迹清晰,纸张触感温润,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 我尤其看重的是它“原文、注释、译文、文白对照”的编排方式。这对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过去读古籍,要么晦涩难懂,要么需要费力去找注释,再费力去对照白话文。这本书一次性解决了所有问题。原文的古韵,注释的严谨,译文的流畅,以及文白对照的直观,让我在理解《长短经》这部权谋智慧的经典时,能够层层深入,既能体会原文的精妙,又能领会其深层的含义。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权谋智慧经典读本”这个定位也很准确。翻开书页,就仿佛穿越回那个充满智慧与斗争的时代。书中的每一篇,每一章,都蕴含着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为官之道。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君臣关系、策略运用、人心洞察的分析,这些内容即使放到今天,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它不是简单的宫斗秘籍,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权谋智慧”,教你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看清局势,做出最优的选择。 作者在注释和译文上下了很大功夫,可见其学识功底。对于一些拗口或者容易产生歧义的词句,注释都非常到位,而且语言通俗易懂,不会像某些学术版本那样,注释比原文还难懂。译文更是贴近原文神韵,既保留了古文的严谨,又具备了现代汉语的流畅性,读起来丝毫没有隔阂感。 总而言之,这本《长短经》注译本,无论是从装帧设计、内容编排,还是从注释译文的质量来看,都堪称上品。它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智慧宝典。每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让我对人情世故、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想要了解中国传统权谋智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首选。
评分这本“小蓝本”《长短经》真是我的心头好!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爱上了它。32开的尺寸,大小适中,不笨重,无论是放在书桌上,还是带出门,都显得很轻巧。书的整体设计简洁大方,蓝色调让人感觉很宁静,很有文化底蕴。翻开书页,那种温润的纸张触感,加上清晰而不刺眼的印刷,让我完全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 让我如此喜爱这本书的关键,在于它“原文、注释、译文、文白对照”的四重奏。作为一个对古籍不太精通的普通读者,过去阅读古文常常是“雾里看花”。但有了这本书,一切都变得简单了。原文的古朴气息,在注释的辅助下,变得生动起来;流畅的译文,让我能够快速抓住核心意思;而文白对照,则像一把钥匙,让我能够随时比对,深入理解,一点点地剖析其中的智慧。每次读到精彩之处,我都可以方便地对照,体会原文的精妙和白话的便捷。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权谋智慧经典读本”这个称号,是对本书内容最好的概括。《长短经》本身就是一本关于权谋智慧的集大成之作,而这本书将其进行了精粹化的呈现。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人生策略、为官之道、以及如何洞察人心的论述。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它教我如何理解局势,如何应对挑战,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每一次阅读,都感觉自己的认知又上了一个台阶。 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在注释和译文上的处理非常到位。注释非常详尽,而且解释得非常透彻,能够触及到原文的深层含义。不像有些注释,只是简单解释词语,而是能够将历史背景、文化语境都融会贯通地展现出来。译文更是精益求精,既保留了古文的韵味,又通俗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让我能够毫不费力地理解作者的原意。文白对照的设计,更是我最看重的一点,它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 总而言之,这本《长短经》注译本,是一本集颜值与内涵于一体的书。它不仅在装帧设计上尽显“国学经典”的风范,更在内容编排上做到了极致的体贴读者。它让我想起了“十年磨一剑”的匠心精神,能将如此经典的内容,以如此易于理解和吸收的方式呈现出来,实属不易。我非常庆幸能够拥有这本书,它已经成为我学习和思考人生智慧的重要伙伴。
评分这本《长短经》的“小蓝本”设计,简直太合我心意了!32开的大小,不仅方便携带,放在书架上也特别显眼,有一种低调的沉静美。纸张的质量也相当不错,触感细腻,印刷清晰,字迹圆润而不失力度,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这对于我这种喜欢把一本好书读个透的读者来说,简直太重要了。 这本书最让我赞赏的地方,是它“原文、注释、译文、文白对照”的完整呈现。过去我对很多古籍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因为常常被晦涩的文言和生僻的字词所困扰。但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深入《长短经》的智慧殿堂。原文的精炼,注释的深入,译文的流畅,再加上文白对照的直观性,让我在理解上毫无阻碍,能够轻松地从表层意思,过渡到深层含义,再到实际运用。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权谋智慧经典读本”这个标签,精准地概括了本书的价值。《长短经》本身就是一本关于政治智慧、人生策略的宝典,而这本书将这些精粹的内容,以一种易于理解和吸收的方式呈现出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如何识人、用人、如何把握时机、如何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论述,这些内容不仅让我对历史上的许多事件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为我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决策提供了很多启发。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权谋,并非只是权术的较量,更是对人性深刻洞察和对局势精准把握的能力。 作者在注释和译文上所付出的心血,是显而易见的。注释部分,不仅解释了字词的含义,还常常会引述相关的史实,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意图。译文更是做到了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行文流畅,用语地道,读起来毫无“翻译腔”的生硬感,让古人的智慧仿佛触手可及。文白对照的设计,更是贴心到了极致,让我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查阅,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 总而言之,这本《长短经》注译本,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学习的平台。它用最精良的制作,最严谨的学术态度,以及最体贴读者的编排方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古代智慧的大门。它让我觉得,学习国学经典,尤其是像《长短经》这样充满智慧的作品,也可以是一件非常享受和有收获的事情。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给所有对中国传统智慧感兴趣的读者,相信你们和我一样,都会从中获益匪浅。
评分拿到这本“小蓝本”《长短经》,首先是被它低调内敛的设计风格所吸引。32开的尺寸,拿在手里非常顺手,不占地方,无论是通勤路上还是午休时间,都能随时掏出来翻几页,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智慧。纸张的触感很舒服,不是那种过于光滑的,带有一点自然的纹理,配合清晰的印刷字体,阅读体验非常棒,久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 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原文、注释、译文、文白对照”的精良编排。对于我这种对古文有些基础,但又想深入理解《长短经》精髓的读者来说,这简直是梦幻般的组合。原文保留了古朴的风韵,紧随其后的注释则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点拨那些晦涩的字词和典故,让我能够拨开迷雾,直抵原文的核心。而流畅的译文,更是将古人的智慧转化为现代人易于理解的语言,读起来毫无障碍。最巧妙的是文白对照,让我可以在原汁原味和通俗易懂之间自由切换,加深理解的同时,也巩固了古文功底。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权谋智慧经典读本”的定位,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事实也证明了这份期待是值得的。《长短经》本身就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瑰宝,它所探讨的权谋之道,并非简单的阴谋诡计,而是对人性、政治、策略的深刻洞察。书中关于如何审时度势、如何驾驭人心、如何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等内容,都具有极强的启示意义。这本书帮助我看到了事物更深层次的运作规律,也让我对历史上的许多事件有了更宏观和辩证的理解。 作者在注释和译文上花费的心血,可见一斑。注释详尽而精准,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还常常能点出其在原文中的深意,甚至引申出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让我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理解这部经典。译文则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做到了语言的现代化和流畅化,避免了生硬的直译,读起来像是和一位博学的朋友在交流。文白对照的设计,更是体现了编者对读者的极度负责和体贴。 总的来说,这本《长短经》注译本,是一部集实用性、学术性和收藏性于一体的佳作。它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中国古代权谋智慧的博大精深,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享受。无论是其精美的外观,还是其深厚的内涵,都足以让它成为我书架上的常客。对于任何渴望提升自身智慧和洞察力的读者,这本书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绝佳选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