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群书治要》(精装典藏版)由唐太宗李世民下诏,魏徴、虞世南、褚遂良等编撰而成,影响深远;它成了大唐的施政指南,开启了大唐盛世三百年;魏徵在序文中称其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后成为古代君臣治国的教科书。
2.《群书治要》(精装典藏版)上起五帝,下迄晋代,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撷取精华,汇编而成。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套按照经、史、子分类的类书,可以说是唐朝的“四库全书”。
3.该书屡被读者热读并推荐,可谓匡政奇书。更是被誉为比《资治通鉴》还全面的治国宝典。
4.《群书治要》曾在中国失传千余年。而当时被日本遣唐使带回去后,很快就被日本天皇及大臣奉为治国圭臬,由此也得以保存流传。后来回到了中国。
5.《群书治要》撷取经、史、诸子百家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可谓传统文化精粹一本通,是当今学人修身必读书。
6.精装典藏本,设计简洁大方,装帧精美,不但适合家庭收藏和阅读,更适合各类图书馆收藏。
7.传世佳作,收藏范本,历久弥新。
内容简介
唐朝贞观初年,著名谏官魏徴及大臣虞世南、褚遂良等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从先前历代帝王治国资政的史料中撷取有关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精要,汇编成为《群书治要》,自成书之日起,就成了一部匡政巨著。该书上起五帝,下迄晋代,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撷取精华,按照经、史、子分门别类,可以说是唐朝的“四库全书”,开启了大唐盛世三百年,影响中华文化千余年。
作者简介
魏徴(580年-643年),唐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是中国历史上极负盛名的谏臣。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李世民痛哭道:“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徴殂逝,遂亡一镜矣。”
目录
壹:文化
一、以文化人 /002
二、礼乐易俗 /005
贰:教育
一、教育治国 /028
二、道德教育 /039
三、孝道教育 /046
四、因果教育 /064
叁:民本
一、民为邦本 /076
二、听取民意 /087
三、顺应民心 /096
四、爱民恤民 /100
五、富民利民 /119
六、取信于民 /136
肆:修身
一、仁义思想 /140
二、诚信为本 /159
三、谦虚内敛 /168
四、审慎有度 /180
五、戒奢从俭 /198
六、端身正己 /213
七、迁善改过 /227
伍:治国
一、德治为主 /232
二、法治为辅 /248
陆:得人
一、人存政举 /290
二、以德感人 /300
三、以礼敬人 /308
四、以富安人 /332
五、以公待人 /345
六、以诚动人 /360
七、以德教人 /369
柒:用人
一、任贤必治 /374
二、任贤远佞 /409
捌:观人
一、观言 /428
二、观事 /437
三、观行 /444
四、观友 /449
五、观德 /453
六、观心 /457
玖:为君
一、盛衰之主 /478
二、亲贤远佞 /483
三、虚心纳谏 /489
四、反求诸己 /512
五、抑损情欲 /518
六、尊道行义 /528
拾:军事
一、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540
二、诛暴讨乱,以义诛之 /557
三、用兵之要,在得民心 /563
四、谨慎择将,上兵伐谋 /57
精彩书摘
卷七?《礼记》治要? 经解
【原文】
夫礼之于国也,犹衡①之于轻重也,绳墨②之于曲直也,规矩③之于方圆也。故衡诚④悬,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⑤,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君子审⑥礼,不可诬⑦以奸诈〔衡,称也。悬,锤也。陈,设也〕。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此之谓也。
【注释】
①衡:秤。
②绳墨:木工取直的工具。
③规矩:圆规和方尺。
④诚:准确。
⑤陈:放。
⑥审:详知,明悉。
⑦诬:欺骗。
【译文】
用礼来治国,就好比用秤来称轻重,用绳墨来画曲线直线,用规矩来画方形圆形。所以,如果把秤认真地悬挂起来,是轻是重就骗不了人了;把绳墨认真地陈设在那里,是曲线是直线就骗不了人了;把规矩认真地陈设那里,是方形是圆形就骗不了人了;如果君子深明于礼,那么任何奸诈伎俩也就骗不了人了〔衡,称也。悬,锤也。陈,设也〕。孔子说:“使统治者安心,民众得到治理,没有比用礼制更好的办法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卷七?《礼记》治要? 经解
【原文】
故礼之教化①也微②,其正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④远罪⑤而不自知也,是以先王隆之⑥也。《易》⑦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⑧以千里。”此之谓也〔隆,谓尊盛之也。始,谓其微时也〕。
【注释】
①教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教育感化。
②微:看不见的地方。
③正:导正。
④徙善:即“迁善”,趋向好的方面。
⑤远罪:远避罪恶。
⑥隆之:指崇尚于礼。
⑦《易》:这里指《易经? 系辞传》。
⑧谬:错误。
【译文】
因为礼义的教育感化作用是很微妙的,它能在邪恶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加以导正,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趋向善良、远离罪恶,因此先王也十分崇尚礼义。《易经? 系辞传》中说:“君子对待事物的开始总是十分谨慎,因为如果开头出现毫厘的差错,最后的差错则可达千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隆就是尊崇、重视的意思。始就是刚刚开始的时候〕。
卷七?《礼记》治要? 礼器
【原文】
礼,释①回②,增美质③,措④则正,施则行〔释,犹去也。回,邪僻也。质,犹性也。措,犹置也〕。其在人也,如竹箭⑤之有筠⑥,如松柏之有心。二者⑦居天下之大端⑧,故贯四时,而不改柯⑨易叶〔箭,筿⑩也。端,本也。四物于天下,最得气之本也。或柔韧于外,或和泽于内,以此不变易,人之得礼亦犹然〕。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鬼神飨德〔怀,归也〕。
【注释】
①释:消除,去掉。
②回:邪恶。
③美质:美好的本质、本性。
④措:安置,安放。
⑤箭:一种名为筱竹的细小而劲实的竹子,可用来制作箭杆。
⑥筠:竹表面的青皮。这里用来指人情之所以能圆备众德,是因为
礼仪,就像竹子之所以能四季常青,就是因为外表有青皮。
⑦二者:指竹、松。
⑧端:根本。
⑨柯:树枝。
⑩筿:小竹,细竹,可以制箭。
韧:坚实而柔软,不易折断的意思。
怀:向往,归附。
飨德:飨,通“向”,向往,羡慕。这里指向往有德才的人。
【译文】
礼仪可以消除(人的)邪恶,增加美好的本性。用礼仪来修身则能使品行端正,用礼仪来行事则能使事情通达〔释,如同消除。回,指偏曲、邪僻。质是本体、本性的意思。措,如同安置〕。对于人来说,礼仪就像用来制箭的竹子表面的青皮,又像松树、柏树坚实的树心。外表和内心,这两者就是天下万物的根本所在。所以松竹历经寒暑而不改变它们挺直的枝干和茂盛的叶子〔箭,一种名为筿竹的细小而劲实的竹子,可用来制作箭杆。端,根本〕。竹、箭、松、柏这四物,是天下最能体现天地之正气的东西。它们有的外表坚实而柔软,有的内心平和而润泽,正因如此,才能始终如一,永不变易。人如果遵循礼仪,一样也能如此。如果君子遵循礼仪,就能待人接物无不和谐,内心安宁而不会产生怨恨。因此,万物没有不归向于他的仁德的,鬼神也向慕他的德行〔怀,向往,归附〕。
……
前言/序言
群书治要(精装典藏版)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群书治要(精装典藏版)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