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版本知见录图文版

金瓶梅版本知见录图文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金瓶梅
  • 明代小说
  • 古典文学
  • 版本研究
  • 插图本
  • 文学史
  • 性文化
  • 社会风俗
  • 脂砚斋
  • 红楼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人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ISBN:9787501359509
商品编码:22594677390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金瓶梅版本知见录图文版
作者:史小军,罗志欢
定价:168.0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01359509
印次:1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展示《金瓶梅》版本及其研究成果,以为《金瓶梅》研究之参考和检索工具。全书由两部分组成:*部分收录《金瓶梅》面世以来所知见的版本,以词话本、绣像本、张评本、翻译本四个系统归类,其他衍生之本,若会校本、影印本等按其所据之底本归类,翻译本按译文文种归类。各版本附一至三张书影,并标注其特征,辑录各家著录,较其与彼本之异点。第二部分收录国内外有关《金瓶梅》版本研究的专著和论文目录,以检阅和展现金学界关于《金瓶梅》版本研究的主要学术成果,为研究者提供文献线索。

  目录
上篇 图录
一、词话本
1.原北平图书馆藏本
2.日本日光轮王寺慈眼堂藏本
3.日本德山毛利氏棲息堂藏本
4.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本
5.民国北平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本
6.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 1957年版
7.日本东京大安株式会社影印本 日本昭和三十八年(1963)版
8.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影印本 1991年版
9.台北里仁书局据大安本再影印本 2O12年版
10.香港汉学图书公司《金瓶梅丛刻》本 1973年版
11.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影印本 1978年版
12.香港太平书局影印本 1982年版
13.线装书局影印本 2O13年版
14.郑振铎校点 民国上海生活书店《文库》本
15.施蛰存校点 民国上海杂志公司《中国文学珍本丛书》本
16.民国上海中央书店《国学珍集》本
17.伪满康德艺文书房《鉴赏丛书》本
18.刘本栋校订 台北三民书局《中国古典名著》本 1980年版
19.魏子云注释 台北增你智文化事业出版1980-1981年版
20.戴鸿森校点 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小说史料丛书》本 1985年版
21.戴鸿森校点 香港中国图书刊行社 1986年版
22.白维国 卜键校注 岳麓书社 1995年版
23.陶慕宁校注 200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文学名著文库》本
24. 梅节“全校本” 香港星海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7年版
25. 梅节“重校本” 香港梦梅馆 1993年版
26. 梅节“梦梅馆定本” 香港梦梅馆 1999年影印手抄本
27. 梅节校订 陈诏 黄霖注释 青海人民出版社 2OO1年版
28. 梅节校订 陈诏 黄霖注释 台北里仁书局2OO7年版
29. 卜键点评 作家出版社 2O1O年版
30. 覃知非校点 刘心武评点 漓江出版社 2O12年版
31. 刘心武评点 张青松 邱华栋点校 台湾学生书局有限公司 2O14年版
32. 王清和校点 香港明镜出版社2O16年版
二、崇祯本(绣像本)
1.王孝慈旧藏本
2.都图书馆藏本
3.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
4.天津图书馆藏本
5.上海图书种(简称“上甲本”)
6.上海图书馆藏本第二种(简称“上乙本”)
7.残存四十七回本
8.吴晓铃先生藏抄本
9.北平傅惜华教授藏《绣像八才子词话》本
10.周越然旧藏本
11.日本内阁文库藏本
12.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藏本
13.日本天理图书馆藏本
14.清道光二年(1822)潄芳轩刻本
15.台北学生书局有限公司 2011年版(暨大已订)
16.齐煙 汝梅校点 齐鲁书社1989年版
17.齐煙 汝梅校点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齐鲁书社(山东)联合版1990年香港版
18.齐煙 汝梅校点 台北: 晓园出版社有限公司版 1990年版
19.黄霖 张兵 顾越点校 浙江古籍出版社《李渔全集》本 1991年版(第十二卷暨大订未到馆)
20.温京华 田军点校 光明日报出版社《笠翁文集》本 1997年版
21.闫昭典 王汝梅 孙言诚 赵炳南会校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9年香港修订版
22.闫昭典 王汝梅 孙言诚 赵炳南会校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11年香港重订版
23.北京 : 线装书局书局《笠翁文集》本 2014年版
24.董玉振主编 新加坡南洋出版社 2016年版
三、张奇书本)
张评康熙本甲种(有回前评)
1.本衙藏板本
2.本衙藏板翻刻必究本
3.影松轩本。
4.四大奇书第四种本
5.袖珍本
6.高丽大学图书馆和尔大学奎章阁藏本
7.延世大学图书馆藏本
8.尔大学中央图书馆藏本
张评康熙本乙种(无回前评)
1.苹华堂本
2.在兹堂本
3.康熙乙亥本。
4.皋鹤堂本
5.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图书馆藏本
6.法兰西学院汉学研究所图书馆藏本(缺图)
影印




《风月情缘:繁华旧梦下的世情百态》 《风月情缘》是一部以十八世纪中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它并非直接描绘某一个特定的历史事件,而是聚焦于那个时代士绅阶层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情感纠葛以及微妙的社会生态。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为我们徐徐展开一幅宏大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让读者得以窥见一个时代最真实、最生动的一面。 故事的主人公并非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帝王将相,也不是某位名垂青史的文人墨客,而是生活在江南某个繁华城镇的几户富裕家庭。小说以其中一位名叫“婉容”的年轻女子为主线,她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慧过人,也怀揣着对美好爱情的憧憬。然而,她所处的时代,女子的命运往往身不由己,婚姻大事更是由不得自己做主。 婉容的家族正经历着一场隐秘的危机。表面上,她家依然是当地的望族,生活富足,交游广泛。但实际上,家族的产业正面临着经营上的困境,而父亲则沉迷于享乐,对家事置若罔闻。在这种背景下,婉容的婚事被提上了日程,她被许配给了当地一位同样富裕却品行不端的少爷。这段婚姻,在她看来,是通往不幸的必然。 随着故事的展开,婉容遇到了影响她命运的关键人物——一位名叫“景行”的年轻商人。景行出身寒门,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在商界闯出了一片天地。他正直、有才华,对婉容的聪慧和才情深感欣赏。两人在一次偶然的社交场合中相识,虽然身份悬殊,但彼此之间却产生了难以言喻的情愫。 然而,爱情的萌芽并非一帆风顺。婉容的家族为了稳固地位,迫切需要与另一位同样权势显赫的家族联姻,而景行则因为出身的劣势,以及商业上的竞争对手的阻挠,步履维艰。小说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命运与宏大的家族利益、复杂的社会关系交织在一起,展现了那个时代个体在权力、金钱和传统观念面前的无力与挣扎。 作者并没有将人物简单地划分为好人与坏人,而是赋予了每个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多重性格。婉容并非一味地软弱顺从,她有着自己的智慧和反抗精神,尽管在那个时代,她的反抗只能是微弱而隐秘的。景行虽然正直善良,但在残酷的商场竞争中,也曾有过无奈的妥协和艰难的选择。婉容的父亲,看似不负责任,却也身不由己地卷入了家族的权力斗争中。而那位被许配给婉容的少爷,表面上纨绔不堪,背后却也有着复杂的家庭背景和扭曲的心理。 小说对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描绘。从繁华的江南城镇街市的喧嚣,到士绅家庭的宴饮聚会,从精致典雅的园林景观,到衣着服饰的细节,无不展现出作者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扎实的功底。宴席上的珍馐美酒,服饰上的刺绣纹样,家具的陈设,甚至是仆人们的言谈举止,都成为烘托时代氛围、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元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说对女性在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有着深刻的洞察。除了婉容,小说中还塑造了多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有精明世故、操持家务的大家族主母;有身处底层,却依然努力生活、充满韧性的丫鬟;还有一些游走于社会边缘,以自身的方式寻求生存的女子。她们或扮演着家族命运的推手,或成为个人情感的牺牲品,或在夹缝中寻找生存的缝隙。作者通过她们的故事,揭示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下的种种困境,也展现了她们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无奈。 《风月情缘》并非一味地渲染悲情,在描绘残酷现实的同时,也穿插着温情与希望。婉容与景行之间纯粹而炽热的爱情,成为黑暗中的一抹亮色。他们之间的每一次眼神交汇,每一次秘密的约会,都充满了诗意与力量,对抗着世俗的压力和命运的无常。这种爱情,不仅是男女之间的情感寄托,更是对个体价值和自由意志的一种追求。 此外,小说还触及了那个时代的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官员的腐败,贫富差距的悬殊,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社会阴暗面。作者并没有直接进行道德批判,而是通过人物的命运和故事情节的推进,让读者自行体会和反思。这些细节的融入,使得这部小说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情感的叙述,更具有了深刻的社会学意义。 随着故事的发展,婉容和景行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家族的联姻迫在眉睫,景行的事业也遭遇重大打击。他们能否冲破重重阻碍,走到一起?他们的爱情能否经受住现实的考验?小说在这些问题的解答上,并没有给出简单的“大团圆”式的结局,而是保留了一定的开放性和思考空间。 《风月情缘》以其宏大的叙事结构、丰富的人物群像、细腻的生活描绘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繁华与落寞交织的旧日时光。它是一部关于命运、爱情、家族、社会以及个体生存的史诗,也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深度探索。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认识那个时代,也更能理解人性的复杂与多面,以及在任何时代,个体在洪流中的艰难跋涉。它是一次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也是一次对当下生活的深刻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这类“版本考辨”题材的书籍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它们晦涩难懂,充满了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理解的“行话”。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却出乎意料地平易近人。作者巧妙地将复杂的文献比对和版本差异,融入到了一种类似“侦探小说”的叙事线索中,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被吸引进去,好奇下一个“谜团”会如何被解开。比如,他对比不同版本中人物性格的微妙变化时,那种抽丝剥茧的论证过程,读起来竟然比读小说本身还要引人入胜。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让普通读者也能窥见学术研究的乐趣,成功地将“冷门”的研究主题,变成了人人可参与的智力游戏。

评分

这本书的体量相当可观,内容密度也极高,但最让我赞赏的是其行文的流畅性与逻辑的连贯性。它处理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和相互矛盾的观点,却始终保持着一条清晰的主线不偏离,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即便身处一片复杂的文献丛林,也能确保读者不会迷失方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争议性问题时的审慎态度,他从不武断地下结论,而是将所有证据摆在台面上,引导读者自行判断,这种尊重读者的态度,在学术著作中是难能可贵的。读完后,我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学习到了一种对待复杂问题时应有的冷静、审慎和求真的态度,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思考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

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的时间,沉浸在这本关于文学批评的佳作中,最大的感受是作者那种近乎偏执的考据精神。他仿佛一个永不疲倦的侦探,对每一个关键情节、每一句关键对话都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和交叉比对,试图还原出最接近“原貌”的文本流变。这种严谨的态度,让那些以往我阅读原著时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理解,瞬间变得清晰而有根有据。书中对某些关键情节的重新解读,彻底颠覆了我过去的认知框架,让我意识到,阅读经典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需要持续的、深度的挖掘与对话。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不再满足于故事表面的热闹,而是开始探究其深层的结构和时代背景的共鸣。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我认为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解读工具箱”。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不同版本的不同之处,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看”一部文本。作者不断提醒我们,我们今天阅读的“定本”,其实是历史长河中无数次修正、筛选、甚至偶然留存的结果。这种认识论上的冲击是巨大的——它迫使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往阅读时的那种“确定感”。现在,每当我重读那些熟悉的段落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不同版本带来的不同语境和潜在含义,使得阅读体验变得更加丰富和多维。这不再是单向的接受信息,而是一种与历史、与诸多先行者进行的多向交流,极大地拓宽了我的阅读视野。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的质感和封面插图的古韵流转,让人一上手就感觉到了它沉甸甸的历史分量。内页的纸张选择也很考究,摸上去平滑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累眼。尤其是那些配图的排版,简直可以用“匠心独运”来形容。它们不是简单地堆砌在文字旁边,而是经过精心布局,或放大细节,或提供全景,使得整个阅读体验如同在鉴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我可以想象,设计者在制作过程中一定花费了大量心血,去揣摩如何平衡文本的叙事性与视觉的冲击力,最终呈现出这样一套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美学价值的读物。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视觉和触觉的双重盛宴,远超我预期的精美程度,足以让它在我的书架上占据一个非常显眼的位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