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经济植物志
定价:450.00元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土产废品局、中国科学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0303338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2.00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经济植物志》系我国部经济植物志,选入以野生植物为主的、利用价值较大的纤维类、淀粉及糖类、油脂类、鞣料类、芳香油类、树脂及树胶类、橡胶及硬橡胶类、药用类、土农药类与其他类的植物共2411种(按一物一用计)。全书按原料类别分为十章,每章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内容概括地论述本类原料的用途、经济价值、理化性质、采收和加工方法等;各论记载了每种植物的中名、地方名、学名、原料名、形态特征、生长环境、产地、用途、理化性质、采收处理及加工方法的特点等等。除少数情况外,每种植物并附有插图,以资识别。
《中国经济植物志》为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以来、特别是以来利用野生植物资源的一个科学总结,内容丰富,体裁新颖,图说明确,可供人民公社技术干部,各地土产工作人员,轻工业、林业、农业、医药、化工、纺织等部门工作人员采收利用野生植物原料的参考,亦可供大专学校及研究机构人员研究或学习植物资源学的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土产废品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文摘
序言
这本《中国经济植物志》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淡雅的绿色调让人联想到勃勃生机,给人一种专业而可靠的初步印象。从目录的编排来看,作者显然是下了不少功夫的。它不像那种传统的、枯燥的植物图鉴,而是更侧重于植物的“经济价值”这一核心概念进行系统分类。比如,书中对纤维植物、淀粉植物、油脂植物等大类的划分就体现了清晰的逻辑脉络。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每种植物时,不仅有形态描述,还有详细的应用案例和历史渊源的穿插。这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不仅仅是在查阅资料,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关于中国物产的田野考察。例如,书中对某些传统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分析和现代药理学研究的结合,展现了极高的学术严谨性,同时又不失对普通读者友好的叙事风格。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阅那些关于特定地域特色经济植物的章节,期待能从中挖掘出更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评分初翻阅此书时,我最大的感受是其详尽程度令人咋舌。它绝非泛泛而谈的概览性著作,而是深植于实践经验的结晶。细节之处,比如对某些重要经济作物在不同气候带的适应性差异的对比分析,或者对某一植物提取物工业化生产流程的关键技术难点的探讨,都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田野调查功底和对产业细节的精准把握。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濒危或地方性特有经济植物的保护现状也进行了客观的记录和呼吁,这超越了纯粹的学术范畴,注入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书中的描述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比如某些传统手工艺品的原材料来源,或是新材料开发的潜在方向。这种强烈的互动感,让原本厚重的植物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它成功架设了植物学研究与现代经济需求之间的桥梁。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印象,是它对“中国特色”的深度挖掘和系统梳理。在浩瀚的全球植物资源中,它将焦点精准地锁定在中华大地上具有独特利用价值的物种上,这种地域聚焦的策略,使得本书在全球同类著作中独树一帜。书中对许多仅在特定山脉或流域内分布的珍稀经济植物的详细记录,展现了一种近乎抢救性的保护意识。我个人对于书中如何将传统民族知识与现代生物技术结合的部分尤为期待,例如,古老的植物提取方法在当代分离纯化技术下的效能提升。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古老的植物知识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也为未来生物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可以预见,对于任何致力于本土资源创新和利用的研究者或爱好者来说,这本书都将是一部不可或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评分从阅读体验上来说,《中国经济植物志》的排版设计堪称典范。字体选择清晰易读,段落间的留白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的密集阅读也不会产生强烈的视觉疲劳。语言风格上,作者展示了极高的驾驭能力,在需要严谨表述专业术语时,措辞精准无歧义;而在描述植物的生态特性或历史传播轨迹时,又不乏生动的笔触,使得叙事流畅而不拖沓。这种在“科学的冷峻”与“人文的温度”之间的自如切换,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愉悦感。它不像某些百科全书那样堆砌事实,而是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的知识体系,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把握不同经济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功能替代性以及历史选择过程。这无疑是多年潜心研究才能达到的功力。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定位非常精准,它既能满足植物学专业人士对精确分类和生态学信息的渴求,也对农林经济、食品科学等相关领域的从业者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我特别留意了其引文和参考文献的质量,可以看出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查阅了大量一手资料和最新的科研成果,保证了论述的前沿性。书中的插图,虽然我此刻无法细看,但从扉页的预览来看,风格严谨而写实,对于识别物种至关重要。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描述植物的“经济价值”时,并没有陷入单纯的商业赞美,而是保持了一种冷静的、科学的批判性视角,对某些过度开发的植物资源提出了合理的警示。这种平衡感,使得全书的论述更具说服力和长远指导意义,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写完就束之高阁”的工具书,而是可以伴随行业发展不断被参考和引用的案头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