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14年我国废水氨氮排放总量为238.5万吨,尽管比2013年减少了2.90%,然而氨氮负荷仍然远远超过地表水环境容量,氨氮减排任务紧迫。强化氨氮,尤其是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效率,乃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技术问题。本书关注的主要问题有:氨氮既是植物所需要的养分,同时过量的氨氮却对环境带来严重危害。高浓度氨氮废水可以采用吹脱工艺进行有效解决,但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效率却不甚理想?基于此,本书提出了中低浓度氨氮工业废水的高效处理方法及技术思路,包括改性沸石作为吸附剂处理、离子交换树脂以离子交换/吸附同时存在的处理方式、以及包含改性TiO2光催化方法的不错氧化降解技术等,其主要内容涉及到吸附剂的制备及其改性、离子交换树脂的改性、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改性,剖析了三种方式处理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机制,为高效处理中低浓度氨氮工业废水提供了技术保障。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非常专业,但作为一名对环境工程领域略有涉猎的读者,我确实对它能否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的技术问题抱有期待。首先,我最关注的是它在理论深度上的表现。我希望看到的不仅仅是操作层面的指南,更深层次的化学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以及不同处理工艺在微观层面上的相互作用。例如,在生物法处理中,不同菌种的代谢路径、抑制剂的应对策略,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反应器设计来提高脱氮效率,这些都需要扎实的理论支撑。如果书中能清晰地阐述这些科学原理,并配以必要的数学模型和图表分析,那么对于想从根本上理解“为什么有效”的研究人员或高级工程师来说,无疑是一本宝贵的参考书。我特别期待看到关于新型催化剂或高级氧化技术在去除难降解有机氮物时的应用案例分析,希望能看到作者在化学基础理论上的功力。
评分从结构和可读性的角度来衡量,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其逻辑组织和图文呈现方式至关重要。我希望这本书的编排是循序渐进的,从基础概念的界定开始,逐步过渡到单一技术、集成技术,再到整体系统的优化控制。如果书中能采用清晰的流程图来展示复杂的工艺串联过程,并用大量的对比图表来说明不同工艺的优缺点(如占地面积、能耗、出水水质保证率等),这将大大提高阅读效率。此外,排版和术语的统一性也影响着阅读体验。对于一个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清晰的定义和一致的符号系统是避免误解的关键。如果作者能在关键概念后附带简短的注解或者术语表,对于非本专业背景但需要了解此技术的读者来说,会是一个贴心的设计,确保每个人都能顺畅地跟上作者的思路。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工程应用层面的内容也极为看重。在实际的工业现场,影响废水处理效果的因素往往是多变的,水质水量波动、温度变化、进水中有毒物质的突发冲击,都是需要直面的挑战。因此,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工程案例和操作经验总结。比如,针对不同行业(如化工、医药或精细化工)产生的氨氮废水特点,作者是否能提供定制化的处理方案设计思路?在实际运行中,不同阶段的监测指标选择、故障排查的快速指南,以及设备选型的经济性分析,都是决定一个项目成败的关键。如果书中能够收录一些“避坑指南”或者“经验数据对比表”,哪怕是基于特定工况的模拟数据,都会极大地提升其作为工程师手册的价值,让读者在面对实际工程问题时,能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而不是停留在理论的象牙塔里。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的学术背景和行业经验也是我衡量其可信度的重要维度。一本关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书籍,如果作者没有在一线工程实践中摸爬滚打过,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可能过于理想化,缺乏对现实约束的考量。我期望作者的论述中能透露出对行业标准的深刻理解,比如国家和地方对氨氮排放的最新法规要求,以及如何在高标准的约束下寻求成本效益最优解。如果书中能引用最新的国家标准或行业规范作为佐证,并对这些标准背后的环境科学逻辑进行剖析,那么这本书的权威性将大大增强。读者的信任来自于作者的专业深度和实践广度,我希望这本书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在这一领域深厚的积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评分一个技术领域的专著,其价值往往体现在对前沿技术和未来趋势的洞察力上。在当前“零排放”和“资源化”的大背景下,单纯的末端治理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探讨了如何将氨氮从废水中资源化回收利用,例如,是否涉及了膜技术、吸附/解析技术与后续的肥料生产或能量回收相结合的前沿研究?如果书中能花足够篇幅来讨论新兴的、具有颠覆性的技术路线,比如电化学法、光催化降解等在氨氮去除中的潜力与现有瓶颈,那这本书的价值就不仅仅局限于解决当前问题,更是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种前瞻性,是判断一本技术书籍是否具有长期参考价值的重要标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