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集体性项目的体能训练:高水平竞技运动的专项身体准备(第2版)—国外运动训练科学译丛
作者:(英)Paul Gamble 潘迎旭译 钟秉枢主编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420208
版次:2015年8月1版1次印刷
定价:50.00
书名:核心区训练:改善身体及生活的革命式训练方案-国外运动训练科学译从
作者:(美)沃斯特根 (美)威廉姆斯 周龙峰译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420178
版次:2015年8月1版1次印刷
定价:40.00
书名:耐力训练—国外运动训练科学译丛
作者:美国体能学会(美)Ben Reuter 石宏杰译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420192
版次:2015年8月1版1次印刷
定价:50元
书名:运动员恢复指南:休息,放松,储备能量达到*佳竞技状态—国外运动训练科学译丛
作者:美国体能学会 (美)Sage Rountree 毕学翠译 钟秉枢主编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420239
版次:2015年8月1版1次印刷
定价:35.00
书名:灵敏训练—国外运动训练科学译丛
作者:美国体能协会 (美)Jay Dawes (美)Mark Roozen 周建梅译 钟秉枢主编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420185
定价:40.00
版次:2015年8月1版1次印刷
书名:运动员的时钟:生物学和时间因素如何影响运动表现—国外运动训练科学
作者:(美)Thomas W.Rowland 吴剑译 钟秉枢主编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417741
版次:2015年8月1版1次印刷
定价:35.00
《运动员的时钟 生物学和时间因素如何影响运动表现》从中枢神经系统的潜意识如何对复杂有序的肌肉活动和节奏进行控制,以获得好表现;生物钟的昼夜节律如何影响运动功能,运动员对时间的感知能力是否与普通人有所差别,青少年运动技能的发展,以及衰老与运动表现的关系等内容出发,从全新的角度介绍了时间对运动表现的影响。作者用幽默的语言,渊博的知识,提出了许多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运动员的时钟 生物学和时间因素如何影响运动表现》从运动员怎样了解并利用时间才能改善运动表现的角度出发,将带您穿越时间对运动表现影响的旅程。希望通过阅读此书,改变您对时间的看法,并为运动员获得佳运动表现的具体策略提供一定指导。
........
坦白说,我以前买过很多运动指南,它们要么内容过于理论化,让我觉得像在上专业课,要么就是像菜谱一样,只有动作和次数,缺乏背后的逻辑支撑。这套书(我指的是我读到的部分)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运动逻辑体系”。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做A动作”,而是告诉你“在B情境下,身体C部分的代偿会导致D后果,所以我们需要通过E训练来重建F模式”。这种层层递进的解析,让我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控感。尤其是在讨论到核心区训练时,它强调的不是腹肌的块状感,而是腹横肌和多裂肌在支撑脊柱稳定方面的作用,这种对“功能性”的执着,让训练目标变得非常明确且有意义。阅读体验非常顺畅,它就像一位耐心的导师,引领你从一个被动的训练执行者,逐步成长为一个能够自我评估、自我优化的运动规划师。
评分我一直认为,训练的最高境界是“预防伤病”,而不是“治愈伤病”。这本书在这一点上做得极为出色,它不像市面上很多健身书籍那样,只关注你如何增肌减脂,而是花了大篇幅讨论身体的“弱链条”问题。它用一种非常审慎的态度,引导读者去审视自己身体的哪一部分是薄弱环节。书中关于“筋膜放松与关节活动度”的结合练习,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指南。我以前总觉得拉伸就是拉长肌肉,但书里明确指出,很多时候限制你动作幅度的是包裹肌肉的筋膜太过粘连。它提供的泡沫轴和滚轴按摩技巧,细致到要求你找到特定点后保持20秒的持续压力,而不是来回滚动的“敷衍了事”。当我严格按照这个要求处理我髂胫束(IT Band)的问题时,那种深层的酸胀感和随后的释放感是前所未有的。这本书教会我的不是如何“练得更狠”,而是如何“练得更聪明,更安全”。
评分作为一个业余跑者,我最大的困扰就是跑完步后膝盖和踝关节总会隐隐作痛,每次问专业人士,他们总会甩出一堆“离心收缩”或“生物力学”的概念,我听得云里雾里,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调整自己的跑姿。直到我翻开了这本书的某个专题部分,它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把复杂的跑动周期拆解成了几个最基础的支撑和腾空阶段,然后针对每个阶段容易出现的代偿动作给出了对应的加强练习。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单腿站立控制力”的训练,它不只是让你站稳,而是要求你像树根一样扎进地面,感知脚底和地面的接触点。我按照书中的建议,每天坚持做十分钟的单腿支撑,重点不是时间长短,而是有没有感受到核心和臀中肌的稳定发力。坚持了三周后,我再跑长距离,那种以往会不自觉前倾的习惯明显减轻了,而且跑完后酸痛感也降低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把高深的运动科学转化成了普通人能理解、能实践的动作指导,非常实用主义。
评分我所在的单位每年都会组织一些大型的户外拓展活动,比如攀岩、定向越野这种对身体协调性和爆发力有一定要求的项目。我们团队里总有人因为身体素质跟不上,导致体验感很差,甚至有意外拉伤的风险。说实话,我以前对“集体性项目的体能训练”这类书嗤之以鼻,觉得无非就是多做几个俯卧撑、深蹲,能有多大区别?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提高团队成员的“动态平衡”和“反应速度”。里面设计了一些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的训练模式,比如模拟在不平坦地面上接力传球的练习,这不仅锻炼了个体的核心力量,更重要的是,它强制要求队员之间必须保持同步的节奏和预判对方的动作。这不仅仅是体能训练,更是一种团队默契的培养。通过这本书提供的训练框架,我们团队在最近一次的拓展中表现出了惊人的同步性和敏捷性,每个人都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身体调整。这套训练方法,让“体能”从孤立的个体表现,上升到了集体协作的层面。
评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种常年久坐的上班族量身定做的救星!我以前总觉得健身房里那些复杂的器械让人望而却步,更别提那些动辄一小时以上的训练计划了,根本坚持不下来。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亲民,它没有一上来就堆砌那些晦涩难懂的解剖学名词,而是非常注重日常生活的结合。比如,它会教你如何利用等长的收缩来激活你沉睡的臀肌,哪怕你只是在排队等咖啡的时候也能悄悄完成一组练习。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对“灵活性”的定义非常到位,不是那种你一拉伸就痛到龇牙咧嘴的痛苦过程,而是循序渐进地让你感受到身体关节活动的范围在悄悄变大。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肩胛骨稳定性的那几页,以前打字久了肩膀僵硬得像块石头,照着书里那些简单的活动度练习做了几天,感觉整个人都轻盈了不少。它更像是你的私人教练,在耳边轻声细语地告诉你:“慢一点,感受它,别急着追求数量,质量才是王道。”这对于我这种追求长久健康而非短期爆发的人来说,太重要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