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直营】太极拳概论

【后浪直营】太极拳概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有清 著
图书标签:
  • 太极拳
  • 武术
  • 养生
  • 健康
  • 传统文化
  • 入门
  • 运动
  • 健身
  • 后浪
  • 直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后浪出版公司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48746
商品编码:12464289924
品牌:后浪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4-0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太极拳之研究:太极拳概论》三大看点:一、搜集“太极拳的泰斗,武术界之寿星”——吴图南老先生的口述及研究文章,理清太极拳的始末真相,为天下太极正本清源。二、百岁老寿星的养生秘术首次公开,保健与传统技击完美融合。三、特别收录吴老亲身示范濒于失传的杨少侯用架照片,真容再现,弥足珍贵。百岁高龄见证太极拳养生功效,武林名家开讲太极拳独门绝技。

名人推荐

太极拳之美,应人人得享。
——吴图南

作者简介

吴图南(1885-1989),原名乌拉布,蒙古族。吴图南老先生是中华武术瑰宝太极拳之集大成者,师从杨少侯、吴鉴泉等名家,深得太极拳之精髓。他一生致力于太极拳的科学化、实用化和普及化,是武术走向世界的倡导者,并将太极养生与技击融合,成为百岁高龄的太极拳泰斗。此外,吴图南老先生博学多才、治学严谨,还精通考古、文史、心理学、医学和英、法语等。著有《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内家拳太极功玄玄刀》《太极剑》《国术概论》等。
马有清(1928-2012),吴图南嫡传入室弟子,著名太极拳家。马有清先生自幼随祖父习武,1958年起师从杨禹廷、奇云和尚等一众名家,尽得真传。1962年拜入吴图南门下,成为其嫡传入室弟子。马有清曾任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第—届委员会成员,参与拟写世界上第—部太极拳推手竞技规则——《太极拳推手竞赛规则》,为太极拳的发展和推广立下汗马功劳。著有《太极拳动作规范》《程式八卦掌》《武术词语汇编》《奇云大悲拳》等。

目录

序3 
推荐序3 
自序4 
中国近代太极拳传递世系简表5 
前言5 
第—部分10 
1.1源流10 
传抄宋氏谱,拜访宋书铭10 
宋远桥等七人跟张三丰学太极拳11 
太极拳早记载始于南北朝11 
张三丰得火龙真人之传11 
张三丰是太极拳的中兴者12 
王宗岳——蒋发——陈家沟陈长兴13 
杨露蝉勤奋尽得拳术奥秘14 
附录: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14 
1.2轶闻15 
杨露蝉因病入功房受怂恿失手毙和尚16 
父子初进京,张家教家馆16 
漪贝勒请老师,摄政王调纷争17 
杨露蝉神机营献技杨班侯端王府克敌17 
端王府花园比大枪漪贝勒设宴息风波18 
父子教拳三府轮流转汉满蒙护卫齐拜师18 
溥侗(溥西园)拳剧称双绝四王府张家后人叙旧19 
写武术史要客观地保存历史的真实性19 
1.3调研20 
访问陈家沟,陈鑫做介绍20 
遇到蒋发教的太极拳传人20 
陈鑫发奋著陈氏太极拳图说21 
两个陈王庭错把功名换21 
闷来时造拳,造的不一定是太极拳22 
太极拳研究会议,陈发科自认列席22 
抽丝劲,不通文理23 
第二部分吴图南太极养生论23 
2.1长寿23 
推迟衰老是研究长寿的关键24 
我本身就是这个学说的试验品24 
要补充身体消耗讲究饮食25 
谈谈太极拳的气25 
注意存神和心情舒畅26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莫过于练太极拳27 
2.2体疗27 
练太极拳必须在传授中悉心揣摩28 
用中指(第三指)引导练心脏28 
用食指(第二指)引导练肝脏29 
用姆指(大指)引导练脾胃29 
用无名指(第四指)引导练肺脏29 
用小指(第五指)引导练肾脏29 
用呼吸调节内脏的平衡30 
练太极拳能稳定情绪陶冶性情30 
2.3问答30 
第三部分吴图南先生拳论精选35 
3.1太极拳35 
3.2内家拳太极功玄玄刀38 
3.3太极剑38 
凌空劲歌39 
第四部分轶拳新呈——杨少侯的太极拳用架(快架、小架)40 
4.1例言40 
4.2目次40 
4.3太极拳用架42 
4.4太极拳用架姿势说明43 
出版后记

序言


予幼而多病,先大父子明公尝以不能长成为忧。今予已虚度98岁矣!(农历1885年正月廿三日生)。足以慰先大父于地下!然予身体健壮悉如青年,其故何哉?由于研习太极拳使然也。
前曾著有《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内家拳太极功玄玄刀》《太极剑》《弓矢概论》《国术概论》《重订日用百科全书》等著作,均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风行海内,备受欢迎。
近接国内外太极拳爱好者函请再有所著述,以先睹为快,予因工作太忙,且太极拳为予业于爱好,并非以此为职业,故不暇及此。
故商之予之门生马君有清,将予数十年来之有关养生长寿与太极拳之报告,以及日常讲授之资料,融会贯通,陆续整理,分期出版,以满足太极拳爱好者之希望,亦一快事也。
马君有清天资英挺,才气过人,从予研习太极拳近三十年,造诣颇深,予教以编著之法:“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以至理。”方能实事求是。有清颇以为然。以后出版,将以吴述马编之方式行之,以少费予之精力也。是为序。
1983年岁次癸亥正月二十三日
吴图南序于北京万安别墅

 
【后浪直营】太极拳概论 一、 源远流长,文化瑰宝 太极拳,一项集健身、养生、技击、修身为一体的传统中华武术,其历史可以追溯至明末清初。发源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经过历代名家的不断钻研、创新与传承,逐渐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各大流派,如陈式、杨式、武式、吴式、孙式等。这些流派虽在动作细节、劲力运用、内外兼修等方面各有侧重,但其核心的哲学思想与技术要领却一脉相承,都体现了“阴阳相济”、“刚柔并用”、“以静制动”、“用意不用力”等道家及传统武学精髓。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套套招式,它更是一种对宇宙自然规律的深刻体悟,一种东方哲学在肢体动作上的具象化表达。它强调人体内部的“精、气、神”的修炼,注重身心合一,追求动作的圆融流畅、气息的深长匀细、意念的虚静内守。这种内在的修炼,使得太极拳成为一种能够深入人心的养生之道,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招式的练习。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太极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融合了中医的经络学说、易经的阴阳五行理论、道家的吐纳导引之术等。它以“人身一小天地”的理念,将人体的运动与自然界的运行规律相契合,追求人体内部能量(气)的顺畅流通,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其动作舒缓、圆活,看似柔弱,实则内含强大的爆发力与制胜的技巧,体现了“四两拨千斤”的武学智慧。 二、 技法精妙,内外兼修 太极拳的技法精妙绝伦,其核心在于“懂劲”。“懂劲”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年累累的刻苦练习,才能逐渐领悟。它要求习练者不仅要掌握外在的动作套路,更要注重内在的劲力运用和意念的引导。 1. 桩功为基石,内功筑根基: 任何太极拳的练习,都离不开基础的桩功。无论是“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还是“气沉丹田”、“虚实分明”,都是为了培养习练者正确的身体姿态和内劲。桩功的练习,是在静态或微动态中,让身体处于最放松、最自然、最有利于气血运行的状态,从而为后续的动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像盖房子,桩子打得越深越稳,房子才能越建越高越牢固。 2. 套路为载体,招式蕴玄机: 太极拳的套路,是无数先贤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转换,都蕴含着深刻的攻防含义。套路的练习,旨在让习练者在反复演练中,将桩功所培养的内劲通过身体的协调运动,表现为流畅、圆活、富有弹性的动作。太极拳的动作特点是“连绵不绝,如长江大海”,强调“手、眼、身、法、步”的高度协调统一。动作之间没有明显的停顿,衔接自然流畅,仿佛一气呵成。 3. 劲力之运用,刚柔相济: 太极拳的劲力,与外家拳的“硬劲”不同,它是一种“柔劲”、“弹劲”、“缠劲”。这种劲力,是通过身体的整体协调,以腰为主宰,通过筋骨的传递,最终作用于手、脚、肩、肘、膝等肢体末端。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这里的“意”指的是意念的引导,通过意念带动内气,内气运行于周身,再通过肢体的运动表现出来。这种“借力打力”、“沾粘连随”的技法,使得太极拳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也能游刃有余,甚至以巧取胜。 4. 阴阳相济,虚实之道: 阴阳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在太极拳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动作的开合、进退、虚实、刚柔、快慢,无不体现着阴阳的辩证关系。虚实的变化,是太极拳最重要的功法之一。实则有力,虚则有根;实则扎实,虚则灵动。通过虚实的不断变化,使得身体的重心稳固,同时又能在瞬间改变方向,达到灵活机动的目的。 5. 气息与意念,内外相符: 太极拳的练习,不仅仅是肢体的运动,更是气息与意念的修炼。要求气息深长、匀细、绵长,与动作的变化相配合。腹式呼吸是太极拳常用的呼吸方式,能够帮助习练者更好地涵养内气,促进气血的流通。意念的运用,则是引导气息运行的关键。心静体松,意念集中,才能真正做到“内外相顾,内外相合”。 三、 健身养生,益寿延年 太极拳作为一项独特的养生运动,其在强身健体、延缓衰老、调理身心方面具有显著的功效。 1. 改善心血管健康: 太极拳舒缓的动作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减少心脏负荷,对于预防和改善心血管疾病具有积极作用。动作中的深呼吸也有助于增加肺活量,提高身体的供氧能力。 2. 增强骨骼与肌肉力量: 尽管动作看似柔和,但太极拳的练习需要全身各部位的协调配合,能够有效锻炼到深层肌肉,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同时,对关节的温和拉伸和承重,有助于提高骨骼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3. 提高身体平衡与协调能力: 太极拳的虚实变化和重心转移,极大地锻炼了人体的平衡能力。长期练习,能够有效减少老年人摔倒的风险,提高肢体动作的协调性,使身体更加灵便。 4. 缓解压力,调节情绪: 太极拳强调“以静制动”、“心静体松”,练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冥想和放松。通过深长的呼吸和意念的引导,能够有效缓解紧张情绪,减轻焦虑和压力,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5. 调理脏腑功能: 中医理论认为,气血的畅通是身体健康的关键。太极拳通过整体运动和气息的调节,能够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调理五脏六腑的功能,改善身体的亚健康状态。 6. 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坚持练习太极拳,能够保持身体的活力,延缓身体机能的衰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但太极拳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身体的变化,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提高整体的生活质量。 四、 传承与发展,走向世界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人民的目光。从最初的民间习练,到如今走进健身房、广场公园,乃至国际赛事,太极拳的传播范围越来越广。 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太极拳的推广和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各类太极拳的协会、组织层出不穷,致力于太极拳的教学、研究、推广和交流。国际上,太极拳也成为了许多国家和地区人民喜爱的健身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太极文化现象。 然而,在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的科学相结合,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爱上太极拳,如何保持太极拳的精髓而不失其本真,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后浪直营】太极拳概论,正是希望通过严谨的梳理与系统的讲解,帮助广大习练者,尤其是初学者,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太极拳的深厚内涵,掌握其科学的练习方法,从而更好地领略太极拳的魅力,享受到它所带来的身心益处,并为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它并非一份简单的招式手册,而是一次对太极拳哲学、技术、功法、养生价值的全面探索,引领读者走进博大精深的太极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装帧设计和内容结构的组织来看,这本书的设计者和作者显然是抱着“打造传世经典”的态度来制作的。书的纸张质量摸起来就很有分量感,油墨清晰,即便是小的细节图也看得一清二楚,这在需要反复翻阅查阅的武术书籍中是至关重要的。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章节划分逻辑性极强,从基础功法(如桩功和步法)开始,逐步过渡到套路解析,最后深入到技击应用和内功心法。这种循序渐进的编排,使得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度进行学习,不会因为内容量太大而望而却步。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把所有内容一股脑地抛给你,而是像一位耐心的老师,确保你掌握了上一个台阶的基础,才引导你迈向下一个阶段。这种严谨的教学设计,使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当前阅读,更是一本可以陪伴我未来十年持续钻研的案头参考书,其长期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眼球,那种沉稳又不失灵动的色彩搭配,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精心打磨过的。我拿到手的时候,光是翻阅目录就觉得内容涵盖得非常广。它似乎不只是停留在招式讲解的层面,更深入地探讨了太极拳背后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底蕴。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关于“阴阳转化”和“刚柔相济”的章节,作者的阐述非常细腻,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生活化的例子,让这些深奥的原理变得触手可及。读起来感觉就像是有一位经验老到的老前辈在耳边谆谆教诲,每一个字眼都蕴含着岁月的沉淀。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入门视角,它没有急于灌输复杂的口诀,而是先帮你打好认识太极拳的基石,这一点非常难得。而且排版布局也很舒服,字里行间留白得当,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整体而言,这本书散发着一种让人信服的专业气息,绝对不是市面上那种粗制滥造的健身手册可比拟的。

评分

最让我欣赏的是,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拥有一种罕见的“翻译”能力,他能把那些流传已久的、听起来有点玄乎的术语,用现代人能理解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比如对“掤劲”的描述,我过去总以为那是一种向前推的力,但书里通过几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比如“像拉开一张有弹性的弓”或者“水流的阻力”,让我瞬间明白了那种蓄而不发的内在张力。这种对核心技法的深入浅出,是判断一本武术书籍是否上乘的关键。此外,书中对不同流派之间的异同也进行了客观的比较分析,它没有厚此薄彼,只是客观地展示了不同体系在侧重点上的差异,这对于希望全面了解太极拳脉络的读者来说,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视角。它让人明白,太极拳并非只有一种标准答案,而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动态体系。这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帮助我们跨越了知识的壁垒,直接触达了技法的精髓。

评分

我是一个非常注重书籍实用性的读者,很多理论书籍读完只能让人“明白道理”,却无法指导实践。然而,这本书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得非常平衡。它不仅有详尽的图文解析,更穿插了许多“常见错误与纠正”的板块。这些板块简直是为像我这样的业余习练者量身定做的“避坑指南”。它列举了我们最容易犯的十几个错误,比如“上顶下坠”、“双重”等,并配上了清晰的图示来对比正确和错误的状态。我对照着书中的描述检查自己的架势,竟然发现自己练了很久的一些小毛病,竟然都在这个清单里!这种主动发现并纠正问题的过程,比单纯地听教练纠正几次要有效得多,因为它让你在自己练习时也能保持警惕。这说明作者在编写时,充分考虑了习练者在独自练习时可能遇到的困境,提供了非常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空谈。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接触过好几本讲太极拳的书,大多都流于表面,要么是图文并茂但动作分解图看不懂,要么就是文字描述晦涩难懂,对着书自己比划半天还是不得要领。但这一本的讲解方式简直是里程碑式的改进。它在讲述具体拳架的流转时,特别注重“意念”的引导,这一点是很多传统教材忽略的。比如在描述“起势”时,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解释如何放松肩胯,如何感知地面的支撑力,而不是简单地说“手抬高,脚迈出”。这种对内在感受的强调,极大地帮助我修正了过去错误的发力习惯。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僵硬地模仿动作,而是开始真正“感受”到气血在身体里的流动。书中对呼吸与动作配合的剖析尤其到位,详细到连吸气时腹部应该如何微微鼓起都有明确的指导。读完这部分内容,我再去练习,明显感觉动作的连贯性和内在的松活度都有了质的飞跃。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真不是随便说说而已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