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无论有没有故乡,只要有情感,就会有乡愁。舌尖上的乡愁更浓,更醇,更刻骨铭心。作者郁俊在“魔都”上海怀念崇明岛老家,笔下流淌的是化不开的亲情、友情,长辈的爱、躁动的青春,混合着甜芦粟、肉粽和崇明蟹的鲜美;关于都市记忆中的爱和温情,也与小龙虾、江刀、生蚝、小馄饨、腌笃鲜、菠萝油、牛肉汉堡密切相关。
《杂馔》一书中所写大多数美食并不昂贵,只是生活里的一些隽品,因为有了家人和朋友的制作、推荐和分享,才令“吃饭”这一日常行为,变得有果腹以外的余味。书中文字灵动、俏皮而充满温情,密密地编织了情感之网,不是催泪利器,却会让人怦然心动。
作者简介
郁俊,上海崇明人,画家、作家。上海师大美术系毕业。画家朱新建先生人室弟子。著有随笔集《洛丽塔与拉布拉多》。
目录
乡愁料理
崇明蟹
甜芦粟
崇明也有昧噌酱
蛋饺
肉粽
顾家西瓜
涌泉坊的糖果
老芋头
第一课
早期泡面
海龙
素面
最贵的鸡
夏艳
老店
包脚布
本帮老太
阿娟小馄饨
小苏州
五里村的饭
头班车
烧卖
火辣名媛
鱼生
生蚝
江刀
生猛海鲜
黑暗料理之牛肉汉堡
不良菠萝油
秋蟹谣
老派中秋
龙井虾仁
腌笃鲜
状元红
十年陈
叻Ⅱ啡
点茶
全家福
永康饼
松毛小笼
塔下街的口哨
夺造化之功的猪头肉
烤肋排
落桂听琴
最美是红尘
精彩书摘
《杂馔》:
我是崇明籍,上世纪70年代末跟随父母,一路晕着船到的上海,其实骨子里,直到今天,还是不太喜欢这么喧嚣繁复的地方。很多年以后,发现不少和我经历类似的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户籍,一定要拿不标准的沪语,言之凿凿自己“错桑”在上海。奇怪,老家为啥要羞羞答答才说出来,或者索性装着没这回事儿?崇明老早叫瀛洲,古籍上和方壶、蓬莱并称三大仙山,啥地方推板过了?反正我很以自己的户籍自豪,对,这地方是穷,有点偏僻,以前归江北人管辖,但是人忠厚、节俭,留存着一些古风,是一块值得骄傲的风水宝地。
定居上海以后,学习上海话是首要任务,像我这样不世出的语言天才,殚精竭虑,孜孜以求三十来年,才把上海话说得没什么破绽,换去欧洲,这点时间什么东欧小语种都能给一勺烩了,连特莱斯瓦尼亚城堡的伯爵都要奖励两根血肠给我。不过我熟稔沪语以后,反而常常会怀念家乡土话,可惜此事古难全,‘崇明话终于不太纯熟,听得懂但说不利索,现在只有在出租车上,能找回一点乡愁。
上海的出租车司机里,究竟有多少崇明人,没统计过,反正不少,不时碰得到。在我90年代初刚上班那会儿,差头司机(上海话“出租汽车司机”——编者注)那就是金领,根本轮不到崇明人。我记得第一个月拿到工资五百,人家开出租的已经是三千。那时候漂亮女孩子都找这行当的傍,王朔老师的大作《许爷》,不晓得有多少人还有印象,说的就是那段光景。后来不晓得为什么,出租车司机待遇每况愈下,上海本地人都不愿开出租,崇明人才接的盘。话说现在开出租车,早就不是什么好工作了,但是上海的出租车行业,绝对是本地一等一的名牌产品,有礼貌,懂分寸,不绕远,这和崇明籍驾驶员勤劳、朴素、敬业的特性密切相关。
慢慢地,上海出现了这样一类饭店,介于黑暗料理、盒饭摊点和模子菜的中间地带,价钱也在三者之间徘徊,丰俭随意,一到中饭点、夜饭点,店门口总是停满了出租车,具体有祥德路(四平路?)某家面馆,静安安远路祥和面馆,长宁定西路春和面馆,凯旋路三丝跑蛋,老南市和卢湾的一些大小面馆和点心店,包括缩头面、耳光馄饨之类。诸如此类馆子,走进去没一会,保证能看到各大公司的出租车司机,说着我亲切的乡音,穿着廉价黑西装,手里提着装满茶叶水的雀巢咖啡瓶。不久,除了司机师傅们,升斗小民也会跟进,发现这些面馆和小菜馆的优势,劳动人民么,其实口味都差不多。一来要量大、实惠,大排骨必须幅员辽阔,小排骨讲究丰润圆满,猪肝嫩为上,腰花脆方宜;二来口味不能太轻,油盐酱醋落手凶悍,胡椒粉、葱、姜、蒜也吝啬不得,小老百姓寻常日子寡淡,嘴巴里总是要图个热闹;三来价钱要低廉,十块二十块钱能搞定一顿饭就好。只要看见某地停满了空的出租车,我就知道,这里有一个能引发我乡愁的饭馆。
上海人管崇明人叫崇明蟹,很好的称呼,看起来一脚泥巴,内在的质地还是很不错的。很多辰光,我这样一只离开的蟹,很喜欢挤在同乡司机众多的小饭馆里,听听早已经生疏的母语。老家的枣树、月季、香橼树、葡萄架和南瓜藤、红漆卧榻、桑葚,门前的小渠,鱼塘边的鸭蛋,错开种的甜芦粟、珍珠米,都一点点地能回想起来。
……
杂馔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杂馔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