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鉴藏全书(古玩鉴藏全书)

珠宝鉴藏全书(古玩鉴藏全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忠 著
图书标签:
  • 珠宝
  • 古玩
  • 鉴赏
  • 收藏
  • 文物
  • 玉器
  • 金银
  • 宝石
  • 艺术品
  • 投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3133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78064
包装:精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铜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著名珠宝鉴赏和收藏家李忠的《珠宝鉴藏全书》,是一本全面介绍珠宝的基础知识、辨伪、收藏、投资、鉴赏等方面内容的图书。本书内容丰富,汇集作者数十年的积累,图片精美,引人入胜,用通俗的语言将高深的学术语言艺术化,更加突出了内容的欣赏价值;不仅使读者了解了宝石的科普知识,而且更符合人们追求完美心理的典藏价值。本书可以说是一本有关珠宝的百科全书式图书。


  


  

内容简介

  

本书对珠宝的起源和发展、收藏与鉴赏的相关基础知识、时代特征、鉴赏要点、收藏技巧、保养知识等进行详细介绍,内容丰富,分类科学,图片精美,价格合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读性和实用性。全书共有八章内容,第一章 认识宝石;第二章 宝石的价值分析;第三章 钻石鉴赏与购买;第四章 红宝石、蓝宝石鉴赏与购买;第五章 珍珠鉴赏与购买;第六章 猫眼石鉴赏与购买;第七章 祖母绿鉴赏与购买;第八章 琥珀鉴赏与购买。

作者简介

李忠,现任北京国际珠宝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北京古玩城市场集团副总经理,北京市拍卖行总经理。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会长,全联民间艺术品商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 他自1991年起,长期在新疆,青海,辽宁,云南,广东,河南,缅甸等珠宝玉石产地及集散地调研考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市场经验,对珠宝玉石首饰的采购,设计,制作,鉴赏有着独到的见解。

北京国际珠宝交易中心成立于1998年,是北京古玩城市场集团旗下的国有控股企业,是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的实习基地。2008年被全国商业联合会授予“北京珠宝第*城”称号。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第一章

认识珠宝

一、珠宝的概念/002

二、珠宝的三个基本属性/003

1.美观/003

2.稀罕/005

3.耐久/005

三、市售珠宝的类型/008

1.真正的天然珠宝/008

2.经过人工美化处理的

天然珠宝/008

3.黏合珠宝/009

4.合成珠宝/009

5.人造珠宝/010

6.仿造珠宝/010

7.再造珠宝/010

四、世界珠宝资源分布/011

1.东南亚地区/011

2.非洲中南部/011

3.南美洲/012

4.澳大利亚/013

第二章

珠宝的价值

一、珠宝的价值构成/016

1.美学和装饰价值/016

2.信用价值/018

3.资产储备价值/019

4.物用价值/020

5.科学研究价值/021

二、影响珠宝价格的主要因素/022

1.珠宝本身的因素/022

2.社会文化经济环境/023

3.珠宝爱好者个人的情况/024

三、珠宝的市场行情/025

第三章

钻石鉴赏与收藏

一、钻石的基本知识/030

1.钻石的形成/032

2.钻石的硬度、结构及化学成分/034

3.钻石的生长形态/038

4.钻石的切磨/038

5.钻石的光泽和火彩/039

6.钻石的颜色/041

7.钻石的主要产地/042

二、钻石的种类/043

1.身价非凡的彩钻/043

2.合成钻石/046

3.各式各样的仿钻/047

4.半真半假的钻石/049

三、钻石品质评价的法则/050

1.颜色/050

2.净度/053

3.克拉重量/056

四、钻石的鉴别/059

1.钻石的代用品/059

2.钻石与其代用品的简易鉴别方法/060

五、钻石的收藏与投资/064

1.掌握钻石销售与价格的走势/064

2.钻石的收藏投资要点/071

3.钻石的购买/073

六、钻石的养护/076

1.避免猛烈的冲击/077

2.避免高温/078

3.避免两件以上钻石首饰混放/078

4.定时清洗钻石/078

5.定期检查/079

6.不随意放置/079

第四章

红珠宝、蓝珠宝鉴赏与收藏

一、红珠宝、蓝珠宝的由来/082

1.红珠宝、蓝珠宝的定义/082

2.蓝珠宝的基本概况/089

3.红珠宝的主要特性/091

二、天然红珠宝、蓝珠宝的分级和分类/093

三、红珠宝、蓝珠宝的鉴别/099

1.真假红珠宝/100

2.真假蓝珠宝/111

3.人造红珠宝、蓝珠宝及其鉴定/112

四、红珠宝、蓝珠宝的收藏与投资/118

1.红珠宝的消费市场现状/118

2.红珠宝的价值评估/120

3.红珠宝收藏投资/121

4.蓝珠宝的供需市场/124

5.蓝珠宝的价值评估/126

6.蓝珠宝收藏投资要点/129

五、红珠宝、蓝珠宝的保养/130

1.红珠宝、蓝珠宝收藏注意事项/130

2.红、蓝珠宝首饰的清洗/132

第五章

珍珠鉴赏与收藏

一、珍珠的种类/136

1.按成因分类/136

2.按产出环境分类/143

3.按产地分类/144

4.按颜色分类/148

二、珍珠首饰鉴赏/152

1.珍珠项链/152

2.珍珠戒指/155

3.珍珠耳饰/157

4.珍珠胸饰/161

5.异型珍珠首饰/162

6.珍珠摆件/162

三、珍珠的鉴别/163

1.天然珍珠与养殖珍珠的鉴别/163

2.染色珍珠及赝品的识别/164

四、珍珠的收藏投资/165

五、珍珠饰品的保养/172

1.防摩擦、防刻画/172

2.防碰撞、防摔打/172

3.防腐蚀、防与有害物质接触/173

4.防太阳光暴晒、防近火/173

第六章

猫眼石鉴赏与收藏

一、猫眼石的特性/176

二、猫眼石中最名贵的品种/177

三、猫眼石的评价/180

四、猫眼石收藏投资/182

第七章

祖母绿鉴赏与收藏

一、祖母绿的名称/186

二、祖母绿的识别特征/188

三、祖母绿的常见仿品/194

四、祖母绿的收藏与投资/195

1.祖母绿的供需市场/195

2.评价祖母绿价值的因素/199

3.祖母绿的收藏投资要点/201

第八章

琥珀鉴赏与收藏

一、琥珀的历史渊源/206

二、琥珀的基本状况/207

三、琥珀的种类/208

1.天然琥珀/208

2.净化琥珀/208

3.压制琥珀/208

四、琥珀的鉴别/209

五、琥珀的收藏与投资/210

1.琥珀的供需概况/210

2.琥珀的品种与品质评价/212

六、琥珀的保养/214

前言/序言


古籍修复技艺:纸张的重生与传统的守护 本书深入探讨了古籍修复领域的精湛技艺与深厚学问。它并非一部关于珠宝玉石鉴赏的指南,而是聚焦于纸质文献的保护、修复与永续传承。全书以详实的图文和严谨的论述,为文物保护工作者、图书馆员以及对传统工艺怀有敬意的读者,提供了一部兼具学术性与实操性的宝典。 本书的开篇,首先对古籍的材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从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纸张纤维构成、染料运用,到皮纸、麻纸、竹纸的物理化学差异,都进行了细致的剖析。这部分内容是理解后续修复技术的前提,强调了“因材施救”的修复理念。 第一部分:古籍病害的诊断与预防 本部分详细梳理了导致古籍老化的主要内外部因素。 一、物理性损伤的识别与记录: 涵盖了装订松脱、书页撕裂、裁口磨损、虫蛀穿孔等常见的机械性损伤。书中特别绘制了损伤类型对照图谱,并讲解了如何使用高倍放大镜和紫外光进行初步检测,确保在修复前对病害程度有清晰的量化评估。 二、化学性退变与生物侵蚀: 深入探讨了酸性残留物对纸张纤维的“自毁”过程,即“纸张老化”。阐述了霉菌、真菌的滋生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霉斑、水渍和污渍的化学成因。这部分内容摒弃了笼统的描述,转而侧重于微观层面的病理分析,为后续的化学处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科学的预防性保护: 强调了环境控制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温湿度控制的“黄金标准”,对光照(尤其是紫外线和可见光)的损害机制进行了量化解释。还介绍了如何设计和使用符合标准的档案存储盒、囊匣,以及惰性气体在特殊环境下的应用潜力。 第二部分:基础修复工艺的精修细炼 这是全书的核心部分,系统地介绍了修复过程中所使用的各项基础技术,每一步骤都配有详尽的操作流程和关键点提示。 一、清洁与除尘技术: 介绍了传统的“掸拂法”与现代的“真空吸附法”的结合使用。对于顽固污渍的处理,书中详尽介绍了使用特制的橡皮泥、纤维素海绵以及各类溶剂(如乙醇、丙酮)进行局部的靶向清洁,严格区分了对墨迹和纸质本身的保护原则。 二、脱酸处理的科学选择: 针对纸张的酸性问题,本书详细对比了非水溶性脱酸(如碳酸镁分散液)和水性脱酸(如氢氧化钡溶液)的优劣。特别强调了如何精确计算所需碱剂的量,以及在不影响原有油墨和印记的前提下,实现均匀脱酸的技术要点。 三、补纸与镶嵌的艺术: 这是修复中最考验匠人功力的环节。本书详细展示了如何使用具有相似纤维结构和韧性的手工宣纸(如皮纸、蝉翼纸)进行“配材”。修复流程从“刮浆”到“抄制薄页”,再到“湿补”与“晾干”,每一步都力求还原纸张原有的物理强度与视觉一致性。特别介绍了“通槽镶嵌法”与“拼贴接痕法”在处理大面积缺失时的应用。 第三部分:特殊形态古籍的修复 不同形态的古籍面临着独特的挑战,本部分针对这些特殊类型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线装书的结构复原: 重点讲解了如何处理受潮、变形的封面(裱糊纸或绢面),如何精确地拆解和重组书页,以及重新制作符合古制规范的“线眼”和“包角”。书中配有专门的线装工具图解,并教授如何使用传统靛蓝或朱砂色丝线进行重新穿线,以保持其历史风貌。 二、名人信札与手稿的保护: 这类文献往往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脆弱性。修复的重点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原貌和书写痕迹。介绍了“衬纸加固法”和“无酸衬垫加固法”,并探讨了在不进行湿法修复前提下,如何利用低温高湿环境进行平整化处理的技巧。 三、拓片与地图的展平与揭裱: 拓片和地图的材质往往较厚重,易于折痕和卷曲。本书细致讲解了针对不同尺寸和受损程度的拓片,采用的“浸水舒展”、“分层揭裱”技术,以及如何使用专业的平压设备进行低温定型,确保图案的清晰度和纸张的平整度。 第四部分:修复记录与数字化存档 本书的结尾强调了修复工作的文件化与未来学意义。它详细指导读者如何建立一套完整的“修复档案”,包括: 1. 修复前病害记录: 包含高清照片、损伤面积测量。 2. 使用材料清单: 详细记录所用纸张的克重、产地、酸碱度测试结果,以及所有化学试剂的批次。 3. 修复过程日志: 记录操作时间、环境参数和关键处理节点。 这种严谨的记录方式,不仅是对修复工作的负责,更是为后世的文献学者提供了可供追溯的科学依据,确保了修复行为本身的可逆性和可验证性,体现了对文化遗产长远负责的态度。 全书结构严谨,语言精确,摒弃了华而不实的辞藻,专注于技术细节的还原与科学精神的传承。它是一部面向实践、植根于传统,并融入现代科学理念的古籍修复操作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厚重的“珠宝鉴藏全书”,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历史分量。我最初的期待是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宝石矿藏学、切割工艺的硬核干货,最好是能像一本专业的矿物学教科书那样,对各种宝石的内部结构、折射率、硬度等数据进行详尽的罗列和对比。然而,翻开之后的感受却有些出乎意料。它更像是一本优雅的、充满了人文气息的“鉴赏者手册”。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珠宝风格的描述,充满了文学性的笔触,大量篇幅都在描绘那些历史名人的佩戴轶事,以及某个王室宴会上流光溢彩的场景。例如,它花了极大的篇幅去讲述维多利亚女王的订婚戒指背后的浪漫故事,以及卡地亚在二十世纪初如何颠覆了传统珠宝设计的美学。这种叙事方式固然引人入胜,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黄金时代,但对于一个想深入了解“如何辨别一颗钻石的4C标准是否被虚报”的实际操作者来说,这些描述显得过于飘渺,缺乏可操作性的技术细节。我期待的那些关于现代鉴定仪器原理的介绍,或是对合成宝石的最新检测手段的深入分析,在书中几乎找不到踪影,读完后我还是得回到那些专业的学术期刊去寻找我真正需要的那部分知识。

评分

当我翻阅“古玩鉴藏全书”时,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亚洲古代青铜器纹饰的图录部分,我的兴趣点在于能够系统地梳理出从商代到周代,特定神兽纹样在造型、线条粗细和铭文布局上的演变规律,以便我能快速识别出时代特征。理想中,我希望看到的是一套详细的、可以进行交叉对比的图表,或者至少是清晰的分类索引,能够让我根据器物上的特定元素,迅速锁定其大致年代区间。然而,这本书对青铜器的介绍,更多地集中在它们被发现的背景、所包含的铭文大意,以及它们在祭祀仪式中的功能性描述上。这些内容无疑丰富了我们对古代社会仪轨的认知,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感。但问题在于,它将大量的篇幅用于解读那些铭文的历史意义,而对于纹饰本身的艺术性演变,却仅仅是点到为止。例如,饕餮纹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形态差异,这本书只是简单地展示了几张图,并没有用文字去精确解析这些差异背后的审美或工艺变迁。因此,对于急需建立一套快速识别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点虽然丰富,但组织结构略显松散,需要读者自己耗费大量精力去重新梳理和提炼那些实用的断代线索。

评分

我对这本“古玩鉴藏全书”的期望,是它能提供一套清晰、系统的古董器物断代与真伪鉴别方法论。我一直对明清瓷器,尤其是官窑与民窑之间的细微差异非常感兴趣,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老到的老师傅那样,手把手地教我如何从胎土的细腻程度、釉面的“橘皮纹”或“蛤蜊光”、款识的书法笔触等角度入手,进行科学的判断。遗憾的是,这本书的内容似乎更偏向于宏观的艺术史梳理和市场趋势的描摹。它大量展示了令人惊叹的高清图片,这些图片确实能让人领略到古代匠人的鬼斧神工,但文字部分更多的是对这些珍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象征意义进行阐释,例如,某一类纹饰在特定朝代所代表的政治寓意。我尝试去寻找关于“如何通过放大镜观察到入窑前胎土的杂质颗粒”这样的微观描述,却发现几乎没有。内容结构上,它似乎是按照“朝代-类别-著名藏家”的逻辑铺陈,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可以贯穿始终的“鉴别心法”。读完此书,我感觉自己对古玩“是什么”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对于“怎么看”和“如何确定真假”的核心技能,我的困惑依然如初。

评分

说实话,买这本书,我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想搞清楚一套现代化的、可以量化的文物修复流程。毕竟,古代的木器或书画在经历了长期的氧化和虫蛀后,如何进行科学的加固、清洁和环境控制,是保护文物价值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有章节详细介绍不同材质(比如宣纸、生漆、硬木)分别适用的化学药剂配比、温湿度控制的精密范围,甚至是不同修复流派之间的优缺点对比分析。然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本“文物故事集”。它会讲述某件国宝级文物是如何从战乱中被保护下来,或者某位修复大师凭借其高超技艺使一件濒临毁灭的器物重焕光彩的传奇经历。这些故事固然感人至深,极大地激发了我对传统工艺的敬畏之心,但它们似乎有意无意地回避了那些枯燥但至关重要的技术细节。比如,当提到一件竹木器被发现有白蚁侵蚀时,书里只会一笔带过“经过专业处理”,而这个“专业处理”背后的具体技术路径,才是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最想知道的“秘籍”。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面向博物馆策展人或艺术史学者的导览手册,而非面向实际操作者的技术手册。

评分

我原本期待“珠宝鉴藏全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国际珠宝拍卖市场的实战策略。毕竟,鉴赏水平到位了,如何出手和购入才能最大化价值,也是收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希望看到关于不同拍卖行(佳士得、苏富比等)的佣金结构分析、不同拍品类别的市场波动周期预测,或者至少是对那些历史性高价成交案例背后的市场心理进行深入剖析。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却显得相对保守和笼统。它会提到“近年来高品质的彩色宝石市场表现强劲”,但不会深入探讨“为什么是今年”或者“哪些因素决定了某颗红宝石比另一颗价值高出数百万”。大部分篇幅被用来描绘那些“可望而不可即”的顶级藏品,例如那些镶嵌着失传工艺的欧洲王室珠宝,配图精美绝伦,但这些例子对于普通藏家而言,参考价值有限。更缺乏对新进场的收藏者如何建立自己初始收藏体系的建议。总而言之,这本书在市场实践指导上留下了相当大的空白,它描绘的是一个光彩夺目、但与普通人生活略有脱节的鉴藏世界。

评分

不错不错嘛哈哈对我还是有不少的帮助的

评分

非常棒,这个是第十二本给我寄过来的,包装精美,达到了我的满意,没有任何磨损和破损,我是用来收藏的,很有意义!

评分

不错,适合初学者,书的质量好,无论是纸质还是内容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好书

评分

不错,适合初学者,书的质量好,无论是纸质还是内容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不错,适合初学者,书的质量好,无论是纸质还是内容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