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中医拉筋手法技巧/中医手法技巧系列

常见病中医拉筋手法技巧/中医手法技巧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长青,何智菲,郭妍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拉筋
  • 手法
  • 常见病
  • 按摩
  • 筋骨
  • 理疗
  • 健康
  • 养生
  • 中医养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529855
版次:1
商品编码:1213792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医手法技巧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字数:20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编者详细介绍了中医拉筋疗法的实用知识,包括拉筋的基础知识、拉筋理论基础及拉筋操作方法,使读者掌握一定的拉筋技巧和相关理论;具体介绍了拉筋治疗疾病的概况、临床表现、治疗手法及注意事项等。

目录

目录
第1章 拉筋的基础知识(1)
一、发展源流(1)
二、功用(2)
三、特点和优势(6)
四、适应证与禁忌证(7)
五、注意事项(8)
第2章 拉筋的理论基础(10)
第一节 经络学说(10)
一、常用穴位介绍(10)
二、十二经筋(14)
第二节 骨骼肌肌肉解剖(21)
一、颈项部肌肉(21)
二、胸背部肌肉(22)
三、腹部肌肉(24)
四、上肢肌肉(25)
五、下肢肌肉(26)
第三节 肌筋膜链理论(28)
一、肌筋膜链理论基本内容(28)
二、肌筋膜链理论的特点(29)
三、肌筋膜链理论的作用(30)
第3章 拉筋操作方法(31)
第一节 肌肉拉伸方法(31)
一、颈项部肌肉拉伸方法(31)
二、胸部肌肉拉伸方法(36)
三、腹部肌肉拉伸(37)
四、腰背部肌肉拉伸方法(39)
五、上肢肌肉拉伸方法(44)
六、下肢肌肉拉伸方法(49)
第二节 理筋手法(56)
一、摩法(56)
二、揉法(58)
三、擦法(59)
四、按法(60)
五、推法(61)
六、点法(63)
七、振法(64)
八、一指禅推法(65)
九、法(66)
十、搓法(68)
十一、抖法(68)
十二、拿法(69)
十三、掐法(70)
十四、拨法(70)
十五、击法(71)
十六、摇法(72)
十七、扳法(73)
第4章 常见病的拉筋治疗(75)
第一节 常见颈肩部骨科疾病的拉筋治疗(75)
一、颈部扭挫伤(75)
二、肩胛提肌损伤(78)
三、落枕(80)
四、颈椎小关节 错位(83)
五、前斜角肌综合征(87)
六、神经根型颈椎病(91)
七、椎动脉型颈椎病(95)
八、交感神经型颈椎病(98)
九、冈上肌腱炎(101)
十、斜方肌损伤(104)
十一、肩周炎(107)
十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111)
第二节 常见腰腿部骨科疾病的拉筋治疗(114)
一、急性腰扭伤(114)
二、慢性腰肌劳损(116)
三、腰椎间盘突出(119)
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123)
五、腰骶后关节 病(126)
六、臀上皮神经炎(128)
七、坐骨神经痛(130)
八、股外侧皮神经炎(133)
九、股二头肌扭伤(136)
十、膝关节 疼痛(138)
十一、足跟痛(141)
第三节 常见内科疾病的拉筋治疗(143)
一、头痛(143)
二、失眠(145)
三、抑郁(148)
四、原发性高血压(150)
五、慢性胃炎(153)
六、习惯性便秘(155)
七、单纯性肥胖(157)

精彩书摘

  《常见病中医拉筋手法技巧/中医手法技巧系列》:
  “经络”最早出现在公元前7世纪-5世纪马王堆出土的《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这两部著作是最早提出“筋”的医学专著。《易 系辞》说:“筋乃人身之经络,骨节之外,肌肉之内,四肢百骸,无处非筋,无处非络,联络周身,通行血脉,而为精神之外辅。”《黄帝内经》中系统地阐述了经络学理论,其中《灵枢 经筋》中详细记载了十二经筋的循行、病候,并对经筋病症诊治进行了指导性的论述,是我国最早论述经筋学的论著。它将各经筋病候概括为“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治疗上概括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灵枢 经别》及《素问 皮部论》也阐述了经筋学说的结构内容。到了晋朝,皇甫谧以《灵枢 经筋》为蓝本,著作《针灸甲乙经》,对经筋进行系统全面的论述。隋朝则以巢元方的著作《诸病源候论》为主,首次出现经筋手法治疗,如“夫金疮愈已后,肌肉充满不得屈伸者,此由伤绝经筋”“夫腕伤重者,为断皮肉骨髓,伤筋脉,所以须善击缚按摩导引,领其血气复”。明清时期,经筋学说逐渐得到发展,著作也较多。张景岳在《类经》中提出十二经筋刺法,李中梓在《病机沙篆》中提出“经筋所过,皆能为痛”。吴谦著的《医宗金鉴》提出:“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其体相,识其部位,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于转,法从手出。”清朝著作有《易经筋图说》、《金图易经筋》,使经筋学说进入振兴阶段。近代以来,经筋疗法逐渐流行于民间,经过诸多医家整理,揭示出一系列治疗有效的经筋穴位,并总结出疗效显著的疾病,其中有头痛、神经衰弱等,极大地补充了经筋学说,推动其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经筋疗法得到了迅速发展,可治疗的疾病达100种以上,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等。临床已经证明,经筋疗法不仅可以治疗功能性疾病,对许多器质性疾病以及疑难杂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
《经络通,百病消:一本书掌握中医筋骨调理的奥秘》 深入探索人体奥秘,拨开筋骨调理的迷雾,带您走入中医智慧的殿堂。 本书并非专注于某一特定疾病的中医治疗手段,而是以更宏观、更基础的视角,为您揭示人体筋骨系统的运行规律,以及如何通过中医的智慧,优化筋骨状态,从而达到整体健康的目的。我们相信,许多看似棘手的“常见病”,其根源往往在于筋骨失衡、经络不畅。本书将带您从源头入手,掌握一套系统性的筋骨调理方法,让身体回复到最自然、最健康的状态。 第一章:筋骨之根——人体骨骼与肌肉的和谐乐章 在开始任何调理之前,深入了解我们身体的构建至关重要。骨骼,是身体的框架,支撑着我们的活动;肌肉,则是驱动框架运转的动力。然而,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精妙的韧带、肌腱和筋膜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我们灵动而坚韧的身体。 骨骼的智慧: 我们将从骨骼的生理结构、生长发育、衰老过程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承重与运动功能入手。您将了解到不同年龄段骨骼的特点,以及为什么随着年龄增长,骨骼健康会受到挑战。我们将探讨骨骼的“记忆”能力,以及它如何反映身体长期的压力和姿态。 肌肉的活力: 肌肉的种类、功能、收缩与舒张的原理,以及它们如何与骨骼协同工作,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我们将分析肌肉在维持体态、产生力量、储存能量以及参与新陈代谢中的关键作用。您还将了解到,肌肉的紧张与松弛,不仅影响着我们的运动能力,更与情绪、消化乃至免疫力息息相关。 筋膜的连接: 筋膜,这个曾经被忽视的组织,如今被誉为“人体第二骨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书将深入解析筋膜的解剖学特点、生理功能,以及它如何在全身形成一张连续的网络,连接骨骼、肌肉、器官乃至神经血管。您将理解,筋膜的粘连、紧绷或撕裂,是如何引发疼痛、限制活动,甚至影响全身的生物力学链。我们将打破“点状病灶”的思维,认识到身体是一个整体,筋膜的健康是整体健康的基础。 运动与平衡: 身体的稳定与灵活,离不开骨骼、肌肉和筋膜的完美配合。我们将讨论人体正常的运动模式,姿态的形成机制,以及不良姿态和不当运动如何逐渐破坏筋骨的平衡,为各种问题的发生埋下伏笔。 第二章:经络之脉——能量流动的生命之河 中医的精髓之一在于经络理论,它不仅是气血运行的通道,更是身体信息传递的神经网络。筋骨的健康与否,与经络的通畅息息相关。 经络的本质: 我们将深入浅出地介绍经络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经络的循行路线、主要经络的走向与连接,以及它们与脏腑、肢体的关系。您将了解到,经络并非简单的解剖学概念,而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体现。 气血的滋养: 气是生命活动的动力,血是生命物质的基础。经络是气血运行的载体。本书将阐述气血在经络中的流动如何滋养筋骨,维持其正常功能。我们将探讨气滞血瘀、气虚血少等常见的经络失衡状态,以及它们对筋骨健康的具体影响。 信息传递的枢纽: 经络还是身体感知和传递信息的网络。当筋骨出现问题时,常常会通过经络向外传递信号,如疼痛、麻木、僵硬等。本书将为您解读这些信号,帮助您理解身体发出的警示。 经络与筋骨的相互作用: 筋骨的形态与功能,受到经络的调节;而筋骨的失衡,又会反过来阻碍经络的通畅。我们将重点分析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经络来改善筋骨状态。 第三章:筋骨调理的智慧——古老技法的现代诠释 本书的核心在于为您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筋骨调理方法。这些方法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源自中医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并结合现代科学的认知进行解读与优化。 手法调理的原则: 在介绍具体手法之前,我们将阐述中医筋骨调理的核心原则,包括“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理念,辨证施治的重要性,以及“顺势而为,以柔克刚”的操作技巧。您将理解,手法调理并非一味地施加外力,而是需要技巧、耐心和对身体的深刻理解。 “疏通”的力量——经络疏导法: 针对经络不畅、气血阻滞的情况,我们将重点介绍各种疏通经络的手法。这包括但不限于: 点穴与穴位按压: 详细介绍各重要经络穴位的功能与取穴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不同的按压手法(如指压、掌压、肘压)来刺激穴位,激发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我们将为您讲解如何根据身体反应来调整力度和频率,以达到最佳效果。 推拿与按摩: 介绍如擦、揉、滚、拿等多种基础推拿手法,以及如何将它们组合运用,针对不同部位的筋骨紧张、淤滞进行疏导。我们将强调手法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肌肉僵硬方面的作用。 拨筋与理筋: 重点解析如何通过专业的手法,拨开粘连的筋膜,疏解紧张的肌肉束,恢复筋骨的正常生理曲度和弹性。我们将介绍针对不同筋骨紧张部位(如颈部、肩部、腰部、腿部)的特定拨筋技巧,以及如何避免操作中的不适感。 “舒展”的艺术——筋骨伸展与牵拉: 身体的僵硬往往是筋骨问题的表现,而科学的伸展与牵拉是恢复身体柔韧性和活动度的关键。 静态拉伸: 详细介绍针对身体主要肌群(如大腿后侧肌群、胸肌、背部肌群)的静态拉伸方法,讲解正确的拉伸姿势、保持时间与感受,以及如何避免过度拉伸。 动态拉伸: 介绍如弓步、猫牛式等动态伸展动作,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模仿自然运动,温和地唤醒身体,增加关节活动度。 被动牵拉: 在专业指导下,介绍如何通过他人辅助进行更深层次的牵拉,以达到筋骨的彻底放松与舒展。我们将强调被动牵拉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矫正”的智慧——姿态调整与力学平衡: 长期不良的姿态是导致筋骨问题的根源之一。 姿态评估: 教您如何自我评估身体的姿态,识别常见的不良姿态(如圆肩驼背、骨盆前倾/后倾),并理解它们对筋骨造成的长期影响。 主动体态训练: 介绍一些简单易行的居家体态训练动作,帮助您强化核心肌群,纠正肌肉失衡,重建身体的正确力学结构。 运动模式纠正: 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错误运动模式,如不良的站姿、坐姿、弯腰姿势,并提供改进建议,让您的每一个动作都更加符合身体的自然规律。 第四章:融会贯通——从根源上改善身体状态 本书不仅仅提供技巧,更重要的是引导您建立一种全新的健康观。 整体观的认知: 强调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筋骨问题往往与其他身体机能(如消化、睡眠、情绪)相互影响。 个性化调理: 鼓励您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运用书中所学,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地进行调理。 预防与养生: 将筋骨调理视为一种长期养生的方式,而非仅仅针对已出现的症状。教您如何通过日常的自我保健,预防筋骨问题的发生。 中医智慧的传承: 引导读者深入理解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将身体的健康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谁适合阅读本书? 久坐办公室的上班族: 长期面对电脑,肩颈酸痛、腰背僵硬是常态,本书将为您提供缓解之道。 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者: 肌肉劳损、关节疼痛是职业病,本书将帮助您更好地保护和恢复身体。 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您: 无论您是否已有不适,本书都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更健康、更灵活身体的大门。 对中医养生感兴趣的读者: 本书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您解读中医在筋骨调理方面的独特智慧。 希望改善体态、提升运动表现的人群: 柔韧性、活动度的提高,将为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阅读本书,您将获得: 对身体结构的更深刻理解。 一套系统、实用的筋骨调理方法。 缓解和改善多种身体不适的有效途径。 一种全新的、关注身体整体健康的养生理念。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探索身体奥秘、重塑健康筋骨的旅程吧!本书将成为您手中一把开启健康之门的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关于经络和穴位的书籍,对中医的整体观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但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一直是我比较困惑的地方。这本书的名字“中医拉筋手法技巧”让我觉得它非常接地气,直击解决身体问题的核心。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耳目一新”的感觉。不是那种老生常谈的拉伸动作,而是真正蕴含中医智慧的、具有独特疗效的手法。我尤其关注的是“拉筋”这个概念在书中的具体体现。是像瑜伽一样进行大幅度的伸展,还是有更精细、更讲究“力道”和“方向”的推拉、揉按?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不同难度级别的拉筋方法,适合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群。比如,对于身体比较僵硬的老年人,是否有温和的入门级手法?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年轻人,是否有能够深度舒展、激发身体潜能的技巧?我更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特效”手法,就是那些针对特定疑难杂症,或者某个部位的疼痛,有立竿见影效果的手法。当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首要的,所以书中关于注意事项的讲解,一定要详尽。

评分

我一直对传统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能够通过简单动作解决身体不适的方法。市面上关于中医调理的书籍很多,但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内容过于泛泛,真正能落地到具体手法、并且讲解清晰的却不多。这本书的出现,我抱着很大的期望。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在我的书架上,随时为我解答关于身体的疑惑。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常见病”与“拉筋手法”巧妙结合的。是针对每一种常见病的具体病理,然后设计出相应的拉筋动作吗?还是说,有几套通用的拉筋方法,可以针对多种常见病症?我更希望是后者,那样的话,一本书就能解决很多问题,性价比会很高。我还关注的是,书中的手法是否真的“简单易学”。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中医手法,感觉神乎其技,但自己尝试起来却无从下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详细的步骤分解,每一个动作的幅度、角度、持续时间,都能够有明确的指导。甚至,可以有一些“常见错误”的提示,帮助我们避免走弯路。如果书中还能提及一些辅助的养生方法,比如饮食、作息方面的建议,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拿到这本书,心里真是有点小激动。我一直对中医的调理方法挺感兴趣的,尤其是那些看起来简单易学,但又效果显著的“手法”。最近总是感觉身体有些小毛病,比如腰酸背痛、肩颈僵硬,试过一些西医的方法,效果不太明显,而且总觉得治标不治本。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时,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书名里的“拉筋手法技巧”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毕竟“筋”中医里讲究很重要,舒展筋骨,气血自然通畅。我一直觉得,身体的很多不适,都跟筋脉不畅有关。这本书的系列名“中医手法技巧系列”也让我觉得它应该是比较专业的,而且是一系列的出色作品。我最期待的是里面能有一些非常实用的、适合家庭操作的拉筋手法,不需要什么复杂的工具,也不需要有专业的中医师在旁边指导。最好是图文并茂,讲解清晰,一看就能明白,一学就能上手。比如,针对久坐引起的腰酸,有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拉筋动作?针对长时间看手机造成的颈椎问题,有没有什么快速缓解的方法?当然,我也希望能了解到一些关于拉筋的原理,为什么这样做有效,以及在拉筋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比如力度、频率、禁忌症等等,这些都是我非常关心的。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居家调理身体的好帮手,让我自己就能解决一些小毛病,省时又省力,还能体验到中医的博大精深。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简洁大方的,没有那种花里胡哨的感觉,给人一种沉稳、专业的印象。我拿到书后,迫不及待地翻阅了一下目录,虽然目录的信息量有限,但“常见病”、“中医”、“拉筋”、“手法”、“技巧”这些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已经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想象。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常见疾病,例如感冒、咳嗽、失眠、消化不良等等,然后针对每一种疾病,提供一套或几套行之有效的中医拉筋手法。我理想中的一本好书,应该不仅仅是告诉读者“怎么做”,更应该告诉读者“为什么这样做”。所以,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对每一种手法的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比如为什么这种拉筋动作能够缓解某个特定的症状,它对身体的哪个部位有什么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等等。另外,考虑到这本书是面向大众读者的,语言上一定要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或者即使使用了,也要有详细的解释。最好能够配有大量的插图或照片,清晰地展示每一个动作的要领,让读者能够准确地模仿。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进阶”的技巧,不仅仅是基础的拉伸,而是能够触及一些更深层次的调理。

评分

我一直认为,健康是一种生活态度,而中医的智慧,恰恰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顺应身体规律的生活态度。所以,我对这类书籍总是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这本书的标题,“常见病中医拉筋手法技巧”,给我一种“治未病”和“简便易行”的双重吸引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提供一些“技巧”,更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理念”。比如,它会告诉我们,为什么拉筋能够解决某些常见病?拉筋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如何调动身体自身的修复能力,达到治愈的目的?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一些“故事性”的内容,比如,通过一些医案或者个人经历,来佐证某些手法的神奇效果,这样会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我还希望书中能够有“循序渐进”的指导。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些高深的技巧,会望而却步。这本书能否从最基础的动作开始,一步步带领我们深入,让我们在掌握基本功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医的精妙之处。如果书中还能提及一些关于“筋”的解剖学或者经络走向的简单介绍,那就更好了,这样能让我们对拉筋的理解更加深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