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封:鸟的世界(第四册)

布封:鸟的世界(第四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布封 著,[法] 弗朗索瓦-尼古拉·马蒂内 等 绘
图书标签:
  • 鸟类学
  • 动物学
  • 自然历史
  • 布封
  • 博物学
  • 18世纪
  • 法国
  • 科学
  • 鸟类
  • 插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978702011848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4532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8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作为18世纪时期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耗费40年时间完成了36卷的巨制《自然史》,对后世影响深远。正是在他的主导下,在其合作者E.L.?多邦东和M.?多邦东的协助下,由同时代法国著名的雕版绘画师弗郎索瓦-尼古拉?马蒂内完成了1008幅精致的雕版手绘插图,其中973幅鸟类插图,35幅其他动物插图(28种昆虫、3种两栖和爬行类动物图和4种珊瑚图)。这套18世纪的鸟类图鉴丛书,自1765年陆续问世以来,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上海九久读书人首次以“布封:鸟的世界”为题,重新整理结集,精心修复图片,保持其古典和华丽特色的同时,邀请译者精准翻译鸟类名称,增加知识性条目介绍,力图将这套丛书打造成融艺术欣赏性与知识普及性于一体,深具收藏价值的博物艺术类图书。

作者简介

  布封(Georges Louis Leclere de Buffon,1707-1788),18世纪时期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他耗费毕生心血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完成了36卷的巨制《自然史》。他被后人誉为“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

  弗郎索瓦-尼古拉·马蒂内(Fran?ois-Nicolas Martinet,1731-1790),18世纪法国设计工程师、雕刻师和博物学家,曾为众多自然史著作平板雕刻绘图,尤其在鸟类学绘制方面成绩斐然。

内页插图

前言/序言

  出版前言
  布封(Georges Louis Leclere de Buffon,1707-1788),18世纪时期法国最著名的博物学家、作家。1707年生于勃艮第省的蒙巴尔城,贵族家庭出身,父亲曾为州议会法官。他原名乔治·路易·勒克莱克,因继承关系,改姓德·布封。布封在少年时期就爱好自然科学,特别是数学。1728年大学法律本科毕业后,又学了两年医学。1730年,他结识一位年轻的英国公爵,一起游历了法国南方、瑞士和意大利。在这位英国公爵的家庭教师、德国学者辛克曼的影响下,刻苦研究博物学。26岁时,布封进入法国科学院任助理研究员,曾发表过有关森林学的报告,还翻译了英国学者的植物学论著和牛顿的《微积分术》。1739年,布封被任命为皇家花园总管,直到逝世。布封任总管后,除了扩建皇家花园外,还建立了“法国御花园及博物研究室通讯员”的组织,吸引了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和旅行家,收集了大量的动、植、矿物样品和标本。布封利用这种优越的条件,毕生从事博物学的研究,每天埋头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终于写出36卷的巨著《自然史》。1777年,法国政府在御花园里给他建立了一座铜像,座上用拉丁文写着:“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这是布封生前获得的最高荣誉。
  《自然史》这部自然博物志巨著,包含了《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几大部分,对自然界作了详细而科学的描述,并因其文笔优美而闻名于世,至今影响深远。他带着亲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语言替它们画像,还把动物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类的性格,大自然在他的笔下变得形神兼备、趣味横生。
  正是在布封的主导和推动下,在其合作者E.L.多邦东和M.·多邦东的协助下,邀请同时代法国著名设计工程师、雕刻师和博物学家弗郎索瓦-尼古拉·马蒂内手工雕刻插图,最初这些插图雕刻在42块手工调色木板上,每块木板上雕刻24幅图,没有任何文字解释。在这1008幅图中,其中973幅是鸟类,35幅是其他动物(包括28种昆虫、3种两栖和爬行类动物和4种珊瑚)。自1765年到1783年间,巴黎出版商庞库克公司(Panckoucke)将这1008幅图以Planches enluminées d'histoire naturelle(1765)为书名,分10卷陆续出版,距今已经过去两百多年。
  在中文世界,上海九久读书人以“布封:鸟的世界”为题,首次将这1008幅图整理并结集出版。除了精心修复图片,保持其古典和华丽特色的同时,编者还邀请译者精准翻译鸟类名称,并增加相关的知识性条目介绍,力图将这套鸟类图鉴丛书打造成融艺术欣赏性与知识性于一体,深具收藏价值的博物艺术类图书,以飨中文世界的读者。


鸟类的奥秘:飞羽与生命的壮丽史诗 这是一部深邃而广博的鸟类学巨著,它带领读者进入一个由羽毛、歌声与迁徙构筑的奇妙世界。本书并非聚焦于某一个特定类别或单一物种的详尽描述,而是以一种宏观的、兼具生态学与演化论视角的框架,系统梳理了鸟类这一生物门类的整体特征、行为模式、生态角色以及它们在地球生命演化长河中的独特地位。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涵盖了鸟类学的多个核心领域,旨在为所有对自然世界怀有热忱的读者,无论其专业背景如何,提供一幅清晰而立体的鸟类图景。 第一部分:形态构建与演化起源 本书的开篇,聚焦于鸟类作为脊椎动物分支的独特生理基础。我们从恐龙的遗产开始,详细探讨鸟类与兽脚类恐龙之间不可分割的演化联系。这不是简单的物种列表,而是对关键化石证据的细致解读,构建起鸟类从爬行动物向恒温飞行生物转变的清晰路径。 随后,我们深入探讨鸟类身体构造的工程学奇迹: 羽毛的结构与功能多样性:羽毛不仅仅是飞行的工具,更是热调节、求偶展示和伪装的复合材料。本书将细致剖析不同类型的羽毛(如覆羽、绒羽、刚毛)的微观结构,并阐述它们如何协同作用,实现令人惊叹的空气动力学效率。 骨骼的轻量化与强化:鸟类骨骼的“镂空”设计,如何在高强度的飞行压力下依然保持结构完整性?我们将讨论中空骨骼的力学原理,以及龙骨突(胸骨)对强大胸肌的支撑作用。 高效的呼吸系统:鸟类独特的“气囊系统”是地球上最高效的气体交换机制之一。本书将图解这一系统的工作流程,解释它如何支持长时间、高强度的飞行活动,以及对维持恒定体温的重要性。 感官世界的构建:鸟类的视觉系统,特别是它们分辨色彩和动态图像的惊人能力,将被放在显微镜下审视。同时,听觉、嗅觉乃至磁场感应能力的运用,如何共同构建它们对环境的全面感知。 第二部分:行为生态学的复杂织锦 行为是理解鸟类生存策略的关键。本部分将鸟类的生命活动分解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行为模块,展示其适应性与复杂性。 1. 歌声、通讯与社会结构 鸟类的鸣唱是自然界中最引人入胜的声学现象之一。我们探究鸣唱的生物学目的:领域宣示、配偶吸引,以及个体识别。书中会区分习得性鸣唱与本能性鸣唱的差异,并分析不同语境下(如黎明合唱、警告呼叫)声音信号的微妙变化。此外,社会性鸟类如何形成复杂的等级制度、合作捕食或育雏策略,也将被详细论述。 2. 迁徙的史诗:导航的谜团 全球范围内的季节性迁徙,是鸟类生命中最宏大、最费解的壮举之一。本书不局限于描述“何时何地”,而是深入探讨如何导航: 天体导航:利用太阳、星星(特别是北极星)的位置进行定向。 地磁感应:鸟类感应地球磁场的能力,以及这种感应如何与视觉系统结合。 参照物与记忆:对地标的长期记忆和对风向、气流的本能理解。 我们将分析不同迁徙策略(如短程、长程、高空、低空)的能量消耗与生存权衡。 3. 繁殖策略与亲代投资 鸟类的繁殖周期充满了竞争与合作。本书系统梳理了从求偶仪式到筑巢、孵化和育雏的全过程。我们对比了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多夫多妻制等不同配对系统的演化基础,并探讨了繁殖投资的性别差异。尤其关注那些非典型的育雏行为,如杜鹃的巢寄生现象,以及如拟鸥等物种中亲鸟为后代获取食物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与风险评估。 第三部分:生态角色与环境互动 鸟类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它们在物质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维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1. 食性与营养级联效应 鸟类的食性极端多样化,从纯粹的食蜜者到腐食性猛禽,每一种取食方式都深刻影响着植物的繁殖和昆虫群落的动态。本书将探讨种子传播(鸟传)对植物地理分布的决定性作用,以及鸟类作为顶级捕食者对中小型啮齿动物种群的调控功能。食性专一性与环境变化之间的脆弱性关系也会被重点讨论。 2. 栖息地的选择与压力 鸟类的生存质量与其所依赖的栖息地质量直接挂钩。本部分分析了鸟类如何根据食物资源、庇护所和繁殖地点的可得性来做出栖息地选择。同时,对森林砍伐、湿地退化和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如何重塑鸟类分布格局、导致局域性灭绝,进行了警醒性的分析。 3. 鸟类与疾病传播的复杂关系 作为在不同生态系统间频繁移动的物种,鸟类在自然界中是多种病原体的携带者和传播者。本书公正地评估了鸟类在疾病生态学中的作用,强调理解其迁徙网络对于公共卫生监测的意义,而非仅仅将其视为威胁来源。 结语:保护的紧迫性与未来展望 全书的最后部分,将视角转向当代。面对气候变化、栖息地破碎化和外来物种入侵的全球挑战,鸟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本书将总结当前鸟类保护工作的重点领域,强调基于生态学原理的栖息地恢复项目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借助遥感技术、分子生物学工具(如稳定同位素分析)对鸟类生命史进行更精细研究的前景。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跨学科的鸟类学概览,它不满足于描绘物种的精美外表,而是力求揭示驱动这些飞翔生命体进行生存、演化和互动的深刻机制。 读者将获得对鸟类这一地球上最成功、最多样化的脊椎动物群体,一个前所未有的、系统的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必须说,这次阅读体验简直是颠覆性的。在翻阅《布封:鸟的世界(第四册)》之前,我对鸟类的认知仅停留在课本上的简单分类和一些广为人知的特性。然而,布封先生的文字,如同一位饱经沧桑的智者,缓缓揭示了鸟类世界的无限奥秘。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不同鸟类之间复杂互动关系的部分印象深刻。他不仅仅是孤立地介绍单一物种,而是将它们置于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生态系统中,描绘它们如何相互依存,如何争夺资源,又如何在微妙的平衡中共同生存。比如,他对于猛禽与小型鸟类之间生死追逐的描写,既惊心动魄,又充满了自然法则的冷酷与和谐。读到关于某些鸟类巧妙地利用环境,甚至“欺骗”其他生物以获取食物的段落时,我不得不佩服造物的鬼斧神工。布封的文笔,时而严谨如科学家的考证,时而又浪漫如诗人的咏叹,将这些生命故事讲得引人入胜。他对于鸟类社会结构的探讨,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即使在小小的鸟类世界里,也存在着等级、合作,甚至是某种形式的“统治”。这种对微观世界的宏大叙事,让我对生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全新的理解。第四册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对生命本身一种深刻的敬畏。

评分

读完《布封:鸟的世界(第四册)》的后半部分,我深感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布封先生的文字,与其说是描绘鸟类,不如说是开启了一扇通往自然之魂的窗户。他笔下的每一只鸟,都不是简单的生物学样本,而是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复杂的情感,乃至某种神秘的哲学意涵。第四册尤其让我着迷于他对鸟类迁徙的细致观察。他不仅仅记录了迁徙的路线和时间,更深入探讨了驱动这些小生灵进行长途跋涉的内在动力。是本能的召唤?是季节的无情鞭挞?还是某种我们尚未参透的宇宙律动?布封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将这些疑问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引人深思。读到关于燕子在严寒中坚持北归的段落时,我甚至能感受到它们羽翼上的寒意,听到它们在风雪中微弱的啁啾。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是任何现代纪录片都难以比拟的。他对鸟类巢穴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仿佛亲手触摸了那些用枝条、羽毛、泥土编织而成的精巧居所,感受到了其中孕育生命的温暖与希望。布封的学识渊博,但他的叙述却朴实而充满诗意,没有枯燥的术语,只有对自然的深深眷恋和由衷赞叹。第四册无疑将我对鸟类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让我更加敬畏这个充满生命奇迹的世界。

评分

《布封:鸟的世界(第四册)》带给我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感动。布封先生的文字,仿佛拥有治愈心灵的力量,让我暂时忘却了尘世的喧嚣,沉浸在他所描绘的自然画卷之中。第四册中,我对关于鸟类智力和情感的讨论尤其感到触动。布封并没有简单地将鸟类视为纯粹的本能驱动的生物,而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和推理,展现了它们在学习、记忆、甚至某种程度上的“情感表达”能力。他笔下的渡鸦,能够利用工具解决问题;某些鹦鹉,能够模仿人类的语言;甚至一些鸟类,在面对失去伴侣时,也会表现出明显的悲伤。这些描绘,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思考生命之间共通的情感联结。布封的叙述,带着一种温和的哲思,引导读者去思考“生命”的定义,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留下广阔的思考空间,让我们自行去探索。第四册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尊重和爱护。这种由内而外的启发,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和感悟。

评分

这次阅读《布封:鸟的世界(第四册)》,感觉像是在穿越时空,与一位伟大的博物学家进行了一场跨越世纪的交流。布封先生的博学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我由衷地感到钦佩。第四册中,他对于鸟类羽毛的色彩、结构和功能的阐述,简直是一部精美的自然艺术史。他不仅描述了羽毛的华丽外观,更深入分析了不同羽毛在飞行、保暖、伪装和求偶中的关键作用。我尤其着迷于他关于孔雀开屏和天堂鸟华丽羽冠的描写,那简直是造物主最极致的艺术创作,而布封则用最精准的语言将这份壮美捕捉下来。他关于鸟类羽毛脱落与更新的叙述,也让我看到了生命新陈代谢的强大力量。读到这些,我不仅对鸟类的美丽有了更深的欣赏,更体会到这种美丽背后蕴含的深刻的生物学意义。布封的文字,时而如同一位严谨的科学家,一丝不苟地解剖事物的本质;时而又如同一位充满激情的艺术家,用最绚烂的笔触描绘生命的奇迹。第四册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对鸟类外在形态的认知,更是对生命精妙设计的一种敬畏和赞叹。

评分

每一次翻开《布封:鸟的世界(第四册)》,都像是一次与古老智慧的对话。布封先生以其超凡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将鸟类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物种,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现在我面前。第四册中,他对于不同鸟类独特歌声的描绘,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鸣叫交织而成的音乐厅。他不仅仅记录下它们的音高和节奏,更尝试去解读那些歌声背后的意义——是求偶的邀约?是领地的宣告?抑或是警示危险的信号?布封的文字具有一种魔力,能将抽象的声音转化为生动的画面和情感。读到关于夜莺婉转啼鸣的段落,我仿佛能感受到它在月光下舒展歌喉的孤独与浪漫;而听到关于乌鸦沙哑叫声的描写,我又联想到它们在风中盘旋,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他对鸟类繁殖行为的细腻刻画,更是让我惊叹于生命的顽强与智慧。从筑巢的技巧,到孵蛋的坚持,再到育雏的辛劳,布封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记录下每一个生命的轮回。他笔下的鸟类,不再是冰冷的生物,而是充满了父爱母爱、为了延续种族而奋斗的生命。第四册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之歌”的真正含义,它不仅仅是声音,更是生存的意志和对未来的期盼。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