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法国前总统对民族命运的反思(看天下)

法国人:法国前总统对民族命运的反思(看天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 著,胡茂瑾 译
图书标签:
  • 法国
  • 历史
  • 政治
  • 文化
  • 民族认同
  • 回忆录
  • 总统
  • 社会思潮
  • 看天下
  • 法国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39745
版次:1
商品编码:1208184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58
字数:217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全球化的今天,法国在这第三个千禧年中能处于何种地位?法国人的思考方式、传统、柯尔贝尔主义和雅各宾主义,以及在拒绝一切具体形式改革的同时,对激进式改革的渴望,难道它们没有导致国家的衰落么?
  历史塑造了法国人自身的特质和差异之处。在此基础上,本书辨明了导致这快速失败的原因,分析了一个民族的政治和社会心理,描绘了法国人既充满强势又不无弱点的形象。既无奉承,亦无悲观,前国家元首德斯坦分享了其执政的经验所得,旨在以史为鉴、照亮前路。

作者简介

  瓦莱里·吉斯卡尔·德斯坦(Valéry Marie René Georges Giscard d'Estaing),1926年2月2日出生于德国科布伦茨,曾先后就读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和法国国家行政学院,毕业后,于1954 年成为财政监察员。1956 年,德斯坦入选多姆山省众议员,并于1959—1962 年任国家预算秘书之职,随后继任财政部长,在任四年。1966 年,创设“独立共和人士全国联合会”,与戴高乐主义多数派结盟,同时于1969—1974 年间任乔治·蓬皮杜内阁财政及经济事务部长。
  1974 年,48 岁的德斯坦当选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
  在其任职国家元首的七年间(1974年5月19日—1981年5月19日),德斯坦致力于“缓和”政治纷争并促进社会自由化。正是在其任期内,法国的国家法定成年年龄降至18 岁,时任健康部长的西蒙娜·薇依接受并通过了自愿堕胎法案。德斯坦是法德友好的支持者,也是坚定的欧洲同盟倡导者。1988—
  1996年间,德斯坦成为法兰西民主联盟(UDF)的主席,并主导联合法兰西民主联盟—法兰西人民联盟(UDF-RPR)参与了1989年的欧洲议会选举。此外,自1986年开始,德斯坦还担任奥弗涅大区委员会主席一职。
  作为一名评论作家,德斯坦政治著作颇丰,如1976年出版的《法国民主》(Démocratie Fran?aise),1984年出版的《三分之二法国人》(Deux Fran?ais sur Trois),1989年和1991年分两卷出版的《权利与生活》(Le Pouvoir et la Vie),以及2000年问世的本书。德斯坦同时著有小说《片段》(Le Passage),该书于1994年出版。

内页插图

目录

1 政治衰落和国力 001
2 与历史的冲突关系 023
3 法国—国际一员,还是世界中心? 055
4 君主制柯尔贝尔主义与雅各宾中央集权 113
5 无法实现的改革 159
6 法国人受伤的心理 205
7 法兰西民族性与人口迁移 241
8 法国生命力的新中心 269
9 痛苦的法制 283
结论 349


《法国人:法国前总统对民族命运的反思》 序言 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民族的命运跌宕起伏。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总有一些伟岸的身影,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不懈的探索,为我们拨开迷雾,照亮前行的道路。本书所收录的,正是这样一位备受瞩目的思想者——法国前总统,他以其毕生对法兰西民族的热爱与忧思,对法国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式、多维度的深度反思。 在世界的舞台上,法国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政治传统以及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如同每一个伟大的文明一样,法国也曾面临着自身的挑战与困境,经历着深刻的社会变革与思想碰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位曾经执掌国家最高权力、亲历国家重大决策的领导者,其观察和思考,往往蕴含着超越时空的智慧与洞见。 本书并非一份简单的政治回忆录,也不是对某段历史的简单复述。它更像是一位智者对生命、对国家、对人类文明的一次庄严的叩问,一次真诚的剖析。作者以其独到的视角,穿梭于法国历史的纵深,从古老的共和国梦想,到革命的激情澎湃,再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与重建,直至后现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将这些波澜壮阔的图景娓娓道来。他审视着法国民族精神的内核,探究其为何能在历史长河中保持独特的魅力与韧性,又在面对现代化的冲击时,如何寻找新的平衡与定位。 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对“法国人”这一身份的深刻解读。在作者看来,“法国人”不仅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文化基因,一种价值秉持,一种历史叙事。它包含了对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普世价值的执着追求,也体现在对艺术、美食、生活美学的独特品味。然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在移民涌入、社会多元化的背景下,“法国人”的身份认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者没有回避这些敏感而复杂的问题,而是以坦诚的态度,审视着法国社会内部存在的张力与矛盾,反思着国家在融合不同文化、构建共同体方面所面临的困境。 《法国人:法国前总统对民族命运的反思》是一部关于思想的著作,也是一部关于情感的著作。它饱含着作者对法兰西土地的深情眷恋,也流淌着他对国家未来的殷切期盼。他审视着法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角色,思考着法国如何在日益复杂的国际格局中,找回自身的声音与影响力。他反思着法国的政治体制,以及它在应对时代挑战时是否足够灵活与高效。他关注着法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它如何在保持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的增长。 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法国的全新视角,更在于它所引发的对“民族命运”这一宏大命题的普遍思考。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在不同程度上经历着自我认知与身份重塑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反思过往,洞察当下,展望未来,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作者的思考,无疑为其他面临相似挑战的国家与民族,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我们相信,通过阅读本书,您将得以深入了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对祖国的深沉爱恋与深刻忧思。您将得以窥见法国这个古老而迷人的国度,在现代世界中所经历的复杂变迁与深刻转型。更重要的是,您将得以参与一场关于民族身份、文化认同与国家未来的宏大对话,这场对话,或许能为我们理解我们自身所处的时代,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邃的启示。 第一章:共和国的幽灵:历史的回响与现代的困境 本书的开篇,便将我们带入法国历史的深邃殿堂。作者以其特有的历史敏感度,勾勒出法兰西共和国自诞生以来,便如影随形的“幽灵”——那些深刻影响其发展轨迹的内在矛盾与张力。从启蒙时代的理性之光,到法国大革命的狂飙突进,再到拿破仑时代的辉煌与野心,作者审视着这些历史事件如何塑造了法国独特的政治文化,以及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留下的深刻印记。 他强调,法国的共和国精神,其核心在于对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普世价值的坚定追求。然而,这种追求并非一帆风顺,它常常在现实的泥沼中遭遇挑战,在不同力量的拉扯中摇摆。作者深入剖析了法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的社会动荡与政治危机,例如巴黎公社的悲壮,维希政权的阴影,以及五月风暴的激荡。他认为,这些历史事件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法国社会深层结构的矛盾,例如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张力,精英政治与民众诉求的隔阂,以及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持续存在的张力。 在现代社会,这些历史的幽灵并未消散,反而以新的形式浮现。作者指出,全球化进程、技术革新以及社会结构的变迁,使得法国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经济不平等加剧,地区发展失衡,以及传统社会凝聚力下降,都使得“共和国的理想”在现实中显得愈发脆弱。他审视了法国在欧盟框架下的角色,以及在应对欧洲一体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时,国家主权与成员国义务之间的微妙平衡。 作者特别关注了法国社会内部的身份认同危机。随着移民人口的增加和文化多样性的涌现,如何构建一个包容而又统一的法兰西民族认同,成为了一个棘手的难题。他反思了法国在移民政策上的演变,以及在融入不同文化背景的民众,特别是穆斯林社群方面所遇到的障碍。他认为,法国的世俗主义原则,在面对日益多元化的宗教信仰和社会实践时,正面临着重新解读和调整的压力。 本书在此章节中,并未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以一种深入探究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法国共和国精神的内在逻辑,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严峻考验。作者的思考,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也饱含着对现实的深刻忧虑,他试图揭示那些潜藏在表面之下的深层动因,为理解法国当下的困境提供历史的纵深感。 第二章:文化与身份:法国精神的传承与演变 法国,一个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闻名于世的国家,其文化不仅仅是艺术、文学、电影、美食的代名词,更是构成“法国人”身份认同的基石。在本章中,作者将目光投向了法国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演变,以及它如何深刻地影响着法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 作者首先回顾了法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深远影响。从启蒙思想家对人权和理性的倡导,到浪漫主义时期对情感和个性的颂扬,再到现当代艺术和哲学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探索,法国文化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文明的进程。他赞美了法国人民对知识、艺术和美学的执着追求,认为这是法国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然而,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法国文化也面临着冲击。全球化带来了文化同质化的风险,消费主义的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传统的价值观。作者深刻反思了在这样的背景下,法国文化如何保持其独特性和活力。他关注了法国政府在保护和推广本土文化方面的努力,例如对法语的守护,对电影、戏剧、音乐等艺术形式的支持,以及对历史遗迹的保护。 更重要的是,作者将文化与身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认为,法国的文化身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历史的演进和社会变迁中不断被重新定义和塑造。他探讨了法国社会内部,不同群体对于“什么是真正的法国文化”存在着不同的解读。例如,传统精英阶层与新兴移民社群,在文化品味、价值观念上可能存在差异,这就引发了关于文化融合与文化冲突的深刻讨论。 作者深入分析了法国人在语言、教育、饮食、社交等方面的独特习惯,以及这些习惯背后所折射出的民族性格。他强调了法国人对“art de vivre”(生活艺术)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对精致生活品味的欣赏,更体现在对人际关系、对生活意义的深刻体悟。他反思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种对生活艺术的追求是否正在面临被淡化的危险。 在本章中,作者并未简单地歌颂法国文化的辉煌,而是以一种更为审慎的态度,探究其在现代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他提出,法国文化需要不断地自我革新,才能在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其生命力。同时,他也呼吁法国人民,要珍视并传承那些构成其民族精神内核的宝贵财富,并在包容多元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更加丰富和充满活力的文化未来。 第三章:欧洲的航向:法国的担当与前路 法国,作为欧洲大陆的核心国家之一,其命运与欧洲的未来息息相关。在本章中,作者将视野从国内转向欧洲,深入剖析了法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理解和塑造欧洲的未来。 作者首先回顾了法国在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历史性贡献。从舒曼宣言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今天的欧洲联盟,法国始终是欧洲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重要参与者。他强调了法国对建立一个和平、繁荣、团结的欧洲的愿景,并认为这符合法国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历史使命。 然而,作者并未回避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争议。他深刻地反思了近年来欧洲所经历的“主权危机”、“难民危机”以及“英国脱欧”等事件,这些事件都对欧洲的未来走向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他探讨了法国在应对这些危机时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在欧盟内部与其他成员国之间复杂的关系。 作者特别关注了法国与德国之间的特殊关系,认为这是欧洲一体化的“双引擎”。他分析了法德两国在历史、文化、政治上的异同,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合作克服分歧,共同引领欧洲的发展。他审视了在当前国际格局下,法德两国是否能够继续承担起欧洲的领导责任。 在本章中,作者也对欧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欧洲需要在一个日益复杂的全球环境中,找回自身的战略自主性,并形成更加统一的声音和行动。他呼吁欧洲在经济、安全、外交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 同时,作者也对欧洲一体化内部的矛盾和张力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关注了不同成员国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着欧洲的凝聚力。他反思了欧盟的官僚体系是否过于臃肿,以及民主赤字问题是否需要得到解决。 作者在本章的结尾,表达了对欧洲未来的谨慎乐观。他认为,尽管挑战重重,但欧洲凭借其深厚的文明底蕴和共同的价值观,依然有能力克服困难,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然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法国以及所有欧洲国家,付出更多的智慧、勇气和努力。 第四章:全球的视角:法国的定位与使命 在日益互联互通的世界,任何国家都无法孤立存在。本章将视角拓展至全球,作者深入探讨了法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定位与使命,以及它如何在全球性挑战面前,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作者首先审视了法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他回顾了法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例如在联合国、G7、G20等国际组织中的角色,以及在气候变化、反恐、维和等领域的贡献。他认为,法国拥有独特的“软实力”,其文化、价值观和外交传统,在全球范围内仍具有重要的吸引力。 然而,作者也坦诚地指出了法国在全球化浪潮下面临的挑战。例如,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的活动,都使得传统的国际秩序面临重塑。他反思了法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如何保持其优势,以及如何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 在本章中,作者特别关注了法国在处理全球性问题时所面临的困境。例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法国是积极的倡导者,但如何在国内和国际层面推动实质性的变革,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阻力。在应对恐怖主义方面,法国经历了深刻的创伤,他反思了法国在维护国家安全与保障公民自由之间的平衡。 作者也对法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审视。他认为,法国的外交政策应在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并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稳定的世界秩序做出贡献。他强调了法国在推动多边主义、维护国际法方面的作用,以及它在处理地区冲突和人道主义危机时的担当。 在本章的最后,作者呼吁法国人民,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面对全球化的时代。他认为,法国应该在维护自身独特性的同时,积极与其他国家和文明进行对话与交流,为解决全球性挑战贡献法国的智慧和方案。他相信,一个具有全球视野的法国,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其民族的命运。 结论:未来的回响 在本书的结尾,作者并未提供一个简单的终结,而是将思考引向了未来。他回顾了贯穿全书的核心议题:法国的民族命运。他重申了历史的深刻影响,文化的独特魅力,以及欧洲与全球的紧密联系,这些都是塑造法国未来的关键要素。 作者再次强调,法国的民族命运并非一个预设的结局,而是一个不断被创造和选择的过程。它取决于法国人民的集体意志,取决于其领导者的智慧与担当,更取决于其能否在变化的世界中,找到与时俱进的道路。 他呼吁法国人民,要保持对共和国理想的追求,同时也要拥抱变革,解决社会内部存在的矛盾与挑战。他希望法国能够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并与其他欧洲国家共同构建一个繁荣、安全、团结的欧洲。在全球舞台上,他期待法国能够以其独特的智慧和经验,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贡献力量。 《法国人:法国前总统对民族命运的反思》,是一部引人深思的著作。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法国的窗口,更引发了我们对自身民族命运的普遍思考。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民族,都面临着自我认知、身份重塑和未来选择的课题。本书的价值,正在于它以一位亲历者的深刻洞察,一位智者的深沉反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去审视过去,理解现在,并展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这本书的念头,源于我对法国这个国度的某种情结。它在我心中,是一个浪漫的国度,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国度,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国家,它的决策和选择,往往能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当“法国前总统”和“民族命运的反思”这两个元素结合在一起时,我感到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我想知道,站在权力之巅的那些人,究竟是如何看待他们所肩负的责任,他们又是如何理解一个国家“命运”的。我期待,这本书会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法国历史的辉煌与曲折,也映照出这个民族在不断演变中的内在逻辑。他是否会提及那些在法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总统,比如戴高乐,又或者密特朗?他是否会对比不同时期法国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上的差异?我尤其好奇,在当今世界格局变动的大背景下,他对于法国未来发展道路的判断。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堂关于国家治理的实践课,一堂关于如何理解历史,如何规划未来的启蒙。

评分

仅仅从书名来看,我就感觉到这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回忆录,而是一次深层次的、关于法国作为一个国家,其历史轨迹和未来走向的严肃探讨。我猜测,在书中,这位前总统不会仅仅停留在叙述他个人的政治生涯,而是会以一个更宏观的视角,去审视法国在世界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角色。他或许会深入分析法国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挑战与机遇,以及那些塑造了法国独特文化和政治传统的关键时刻。而“民族命运”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涵盖了法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甚至是对其国民身份认同的思考。我期待,他能分享他对法国在当前国际格局下所面临的挑战的看法,比如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民粹主义,如何保持其在欧洲的领导地位,以及如何在全球化时代重塑其文化影响力。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关于“国家灵魂”的探索,一次关于如何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找到并坚守一个民族独特价值的深刻反思。

评分

作为一名对国际政治和历史充满兴趣的普通读者,我被这本书的标题深深吸引。“法国前总统”的光环,加上“民族命运”这样一个宏大而充满哲学意味的主题,让我对其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设想,这本书不会是一本枯燥的政治报告,而更像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一次对法国这个伟大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深度解读。他或许会回顾他担任总统期间,所经历的那些改变法国乃至世界格局的重大事件,从经济危机到社会变革,从外交斡旋到国内改革。而“民族命运”的思考,则会让他超越具体的政治事件,去探寻法国之所以为法国的独特之处,去追溯那些塑造了法兰西民族性格的深层文化基因。我希望,他能在书中分享他对于法国在全球化时代所扮演角色的看法,对于欧盟一体化的未来走向的思考,以及对于法国在文化输出和软实力建设方面的独特优势的体悟。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本关于“国家哲学”的书,一本关于如何理解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如何把握一个国家的未来走向的思考集。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它沉甸甸的质感所打动。纸张的厚实和印刷的清晰,都透露出一种对内容本身的尊重。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期待着能够一窥法国前总统那些隐藏在光环背后的思考。我猜想,他会在书中回顾自己漫长的政治生涯,从青年时代的理想主义,到中年时代的步履维艰,再到晚年时代的沉淀与洞察。他或许会描绘出那些在权力漩涡中做出艰难抉择的时刻,那些让他夜不能寐的政治难题,以及那些让他倍感欣慰的成就。而“民族命运”这个词,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宏大的叙事,它更应该渗透到法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在每一个法国公民的生活之中。我期待他能够细腻地描绘法国民众的心态变化,他们对于国家未来走向的期盼与忧虑,以及他们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坚守自己的文化身份。或许,他还会触及到法国在面对全球化浪潮时的挑战,比如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如何在多元文化并存的背景下维护国家认同。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本关于“身份”的书,关于一个国家的“身份”,也关于生活在这个国家的人们的“身份”。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气息,烫金的字体在深蓝色的背景上显得格外醒目,仿佛预示着书中所蕴含的沉甸甸的思考。我被它吸引,不仅仅是因为“法国前总统”这个头衔所带来的权威性和神秘感,更是因为“民族命运的反思”这个主题触及了我内心深处对国家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关切。当今世界,挑战与机遇并存,每一个国家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而一个国家的命运,又与构成它的每一个个体息息相关。我尤其好奇,在位多年、亲历无数重大事件的法国前总统,会如何看待法国这个曾经辉煌又充满争议的国度?他所提出的“民族命运”究竟包含哪些要素?是经济的腾飞,还是文化的独立?是政治的稳定,还是社会的凝聚?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的脑海中已经涌现出无数的疑问。我想象着,他会在书中分享一些鲜为人知的政治博弈,揭示那些影响国家走向的幕后故事,更重要的是,他可能会对法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节点进行深刻的剖析,比如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建立,又或是法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角色,甚至是其在全球舞台上的定位。我相信,这本书会是一次与一位资深政治家进行深度对话的机会,一次近距离观察法国历史进程的独特视角,一次对“法兰西精神”的深入探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