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世界各国陆军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使用的武器,主要包括坦克、装甲车、火炮及导弹等重型武器,本书对它们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文字阐述,同时配有大量直观、精美的图片,力求图文并茂,使读者从真实的战地环境中来理解其历史、性能和特点。此外,为避免阅读的枯燥,本书还加入了“战地花絮”,为读者讲述武器、战争之外的奇闻异事。本书不仅是一本军事科普书籍,更是一册陆军武器大辞海。
本书适合军事爱好者阅读并收藏,对广大喜欢军事的青少年亦有裨益。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进攻号角——大话陆军/001
1.1 陆军简史/002
1.1.1 时代演变——发展/002
1.1.2 斩堡破垒——武器/004
1.1.3 各司其职——兵种/004
1.2 特色陆军/005
1.2.1 飞天遁地——陆军航空兵/005
1.2.2 利刃突袭——特种部队/005
第2章 重装集结——坦克/007
英国“小威利”坦克/008
英国MKⅠ坦克/009
英国“马蒂尔达”Ⅰ步兵坦克/011
英国“马蒂尔达”Ⅱ步兵坦克/012
英国“谢尔曼萤火虫”中型坦克/013
英国“丘吉尔”步兵坦克/014
英国“克伦威尔”巡航坦克/016
英国“十字军”巡航坦克/018
英国“百夫长”主战坦克/020
英国“酋长”主战坦克/022
英国“蝎”式轻型坦克/024
英国“挑战者”1主战坦克/026
英国维克斯MK7主战坦克/028
美国M2轻型坦克/029
美国M3中型坦克/030
美国M4“谢尔曼”中型坦克/032
美国M22“蝗虫”式空降坦克/034
美国M24“霞飞”轻型坦克/035
美国M26“潘兴”重型坦克/037
美国M46“巴顿”主战坦克/038
美国M47“巴顿”主战坦克/039
美国M48“巴顿”主战坦克/040
美国M60“巴顿”主战坦克/042
美国M551“谢里登”空降坦克/044
美国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046
美国M41“华克猛犬”轻型坦克/048
苏联T-10重型坦克/049
苏联IS-2重型坦克/050
苏联T-34中型坦克/051
苏联T-35重型坦克/052
苏联T-54/55主战坦克/053
苏联/俄罗斯T-62主战坦克/054
苏联/俄罗斯T-64主战坦克/056
苏联/俄罗斯T-72主战坦克/057
苏联/俄罗斯T-80主战坦克/058
俄罗斯T-80UM2“黑鹰”主战坦克/059
俄罗斯T-90主战坦克/060
俄罗斯T-95主战坦克/062
法国AMX-30主战坦克/063
法国AMX-56“勒克莱尔”主战坦克/064
法国“雷诺”FT-17轻型坦克/066
德国“豹”式中型坦克/067
德国“虎”式重型坦克/068
德国“豹”1主战坦克/069
德国“豹”2主战坦克/070
德国二号轻型坦克/072
德国三号中型坦克/073
日本90式主战坦克/074
日本10式主战坦克/075
意大利P-40重型坦克/076
意大利C1“公羊”主战坦克/077
瑞典S型主战坦克/078
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079
印度“阿琼”主战坦克/080
土耳其“阿勒泰”主战坦克/081
韩国K1主战坦克/082
韩国K2主战坦克/084
瑞士Pz61主战坦克/085
第3章 铁甲卫士——装甲车辆/087
美国M2半履带装甲车/088
美国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089
美国M8装甲车/090
美国V-100装甲车/091
美国M1117“守护者”装甲车/092
美国MPC装甲运兵车/093
美国JLTV装甲车/094
美国AIFV步兵战车/095
美国“斯特赖克”装甲车/096
美国“水牛”地雷防护车/097
美国“悍马”装甲车/098
美国M20通用装甲车/099
苏联/俄罗斯BMP-1步兵战车/100
苏联/俄罗斯BTR-80装甲运兵车/101
苏联BTR-152装甲运兵车/102
德国SdKfz250半履带装甲车/103
德国SdKfz251半履带装甲车/104
德国“野犬”全方位防护运输车/105
德国“美洲狮”步兵战车/106
德国UR-416装甲运兵车/107
法国VBCI步兵战车/108
法国VBL装甲车/109
法国AMX-VCI步兵战车/110
法国AMX-10P步兵战车/111
英国“撒拉森”装甲车/112
英国“袋鼠”装甲车/113
英国“瓦伦丁”步兵战车/114
英国“萨拉丁”装甲车/115
加拿大LAV-3装甲车/116
加拿大LAV-25装甲车/117
澳大利亚“大毒蛇”装甲运兵车/118
意大利“达多”步兵战车/119
意大利“半人马”装甲车/120
南非“蜜獾”步兵战车/121
南非“大山猫”装甲车/122
西班牙“瓦曼塔”装甲车/123
以色列“阿奇扎里特”装甲车/124
以色列“沙猫”装甲车/125
土耳其“眼镜蛇”装甲车/126
瑞士“食人鱼”装甲车/127
阿根廷VCTP步兵战车/128
瑞典CV-90步兵战车/129
日本89式步兵战车/130
日本LAV装甲车/131
第4章 远程爆破——火炮及导弹/133
4.1夺命后坐力——火炮/134
美国M2A1式105毫米榴弹炮/134
美国M175毫米榴弹炮/135
美国M2105毫米榴弹炮/136
美国M107自行火炮/137
美国M109自行火炮/138
美国M110自行火炮/139
美国M142自行火炮/140
美国M198式155毫米榴弹炮/141
美国M224式60毫米迫击炮/142
美国M270火箭炮/143
美国M1型90毫米高射炮/144
苏联/俄罗斯2S4“郁金香树”自行火炮/145
苏联/俄罗斯2S5“风信子”自行火炮/146
苏联M1938式122毫米榴弹炮/147
苏联M1938式120毫米迫击炮/148
德国leFH18105毫米榴弹炮/149
德国PzH2000自行火炮/150
德国sFH18式150毫米榴弹炮/151
德国Nebelwerfer41式150毫米火箭炮/152
英国QF25磅榴弹炮/153
英国M777式155毫米榴弹炮/154
英国L16式81毫米迫击炮/155
英国L9A1式51毫米迫击炮/156
英国AS-90自行火炮/157
日本75式火箭炮/158
日本99式自行火炮/159
波兰WR-40火箭炮/160
巴西ASTROSⅡ多口径火箭炮/161
韩国K9自行火炮/162
法国CAESAR自行火炮/163
4.2致命方程式——导弹/164
美国FIM-43“红眼”便携式防空导弹/164
美国FIM-92“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165
美国MIM-72/M48“榭树”地对空导弹/166
美国MIM-104“爱国者”地对空导弹/167
美国THAAD地对空导弹/168
美国BGM-71“陶”式反坦克导弹/169
美国FGM-148“标枪”反坦克导弹/170
苏联/俄罗斯9K32“箭”-2便携式防空导弹/171
苏联/俄罗斯9K38“针”便携式防空导弹/172
苏联/俄罗斯SA-11“山毛榉”地对空导弹/173
苏联/俄罗斯SA-15“臂铠”地对空导弹/174
苏联/俄罗斯S-75“指南”地对空导弹/175
俄罗斯“铠甲”-S1防空系统/176
俄罗斯9M131“混血儿”M反坦克导弹/177
俄罗斯S-400“咆哮者”地对空导弹/178
英国“吹管”便携式防空导弹/179
英国“星光”便携式防空导弹/180
英国“轻剑”地对空导弹/181
法国“西北风”便携式防空导弹/182
法德“米兰”反坦克导弹/183
日本91式便携式防空导弹/184
韩国“飞马”地对空导弹/185
瑞典MBTLAW反坦克导弹/186
瑞典RBS70便携式防空导弹/187
第5章 低空火舌——直升机/189
美国AH-1“眼镜蛇”直升机/190
美国AH-64“阿帕奇”直升机/191
美国UH-1“伊洛魁”通用直升机/192
美国CH-47“支奴干”运输直升机/193
美国OH-58“奇欧瓦”轻型直升机/194
美国UH-60“黑鹰”通用直升机/195
美国UH-72“勒科塔”通用直升机/196
苏联/俄罗斯米-6“吊钩”运输直升机/197
苏联/俄罗斯米-8“河马”运输直升机/198
苏联/俄罗斯米-26“光环”通用直升机/199
苏联/俄罗斯米-28“浩劫”直升机/200
俄罗斯卡-50“黑鲨”直升机/201
俄罗斯卡-52“短吻鳄”直升机/202
欧洲“虎”式直升机/203
欧洲NH90通用直升机/204
法国SA330“美洲豹”通用直升机/205
南非CSH-2“石茶隼”直升机/206
英国AW159“野猫”直升机/207
日本OH-1“忍者”直升机/208
韩国KUH-1“雄鹰”直升机/209
参考文献/210
前言/序言
陆军的主要使命是对某一目标区域进行攻击,以占领该地并进行防守或向纵深推进。由于整个陆地都可以为陆军所用,所以只要补给部队能够到达,陆军可以在任何地方驻扎或作战,必要时甚至也会直接征用当地资源。不过在陆军中,也会有一些像要塞、大型后勤设施、演训场地这类不能移动的据点。由于具有充足的人力、高度的独立性、必要的机动设备(如直升机、装甲车等),陆军也常被投入救灾任务,许多大规模灾害中都可以见到陆军的身影。
在战争中,陆军的地位是其他军种所法替代的。从某种角度来说,不论是空军、海军,或者其他特殊军种(如特种部队),其最终目的都是为陆军进攻而服务的。陆军是非常具有战斗力的,它们分工明确,通常具有地面突击力量、火力打击力量、作战保障力量和后勤技术保障力量4个部分。那么,陆军如何做到各司其职,顺利完成任务呢?除了有素的训练、刚毅的意志之外,还有一样非常重要,那就是武器。
武器是士兵战斗的工具,也是士兵能否生还的保障。任何军种都是如此,陆军当然也不例外。随着科技技术的革新,现代战争已不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坦克横推、火炮乱轰的模式,它需要全方位、立体式密切合作。这导致陆军的分工越发细化,除了常见的步兵、装甲兵之外,还有陆军航空兵、通信电子兵、两栖作战部队、战术导弹部队等。本书第一版于2015年推出,书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各国陆军所使用的各种武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坦克、装甲车辆、火炮及导弹以及直升机等。由于内容全面、图文并茂、印刷精美,该书在市场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考虑到军事知识更新较快,在近两年里出现了不少新式陆军武器,而一些现役的陆军武器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虚心接受读者提出的意见与建议,推出内容更新更全、图片更多更精美的第二版。
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不仅删除了部分过于老旧的陆军武器,还新增了不少新近研制的武器。除此之外,我们还对第一版的图片进行了完善,替换了一些质量不佳的图片,进一步增强了图书的观赏性和收藏性。
本书的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于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防后勤局等已公开的军事文档,以及《简氏防务周刊》《军事技术》杂志等国外知名军事媒体的相关资料。我们将其中有关这些陆军武器的来历、发展和参数等内容客观地记录下来,让读者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它们。该书不仅是一本军事科普图书,更是一册陆军武器装备大百科。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丁念阳、杨淼淼、黎勇、王安红、邹鲜、李庆、王楷、黄萍、蓝兵、吴璐、阳晓瑜、余凑巧、余快、任梅、樊凡、卢强、席国忠、席学琼、程小凤、许洪斌、刘健、王勇、黎绍美、刘冬梅、彭光华、邓清梅、何大军、蒋敏、雷洪利、李明连、汪顺敏、夏方平等。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在内容上进行了去伪存真的辨别,让内容更加符合客观事实,同时全书内容经过多位军事专家严格的筛选和审校,力求尽可能准确与客观,便于读者阅读参考。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2月
陆军武器大百科(第二版) 卷首语 冷兵器时代的刀光剑影,早已被硝烟弥漫的近代战争所取代;蒸汽与内燃机的轰鸣,如今又被电子指令和无人操控的声音所奏响。陆军,作为地面作战的主力,其武器装备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军事科技进步史,更是人类智慧与勇气的伟大结晶。 《陆军武器大百科(第二版)》正是这样一部集史料性、知识性、权威性于一体的巨著。它不仅是对陆军武器装备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对近现代军事技术演进逻辑的深刻解读。我们力求以最详实、最精准的数据,最清晰、最生动的图文,为读者呈现陆军武器装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本书的编纂,汇集了众多军事史学家、兵器专家、装备工程师的智慧与心血。我们深入世界各地的军事博物馆、兵器研发机构,查阅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采访了无数亲历战争的老兵和功勋卓著的军工人员。每一件武器,都承载着一段历史;每一次变革,都凝聚着一代人的探索与牺牲。 第二版相较于第一版,在内容上进行了全面的更新与拓展。我们不仅将最新列装的先进装备纳入其中,更对现有装备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从原始的冷兵器到现代化的信息化作战平台,本书贯穿了陆军武器装备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力图展现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战争形态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们深信,了解陆军武器的演进,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对军事的好奇,更是为了深刻理解现代战争的本质,认识到科技的力量,以及思考和平的珍贵。希望本书能成为您探索陆军武器世界的可靠向导,激发您对军事科技的浓厚兴趣,并从中获得宝贵的知识与启迪。 内容概览 第一编:陆军武器发展的历史脉络 起源与早期发展(公元前至19世纪): 冷兵器时代: 步兵的基本装备——长矛、弓箭、剑、斧、盾牌的演变与应用。骑兵的兴起及其装备——马匹的选择、马具、骑兵剑、长枪、弓箭。古代攻城与守城器械——投石机、弩炮、攻城锤、冲车、井阑。早期火器的出现——原始火铳、滑膛枪、早期火炮的结构与性能。 热兵器时代的奠基(16世纪至18世纪): 滑膛火枪的普及与改进——燧发枪的出现及其对射击速度和可靠性的提升。火炮的标准化与改进——不同口径、射程、射击方式的火炮。步兵方阵与线式战术的形成及其对武器提出的要求。军乐队、信号旗等辅助装备。 工业革命的推动(19世纪): 线膛枪的革新——膛线的出现及其对精度和射程的巨大飞跃。弹药系统的改进——纸壳弹、定装弹的出现,击发机制的进步。后膛装填武器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射速。早期机枪的萌芽——加特林机枪等手动旋转式机枪。野战炮兵的发展——后装滑膛炮、早期线膛炮的演进。装甲车辆的雏形——蒸汽战车、早期装甲列车的尝试。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武器发展(20世纪初至1945年): 机枪的时代: 自动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的成熟与广泛应用,成为战场主导力量。机枪阵地的战术运用。 火炮的飞跃: 牵引式火炮、自行火炮的出现。高射炮、反坦克炮的专业化。炮兵侦察、指挥与通信系统的初步发展。 坦克与装甲战车的诞生与发展: 第一代坦克的问世与实战检验。装甲侦察车、步兵战车的出现。坦克战术的初步探索。 化学武器与毒气战: 毒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恐怖应用及其对抗措施。 航空兵的支援: 战场侦察机、轰炸机、战斗机的初步发展及其对陆军作战的影响。 通信与侦察技术: 无线电通信的初步应用,侦察气球、早期的侦察机。 战后回顾与发展: 战后对新式武器的研究,对坦克、火炮、机枪性能的不断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现代化与信息化发展(1945年至今): 突击步枪的普及: 从全自动步枪到班用轻机枪、特等射手步枪的演进,单兵作战能力的提升。 弹道导弹与火箭炮: 战术弹道导弹、多管火箭炮在战场上的应用,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核武器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核武器对战争形态的颠覆性影响。化学、生物武器的潜在威胁与国际条约。 武装直升机的崛起: 空地协同作战,对地攻击、侦察、运输能力的强大。 主战坦克的成熟: 大威力主炮、复合装甲、先进火控系统的主战坦克,成为陆地作战的“陆地巡洋舰”。 装甲输送车与步兵战车的更新换代: 提高步兵的机动性、战场生存能力和火力支援能力。 反坦克导弹与防空导弹: 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有效对抗装甲目标与空中威胁。 信息技术与智能化: 指挥控制系统、战场信息网络、GPS定位、激光测距、夜视装备的应用。无人作战平台(无人机、无人战车)的兴起。 第二编:陆军主要武器装备详解 轻武器: 手枪与冲锋枪: 各国制式手枪、特种用途手枪、紧凑型冲锋枪、大威力冲锋枪的性能特点、代表型号及战术运用。 步枪与卡宾枪: 各国制式步枪(包括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卡宾枪、精确射手步枪、特种狙击步枪的口径、弹药、射程、精度、射击模式、人机工效及战术价值。 轻机枪与通用机枪: 班用轻机枪、通用机枪的射速、弹药、持续射击能力、部署方式及在步兵班组中的作用。 重机枪与反器材步枪: 大口径重机枪的火力压制能力,反器材步枪在摧毁轻型装甲目标、工事及敌方人员方面的作用。 霰弹枪与特种枪械: 执法部门及特种部队使用的霰弹枪、非致命性武器、榴弹发射器等。 火炮与弹药: 榴弹炮与加农炮: 各国牵引式榴弹炮、自行榴弹炮(包括轮式和履带式)、加农炮的口径、射程、弹道、射击模式、射速、精度、机动性及在战场上的主要任务。 加农榴弹炮与臼炮: 兼具榴弹炮与加农炮特点的火炮,以及适合山地、城市作战的轻便臼炮。 火箭炮与多管火箭炮: 各型轮式、履带式多管火箭炮系统,包括其打击范围、火力覆盖能力、反应速度及精确打击能力。 高射炮与防空火炮: 用于近程防空的自行高射炮、牵引式高射炮的口径、射程、弹药及对付低空飞行目标的能力。 迫击炮: 各型迫击炮(包括轻型、中型、重型)的特点、部署方式、战术应用及在步兵支援中的作用。 反坦克炮: 专门用于打击坦克及装甲目标的牵引式反坦克炮(已较少使用)及其历史作用。 弹药种类: 普通弹、破甲弹、高爆弹、杀伤爆破弹、子母弹、烟雾弹、照明弹、末敏弹、制导弹药等,及其工作原理与战术效能。 坦克与装甲战斗车辆: 主战坦克(MBT): 各国现役主战坦克的火力(主炮口径、弹药种类、火控系统)、防护(装甲材料、附加防护)、机动性(发动机、悬挂系统)、信息化水平、信息化作战能力及代表型号。 主战坦克的演进: 从第一代到第四代主战坦克的性能升级与技术突破。 步兵战车(IFV): 各型履带式、轮式步兵战车(如BMP系列、M2/M3布拉德利、ZBD系列)的火力、防护、载员能力、机动性及在伴随步兵作战中的作用。 装甲输送车(APC): 各型轮式、履带式装甲输送车(如M113、BTR系列、VN系列)的防护、载员能力、机动性及作为步兵运载工具的特点。 侦察战车与装甲侦察车: 装备先进传感器和通信设备的侦察战车,以及其在战场侦察、情报收集中的核心地位。 自行火炮: 各型履带式、轮式自行火炮(如M109、PzH2000、2S19、PLZ系列)的特点、火力支援能力、射程、射速及其在炮兵火力支援中的作用。 自行反坦克炮与突击炮: 装备大口径火炮的自行反坦克炮(较少,多被主战坦克取代),以及历史上用于直接火力支援的突击炮。 扫雷车、架桥车、工程车辆: 用于战场工程保障的各类特种装甲车辆,及其在提升部队机动性、保障作战行动中的关键作用。 导弹与火箭武器: 反坦克导弹: 各类单兵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如RPG、AT4、Javelin、MILAN)、车载反坦克导弹(如Spike、TOW)的工作原理、射程、精度、制导方式及对抗装甲目标的能力。 防空导弹: 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如“毒刺”、“西北风”)、车载防空导弹系统(如“道尔”、“箭”系列)的特点、射程、制导方式及对付空中威胁的能力。 战术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 用于战术打击的弹道导弹与巡航导弹,及其打击精度、射程、突防能力。 火箭弹: 各型火箭弹的用途,包括反坦克火箭弹、对地攻击火箭弹等。 支援与保障装备: 通信装备: 军用电台、通信车、战场指挥系统、卫星通信设备,及其在信息传输、指挥协同中的核心作用。 侦察与电子战装备: 雷达系统、声波探测器、光电侦察设备、电子干扰设备,以及其在战场态势感知、情报获取和压制敌方通信中的地位。 夜视与红外装备: 夜视仪、红外探测器、热成像仪等,用于在黑暗或低能见度条件下进行观察、瞄准和作战。 无人作战系统: 无人侦察机、无人攻击机、无人地面车辆(UGV)的类型、能力、应用前景及其对未来战争模式的影响。 特种车辆: 军用卡车、越野车、医疗车、指挥车、维修车等,是陆军遂行各种任务的有力保障。 第三编:陆军武器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信息化与智能化: 指挥控制系统的集成化、战场态势感知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在目标识别、决策辅助、自主作战中的应用。 精确化与高效化: 精确制导武器的广泛应用,提高打击效率,减少附带损伤。新一代弹药的研发,例如定向能武器、电磁炮等。 无人化与自主化: 无人作战平台(UAVs, UGVs, UUVs)在侦察、攻击、运输、保障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对人机协同作战模式的探索。 一体化与协同化: 海陆空天电网等多维一体的作战体系构建,陆军与其他军种的协同作战能力。 防护与生存能力的提升: 新型复合材料、主动防护系统、战场生存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纳米技术、隐身技术、能源技术等在武器装备研发中的应用。 伦理与法律的挑战: 自主武器系统的道德困境、国际法对新式武器的管控等问题。 附录 重要军事术语解释 主要军事强国陆军武器装备简表 参考文献 结语 《陆军武器大百科(第二版)》不仅是一部案头必备的军事工具书,更是一扇通往军事科技殿堂的大门。我们希望通过本书,能帮助读者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陆军武器装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从而对战争、科技以及人类文明的走向有更深刻的认识。愿本书的阅读,能激发您对探索未知、追求进步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