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飛鳥 古爾德手繪鳥類圖譜 博物文庫·博物學經典叢書

天堂飛鳥 古爾德手繪鳥類圖譜 博物文庫·博物學經典叢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約翰·古爾德,繪 著,硃磊,王新國,校 譯
圖書標籤:
  • 鳥類
  • 博物學
  • 古爾德
  • 手繪
  • 圖譜
  • 經典
  • 自然科學
  • 繪畫
  • 收藏
  • 博物文庫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75641
版次:1
商品編碼:12063330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博物文庫·博物學經典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48
字數:40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天堂飛鳥——古爾德手繪鳥類圖譜》:
·作者是19世紀偉大的鳥類科學繪畫藝術傢
·本書是19世紀鳥類科學繪畫之作
·本書展現瞭西南太平洋上神奇的“鳥類王國”
·本書為世界各大圖書館概不外藉的鎮館之寶

內容簡介

  《天堂飛鳥——古爾德手繪鳥類圖譜》收錄瞭約翰·古爾德所著《新幾內亞島及鄰近島嶼的鳥類》中300餘幅鳥類科學繪畫作品,再現瞭神秘西南太平洋群島上絢麗奪目的鳥類世界:一個鍾靈毓秀、造化神奇的鳥類天堂,誕生無數奇妙的演化神跡——婀娜多姿、曼舞翩躚的空中仙子,憨態可掬、艷麗活潑的調皮精靈。這些作品是19世紀鳥類科學繪畫的精品,筆觸細膩,姿態生動,栩栩如生,美不勝收。

  本書是享有盛名的鳥類繪畫大師的代錶作品,是西方圖書館難得一窺的鎮館之寶。特邀專業學者寫作導讀和物種說明,方便讀者欣賞閱讀。


作者簡介

  約翰·古爾德(John Gould,1804—1881),英國鳥類學傢、鳥類科學繪畫藝術傢,著有多部鳥類學專著,其中包含約3000幅鳥類科學繪畫。這些鳥類科學繪畫的品質和數量,使他當之無愧地成為19世紀偉大的鳥類科學傢和鳥類科學繪畫藝術傢之一。他的鳥類科學繪畫作品筆觸細膩,姿態各異,栩栩如生,幾乎是大自然的完美反光鏡,是鳥類科學繪畫領域中重要的係列之一。

內頁插圖

目錄

《天堂飛鳥——古爾德手繪鳥類圖譜》目錄
導讀一/1
導讀二/6

1 鴕鳥目 鶴駝科/1
2 雞形目 塚雉科/5
3 鴿形目 鳩鴿科/7
4 鶴形目 秧雞科/27
5 鴞形目 鴟鴞科/31
6 鷹形目 鷹科/35
7 佛法僧目 翠鳥科/41
8 鸚形目 鳳頭鸚鵡科/56
9 鸚形目 鸚鵡科/62
10 雀形目 八色鶇科/105
11 雀形目 園丁鳥科/116
12 雀形目 澳洲鏇木雀科/130
13 雀形目 細尾鷯鶯科/132
14 雀形目 吸蜜鳥科/139
15 雀形目 刺尾鶇科/172
16 雀形目 黃鸝科/174
17 雀形目 冠啄果鳥科/180
18 雀形目 鶉鶇科/182
19 雀形目 嘯鶲科/186
20 雀形目 船嘴鶲科/198
21 雀形目 扇尾鶲科/201
22 雀形目 王鶲科/211
23 雀形目 黑腳風鳥科/235
24 雀形目 極樂鳥科/237
25 雀形目 燕�溈�/268
26 雀形目 啄果鳥科/274
27 雀形目 鴝鶲科/281
28 雀形目 綉眼鳥科/291
29 雀形目 太陽鳥科/297

精彩書摘

導讀一

天堂之鳥
硃磊
1522年9月6日,一艘叫作“維多利亞號”的帆船駛入西班牙西南部一個名為桑盧卡爾的小港口,當時整艘船上僅剩下18名曆經磨難後精疲力竭的船員。三年前,葡萄牙人麥哲倫率領一支由5艘船、約270人組成的艦隊,從西班牙塞維利亞港齣發遠航,而如今這艘船和上麵的船員,就是遠航艦隊僅剩的全部傢當。維多利亞號是艦隊中唯一完成旅程的幸存者,也由此成為世界上第一艘完成環球航行的幸運兒。從船上搬運下來的貨物中,有一批由馬魯古群島(舊稱香料群島)中巴占群島的酋長贈送給西班牙國王的禮品:一些已經剝齣胴體,僅留下皮張和其上附著羽飾的乾製鳥類標本。當時,沒有人知道這些除頭頂和喉部為金色,頭部其餘部分為綠色而帶有金屬光澤,身體大部分為栗色,兩側有著金黃色的蓬鬆蓑狀長羽,卻缺失瞭羽翼和腿腳的鳥叫什麼名字。就連贈送禮物的酋長都沒見過它們活著時候的樣子,隻知道是它們來自巴占群島以東的未知島嶼。
人們為這些美艷得令人驚嘆而又神秘莫測的鳥所摺服,而其無翼、無腳的特徵又契閤瞭人們對它們的美好想象。人們相信,“此物隻應天上有”。“Bird of Paradise”——天堂之鳥,來自極樂世界的神鳥,再沒有比這更恰當的名字,可以用來稱呼這些據信一直漂浮在空中生活,以甘露為食,到死纔會落至地麵的精靈。
隨著海上航路的開通,殖民者和商船艦隊給歐洲帶迴瞭更多的極樂鳥標本。人們漸漸開始明白,這類鳥盡管外錶神奇,卻並非如傳說中一般遙不可及,仍是生活在現實世界中的動物。然而最初的印象總是特彆深刻,以至於1758年瑞典博物學傢林奈依據這些標本正式命名時,就直接把其中體型較大的學名起作Paradisaea apoda 。屬名paradisaea源自拉丁文,意為“天堂”;而種本名apoda則源自希臘文,意為“沒有腳的”。對應的中文名是大極樂鳥。也許林奈正是想以此學名來紀念文明世界與極樂鳥的第一次相遇,紀念那種曆經百餘年仍令人記憶猶新的震撼吧!
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片土地,能夠孕育齣如此絢爛的生命?

新幾內亞島

翻開世界地圖,在太平洋的西南部,澳大利亞大陸的正北方,有一塊形似倒臥大鳥的陸地。它大大的鳥頭朝嚮西北,通過細長的脖子與後麵龐大的身體相連,一條長長的尾部則指嚮東南。這就是地球上的第二大島,也是熱帶地區最大的島嶼——新幾內亞島。東西長約2400韆米,中部最寬處約640韆米,麵積近79萬平方韆米。新幾內亞島與澳大利亞大陸之間以平均深度僅約20米的阿拉弗拉海相隔。正因為這裏的海水較淺,地質曆史上海平麵較低的時期,兩地間曾數次通過地峽相連。有證據錶明,距今7000年前,兩地間仍有陸地相接。
新幾內亞島不僅麵積大,“身高”也不矮,該島上最高的查亞峰海拔約5000米,是地球上島嶼山峰的最高點。由於山勢很高,新幾內亞島山區至今還擁有熱帶地區難得一見的冰川,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殘存的冰蓋預計在本世紀內將消失殆盡。
在新幾內亞島所處的西南太平洋中,由於太平洋闆塊嚮澳大利亞闆塊俯衝,相互間擠壓形成瞭深海溝和與之相伴的眾多島鏈。新幾內亞島正是這眾多島鏈中的一份子,距今還不到五百萬年,仍是一片年輕的土地。正因年歲尚小,闆塊擠壓所産生的抬升造山效果遠遠大於水滴石穿的夷平作用,眾多陡峭高聳的群山便成為這裏最為顯著的地貌特徵。尤其在島的中部,有著自西北嚮東南綿延1900韆米,平均海拔超過1500米的中央山脈。行政上新幾內亞島分屬兩個不同的國傢,西部為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亞省,東部則屬於1975年9月16日纔正式脫離澳大利亞而獨立的巴布亞新幾內亞獨立國。
由於地處熱帶,又被海洋所包圍,新幾內亞島氣候的一大特點是溫暖而潮濕。這裏有著整個亞太地區現存麵積最大也最為完整的熱帶雨林。順著山勢而上,隨海拔的變化,植被依次呈現低地熱帶雨林、中海拔山地森林。中央山脈的海拔2200米以上區域,空氣中富含的大量水分隨著海拔升高、溫度降低而凝結成霧,從而在山間形成瞭獨特的雲霧綫。這裏的森林終年雨霧籠罩,十分潮濕,樹乾上著生大量的苔蘚,因而被稱作“雲霧森林”或“苔蘚森林”。當海拔超過3700米,空氣開始變得寒冷而乾燥,森林也就讓位給瞭亞高山灌叢或是高山草甸。除此之外,新幾內亞島海邊還生有紅樹林,或有沿海沼澤,各大山脈背風坡的乾燥區域則長有季風性落葉森林,更為乾燥的地方就形成瞭稀樹草原或林地。優越的水熱條件和多樣的地形地貌,為棲息在新幾內亞島的生物提供瞭各式各樣的生活環境。
由於曾與澳大利亞大陸相連,新幾內亞島有很多與之相似的動植物。同時,新幾內亞島又毗鄰由英國博物學傢華萊士於1859年提齣的著名生物地理界綫——華萊士綫,處在東洋界和澳大利亞-新西蘭界兩大動物區係交匯的地方,所以該島的生物組成中又有瞭一些源自亞洲的物種。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自然條件,共同造就瞭新幾內亞島極富魅力的生物群落。這裏被形象地比喻為太平洋中的“亞馬遜平原和安第斯山脈組閤”,擁有不輸於南美熱帶地區的豐富生物多樣性。

鳥之天堂

目前已知新幾內亞島及其近海島嶼上一共生活著101個科的769種鳥類。所有這些種類按照習性可分為四大類:33種是來自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候鳥,46種是生活在附近海域的海鳥,還有60種是來自亞洲地區的越鼕候鳥,最後是630種在本地區內繁殖的鳥類。而在這630種當中,有超過350種都是本地區的特有鳥種。拋開行政區劃單純從自然地理角度來看,本地區的特有鳥種數占區內鳥類總數的比例達到瞭45.5%,可能是世界上特有鳥種最為集中的地區。換句話說,如果有幸去到新幾內亞島,所見到的每10種鳥裏麵,有將近一半的種類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不僅鳥類如此,生活在這裏的其他動物類群也有著驚人的特有種比例。比如,根據2005年的數據,在島上已知的228種哺乳動物當中,就有205種是本地區特有種。新幾內亞島可能實在是太適閤萬物生長瞭,甚至連島上的原住民中也産生瞭超過800種不同的語言!
新幾內亞島及其近海島嶼與亞洲、非洲和美洲的熱帶一道,並稱“世界四大熱帶鳥類王國”。極樂鳥毫無疑問是本地區當之無愧也最為引人注目的代錶,已知的41種極樂鳥,就有37種僅見於本地區。極樂鳥(尤其是雄鳥)以極端艷麗的色彩、美麗的羽飾和獨特的求偶炫耀而聞名於世。須指齣的是,並非所有種類的雄性極樂鳥都具有美艷誇張的羽飾,如輝風鳥屬(Manucodia )的成員就比較低調樸實。雄性具有獨特求偶行為的園丁鳥也是這裏的一大特色,已知20種園丁鳥裏,有一半為本地區特有。除此之外,如高大的鶴鴕、不自己孵卵的塚雉、各式各樣的果鳩、種類繁多的鸚鵡和吸蜜鳥等,也是本地區鳥類中非常具有代錶性的種類。而如啄果鳥科、冠啄果鳥科和黑腳風鳥科等則是本地區所特有的科。
為什麼本地區會有如此眾多且富有特色的鳥種呢?這還要從它們的起源說起。距今約12億至7.5億年前,地球上隻存在一個超級大陸,被稱作羅迪尼亞泛古陸。隨著闆塊漂移,這塊泛古陸開始分裂成陸塊,這些陸塊互相撞擊拼閤,約在距今2億年前的晚三疊紀,所有的陸塊再次走到一起,形成盤古大陸。而到瞭距今1.65億年前,盤古大陸又開始解體,逐漸形成瞭一南一北的兩塊超級古陸,北方的被稱作勞亞古陸,南方的則被稱為岡瓦納古陸。隨著時間的推移,岡瓦納古陸也開始瓦解,到瞭距今約6000萬年的新生代,澳大利亞大陸和南極洲一起嚮南漂移。在距今約5300萬年前,澳大利亞大陸與南極洲開始分離,前者嚮北而後者繼續嚮南。研究錶明,此時鴉類的祖先開始在澳大利亞大陸齣現,並不斷興盛。直到約500萬年前,新幾內亞島形成,源自澳大利亞大陸的動物很快進入瞭這片全新的處女地。優越的水熱條件,孕育瞭島上茂密的叢林和多樣的植物,為鳥類提供瞭豐富的食物來源和棲身之所。再加上澳大利亞大陸的哺乳動物以有袋類為主,缺乏樹棲生活的靈長類和地麵捕食的食肉類。因此,在少有競爭對手和捕食者的條件下,鳥類適應和占據瞭新幾內亞島上多種多樣的生活環境,最終這裏成為瞭名副其實的“鳥之天堂”。
包括極樂鳥在內,大部分今天在新幾內亞島乃至澳大利亞大陸能見到的鳥類,都是鴉類祖先的後裔。

關於本書

本書中的鳥類科學繪畫作品齣自英國鳥類學傢約翰·古爾德(John Gould,1804—1881)所著《新幾內亞島及鄰近島嶼的鳥類》(The Birds of New Guinea and the adjacent Papuan Islands ),該書五捲冊的齣版從1875年開始,直到1888年纔最終完成。
古爾德於1837年完成《歐洲鳥類》(The Birds of Europe )的齣版工作後,由於不斷收到他妻子伊麗莎白的弟弟從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寄來的鳥類標本,便開始將興趣轉移到瞭澳洲鳥類研究。1838年5月,他攜妻帶子啓程前往澳大利亞,經過4個月的海上航行,於當年9月中旬抵達。這是古爾德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親自參與野外標本采集。他的澳洲之行進展得很順利,於1840年4月初啓程迴國。當年12月,他就開始著手《澳大利亞鳥類》(The Birds of Australia )的工作,並在1848年完成瞭總計36輯的齣版。
1865年,古爾德又齣版瞭兩捲冊的《澳大利亞鳥類手冊》(Handbook to the Birds of Australia )。在這前後二十餘年間,古爾德一共描述命名瞭超過300種在澳大利亞發現的鳥類新種,換句話說,澳大利亞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鳥類都是由他發錶的,他也因此被譽為“澳大利亞鳥類學之父”。
隨著標本和資料的積纍,早就以極樂鳥聞名於世的新幾內亞島上的鳥類也越來越受到古爾德的關注。由於澳大利亞大陸和新幾內亞島鳥類在組成上有天然的相似,齣版一部關於新幾內亞島的鳥類著作,自然而然被古爾德列入瞭工作計劃。他從1874年開始著手準備,但直到1881年2月3日去世,該書的齣版仍然沒有全部完成。其後續工作是由古爾德的好友,時任英國自然曆史博物館鳥類學部研究員的理查德·夏普(Richard Bowdler Sharpe)接手完成的。最終,該書所涉及的內容不僅局限於新幾內亞島,也包括瞭周邊區域內的不少地方。全書共記載鳥類超過300種,第一次以高質量的科學繪畫嚮世人展現瞭西南太平洋地區豐富多彩而獨具魅力的鳥類世界。
自1888年古爾德原著最後一捲齣版,迄今已過去瞭128年,這期間鳥類分類學的研究發生瞭許許多多的變化。現代鳥類分類學的研究已經不再僅僅依靠形態學特徵,而進入瞭整閤運用形態、鳴聲、地理分布和分子遺傳學等多方麵證據的時期。尤其是近三十餘年來,分子遺傳學的不斷發展進步,為解決形態相近種類的分類地位,厘清不同類群之間的親緣關係遠近,提供瞭強有力的研究手段。基於新的更為全麵的證據,現行的鳥類分類係統與古爾德當年所遵循的已有瞭很大不同。有鑒於此,我們依照近來鳥類分類領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觀點介紹,對原著中的相應學名和分類進行瞭必要的修訂,並按新的分類對全書繪畫作瞭重新排序。原書中標注的學名置於方頭括號“【】”中,以供參考。各科鳥類簡介及物種簡注主要由硃磊執筆。

前言/序言


孫悅華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數碼攝影領域日新月異的進步,讓人在野外可以越來越容易地拍攝鳥類,獲取畫質越來越清晰的影像資料,完美展現鳥類形態的各個細節。人們還可藉助社交網絡的強大傳播力,幾乎瞬間就讓整個世界看到自己的作品。
然而,在200年前的19世紀,世界上還有眾多的鳥類沒有被科學描述,仍處於“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對於那個時代的鳥類學傢來說,從事鳥類學研究首先要能掌握大量第一手研究材料,即鳥類標本。其次,最好是同時具備博物學繪畫的功底,或者至少需要跟優秀的博物學畫師緊密閤作。因為,每描述一個新的鳥類物種,都需要在學術齣版物上正式發錶、昭告天下,纔可得到同行的認可。而受限於當時的通訊、運輸條件,很難讓感興趣的人都能親眼看到相關的標本實體。因此,能夠直觀、準確反映鳥類形態特徵乃至行為和生活環境的博物學繪畫特彆受到重視。正是適應瞭時代的要求,19世紀誕生瞭不少這一領域的大傢,而約翰·古爾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約翰·古爾德是19世紀英國最著名的鳥類學傢之一,他一生共發錶瞭超過300篇學術文章,描述瞭377個鳥類新種。他鑒定和研究瞭達爾文環球旅行後帶迴英國的鳥類標本,這其中來自加拉帕戈斯群島的標本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正是在古爾德的幫助下,達爾文注意到群島中的不同島上分布著三種形態相近又具有明顯差異的嘲鶇,而且與分布在南美大陸上的嘲鶇也有所不同。這一現象與當時盛行的“物種由神創造而成,不會發生變化”的理論明顯不相符,從而促進瞭達爾文對進化論的思考和探索。
約翰·古爾德不僅是齣色的鳥類學傢,也是成功的鳥類科學繪畫藝術傢和齣版商。較之於古爾德的鳥類學研究功底,古爾德和他的團隊的繪畫技藝同樣是齣類拔萃的。通常古爾德先繪製草圖,然後在其他藝術傢的幫助下,將其加工成精美的水彩畫。古爾德齣版瞭一係列大獲成功的著作,本書中所呈現的鳥類繪畫作品來自於他的最後一部著作《新幾內亞島及鄰近島嶼的鳥類》,該書首次用高質量的博物學繪畫嚮世人展現瞭遙遠的西南太平洋上神奇的鳥類世界。
由於製作成本高昂,古爾德所齣版的這些圖文並茂的鳥類學著作往往價格昂貴,在當時是富有的鳥類愛好者、大型研究機構和圖書館纔能負擔得起的“奢侈品”。而當1888年古爾德的《新幾內亞島及鄰近島嶼的鳥類》最終完成齣版時,中國還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清朝末期,科學落後,民不聊生,對於這樣的佳作,相信當年的國人既無緣也無力問津。
如今,來自母校的齣版社——北京大學齣版社,重新輯錄齣版瞭古爾德的這部鳥類學名著。兩位校譯者當中,王新國先生對博物學繪畫和著作頗有研究,並已有相關作品問世。硃磊博士是我的學生,他對自然和鳥類始終抱有濃厚的興趣,參與本書的工作也讓他把個人愛好和自身的專業素養有機結閤起來。統觀全書,可讓人開闊視野,欣賞絕美的鳥類科學繪畫所蘊含的的藝術魅力,瞭解新幾內亞島及周邊地區的鳥類世界,更有助於我們理解世界鳥類學的發展。希望這部書可以影響更多的人關注鳥類、愛護鳥類,讓人類和鳥類和諧共存,共享未來。由是,欣然為序。

2016年9月於北京
《天堂飛鳥:古爾德手繪鳥類圖譜》 一部關於飛羽生靈的視覺史詩,一場跨越時空的博物盛宴 在人類文明的長河中,我們始終被自然界中那些振翅翱翔的生靈深深吸引。它們以絢麗的色彩、優雅的姿態、神秘的習性,點亮瞭我們的想象,激發瞭我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本書《天堂飛鳥:古爾德手繪鳥類圖譜》,便是這樣一部將人類對鳥類這一生動群體的癡迷與藝術描繪完美結閤的瑰寶,它不僅是一本圖譜,更是一段跨越時代的博物學傳奇。 約翰·古爾德:十八世紀博物學的巨匠與繪鳥奇纔 本書的核心人物,約翰·古爾德(John Gould,1804-1881),是十九世紀英國最傑齣的博物學傢、鳥類學傢和插畫師之一。他的一生,幾乎就是一部活生生的鳥類研究史。古爾德並非齣身於學術世傢,而是憑藉著對自然的純粹熱愛和超乎尋常的纔華,一步步走嚮瞭科學的巔峰。他早年曾跟隨他的父親在皇傢園藝學會工作,因此積纍瞭豐富的標本製作和繪製經驗。然而,他真正展翅高飛,是在接觸到自然界的真實色彩和形態之後。 古爾德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他能夠精確地解剖和描述鳥類,更在於他能夠將這些科學的嚴謹與藝術的靈動融為一體。他意識到,要讓更多人瞭解和熱愛鳥類,除瞭枯燥的文字描述,更需要生動、逼真的圖像。《天堂飛鳥》中所呈現的,正是古爾德傾其一生心血的結晶。他親自收集、研究瞭數以萬計的鳥類標本,並以此為基礎,創作瞭數量驚人的精美鳥類插畫。他的作品,以其細緻入微的筆觸、栩栩如生的造型、準確的色彩還原,以及充滿生命力的構圖,在當時乃至今日都堪稱無與倫比。 《天堂飛鳥》:一份跨越世紀的視覺遺産 《天堂飛鳥:古爾德手繪鳥類圖譜》並非單一的齣版物,而是古爾德一係列宏偉鳥類研究著作的精選與集結。古爾德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亞洲鳥類》(The Birds of Asia)、《澳大利亞鳥類》(The Birds of Australia)、《金翅雀》(The Birds of Great Britain)以及其集大成之作《歐洲鳥類》(The Birds of Europe)等。這些巨著,每一部都耗費瞭他數年甚至數十年的心血,匯聚瞭當時最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最頂級的藝術工藝。 本書精選的圖譜,涵蓋瞭古爾德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研究成果,力圖展現一個豐富多彩、令人驚嘆的鳥類世界。在這裏,你將看到那些在熱帶雨林中閃耀著霓虹般光澤的鳳鳥,它們以華麗的羽毛和獨特的舞姿令人目眩神迷;你將瞥見那些在廣袤草原上自由翱翔的猛禽,它們以銳利的目光和矯健的身姿展現著生命的野性;你也將邂逅那些在靜謐林間低語的婉轉歌者,它們用美妙的歌喉傳遞著自然的韻律。 古爾德的畫作,絕不僅僅是簡單的“復刻”。他善於捕捉鳥類在自然棲息環境中的神態,觀察它們的生活習性,並將其巧妙地融入到畫麵之中。每一隻鳥,無論大小,無論名貴與否,都在古爾德的筆下獲得瞭生命。它們眼神中的靈動,羽毛的紋理,爪子抓住枝條的力度,翅膀展開的弧度,都得到瞭細緻入微的刻畫。在許多畫作中,古爾德還會描繪鳥類所處的自然環境,如生長的植物、季節的更替、甚至微小的昆蟲,這些細節的加入,使得每一幅圖都成為一個充滿故事的微觀世界。 博物文庫·博物學經典叢書:緻敬科學與藝術的傳承 《天堂飛鳥》被收錄於“博物文庫·博物學經典叢書”,這本身就說明瞭其在博物學領域的崇高地位。“博物學經典叢書”旨在匯集那些在科學史、藝術史以及人類對自然認識進程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著作。古爾德的鳥類圖譜,無疑是其中的翹楚。這些經典著作,不僅為我們提供瞭寶貴的科學知識,更是對人類探索精神和審美追求的傳承。 通過“博物文庫”,我們得以重新審視那些被時光淘洗卻依舊閃耀著智慧光芒的傑作。這套叢書的齣版,不僅是為瞭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這些珍貴的學術遺産,更是為瞭激發新一代的學者和愛好者,延續前人的探索腳步,繼續深入理解和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閱讀《天堂飛鳥》:一次身臨其境的博物探索之旅 翻開《天堂飛鳥》,你仿佛置身於一個由色彩、綫條和生命構成的奇妙畫廊。你不需要是專業的鳥類學傢,就能被古爾德的畫作所震撼。這些精美的插畫,是通往鳥類世界的最佳鑰匙。 視覺的盛宴:每一頁都可能是一次視覺的洗禮。鮮艷的色彩、精妙的層次、生動的筆觸,都將讓你驚嘆於自然界的神奇造化和古爾德的精湛技藝。從藍寶石般閃耀的翠鳥,到如火焰般熾熱的火烈鳥,再到如絲綢般光滑的蜂鳥,各種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鳥類將一一呈現在你眼前。 科學的啓迪: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你也將不知不覺地學習到關於鳥類的知識。古爾德的畫作,以其極高的準確性,反映瞭當時最前沿的鳥類學研究成果。你將瞭解到不同鳥類的解剖結構、羽毛的細節、喙的形狀與功能、以及它們適應不同環境的特徵。 曆史的印記:本書不僅是關於鳥類,也是關於曆史。它記錄瞭十九世紀博物學發展的黃金時期,反映瞭那個時代科學傢們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對自然的敬畏之心。古爾德的畫作,本身就承載著豐富的曆史信息,它們是那個時代科學與藝術交融的有力證明。 情感的共鳴:在古爾德的畫筆下,鳥類不再是冰冷的標本,而是充滿情感的生靈。你或許會被一隻正在哺育幼鳥的雌鳥所觸動,或許會被一隻在嚴寒中掙紮的鳥兒所牽掛。這些畫麵,能夠喚醒我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關愛與尊重。 靈感的源泉:無論是藝術傢、設計師,還是自然愛好者,都能從《天堂飛鳥》中汲取無盡的靈感。書中展現的色彩搭配、形態變化、以及構圖技巧,都具有極高的藉鑒價值。它能夠激發你對自然之美的重新認識,甚至改變你觀察世界的方式。 結語 《天堂飛鳥:古爾德手繪鳥類圖譜》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通往一個逝去時代博物學巔峰的窗口,是一份獻給大自然最純粹贊歌。它用最直觀、最動人的方式,嚮我們展示瞭鳥類世界的壯麗與微妙。閱讀本書,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行,是一次與偉大博物學傢靈魂的對話,更是一次喚醒我們內心對自然熱愛的美好體驗。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讓我們停下腳步,跟隨古爾德的畫筆,一同翱翔於那片充滿生命力的“天堂飛鳥”的世界。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我本來對這種偏“學術”的圖譜係列有些望而卻步,總覺得它們可能會過於枯燥乏味,充滿瞭生硬的拉丁文和晦澀的描述。但是這本《天堂飛鳥》,完全顛覆瞭我的固有印象。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部充滿人文關懷的藝術品。作者的筆觸中流露齣的那種對生命的敬畏和對未知的探索欲,深深地打動瞭我。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當年古爾德先生在野外記錄時的那種激動與專注。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讓冰冷的物種分類鮮活瞭起來。我特彆喜歡它對鳥類棲息環境的側麵烘托,雖然主要描繪的是鳥,但背景中的植被和光影也處理得極其到位,營造齣一種沉浸式的體驗。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的自然曆史愛好者,我收藏瞭不少世界各地的自然主題書籍,但很少有能像這本《天堂飛鳥》一樣,在“科學準確性”和“視覺衝擊力”之間找到完美平衡的。它的齣版,無疑是對博物學黃金時代的一次緻敬。我對比瞭幾本不同版本和來源的鳥類圖集,這一版的印刷質量絕對是頂級的。色彩的還原度極高,即使是那些在野外極其難以捕捉的炫目光澤,也被這張紙上的顔料精準地捕捉瞭下來。更重要的是,它不僅僅停留在“展示”物種,似乎還試圖捕捉它們在特定時刻的“生命狀態”。這使得每一次翻閱都像是一次新的發現之旅,總有新的細節等待被我這個門外漢去揣摩和學習。

評分

這本精美的圖冊,簡直是自然愛好者的福音!我一拿到手,就被那些栩栩如生的插圖深深吸引瞭。每一頁都仿佛能聽到鳥兒在耳邊歌唱,看到它們在林間輕盈起舞。作者對細節的把握簡直到瞭令人發指的地步,從羽毛的紋理到眼睛裏閃爍的光芒,都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常常會花上大半天的時間,隻是沉浸在這些精妙的畫作中,仿佛自己也成瞭一位19世紀的博物學傢,在遙遠的異域探索著未知的物種。特彆是那些色彩的運用,既忠實於自然,又不失藝術的感染力,讓人在欣賞科學嚴謹性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藝術的魅力。這本書的裝幀也十分考究,紙張的質感和印刷的精良,都體現瞭齣版方對博物學經典的尊重,拿在手裏沉甸甸的,是一種享受。

評分

我必須承認,我不是專業的鳥類學傢,但我對曆史和精美的手工製品有著近乎偏執的愛好。這本圖譜的價值,遠超其作為物種圖鑒的範疇。它更像是一部定格瞭曆史瞬間的藝術文獻。那些手繪的綫條,帶著手作獨有的溫度和瑕疵美,比現代的數碼照片更具韻味。我尤其欣賞它在排版上保持的那種古典的平衡感,文字與圖像的留白恰到好處,不會讓人感到擁擠或信息過載。每當我翻開它,總能發現一些之前忽略的細微之處,比如某隻鳥翅膀邊緣那一抹近乎透明的淡藍,或者喙部輕微的色差。它不僅僅是記錄,它是在“歌頌”自然之美,這種情懷在當今快餐式的齣版物中,實在太難得瞭。

評分

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僅是視覺享受,更是一種對時間流逝的深刻感知。想象一下,這些圖譜是在電力尚未普及、交通基本靠馬匹和帆船的年代完成的,那需要多麼驚人的毅力和對目標的執著!這種曆史的厚重感,通過清晰的綫條和飽滿的色彩傳遞瞭齣來。我特彆喜歡它對於那些已經消逝或瀕危的物種的忠實記錄,它不僅僅是科學的檔案,更像是一份溫柔的悼念書。對我來說,擁有它,就像是擁有瞭一扇通往那個充滿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時代的窗戶。每當感到現代生活的節奏過於喧囂時,我會輕輕翻開它,讓那寜靜而專注的筆觸,撫慰我的內心。

評分

不錯 還不錯 還不錯 還不錯 還不錯 還不錯 還不錯 還不錯 還不錯 還不錯

評分

挺好的,下次還會繼續買同類型的

評分

京東圖書物流快捷高效 書正版 包裝好 昨天晚上下單今天中午就收到瞭 簡直神速 五星好評 這套博物文庫終於收齊瞭 滿足!

評分

好書,特價購入,極其劃算

評分

經典圖書,讀者推薦,還不錯啊

評分

印刷的很精美,紙張也不錯

評分

還可以。。。。。…。。。。。。。。。。。。

評分

手繪精品,唯美圖片,幫朋友買的,活動價給力。

評分

很好的書,很不錯,很滿意,很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