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飞鸟 古尔德手绘鸟类图谱 博物文库·博物学经典丛书

天堂飞鸟 古尔德手绘鸟类图谱 博物文库·博物学经典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约翰·古尔德,绘 著,朱磊,王新国,校 译
图书标签:
  • 鸟类
  • 博物学
  • 古尔德
  • 手绘
  • 图谱
  • 经典
  • 自然科学
  • 绘画
  • 收藏
  • 博物文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7564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3330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博物文库·博物学经典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48
字数:40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天堂飞鸟——古尔德手绘鸟类图谱》:
·作者是19世纪伟大的鸟类科学绘画艺术家
·本书是19世纪鸟类科学绘画之作
·本书展现了西南太平洋上神奇的“鸟类王国”
·本书为世界各大图书馆概不外借的镇馆之宝

内容简介

  《天堂飞鸟——古尔德手绘鸟类图谱》收录了约翰·古尔德所著《新几内亚岛及邻近岛屿的鸟类》中300余幅鸟类科学绘画作品,再现了神秘西南太平洋群岛上绚丽夺目的鸟类世界:一个钟灵毓秀、造化神奇的鸟类天堂,诞生无数奇妙的演化神迹——婀娜多姿、曼舞翩跹的空中仙子,憨态可掬、艳丽活泼的调皮精灵。这些作品是19世纪鸟类科学绘画的精品,笔触细腻,姿态生动,栩栩如生,美不胜收。

  本书是享有盛名的鸟类绘画大师的代表作品,是西方图书馆难得一窥的镇馆之宝。特邀专业学者写作导读和物种说明,方便读者欣赏阅读。


作者简介

  约翰·古尔德(John Gould,1804—1881),英国鸟类学家、鸟类科学绘画艺术家,著有多部鸟类学专著,其中包含约3000幅鸟类科学绘画。这些鸟类科学绘画的品质和数量,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19世纪伟大的鸟类科学家和鸟类科学绘画艺术家之一。他的鸟类科学绘画作品笔触细腻,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几乎是大自然的完美反光镜,是鸟类科学绘画领域中重要的系列之一。

内页插图

目录

《天堂飞鸟——古尔德手绘鸟类图谱》目录
导读一/1
导读二/6

1 鸵鸟目 鹤驼科/1
2 鸡形目 冢雉科/5
3 鸽形目 鸠鸽科/7
4 鹤形目 秧鸡科/27
5 鸮形目 鸱鸮科/31
6 鹰形目 鹰科/35
7 佛法僧目 翠鸟科/41
8 鹦形目 凤头鹦鹉科/56
9 鹦形目 鹦鹉科/62
10 雀形目 八色鸫科/105
11 雀形目 园丁鸟科/116
12 雀形目 澳洲旋木雀科/130
13 雀形目 细尾鹩莺科/132
14 雀形目 吸蜜鸟科/139
15 雀形目 刺尾鸫科/172
16 雀形目 黄鹂科/174
17 雀形目 冠啄果鸟科/180
18 雀形目 鹑鸫科/182
19 雀形目 啸鹟科/186
20 雀形目 船嘴鹟科/198
21 雀形目 扇尾鹟科/201
22 雀形目 王鹟科/211
23 雀形目 黑脚风鸟科/235
24 雀形目 极乐鸟科/237
25 雀形目 燕�溈�/268
26 雀形目 啄果鸟科/274
27 雀形目 鸲鹟科/281
28 雀形目 绣眼鸟科/291
29 雀形目 太阳鸟科/297

精彩书摘

导读一

天堂之鸟
朱磊
1522年9月6日,一艘叫作“维多利亚号”的帆船驶入西班牙西南部一个名为桑卢卡尔的小港口,当时整艘船上仅剩下18名历经磨难后精疲力竭的船员。三年前,葡萄牙人麦哲伦率领一支由5艘船、约270人组成的舰队,从西班牙塞维利亚港出发远航,而如今这艘船和上面的船员,就是远航舰队仅剩的全部家当。维多利亚号是舰队中唯一完成旅程的幸存者,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完成环球航行的幸运儿。从船上搬运下来的货物中,有一批由马鲁古群岛(旧称香料群岛)中巴占群岛的酋长赠送给西班牙国王的礼品:一些已经剥出胴体,仅留下皮张和其上附着羽饰的干制鸟类标本。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些除头顶和喉部为金色,头部其余部分为绿色而带有金属光泽,身体大部分为栗色,两侧有着金黄色的蓬松蓑状长羽,却缺失了羽翼和腿脚的鸟叫什么名字。就连赠送礼物的酋长都没见过它们活着时候的样子,只知道是它们来自巴占群岛以东的未知岛屿。
人们为这些美艳得令人惊叹而又神秘莫测的鸟所折服,而其无翼、无脚的特征又契合了人们对它们的美好想象。人们相信,“此物只应天上有”。“Bird of Paradise”——天堂之鸟,来自极乐世界的神鸟,再没有比这更恰当的名字,可以用来称呼这些据信一直漂浮在空中生活,以甘露为食,到死才会落至地面的精灵。
随着海上航路的开通,殖民者和商船舰队给欧洲带回了更多的极乐鸟标本。人们渐渐开始明白,这类鸟尽管外表神奇,却并非如传说中一般遥不可及,仍是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动物。然而最初的印象总是特别深刻,以至于1758年瑞典博物学家林奈依据这些标本正式命名时,就直接把其中体型较大的学名起作Paradisaea apoda 。属名paradisaea源自拉丁文,意为“天堂”;而种本名apoda则源自希腊文,意为“没有脚的”。对应的中文名是大极乐鸟。也许林奈正是想以此学名来纪念文明世界与极乐鸟的第一次相遇,纪念那种历经百余年仍令人记忆犹新的震撼吧!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片土地,能够孕育出如此绚烂的生命?

新几内亚岛

翻开世界地图,在太平洋的西南部,澳大利亚大陆的正北方,有一块形似倒卧大鸟的陆地。它大大的鸟头朝向西北,通过细长的脖子与后面庞大的身体相连,一条长长的尾部则指向东南。这就是地球上的第二大岛,也是热带地区最大的岛屿——新几内亚岛。东西长约2400千米,中部最宽处约640千米,面积近79万平方千米。新几内亚岛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以平均深度仅约20米的阿拉弗拉海相隔。正因为这里的海水较浅,地质历史上海平面较低的时期,两地间曾数次通过地峡相连。有证据表明,距今7000年前,两地间仍有陆地相接。
新几内亚岛不仅面积大,“身高”也不矮,该岛上最高的查亚峰海拔约5000米,是地球上岛屿山峰的最高点。由于山势很高,新几内亚岛山区至今还拥有热带地区难得一见的冰川,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残存的冰盖预计在本世纪内将消失殆尽。
在新几内亚岛所处的西南太平洋中,由于太平洋板块向澳大利亚板块俯冲,相互间挤压形成了深海沟和与之相伴的众多岛链。新几内亚岛正是这众多岛链中的一份子,距今还不到五百万年,仍是一片年轻的土地。正因年岁尚小,板块挤压所产生的抬升造山效果远远大于水滴石穿的夷平作用,众多陡峭高耸的群山便成为这里最为显著的地貌特征。尤其在岛的中部,有着自西北向东南绵延1900千米,平均海拔超过1500米的中央山脉。行政上新几内亚岛分属两个不同的国家,西部为印度尼西亚的巴布亚省,东部则属于1975年9月16日才正式脱离澳大利亚而独立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
由于地处热带,又被海洋所包围,新几内亚岛气候的一大特点是温暖而潮湿。这里有着整个亚太地区现存面积最大也最为完整的热带雨林。顺着山势而上,随海拔的变化,植被依次呈现低地热带雨林、中海拔山地森林。中央山脉的海拔2200米以上区域,空气中富含的大量水分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而凝结成雾,从而在山间形成了独特的云雾线。这里的森林终年雨雾笼罩,十分潮湿,树干上着生大量的苔藓,因而被称作“云雾森林”或“苔藓森林”。当海拔超过3700米,空气开始变得寒冷而干燥,森林也就让位给了亚高山灌丛或是高山草甸。除此之外,新几内亚岛海边还生有红树林,或有沿海沼泽,各大山脉背风坡的干燥区域则长有季风性落叶森林,更为干燥的地方就形成了稀树草原或林地。优越的水热条件和多样的地形地貌,为栖息在新几内亚岛的生物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生活环境。
由于曾与澳大利亚大陆相连,新几内亚岛有很多与之相似的动植物。同时,新几内亚岛又毗邻由英国博物学家华莱士于1859年提出的著名生物地理界线——华莱士线,处在东洋界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界两大动物区系交汇的地方,所以该岛的生物组成中又有了一些源自亚洲的物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条件,共同造就了新几内亚岛极富魅力的生物群落。这里被形象地比喻为太平洋中的“亚马逊平原和安第斯山脉组合”,拥有不输于南美热带地区的丰富生物多样性。

鸟之天堂

目前已知新几内亚岛及其近海岛屿上一共生活着101个科的769种鸟类。所有这些种类按照习性可分为四大类:33种是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候鸟,46种是生活在附近海域的海鸟,还有60种是来自亚洲地区的越冬候鸟,最后是630种在本地区内繁殖的鸟类。而在这630种当中,有超过350种都是本地区的特有鸟种。抛开行政区划单纯从自然地理角度来看,本地区的特有鸟种数占区内鸟类总数的比例达到了45.5%,可能是世界上特有鸟种最为集中的地区。换句话说,如果有幸去到新几内亚岛,所见到的每10种鸟里面,有将近一半的种类在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不仅鸟类如此,生活在这里的其他动物类群也有着惊人的特有种比例。比如,根据2005年的数据,在岛上已知的228种哺乳动物当中,就有205种是本地区特有种。新几内亚岛可能实在是太适合万物生长了,甚至连岛上的原住民中也产生了超过800种不同的语言!
新几内亚岛及其近海岛屿与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一道,并称“世界四大热带鸟类王国”。极乐鸟毫无疑问是本地区当之无愧也最为引人注目的代表,已知的41种极乐鸟,就有37种仅见于本地区。极乐鸟(尤其是雄鸟)以极端艳丽的色彩、美丽的羽饰和独特的求偶炫耀而闻名于世。须指出的是,并非所有种类的雄性极乐鸟都具有美艳夸张的羽饰,如辉风鸟属(Manucodia )的成员就比较低调朴实。雄性具有独特求偶行为的园丁鸟也是这里的一大特色,已知20种园丁鸟里,有一半为本地区特有。除此之外,如高大的鹤鸵、不自己孵卵的冢雉、各式各样的果鸠、种类繁多的鹦鹉和吸蜜鸟等,也是本地区鸟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种类。而如啄果鸟科、冠啄果鸟科和黑脚风鸟科等则是本地区所特有的科。
为什么本地区会有如此众多且富有特色的鸟种呢?这还要从它们的起源说起。距今约12亿至7.5亿年前,地球上只存在一个超级大陆,被称作罗迪尼亚泛古陆。随着板块漂移,这块泛古陆开始分裂成陆块,这些陆块互相撞击拼合,约在距今2亿年前的晚三叠纪,所有的陆块再次走到一起,形成盘古大陆。而到了距今1.65亿年前,盘古大陆又开始解体,逐渐形成了一南一北的两块超级古陆,北方的被称作劳亚古陆,南方的则被称为冈瓦纳古陆。随着时间的推移,冈瓦纳古陆也开始瓦解,到了距今约6000万年的新生代,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一起向南漂移。在距今约5300万年前,澳大利亚大陆与南极洲开始分离,前者向北而后者继续向南。研究表明,此时鸦类的祖先开始在澳大利亚大陆出现,并不断兴盛。直到约500万年前,新几内亚岛形成,源自澳大利亚大陆的动物很快进入了这片全新的处女地。优越的水热条件,孕育了岛上茂密的丛林和多样的植物,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栖身之所。再加上澳大利亚大陆的哺乳动物以有袋类为主,缺乏树栖生活的灵长类和地面捕食的食肉类。因此,在少有竞争对手和捕食者的条件下,鸟类适应和占据了新几内亚岛上多种多样的生活环境,最终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鸟之天堂”。
包括极乐鸟在内,大部分今天在新几内亚岛乃至澳大利亚大陆能见到的鸟类,都是鸦类祖先的后裔。

关于本书

本书中的鸟类科学绘画作品出自英国鸟类学家约翰·古尔德(John Gould,1804—1881)所著《新几内亚岛及邻近岛屿的鸟类》(The Birds of New Guinea and the adjacent Papuan Islands ),该书五卷册的出版从1875年开始,直到1888年才最终完成。
古尔德于1837年完成《欧洲鸟类》(The Birds of Europe )的出版工作后,由于不断收到他妻子伊丽莎白的弟弟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寄来的鸟类标本,便开始将兴趣转移到了澳洲鸟类研究。1838年5月,他携妻带子启程前往澳大利亚,经过4个月的海上航行,于当年9月中旬抵达。这是古尔德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亲自参与野外标本采集。他的澳洲之行进展得很顺利,于1840年4月初启程回国。当年12月,他就开始着手《澳大利亚鸟类》(The Birds of Australia )的工作,并在1848年完成了总计36辑的出版。
1865年,古尔德又出版了两卷册的《澳大利亚鸟类手册》(Handbook to the Birds of Australia )。在这前后二十余年间,古尔德一共描述命名了超过300种在澳大利亚发现的鸟类新种,换句话说,澳大利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鸟类都是由他发表的,他也因此被誉为“澳大利亚鸟类学之父”。
随着标本和资料的积累,早就以极乐鸟闻名于世的新几内亚岛上的鸟类也越来越受到古尔德的关注。由于澳大利亚大陆和新几内亚岛鸟类在组成上有天然的相似,出版一部关于新几内亚岛的鸟类著作,自然而然被古尔德列入了工作计划。他从1874年开始着手准备,但直到1881年2月3日去世,该书的出版仍然没有全部完成。其后续工作是由古尔德的好友,时任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鸟类学部研究员的理查德·夏普(Richard Bowdler Sharpe)接手完成的。最终,该书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局限于新几内亚岛,也包括了周边区域内的不少地方。全书共记载鸟类超过300种,第一次以高质量的科学绘画向世人展现了西南太平洋地区丰富多彩而独具魅力的鸟类世界。
自1888年古尔德原著最后一卷出版,迄今已过去了128年,这期间鸟类分类学的研究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现代鸟类分类学的研究已经不再仅仅依靠形态学特征,而进入了整合运用形态、鸣声、地理分布和分子遗传学等多方面证据的时期。尤其是近三十余年来,分子遗传学的不断发展进步,为解决形态相近种类的分类地位,厘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基于新的更为全面的证据,现行的鸟类分类系统与古尔德当年所遵循的已有了很大不同。有鉴于此,我们依照近来鸟类分类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介绍,对原著中的相应学名和分类进行了必要的修订,并按新的分类对全书绘画作了重新排序。原书中标注的学名置于方头括号“【】”中,以供参考。各科鸟类简介及物种简注主要由朱磊执笔。

前言/序言


孙悦华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数码摄影领域日新月异的进步,让人在野外可以越来越容易地拍摄鸟类,获取画质越来越清晰的影像资料,完美展现鸟类形态的各个细节。人们还可借助社交网络的强大传播力,几乎瞬间就让整个世界看到自己的作品。
然而,在200年前的19世纪,世界上还有众多的鸟类没有被科学描述,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对于那个时代的鸟类学家来说,从事鸟类学研究首先要能掌握大量第一手研究材料,即鸟类标本。其次,最好是同时具备博物学绘画的功底,或者至少需要跟优秀的博物学画师紧密合作。因为,每描述一个新的鸟类物种,都需要在学术出版物上正式发表、昭告天下,才可得到同行的认可。而受限于当时的通讯、运输条件,很难让感兴趣的人都能亲眼看到相关的标本实体。因此,能够直观、准确反映鸟类形态特征乃至行为和生活环境的博物学绘画特别受到重视。正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19世纪诞生了不少这一领域的大家,而约翰·古尔德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约翰·古尔德是19世纪英国最著名的鸟类学家之一,他一生共发表了超过300篇学术文章,描述了377个鸟类新种。他鉴定和研究了达尔文环球旅行后带回英国的鸟类标本,这其中来自加拉帕戈斯群岛的标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在古尔德的帮助下,达尔文注意到群岛中的不同岛上分布着三种形态相近又具有明显差异的嘲鸫,而且与分布在南美大陆上的嘲鸫也有所不同。这一现象与当时盛行的“物种由神创造而成,不会发生变化”的理论明显不相符,从而促进了达尔文对进化论的思考和探索。
约翰·古尔德不仅是出色的鸟类学家,也是成功的鸟类科学绘画艺术家和出版商。较之于古尔德的鸟类学研究功底,古尔德和他的团队的绘画技艺同样是出类拔萃的。通常古尔德先绘制草图,然后在其他艺术家的帮助下,将其加工成精美的水彩画。古尔德出版了一系列大获成功的著作,本书中所呈现的鸟类绘画作品来自于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新几内亚岛及邻近岛屿的鸟类》,该书首次用高质量的博物学绘画向世人展现了遥远的西南太平洋上神奇的鸟类世界。
由于制作成本高昂,古尔德所出版的这些图文并茂的鸟类学著作往往价格昂贵,在当时是富有的鸟类爱好者、大型研究机构和图书馆才能负担得起的“奢侈品”。而当1888年古尔德的《新几内亚岛及邻近岛屿的鸟类》最终完成出版时,中国还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清朝末期,科学落后,民不聊生,对于这样的佳作,相信当年的国人既无缘也无力问津。
如今,来自母校的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重新辑录出版了古尔德的这部鸟类学名著。两位校译者当中,王新国先生对博物学绘画和著作颇有研究,并已有相关作品问世。朱磊博士是我的学生,他对自然和鸟类始终抱有浓厚的兴趣,参与本书的工作也让他把个人爱好和自身的专业素养有机结合起来。统观全书,可让人开阔视野,欣赏绝美的鸟类科学绘画所蕴含的的艺术魅力,了解新几内亚岛及周边地区的鸟类世界,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世界鸟类学的发展。希望这部书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关注鸟类、爱护鸟类,让人类和鸟类和谐共存,共享未来。由是,欣然为序。

2016年9月于北京
《天堂飞鸟:古尔德手绘鸟类图谱》 一部关于飞羽生灵的视觉史诗,一场跨越时空的博物盛宴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我们始终被自然界中那些振翅翱翔的生灵深深吸引。它们以绚丽的色彩、优雅的姿态、神秘的习性,点亮了我们的想象,激发了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本书《天堂飞鸟:古尔德手绘鸟类图谱》,便是这样一部将人类对鸟类这一生动群体的痴迷与艺术描绘完美结合的瑰宝,它不仅是一本图谱,更是一段跨越时代的博物学传奇。 约翰·古尔德:十八世纪博物学的巨匠与绘鸟奇才 本书的核心人物,约翰·古尔德(John Gould,1804-1881),是十九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博物学家、鸟类学家和插画师之一。他的一生,几乎就是一部活生生的鸟类研究史。古尔德并非出身于学术世家,而是凭借着对自然的纯粹热爱和超乎寻常的才华,一步步走向了科学的巅峰。他早年曾跟随他的父亲在皇家园艺学会工作,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标本制作和绘制经验。然而,他真正展翅高飞,是在接触到自然界的真实色彩和形态之后。 古尔德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能够精确地解剖和描述鸟类,更在于他能够将这些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灵动融为一体。他意识到,要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鸟类,除了枯燥的文字描述,更需要生动、逼真的图像。《天堂飞鸟》中所呈现的,正是古尔德倾其一生心血的结晶。他亲自收集、研究了数以万计的鸟类标本,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了数量惊人的精美鸟类插画。他的作品,以其细致入微的笔触、栩栩如生的造型、准确的色彩还原,以及充满生命力的构图,在当时乃至今日都堪称无与伦比。 《天堂飞鸟》:一份跨越世纪的视觉遗产 《天堂飞鸟:古尔德手绘鸟类图谱》并非单一的出版物,而是古尔德一系列宏伟鸟类研究著作的精选与集结。古尔德最著名的作品包括《亚洲鸟类》(The Birds of Asia)、《澳大利亚鸟类》(The Birds of Australia)、《金翅雀》(The Birds of Great Britain)以及其集大成之作《欧洲鸟类》(The Birds of Europe)等。这些巨著,每一部都耗费了他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心血,汇聚了当时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最顶级的艺术工艺。 本书精选的图谱,涵盖了古尔德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研究成果,力图展现一个丰富多彩、令人惊叹的鸟类世界。在这里,你将看到那些在热带雨林中闪耀着霓虹般光泽的凤鸟,它们以华丽的羽毛和独特的舞姿令人目眩神迷;你将瞥见那些在广袤草原上自由翱翔的猛禽,它们以锐利的目光和矫健的身姿展现着生命的野性;你也将邂逅那些在静谧林间低语的婉转歌者,它们用美妙的歌喉传递着自然的韵律。 古尔德的画作,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刻”。他善于捕捉鸟类在自然栖息环境中的神态,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到画面之中。每一只鸟,无论大小,无论名贵与否,都在古尔德的笔下获得了生命。它们眼神中的灵动,羽毛的纹理,爪子抓住枝条的力度,翅膀展开的弧度,都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在许多画作中,古尔德还会描绘鸟类所处的自然环境,如生长的植物、季节的更替、甚至微小的昆虫,这些细节的加入,使得每一幅图都成为一个充满故事的微观世界。 博物文库·博物学经典丛书:致敬科学与艺术的传承 《天堂飞鸟》被收录于“博物文库·博物学经典丛书”,这本身就说明了其在博物学领域的崇高地位。“博物学经典丛书”旨在汇集那些在科学史、艺术史以及人类对自然认识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古尔德的鸟类图谱,无疑是其中的翘楚。这些经典著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学知识,更是对人类探索精神和审美追求的传承。 通过“博物文库”,我们得以重新审视那些被时光淘洗却依旧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杰作。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是为了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珍贵的学术遗产,更是为了激发新一代的学者和爱好者,延续前人的探索脚步,继续深入理解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阅读《天堂飞鸟》:一次身临其境的博物探索之旅 翻开《天堂飞鸟》,你仿佛置身于一个由色彩、线条和生命构成的奇妙画廊。你不需要是专业的鸟类学家,就能被古尔德的画作所震撼。这些精美的插画,是通往鸟类世界的最佳钥匙。 视觉的盛宴:每一页都可能是一次视觉的洗礼。鲜艳的色彩、精妙的层次、生动的笔触,都将让你惊叹于自然界的神奇造化和古尔德的精湛技艺。从蓝宝石般闪耀的翠鸟,到如火焰般炽热的火烈鸟,再到如丝绸般光滑的蜂鸟,各种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鸟类将一一呈现在你眼前。 科学的启迪: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你也将不知不觉地学习到关于鸟类的知识。古尔德的画作,以其极高的准确性,反映了当时最前沿的鸟类学研究成果。你将了解到不同鸟类的解剖结构、羽毛的细节、喙的形状与功能、以及它们适应不同环境的特征。 历史的印记:本书不仅是关于鸟类,也是关于历史。它记录了十九世纪博物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反映了那个时代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古尔德的画作,本身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它们是那个时代科学与艺术交融的有力证明。 情感的共鸣:在古尔德的画笔下,鸟类不再是冰冷的标本,而是充满情感的生灵。你或许会被一只正在哺育幼鸟的雌鸟所触动,或许会被一只在严寒中挣扎的鸟儿所牵挂。这些画面,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关爱与尊重。 灵感的源泉:无论是艺术家、设计师,还是自然爱好者,都能从《天堂飞鸟》中汲取无尽的灵感。书中展现的色彩搭配、形态变化、以及构图技巧,都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它能够激发你对自然之美的重新认识,甚至改变你观察世界的方式。 结语 《天堂飞鸟:古尔德手绘鸟类图谱》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是通往一个逝去时代博物学巅峰的窗口,是一份献给大自然最纯粹赞歌。它用最直观、最动人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鸟类世界的壮丽与微妙。阅读本书,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是一次与伟大博物学家灵魂的对话,更是一次唤醒我们内心对自然热爱的美好体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让我们停下脚步,跟随古尔德的画笔,一同翱翔于那片充满生命力的“天堂飞鸟”的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本来对这种偏“学术”的图谱系列有些望而却步,总觉得它们可能会过于枯燥乏味,充满了生硬的拉丁文和晦涩的描述。但是这本《天堂飞鸟》,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艺术品。作者的笔触中流露出的那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知的探索欲,深深地打动了我。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古尔德先生在野外记录时的那种激动与专注。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冰冷的物种分类鲜活了起来。我特别喜欢它对鸟类栖息环境的侧面烘托,虽然主要描绘的是鸟,但背景中的植被和光影也处理得极其到位,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体验。

评分

这本精美的图册,简直是自然爱好者的福音!我一拿到手,就被那些栩栩如生的插图深深吸引了。每一页都仿佛能听到鸟儿在耳边歌唱,看到它们在林间轻盈起舞。作者对细节的把握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从羽毛的纹理到眼睛里闪烁的光芒,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常常会花上大半天的时间,只是沉浸在这些精妙的画作中,仿佛自己也成了一位19世纪的博物学家,在遥远的异域探索着未知的物种。特别是那些色彩的运用,既忠实于自然,又不失艺术的感染力,让人在欣赏科学严谨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这本书的装帧也十分考究,纸张的质感和印刷的精良,都体现了出版方对博物学经典的尊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是一种享受。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享受,更是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知。想象一下,这些图谱是在电力尚未普及、交通基本靠马匹和帆船的年代完成的,那需要多么惊人的毅力和对目标的执着!这种历史的厚重感,通过清晰的线条和饱满的色彩传递了出来。我特别喜欢它对于那些已经消逝或濒危的物种的忠实记录,它不仅仅是科学的档案,更像是一份温柔的悼念书。对我来说,拥有它,就像是拥有了一扇通往那个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时代的窗户。每当感到现代生活的节奏过于喧嚣时,我会轻轻翻开它,让那宁静而专注的笔触,抚慰我的内心。

评分

作为一名业余的自然历史爱好者,我收藏了不少世界各地的自然主题书籍,但很少有能像这本《天堂飞鸟》一样,在“科学准确性”和“视觉冲击力”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的。它的出版,无疑是对博物学黄金时代的一次致敬。我对比了几本不同版本和来源的鸟类图集,这一版的印刷质量绝对是顶级的。色彩的还原度极高,即使是那些在野外极其难以捕捉的炫目光泽,也被这张纸上的颜料精准地捕捉了下来。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展示”物种,似乎还试图捕捉它们在特定时刻的“生命状态”。这使得每一次翻阅都像是一次新的发现之旅,总有新的细节等待被我这个门外汉去揣摩和学习。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不是专业的鸟类学家,但我对历史和精美的手工制品有着近乎偏执的爱好。这本图谱的价值,远超其作为物种图鉴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定格了历史瞬间的艺术文献。那些手绘的线条,带着手作独有的温度和瑕疵美,比现代的数码照片更具韵味。我尤其欣赏它在排版上保持的那种古典的平衡感,文字与图像的留白恰到好处,不会让人感到拥挤或信息过载。每当我翻开它,总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的细微之处,比如某只鸟翅膀边缘那一抹近乎透明的淡蓝,或者喙部轻微的色差。它不仅仅是记录,它是在“歌颂”自然之美,这种情怀在当今快餐式的出版物中,实在太难得了。

评分

很棒的书,早就想买了,一直等到搞活动才下的手,太划算了~

评分

六一礼物?儿子很喜欢~

评分

非常满意的一本书,印刷精美,内容详实,正式需要的

评分

非常漂亮的一本书,适合喜欢花草的人士和喜欢画画的孩子观看,纸张材质很好,装订也好。

评分

终于买了 想买好久了 基本买齐

评分

书不错,京东优惠的时候买比较划算

评分

做活动买的超级划算,太赞太赞

评分

海牛弟弟的书,必须要支持!

评分

非常棒的一本书,很好,很是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