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暢銷10年,風靡中國,銷量突破100萬冊!心血之作,名傢智慧,深入淺齣。聽名師之言,再論人生所嚮!
《心理學是什麼》:第六屆國傢圖書奬提名奬,第八屆全國青年you秀讀物一等奬,2002年全國you秀暢銷書,首屆知識工程推薦書目,2004年全國優秀輸齣版圖書奬。
內容簡介
心理學有個漫長的過去,卻隻有短暫的曆史。心理學看似令人望而卻步,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僅社交有心理學,戀愛有心理學,教育有心理學,管理有心理學,消費有心理學,連犯罪自殺都牽扯到心理學。心理學是關於人的學問,是關於生活和社會的科學與技巧。《心理學是什麼》用通俗的語言從心理學的各個流派、心理學傢對個體心理過程的研究與解釋、心理學傢對社會人的研究、認知心理學等四個方麵深入淺齣的論述瞭心理學的相關原理。
作者簡介
崔麗娟,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應用心理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纔支持計劃”獲得者,中國心理學會社會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委員會委員,上海市社會心理學會副會長,上海市老年心理學會會長,上海市心理學會應用心理學會副會長。在海內外發錶心理學學術論文六十多篇,齣版心理學書籍近四十種,其中《心理學是什麼》一書,在香港和颱灣相繼齣版,並獲得首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普及奬、第八屆全國優秀青年讀物一等奬、第六屆國傢圖書奬提名奬等眾多奬項。講授課程《詮釋社會、解讀生活:社會心理學》展示在網易公開課和教育部“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愛課程”網站;為各級黨校、政府、企事業單位、公司、學校等舉辦的心理學普及與應用講座頗受歡迎。
目錄
目 錄
CONTENTS
閱讀說明
序一 林建華
讓人文情懷和科學精神滋潤心田
序二 許智宏
重視人文學科 高揚人文價值
人文素質在哪裏?
--推介"人文社會科學是什麼"叢書 樂黛雲
前言
第一篇心理學是什麼
--從對大眾認識的勘誤到大師的解讀
一 眾說紛紜心理學
--心理學要揭示什麼
二 精神分析論心理學
--無意識:清白無邪的夢的背後?
三 行為主義論心理學
--環境和人的行為,誰控製瞭誰?
四 人本主義論心理學
--不是社會的錯:自己的選擇自己負責任
第二篇研究個體的人
--對人心靈深處的探索
一 人是如何觸摸世界的?
--感覺及其研究
二 感覺到的並非是知覺到的
--知覺及其研究
三 我們熟悉但不瞭解的世界
--記憶與遺忘
四 人類最高級的心理活動
--思維及其研究
第三篇作為社會的人
--理解與解釋作為社會群體的人
一 融於社會又保持獨立
--獨立的社會人
二 融入社會並成為社會的一員
--人的社會化
三 人真的能做到我行我素嗎?
--社會影響
四 印象形成與人際吸引
--社會交往
第四篇不斷發展的心理學
--心理學的新拓展
一 心理學研究的新取嚮
--認知心理學
二 心理學研究的新內容
--心理學與現代社會
編輯說明
精彩書摘
心理學是什麼
——從對大眾認識的勘誤到大師的解讀
在這一部分我們首先將通過糾正大眾普遍存在的對心理學的偏見與誤解,告訴你,作為一個整體的心理學應該是什麼。然後再通過迴答心理學傢的一些具體研究,使你感受到用科學的研究方法進行心理學研究的重要性,進而介紹幾個傳統的心理學研究方法,並通過心理學研究領域的界定,使你看到心理學研究的多樣性。最後,我們將帶領大傢走近心理學的大師們,在大師的研究與學說中,再次感受心理學。
大傢知道,自1879年馮特(Wundt, W.)創立心理學以來,心理學就呈現齣理論紛呈、學派林立的繁榮景象,在這眾多的理論門派中,精神分析理論、行為主義學說、人本主義學派,一直被心理學界稱為心理學的三大主要流派。我們將嚮你介紹的就是心理學的這三大門派。
我們的介紹無法勾畫齣心理學的全部畫捲,但希望能幫助你對心理學的一些主要問題有一個大緻的瞭解。本篇包括以下四部分:
1心理學要揭示什麼——眾說紛紜心理學
2無意識:清白無邪的夢的背後?——精神分析論心理學
3環境和人的行為,誰控製瞭誰?——行為主義論心理學
4不是社會的錯:自己的選擇自己負責——人本主義論心理學
眾說紛紜心理學——心理學要揭示什麼
“心理學”這個名稱常被人誤解,其原因就在於:在曆史演變中,多次都是舊瓶裝入新酒的形式,隻換內容,不改名稱,因而使人們對心理學有瞭多種多樣的理解,卻不能確知“心理”二字的涵義。
以現代心理學的觀點,心理學可以說是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科學。心理學源於西方哲學,而西方哲學則源於兩韆多年前的希臘。蘇格拉底、柏拉圖、亞裏士多德等哲人,都把“心”的探討,視為哲學的主要問題之一。到瞭19世紀末,受生物科學的影響,心理學纔開始脫離哲學,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此後,心理學的內容不斷變更,但名稱仍舊不改。在英文中,錶示心理學的單詞psychology,是由希臘文中的psyche與logos兩字演變而成;前者意指“靈魂”,後者意指“講述”,閤起來就是:心理學是闡述心靈的學問。這一界定不含科學概念,隻具有哲學意義。到19世紀末,科學心理學萌芽,心理學一度被界定為:心理學是研究心理活動的科學。至此,心理學開始被列入科學的範疇。
從隸屬於哲學到開始被視為科學,心理學在內容上隻涉及瞭人的精神或心理方麵的問題。到瞭20世紀20—60年代期間,心理學又被界定為:心理學是研究行為的科學。行為是指可以觀察到的外顯活動。這一界定一直維持瞭四十多年,直到70年代纔又改為:心理學是對行為和心理曆程的科學研究。這一新的界定修正瞭對行為的偏重,加上瞭“心理曆程”,意指“內外兼顧”,這也正是現代心理學的特徵。
1.大眾眼中的心理學——對心理學的偏見與誤解
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心理學傢(folk psychologist)。四歲的幼兒已經能揣度彆人的心思瞭,他知道怎樣把玩具藏起來讓其他小朋友找不到,還會提供錯誤的綫索去誤導小朋友;孩子會從媽媽的神情和語氣上判斷她在生氣,所以乖乖地不敢鬍鬧,等媽媽高興時,又會乘機提齣要求;父母知道怎樣運用奬勵和處罰來幫助孩子糾正不良行為、養成良好的習慣……這些都建立在對他人心理進行洞察和推論的基礎上,也就是說每個人都能對他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感、所思和所為進行預測。這也正是心理學傢想要努力說明的問題中的一部分。Psychology,盡管每個人都是業餘的心理學傢,但“心理學”作為一門古老而又年輕的科學,常常被冠以“玄”“神秘”“不可信”,甚至是“僞科學”的名頭。如果去問非心理學專業的人士心理學是什麼,可能會得到各種不同的答案,其中不乏一些偏見和誤解。
1.1心理學傢知道你在想什麼
大多數心理學工作者和學習者都有過這樣的經曆:當周圍人得知瞭你的職業或專業,他們會馬上好奇地發問:“你是研究心理學的?那麼你說說我正在想什麼……”人們總是以為心理學傢應該能透視眼前人的內心活動,和算命先生差不多。你不是研究人的心理嗎?“研究心理”就是揣摩彆人的所思所想。
糾正:心理活動並不隻是人在某種情境下的所思所想,它具有廣泛的含義,包括人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情緒和意誌等。心理學傢的工作就是要探索這些心理活動的規律,即它們如何産生、怎樣發展、受哪些因素影響以及相互間有什麼聯係等等。心理學傢通常是根據人的外顯行為和情緒錶現等來研究人的心理,也許他們可以根據你的外在特徵或測驗結果來推測你的內心世界,但再高明的心理學傢也不可能具有所謂的“知心術”——一眼就能看穿你的內心,除非他有超感知能力(ESP),關於這個能力,我們後麵再談。
1.2心理學就是心理谘詢
心理谘詢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日漸火熱,各種所謂的心理谘詢中心、心理門診、心理谘詢熱綫、心理谘詢培訓等不斷湧現,通過不同的渠道衝擊著人們的視聽,甚至有越演越烈之勢。因此,很多人聽到的第一個與心理學有關的名詞就是心理谘詢,並由此把它當做瞭心理學的代名詞。此外,人們關注一門學科,更容易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去認識它。而今天,心理學最為廣泛的應用就是心理谘詢或心理治療,也就更使人們會把心理谘詢與心理學等同起來。
糾正:心理谘詢隻是心理學的一個應用分支。谘詢心理學傢的工作對象可以是一個人、一對夫婦、一個傢庭或一個團體。心理谘詢的目的是為瞭幫助人們應對生活中的睏擾,使其更好地發展,增加生活的幸福感。一般來說,心理谘詢是麵嚮正常人的,來訪者有心理睏擾,但沒有齣現嚴重的心理偏差。如果是嚴重的精神疾病,就要由臨床心理學傢或精神病學傢來處理。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競爭壓力的加大,現在齣現心理睏擾的人越來越多,對心理谘詢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然而,很多人從事這項工作可能是為瞭獲取經濟利益,但又缺乏必要的培訓和技能,再加上缺乏行業規範,使得目前心理谘詢業良莠不齊。這種現象造成瞭一些人對心理學的失望,對此我們也很擔憂。
1.3心理學傢隻研究變態的人
很多人都說他們走進心理谘詢室是需要很大勇氣的,可能還有過思想鬥爭:“去還是不去?人傢會不會認為我是精神病?朋友知道瞭會怎麼看我?……”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很多人對心理學的看法:去心理谘詢的人都是“心理有問題”的人,心理有問題就是不正常,就是變態的人,因此,心理學傢隻研究變態的人。
人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看法,一方麵和我們的文化傳統有關,中國人比較內斂,有瞭心理睏擾傾嚮於自己調節,如果放在瞭颱麵上,就會被認為是很嚴重的精神問題;另一方麵,為瞭滿足人們獵奇的心理,媒體在錶現與心理學有關的題材時喜歡選擇變態心理,認為這樣更具有炒作價值,會有更高的收視率。很多人的確也是從電視、電影、報紙和雜誌上認識心理學的,這很容易使人們對心理學産生誤解,認為心理學隻關注變態的人。尤其是好萊塢和日本的所謂“心理電影”,對此要負很大責任。《精神變態者》《發條橙》《沉默的羔羊》《本能》《催眠》等,為觀眾展現瞭光怪陸離的心理世界,也為心理學打上瞭帶有偏見的烙印。
糾正:大多數心理學研究都是針對正常人的。有些人把心理學傢和精神病學傢混淆瞭。精神病學是醫學的一個分支, 精神病學傢主要從事精神疾病和心理問題的治療,他們的工作對象是所謂“變態”的人,即心理失常的人。精神科醫生和其他醫生一樣,在治療精神疾病時可以使用藥物,他們還必須要接受心理學的專業培訓。與精神病學傢不同,心理學傢關心所有的人,雖然臨床心理學傢也關注病人,但他們不能使用藥物。除此之外,大多數心理學研究都是探討正常人心理現象的,如兒童情緒的發展、性彆差異、智力、老年人心理、跨文化的比較、人機界麵,等等。
1.4心理學傢會催眠
越是神秘的東西,越能讓人感興趣。在很多人眼中,催眠術是一種很玄妙的技術。而知道催眠術的人,又往往把它和心理學傢的工作聯係起來。之所以有這樣的看法,一是因為弗洛伊德的知名度太大瞭。在一些人看來,弗洛伊德(Freud, S.)就是心理學傢的典型代錶,既然他使用催眠術,那麼心理學傢就是會催眠的;二是和幾部深有影響的“心理電影”有關,如日本恐怖片《催眠》。這部影片誇大甚至是歪麯瞭催眠術的作用,純粹是為瞭商業的炒作,和心理學傢所使用的催眠術相去甚遠。
糾正:催眠術隻是精神分析心理學傢在心理治療中使用的一種方法,並非心理學傢的“招牌本領”,而且很多心理學傢並不相信催眠術,他們更喜歡嚴謹的科學研究方法,如實驗和行為觀察。
催眠術發源於18世紀的麥斯麥術。19世紀英國醫生布雷德研究齣令患者凝視發光物體而誘導齣催眠狀態的方法,並認為麥斯麥術所引起的昏睡是神經性睡眠,故另創瞭“催眠術”一詞。但催眠的本質至今尚未明瞭。催眠術的方法很多,大多是要求人徹底放鬆,把注意力固定在某個小東西上,如晃動的鍾擺和閃爍的燈光,然後誘發齣催眠狀態。催眠前先要測定患者的暗示性。暗示性高的人容易被催眠,能進入深度的恍惚狀態,對這些人進行催眠治療效果較好。人在催眠狀態下會按照治療師的暗示行事,搞不好會有不良後果,所以要由經驗豐富的催眠治療師來進行。催眠術在國外的一個應用是幫助問訊罪犯,使罪犯在催眠狀態下不由自主地坦白犯罪情況。但很多司法心理學傢反對這樣做,認為催眠狀態下的問訊對被告人有誘導之嫌,被告很可能會按著催眠師的暗示給齣催眠師所“期待”的迴答。
前言/序言
心理學是什麼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心理學是什麼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