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

茶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陆羽 著,恬峰 译
图书标签:
  • 茶文化
  • 茶叶
  • 茶道
  • 中国传统文化
  • 陆羽
  • 唐代
  • 饮茶
  • 茶史
  • 经书
  • 生活方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65363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161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1-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4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精确全面的原文,唯美插图,妙处横生的解析,不可多得的典藏。
  ★写给现代人茶道的入门书。
  ★现代手法解读,插图形象直观,图解简洁漂亮,能让你快速了解茶的全貌以及正确涵义。

内容简介

  要喝到好茶,就要花足够的心思,茶的时令,造法一旦有所误差,喝起来不仅不能提升人的精神,反而会喝出病来,受其累其害,最终失茶。对茶的追求不能南辕北辙,因为茶,需要人赋予它新的生命与价值,为此,人也要有足够虔诚的态度。本书从茶的实物到器皿,再到水的选择,各地风俗的呈现,茶的华夏版图也变得清晰可见,最后形成的是茶的图腾与仪式,书中所要表达的意图也十分明了:人要把自己的精神融合在格物运化之中,只有与自然浑为一体,才能再回到自然。

作者简介

  陆羽,字鸿渐,汉族,复州竟陵人,中国唐代著名的茶文化家和鉴赏家。一名疾,字季疵,号竞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陆廷灿,“茶仙”,字秋昭,自号幔亭,撰有《续茶经》三卷、《艺菊志》八卷、《南村随笔》六卷,并重新修订了《嘉定四先生集》《陶庵集》。

  恬峰,茶道爱好者,茶业专家。在茶文化的普及和推广工作领域耕耘数十载,对中国茶文化和茶道茶艺,都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目录

PART 1
源远流长之茶史       001
·茶之根在中国……………………………………… 002
·茶起源的传说……………………………………… 006
·秦汉时期:茶文化启蒙…………………………… 008
·魏晋南北朝:茶文化萌芽………………………… 010
·唐朝:茶文化形成………………………………… 012
·宋朝:茶文化兴盛………………………………… 015
·明朝:茶文化普及………………………………… 018
·清朝:茶文化发展………………………………… 020
·现代茶文化………………………………………… 022
·中国茶道与茶艺…………………………………… 025
PART 2
形形色色之茶具       029
·茶具的发展历史…………………………………… 030
·茶具的分类………………………………………… 033
陶茶具类…………………………………………… 033
瓷茶具类…………………………………………… 038
玉石茶具类… ………………………………………… 042
漆器茶具类… ………………………………………… 043
竹木茶具类… ………………………………………… 044
金银茶具类… ………………………………………… 045
锡茶具类… …………………………………………… 047
铜茶具类… …………………………………………… 049
玻璃茶具类… ………………………………………… 050
·陆羽二十四茶器…………………………………… 053
·现代主茶具和辅茶具……………………………… 055
·常用茶具的保养措施……………………………… 061
PART 3
匠心独运之茶艺       065
·古代制茶工艺……………………………………… 066
·现代制茶工艺……………………………………… 071
·现代制茶“三把火”……………………………… 074
·煮茶选水的标准…………………………………… 076
·煮茶选水看名泉…………………………………… 078
趵突泉… ……………………………………………… 078
惠山泉… ……………………………………………… 080
观音泉… ……………………………………………… 082
虎跑泉… ……………………………………………… 082
龙井泉… ……………………………………………… 084
中冷泉… ……………………………………………… 086
金沙泉… ……………………………………………… 087
黄山温泉… …………………………………………… 089
谷帘泉… ……………………………………………… 091
PART 4
名品荟萃之茶类       095
·茶叶的分类………………………………………… 096
形美清新的绿茶… …………………………………… 097
色艳味醇的红茶… …………………………………… 104
浓淡相宜的乌龙茶… ………………………………… 107
色泽如银的白茶… …………………………………… 110
色橙味浓的黄茶… …………………………………… 113
醇柔稠滑的黑茶… …………………………………… 115
·中国十大茶中尤物………………………………… 119
馥郁味甘的西湖龙井… ……………………………… 119
清香优雅的洞庭碧螺春… …………………………… 120
香气如兰的黄山毛峰… ……………………………… 121
风味独特的庐山云雾… ……………………………… 123
营养最佳的六安瓜片… ……………………………… 124
三起三落的君山银针… ……………………………… 125
香高味浓的信阳毛尖… ……………………………… 126
清香甘醇的武夷岩茶… ……………………………… 127
七泡留香的安溪铁观音…………………………………… 128
芳香味厚的祁门红茶… ……………………………… 129
·其他名茶…………………………………………… 131
云南普洱茶… ………………………………………… 131
苏州茉莉花茶… ……………………………………… 133
冻顶乌龙茶… ………………………………………… 133
平水珠茶… …………………………………………… 134
滇红… ………………………………………………… 136
巴山雀舌… …………………………………………… 137
南京雨花茶… ………………………………………… 137
九曲红梅… …………………………………………… 138
恩施玉露… …………………………………………… 138
PART 5
祛病强身之茶疗       141
·茶的养生保健作用详解…………………………… 142
·各种保健茶疗方…………………………………… 148
日常保健茶疗方… …………………………………… 148
解暑清热茶疗方… …………………………………… 151
感冒、头痛茶疗方… ………………………………… 153
五官科茶疗方… ……………………………………… 160
外科茶疗方… ………………………………………… 162
皮肤科茶疗方… ……………………………………… 164
儿科、妇科茶疗方… ………………………………… 165
益肝解毒茶疗方… …………………………………… 166
利尿茶疗方… ………………………………………… 167
理胃消食茶… ………………………………………… 168
润肺止咳茶疗方… …………………………………… 170
心脑血管疾病茶疗方… ……………………………… 173
防癌茶疗方… ………………………………………… 175
·茶的食品…………………………………………… 178
·茶膳………………………………………………… 180
·饮茶禁忌…………………………………………… 183
PART 6
妙趣横生之茶事       187
·名人与茶…………………………………………… 188
陆羽… ………………………………………………… 188
白居易… ……………………………………………… 190
皎然… ………………………………………………… 192
毛文锡… ……………………………………………… 193
皮陆… ………………………………………………… 194
卢仝… ………………………………………………… 195
蔡襄… ………………………………………………… 196
范仲淹… ……………………………………………… 197
黄庭坚… ……………………………………………… 198
苏轼… ………………………………………………… 199
鲁迅妙论茶… ………………………………………… 202
郭沫若与茶… ………………………………………… 203
老舍与茶… …………………………………………… 205
林语堂的“三泡”说… ……………………………… 208
品茶行家秦牧… ……………………………………… 209
·茶的传说…………………………………………… 211
十八棵御茶… ………………………………………… 211
碧螺姑娘… …………………………………………… 213
茶姑画眉… …………………………………………… 214
御茶园遗址… ………………………………………… 217
曹雪芹辨泉… ………………………………………… 219
蒙顶玉叶… …………………………………………… 221
·名茶画赏析………………………………………… 225
《斗茶图卷》… ……………………………………… 225
《陆羽烹茶图》… …………………………………… 226
《惠山茶会图》… …………………………………… 227
《品茗图》… ………………………………………… 228
《茶具梅花图》… …………………………………… 229

精彩书摘

  绿 茶 的 冲 泡 方 法
  绿茶的冲泡,看似简单,其实极考功夫。因绿茶不经发酵,保持茶叶本身的鲜嫩,冲泡时略有偏差,易使茶叶泡老闷熟,茶汤黯淡香气钝浊。此外,又因绿茶品种最丰富,每种
  茶,由于形状、紧结程度和鲜叶老嫩程度不同,冲泡的水温、时间和方法都有差异,所以没有多次的实践,恐怕难以泡好一杯绿茶。
  1.用水
  古人云:“茶性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遇十分之茶,茶只八分。”由此可见,水质能直接影响茶汤的品质。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有所谓的“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说的就是泡茶用水的讲究。一般来说,以泉水为佳,洁净的溪水江水河水亦可,井水则要视地下水源而论。至于雨水和雪水,以当今环境污染之重,恐怕没人敢喝了。一般家庭使用滤水器过滤后的水,也勉强可用。
  2.水温
  古人对泡茶水温十分讲究,特别是在饼茶团茶时期,控制水温似乎是泡茶的关键。概括起来,烧水要大火急沸,刚煮沸起泡为宜。水老水嫩都是大忌。水温通过对茶叶成分溶解程度的作用来影响茶汤滋味和茶香。绿茶用水温度,应视茶叶质量而定。高级绿茶,特别是各种芽叶细嫩的名绿茶,以80℃左右为宜。茶叶愈嫩绿,水温愈低。水温过高,易烫熟茶叶,茶汤变黄,滋味较苦;水温过低,则香味低淡。至于中低档绿茶,则要用100℃的沸水冲泡。如水温低,则渗透性差,茶味淡薄。此外需说明的是,高级绿茶用80℃的水温,通常是指讲水烧开后再冷却至该温度;若是处理过的无菌生水,只需烧到所需温度即可。
  3.茶的用量
  茶叶用量,并没有统一标准,视茶具大小、茶叶种类和各人喜好而名品荟萃之茶类定。一般来说,冲泡绿茶,茶与水的比例,大致是1∶50~60。严格的茶叶评审,绿茶是用150毫升的水冲泡3克茶叶。茶叶用量主要影响滋味的浓淡,这完全取决于各人的习惯。初学者可尝试不同的用量,找到自己最喜欢的茶汤浓度。
  4.茶具
  冲泡绿茶,比较讲究的可用玻璃杯或白瓷盖碗。普通人家使用的大瓷杯和茶壶,只适于冲泡中低档绿茶。玻璃杯比较适合于冲泡名茶,如西湖龙井、碧螺春、君山银针等细嫩绿茶,可观察到茶在水中缓缓舒展、游动、变幻。特别是一些银针类,冲泡后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直立,然后徐徐下沉,如春笋出土,似金枪林立。上好的君山银针,可三起三落,极是美妙。
  古人使用的是盖碗。相比于玻璃杯,盖碗保温性好一些。好的白瓷,可充分衬托出茶汤的嫩绿明亮,且盖碗比较雅致,手感触觉是玻璃杯无法可比的。此外,由于好的绿茶不是用
  沸水冲泡,茶叶多浮在水面,饮茶时易吃进茶叶,如用盖碗,则可用盖子将茶叶拂至一边。总的来说,无论玻璃杯或是盖碗,均宜小不宜大。大则水多,茶叶易老。
  5.冲泡方法
  绿茶的冲泡,相比于乌龙茶,程序非常简单。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发挥。快冲可保持绿色,提高茶叶质量,而水浸和榨汁的做法,由于夺走真味,使茶香损失极大,且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这些均促使了蒸青散茶的出现。
  ……

前言/序言

  中国人爱茶,习惯于茶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骄傲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茶历史的源远流长。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我们世世代代的中国人,都在领受着茶的恩惠,沐浴着茶的芬芳,享受着“一杯清茶”带来的纯净的精神境界……
  茶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有独特的地位。生活中关于茶,我们总是有许许多多的话题,茶可谓是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喝茶不仅仅是生活中的一件寻常事,同时也是一种意蕴深长的文化情趣。纵观我国茶史,可以看到中国文人和茶的许多故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在自己被贬杭州的时候写下了这首千古名唱,此诗用精妙的比喻将雨中朦胧的西湖看作是越国美女西施,巧夺天工地让苏杭的山水变得温柔多情起来。苏轼在这湖光山色的感染下变得敏感又多情。但是,清雅的茶水却在苏轼的口中回味无穷,同样他用极其浪漫的笔触写下了“戏作小诗君一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的咏茶绝唱。
  唐代陆羽(733~804)以撰写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祀为“茶神”。陆羽的《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著作,而且还是一部阐述茶文化的书,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自陆羽著《茶经》之后,茶道大行,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所说:“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春茶。”
  在陆羽和《茶经》的影响倡导下,茶的饮用、生产和贸易在全国范围内较快地发展了起来。与之相应地,茶文化也丰富发展起来,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文化现象。
  历代人奉《茶经》为茶学之“圣经”,但是由于它诞生于唐代,文字难免晦涩,影响了人们的阅读与欣赏。基于此原因,我们出版了您现在捧于手中的这本《茶经》。本书着眼于陆羽所著《茶经》的基本内容,涵盖了茶史、茶具、茶的制作工艺、茶中名品、经典茶疗方以及关于茶的趣闻轶事等方面的内容,使您不仅能够对“茶”有一个更加系统和全面的认知,更能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享受心灵的淡泊和美好。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一部关于存在、技艺与心灵探索的哲学之旅 作者:罗伯特·M·波西格 (Robert M. Pirsig) 字数:约 750,000 字 (中文版) --- 导言:在路上的沉思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 An Inquiry into Values)并非一本简单的旅行日记,也绝非一本晦涩难懂的哲学论著。它是一次深入灵魂的探险,一场关于“品质”(Quality)的宏大追问,其载体,是一次横跨美国大陆的摩托车之旅。 故事以第一人称叙述展开,主人公“Phaedrus”(柏拉图笔下的“爱谈论者”,也是作者的另一重自我)带着他的儿子克里斯(Chris)和两位朋友,踏上了一条从明尼苏达州驶向加利福尼亚州的漫长旅途。他们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老旧的摩托车——一辆需要不断维护和调校的机械集合体。 表面上,这是一次关于摩托车保养、机械故障排查以及沿途风光掠影的记录。然而,随着旅程的深入,摩托车所代表的技术理性与“禅宗”所象征的东方智慧、直觉和内心平静,开始在叙事中激烈碰撞、融合。 第一部分:旅途的表象与机械的实体 初期章节以其极强的画面感和代入感,迅速将读者拉入美国中西部的广袤景象之中。波西格精妙地描绘了公路旅行的枯燥与诗意并存的状态:风噪、引擎的轰鸣、柏油路的延伸、日落的色彩变幻,以及旅途中不可避免的机械故障。 摩托车在这里成为了一个核心隐喻。它要求绝对的专注、精确的判断和实用的技能。当链条松脱、化油器堵塞或火花塞失灵时,任何抽象的理论都将失效,唯有亲手实践才能解决问题。这种实践过程,并非仅仅是“修理”,而是与机械进行深度的对话和理解。作者详细描述了如何诊断问题,如何用工具与金属对话,这种“维修艺术”本身就蕴含着一种专注、耐心和对事物本质的尊重。 第二部分:品质的探寻——Phaedrus的回归 随着旅程的推进,叙事线索开始交织出现实旅程与过去的回忆。这些回忆穿插在对路况和机械维护的描述之间,构建了一个复杂而引人入胜的“智力侦探故事”——寻找“Phaedrus”的真相。 Phaedrus是叙述者过去的一个身份,一个极具天赋但最终被精神病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的学者。他痴迷于探求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什么是“品质”(Quality)? 在Phaedrus的视角中,他试图打破西方哲学中长期存在的二元对立:古典(Classical)与浪漫(Romantic)。 古典(Classical):代表着理性、分析、逻辑、科学、机械、抽象的概念和形式。 浪漫(Romantic):代表着直觉、情感、艺术、美学、感性体验和非结构化的感知。 Phaedrus痛苦地发现,传统哲学体系无法解释一个核心体验:当我们说一件事情“好”或“有品质”时,这种判断往往先于我们进行任何逻辑分析之前就已形成。我们知道一首诗是美的,一个设计是精妙的,一个摩托车的运转是顺畅的,这种“知道”是一种无法被完全分解为理性步骤的先验洞察。 他认为,品质是超越了主客体二元对立的本体论基础。品质不是主观感受(浪漫主义倾向),也不是纯粹客观的事物属性(古典主义倾向),而是连接主客体之间的“桥梁”或“先导”。 第三部分:禅宗的维度与价值的构建 “禅”在本书中并非指严格的佛教修行,而是作为一种精神状态或方法论的代名词。它代表了一种去除成见、直面当下、将技术实践与内心沉静融为一体的境界。 当Phaedrus试图通过严密的逻辑论证来定义“品质”时,他失败了,并最终精神崩溃。然而,在摩托车维修的实际操作中,在专注于眼前的螺栓、调整气门间隙时,他却达到了对“品质”的直观把握——这就是“禅”。 作者论证道,真正的“艺术”与“科学”并不对立。维修摩托车就是一种艺术,因为它需要对细节的敏锐感知和对整体的和谐把握;而禅宗的修行,也是一种极其精确的技术,它要求对自我心智的精细调校。 通过这场横跨物理世界与形而上世界的旅程,叙述者试图重新整合他分裂的自我,将Phaedrus的理性求索与他自己的现实体验结合起来。他不再试图用僵硬的理论去“定义”品质,而是学会在实践中“体验”和“培育”品质。 本书的深刻价值: 1. 对技术异化的批判: 本书深刻反思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技术和工具的疏离感。我们使用工具,但不再理解工具,将自己排除在技术活动的乐趣和责任之外。 2. 对二元思维的挑战: 它鼓励读者跳出“理性与感性”、“工作与生活”、“科学与人文”的传统分割,寻找一个更整体、更统一的认知框架。 3. 哲学入门的绝佳范本: 它将深刻的西方哲学议题(如柏拉图的“形式论”、笛卡尔的二元论、康德的先验哲学)融入了一个生动的故事场景,使得复杂的思想变得可触可感。 4. 生活即修行: 最终,对“品质”的追求被提升为对“人生的价值”的追求。每一次耐心的修理、每一次专注的观察,都是在构建一个更有价值、更协调的自我。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是一部关于如何保持心智的清晰与完整、如何在机械的时代中保持人性光辉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它要求读者不仅要阅读,更要带着自己的经验去体验和反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漫长的“静心”练习。我周围的许多朋友都喜欢那些节奏快、信息密度高的书籍,恨不得每一页都能榨出新的干货。但此书恰恰相反,它充满了大量的留白,大量的意境描绘,使得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慢工细活。那种对环境的细致观察,例如对不同季节阳光角度、风力大小如何影响煮水效果的微妙描述,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之间近乎本能的和谐感。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在提到茶的“苦涩”与“回甘”时的笔触。他没有用功利性的语言去规避茶的“坏”的方面,而是将其视为事物平衡的一部分,是体验完整的必要组成。这种接纳和欣赏事物两面性的态度,让我对生活中的诸多不完美也多了一份宽容。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似乎被拉离了喧嚣的现代生活片刻,重新校准了对“慢下来”的理解。它不提供捷径,只提供了一条回归本源的幽径。

评分

这本书,坦白说,我当初是冲着那鼎鼎大名的名头去的,心想这定是本包罗万象的茶文化百科全书,从采摘、制作到品饮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会被剖析得淋漓尽致。然而,初读之下,我发现它更像是一部充满着古典韵味的散文集,而非我预想中那种严谨的学术论著。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其深厚,遣词造句之间流淌着一种令人心神宁静的韵律感。他似乎并不急于罗列事实,而是更专注于营造一种氛围,一种与自然和器物对话的境界。比如他描述水的重要性那一段,着墨颇多,将水质、水源与茶汤的最终品质联系起来,但那种描述方式,更侧重于一种哲思层面的探讨,而非化学分析。我不得不承认,这种文风非常吸引人,它迫使我放慢阅读的速度,去体会字里行间渗透出的那种对“道”的探求。它不像现代的指南那样直接给出“怎么做”,而是引导你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让我对茶这件事的理解从技巧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这种由内而外的渗透,远比生硬的知识灌输来得深刻和持久。

评分

我曾试图在书中寻找关于不同茶类(比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的详细分类和比较,毕竟现代的茶叶市场体系已经非常成熟,读者自然会期待一本权威的著作能对这些进行系统梳理。但翻阅之后,我发现此书的结构并非如此线性或现代。它的章节划分似乎更多是基于饮茶过程中的阶段性体验——从备水到温器,再到最后的品啜与回味——而不是基于植物学或化学的分类。这种叙事方式,初读时会让人感到有些“跳脱”,似乎没有一个明确的知识点可以被快速锁定和记忆。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领悟到作者的用意:他描绘的是一种完整的、沉浸式的体验流,而不是一张静态的知识地图。这种“流”的体验,反而更容易将读者带入情境之中。它不是教你如何成为一个“懂茶的专家”,而是引诱你成为一个“会生活的雅士”。那些关于火候、关于气候对水质影响的描摹,即便没有明确的数据支持,却因其文学性和现场感,比任何冰冷的图表都更具说服力。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本被誉为“茶学经典”的著作,抱着一种近乎挑剔的审视态度去阅读的,毕竟年代久远,总担心其内容会与现代的科学认知有所脱节,或者,只是单纯地停留在对某种特定地域、特定时代习俗的记录上。然而,令我颇感意外的是,书中那种对“纯粹”的执着和对“本真”的追求,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限制,具有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穿透力。它并没有过多地涉及那些炫技般的冲泡手法或是复杂的品鉴术语,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器具,如何调和自然环境与饮茶心境之间的关系上。特别是关于“器”的论述,那种对泥土、釉色、造型的细致考量,让我意识到,一件简单的茶具,其背后蕴含的工匠精神和美学价值是何其巨大。我甚至开始重新审视我家中那些常用的杯盏,不再只是将它们视为盛液的容器,而是将其看作是与茶汤共同完成仪式的伙伴。这种对细节的敬畏,让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本“茶谱”,更像是一部关于生活哲学的微型教科书,教人如何在平凡的日常中,提炼出不凡的仪式感。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对我这样一个习惯了直白表达的现代人来说,初时构成了不小的挑战。它并非那种可以轻松扫读过去的作品,它要求读者投入极大的专注力去“解码”那些古典的表达方式和引用的典故。起初,我甚至需要对照着注释去理解某些特定词汇的含义,这无疑打断了阅读的流畅性。但正是这种需要“用力”去理解的过程,反而加深了对内容的记忆和体验。作者在描述泡茶的每一个动作时,都注入了近乎仪式性的虔诚,那份对“法度”的尊重,即便在千年之后依然能震撼人心。它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现代化的茶馆应该如何装修,或者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它关注的是更本质的东西——饮茶者自身的修养和对茶的敬畏。这种聚焦于个体精神世界的构建,使得这本书成为了一种精神食粮,它不会让你立刻成为一个更“高效”的茶人,但它绝对会让你成为一个更“沉静”的饮者。它的影响是深远而内敛的,需要时间去慢慢消化和沉淀。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经济实惠,送货上门快捷,继续支持支持。。。。

评分

质量不错,印刷非常好,正版好货。

评分

质量不错,印刷非常好,正版好货。

评分

字清晰,图片也清晰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看!

评分

很好

评分

搞活动的时候买的,学习学习

评分

朋友推荐的,是正版书。买来慢慢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