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常素食

家常素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饮食生活编委会 编
图书标签:
  • 素食
  • 家常菜
  • 健康饮食
  • 食谱
  • 烹饪
  • 植物性饮食
  • 简单易学
  • 快手菜
  • 营养
  • 美食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849509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73025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24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200余道家常素菜,用最简单的方法制作素食,保持食材原有的味道和营养,坚持一天吃一次素食,让自己远离“三高困扰”。

内容简介

  每当我们为亲人、朋友烹制菜肴时,加一点爱心,再添一份精心,融合成散发着幸福味道的美味佳肴,盛装在精美的器皿中,对自己,对家人,无不是一种幸福的享受。
  本系列图书分为《人气炒菜》《精选家常菜》《滋养汤羹》《麻辣川湘菜》《家常素食》《美味西餐》《简易家庭烘焙》《秘制凉菜》和《绿色果蔬汁》九本,从生活中饮食的方方面面满足读者的需求,版式清新,图片精美,讲解细致,操作简易,相信会给读者的幸福生活添姿加彩!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清爽凉菜
百合拌番茄 26
爽口老虎菜 27
碧绿脆笋 28
菠菜拌豆腐皮 29
菠萝拌两样 30
冰镇芦笋 31
枸杞拌豆腐 32
玻璃笋片 33
第二章 美味炒菜
炒白菜三丝 82
香辣卷心菜 83
菠菜炒粉丝 84
草菇小炒 85
醋熘白菜 86
炒豆腐脑 88
炸炒豆腐 89
荷兰百合北风菌 90
第三章 滋养汤煲
参竹百合润肺煲162
阿胶鸡蛋汤163
红薯煲姜164
番茄蛋花汤165
芙蓉发菜汤166
鲜蘑菜松汤168
什锦蔬菜汤169
莲藕竹荪冬菇汤170

好的,这是一份为名为《家常素食》的图书撰写的、内容详尽且不提及原书内容的图书简介。 --- 《东方田园诗:寻味寻常的素食之道》 一本关于生活美学、食材哲学与日常智慧的深度食谱与文化随笔集。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迷失于对“新奇”的追逐,却忽略了那些深植于土地、滋养着世代的朴素与美好。《东方田园诗:寻味寻常的素食之道》并非一本专注于严格戒律或深奥理论的素食指南,而是一部献给所有热爱生活、珍视自然、寻求心灵栖息的读者的生活哲学书。它以餐桌为镜,映照出东方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 本书旨在引导读者重新认识“寻常”的力量。我们相信,最能触动人心的味道,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瓜果蔬菜、豆类谷物之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带领我们走进一片充满生机的田园景致,从初春的嫩芽到深秋的根茎,细数一年四季中大地的馈赠,并将其转化为餐桌上充满温度与情感的佳肴。 第一部:春之序曲——轻盈与新生 春日,万物萌动,是身体与心灵进行“排毒”与净化的最佳时节。本部分深入探讨如何利用春季盛产的野菜、新上市的瓜果,构建一套轻盈、充满活力的饮食体系。 食材哲学: 剖析了“不时不食”的古老原则,探讨为何在特定时节食用特定食材对人体机能的调和作用。例如,春季如何利用蒲公英、荠菜等进行“醒胃”处理,帮助身体适应季节转换。 烹饪艺术: 重点介绍“清炒与汆烫的艺术”。这不是简单的水煮,而是通过精准的火候控制,保留食材最原始的鲜甜与营养。书中详尽介绍了针对不同叶菜的汆烫时间表,以及如何利用少量的优质油脂和天然调味品(如陈年香醋、初榨麻油)来提升清淡菜肴的层次感。例如,“翡翠玉带卷”——用极薄的白菜叶包裹新鲜的香菇丁与马蹄碎,展现春日素食的精致与弹性。 文化侧影: 追溯江南地区在清明前后食用“青团”的习俗,探讨植物的绿色如何被赋予精神洁净的象征意义。 第二部:夏之繁盛——热烈与收敛 夏季,大地热烈奔放,食物的烹饪需要达到“以静制动”的效果。本部分聚焦于如何利用夏季丰富的瓜类、豆类,制作出既能解暑降火,又不失饱足感的餐点。 食材哲学: 深入研究瓜果的“水性”与“凉性”如何在烹饪中被平衡。重点介绍了不同豆类的浸泡与发酵过程,揭示豆类转化为优质蛋白质的转化之道。例如,探讨老豆腐与嫩豆腐在吸收风味上的差异,以及夏季如何利用“藤蔓类”蔬菜(如丝瓜、葫芦)进行滋补。 烹饪艺术: 专注于“慢炖与浸渍的智慧”。夏季的菜肴需要时间来沉淀其火气。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熬制清澈的素高汤(使用玉米须、冬瓜皮、菌菇类),并以此为基础,制作出具有深度风味的汤品。特别收录了数款“冷食”的创新做法,例如“酸甜姜汁浸泡萝卜”和“香茅柠檬浸泡鹰嘴豆”,这些食谱强调食材在自然状态下风味的融合。 文化侧影: 探讨岭南地区在盛夏时节饮用“凉茶”的传统,理解食物的温度与人体的“热性”之间的微妙平衡。 第三部:秋之丰饶——醇厚与沉淀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大地将所有的能量凝聚于根茎、坚果和谷物之中。本部分的主题是“储存能量”与“醇厚的口感”。 食材哲学: 聚焦于“大地之下的馈赠”——红薯、芋头、山药、各类坚果。分析了这些高淀粉、高纤维食材的营养结构,以及它们如何为身体提供持续的温暖与能量。同时,本书详细阐述了不同谷物(糙米、藜麦、黑豆等)的搭配原则,旨在创造口感丰富、营养均衡的主食结构。 烹饪艺术: 核心在于“烘烤与油封的技巧”。通过相对高温的烹饪方式,激发食材中天然糖分的焦糖化反应,产生令人愉悦的焦香。书中细致描绘了“岩盐慢烤根茎蔬菜”的方法,如何通过包裹烘烤锁住水分,使食材外酥里糯。此外,还介绍了如何利用芝麻油、核桃油等优质油脂,对坚果进行低温油封处理,以延长其保存期限并提升风味。 文化侧影: 探索北方地区在秋收后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酱菜、豆豉的历史,理解“时间”如何成为最重要的调味品。 第四部:冬之潜藏——温暖与回味 寒冷的冬季,饮食的重心转向滋养、温补,以及长久的温暖感。本部分着眼于如何利用菇菌、菌类和豆制品,构建出如同肉食般丰腴的口感。 食材哲学: 深度解析了各种菌菇(香菇、猴头菇、茶树菇等)的“鲜味分子”,揭示它们如何替代传统肉类,提供令人满足的“umami”(鲜味)。同时,详细介绍了豆制品的二次加工,如制作熏干、烤麸,以增加其组织感和咀嚼的乐趣。 烹饪艺术: 强调“煨煮与浓缩的哲学”。冬季的食物需要长时间的加热,使其风味层层渗入。本书收录了数款需要耗费数小时精心熬制的“浓汤”,例如“菌菇与板栗的仿野味浓汤”。此外,书中还提供了一套“素食香料的取舍”指南,教导读者如何运用孜然、八角、桂皮等香料,在不使用动物性脂肪的前提下,营造出温暖、厚重的“冬日气息”。 文化侧影: 考察禅宗寺院在严冬时节的“打供”食物,理解食物的简单性如何达到精神上的极致满足。 结语:餐桌上的哲学 《东方田园诗》的精髓,不在于提供上百种复杂的食谱,而在于培养读者对食材的敬畏之心和观察世界的细致目光。每一道菜肴的背后,都蕴含着对土地的感恩、对节令的尊重,以及对日常生活的温柔审视。它是一本关于如何用最简单、最自然的方式,烹饪出最能滋养身心、充满文化底蕴的东方素食美学的实践指南。 翻开此书,即是开启一场回归本源、回归田园的味觉之旅。 ---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平时不太关注烹饪书籍,总觉得那些食谱离我的生活太远。《家常素食》这本书却让我眼前一亮。它的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理论,就是实实在在地教你如何在家做出美味的素菜。我最看重的是它提供的菜谱的实用性,几乎每一个菜都可以在家轻松完成,而且味道也很符合我的口味。 我尝试了书中的“麻婆豆腐”,味道非常地道,甚至比我吃过的很多餐馆做的都好吃。还有那个“素蒸饺”,皮薄馅大,鲜美多汁,家人都抢着吃。书中还有一个章节是关于家常素汤的,我以前从来没想过素汤也能有这么多花样,而且味道这么浓郁。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素食不是一种限制,而是一种新的可能性,一种更健康、更美味的生活方式。

评分

拿到这本《家常素食》完全是个意外的惊喜,我本是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结果一翻就停不下来了。书里的菜谱设计非常贴心,充分考虑到了大多数家庭的实际情况,食材都非常容易买到,而且制作过程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厨具。我特别欣赏作者的理念,她强调的是“素食也可以很简单,素食也可以很美味”,这让我这个一直觉得素食要么寡淡要么麻烦的人,彻底改观了。 书中有很多我之前完全没接触过的烹饪技巧,比如如何让蔬菜保持翠绿的色泽,如何用不同的香料组合来提升菜肴的风味,这些都非常有价值。我试做了其中的几道菜,效果都超乎想象。尤其是那个“菠萝咕咾肉”,虽然是素的,但口感和味道一点也不输给荤的,酸酸甜甜,非常开胃。还有那个“素什锦炒年糕”,色彩缤纷,营养均衡,大人小孩都爱吃。这本书不仅教会我怎么做菜,更让我体会到了素食带来的健康和乐趣。

评分

这本书真的太棒了!我一直想在家尝试做一些健康的素食,但总是缺乏灵感,而且觉得过程会很复杂。拿到《家常素食》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封面设计就很温馨,让人一看就觉得亲切,仿佛能闻到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香气。翻开书页,里面的图片简直是艺术品,色彩鲜艳,搭配得恰到好处,每一个菜肴都看起来那么诱人,让人迫不及待想要动手尝试。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那些看似简单却又充满创意的菜谱。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菜,通过书中介绍的方法,摇身一变成了令人惊艳的美食。比如那个“金菇酿豆腐”,我之前从来没想过豆腐还能有这样的做法,而且口感居然这么丰富。还有那个“照烧香菇饭”,香菇的鲜味和照烧酱汁的微甜完美结合,配上米饭,简直是绝配,我一个人就能吃两大碗。最重要的是,书里的步骤写得非常详细,即便是烹饪新手也能轻松掌握,就连我这个平时只会在厨房里“打酱油”的人,也能做出像模像样的素菜,家人都赞不绝口,成就感爆棚!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最近因为身体原因,开始尝试多吃素食,但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食谱。以前尝试过一些素食食谱,要么味道太单调,要么做法太复杂,很难坚持下去。《家常素食》这本书简直解决了我的所有困扰。它里面的菜谱既有我们熟悉的家常菜的影子,又融入了许多创新的元素,让素食不再枯燥乏味。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食材搭配和调味方法的讲解。它不仅告诉我们怎么做,还解释了为什么这样做。比如,为什么有些蔬菜需要焯水,为什么某种香料适合搭配某种食材。这些深入的讲解让我对烹饪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试着做了几道菜,比如“五彩炒豆角”和“香菇油菜”,味道都非常棒,家人也吃得津津有味。这本书真的让我体会到了素食的魅力,也让我对健康饮食有了新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一个宝藏!作为一名资深的“外卖党”,我一直对自己的厨艺没什么信心,但《家常素食》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手把手教你做菜一样。每个步骤都写得非常清晰明了, even the most basic cooking terms are explained. 我最惊喜的是,书中的很多菜谱都非常快速方便,非常适合我这种忙碌的上班族。比如那个“蒜蓉西兰花”,只需要简单的几步就能完成,味道却非常清新爽口。还有那个“番茄炒蛋”,虽然是家常菜,但书中的方法让它味道更加鲜美,色彩也更加诱人。我还在书中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素食创意,比如用豆腐做的“鱼香肉丝”,味道简直以假乱真!这本书让我重新爱上了下厨,也让我对健康饮食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