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旧五代史(精装·套装全6册)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旧五代史(精装·套装全6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尚君 著
图书标签:
  • 二十四史
  • 五代史
  • 史学
  • 历史
  • 点校本
  • 修订本
  • 精装
  • 套装
  • 古代史
  • 中国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53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3817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04
套装数量:6
正文语种:中文繁体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与通行近四十年的点校本《旧五代史》相比,本次修订,增校了当年限于客观条件未能利用的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孔荭谷旧藏钞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邵晋涵旧藏钞本;较全面网罗了宋元明文献存录五代实录或《旧五代史》的遗文,以资参校,尤其是系统而彻底地梳理比对了《册府元龟》近万则五代文献,收获颇丰;对出土墓志也有充分掌握和适当利用。与原点校本相比,修订本无论是对资料占有的广度还是对文献认识的深度,都大幅进步。修订本校勘记的数量约是原点校本的三倍,标点调整约2000馀处。此外新增6幅宋元版本彩色书影,新增5篇序跋,并新撰前言、凡例和主要参考文献。
  修订本采用「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精装系列的统一装帧,印制精良,首印为编号纪念版,既可供平时翻阅,也可满足收藏之需。

内容简介

  《旧五代史》150卷,是宋初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书,原名《五代史》。后世为与欧阳修所撰《五代史记》相区别,称薛史为《旧五代史》。《旧五代史》南宋后流传渐微,约在明清之际亡佚,今所见者为清代学者邵晋涵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出,是「二十四史」中的辑佚书。《旧五代史》主要删削五代各朝实录而成,由于五代实录今均已失传,《旧五代史》因大量保存了实录遗文而具有重要价值。
  点校本《旧五代史》整理工作最初由陈垣、刘迺龢承担,中转至上海,由复旦大学完成,以1921年南昌熊罗宿影印四库馆缮写进呈本(简称影库本)为底本,校以武英殿本、刘氏嘉业堂本及其他三种抄本,并吸收了一些前人校勘成果,是「上海五史」中质量较高的一种。
  本次修订仍以影库本为底本,通校了殿本、刘本以及原点校本当年限于客观条件未能利用的台北「国家图书馆」藏孔荭谷旧藏钞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邵晋涵旧藏钞本,又据《永乐大典》残卷、《册府元龟》、《太平御览》、《五代会要》等传世文献作了充分他校,碑碣墓志可资校订者,亦多有参酌。分段、标点力求更为妥善精准。修订中还广泛吸收了陈垣、郭武雄、朱玉龙、陈尚君诸家校订成果,以及其他或见诸专书、或散在期刊的点校意见。
  修订本校勘记的数量约是原点校本的三倍,标点调整约2000余处。

作者简介

  陈尚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知名文献学家,专治唐宋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于唐代文学文献的搜集和考订、唐宋作家生平和著作研究,用力尤深,先后以个人之力完成《全唐诗补编》、《全唐文补编》、《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等重要文献整理工作,发表论文数百篇。

目录

书影彩页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组织机构
《旧五代史》整理人员名录
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缘起
点校本《旧五代史》修订前言
点校本《旧五代史》修订凡例
第一册分目录
第二册分目录
第三册分目录
第四册分目录
第五册分目录
第六册分目录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点校本《旧五代史》修订前言(节选)
  记录五代十国史事的正史,宋人编修了两部,一是宋初由薛居正主持的官修史书,原名《五代史》,二是北宋中期欧阳修私修的《五代史记》。欧阳修《五代史记》流通后,为加以区别,前者称为《旧五代史》,简称《薛史》,后者习称《新五代史》,简称《欧史》。《旧五代史》南宋后流传渐微,约在明清之际亡佚,今所见者为清代学者邵晋涵预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出,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辑佚书。
  一
  自公元九〇七年朱温代唐称帝,至九六〇年北宋建立,在短短五十三年间,中原地区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相继代兴,另有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馀个政权割据一方。这一时期全国分裂,战乱频仍,经济凋敝,民生艰难,史称五代十国时期。
  五代十国虽称乱世,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经过唐末五代战乱的打击,魏晋以来以士族为中心的社会结构趋向瓦解,五代虽武人主政,但基本的文官体系与选举制度得以延续,入宋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完善、取士数量的增长,下层士人入仕机会增加,官僚集团构成日趋庶民化,逐步完成了社会转型。相比于北方战乱,南方诸割据政权大都采取保境绥民政策,政局较为安稳,加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经济、文化诸方面获得长足进步,延续了安史乱后经济重心渐次南移的趋势,对外交通与贸易重心也从西北转向东南。中唐以后,随着均田制的瓦解及两税法的推行,土地制度、税收来源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都发生了重要变化,至宋更有「田制不立」之说,租佃制发达,农民对土地的依附程度下降,货币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以隋唐长安为代表的坊市制城市格局被打破,商业城市兴起,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奠定了宋代文化繁盛的技术基础。五代的唐、晋、汉三朝皆由沙陀贵族建立,政权基本特征是胡人主军事而汉官负责朝廷日常运作。契丹王朝取得燕云十六州后,也成功建立胡汉双轨的政治体制。从唐末起长期割据夏州的党项族,其后建立西夏政权,也在西北与北宋相对峙,由此形成了与以往不同的天下格局。
  记载五代史事的两部正史,欧阳修《新五代史》重在文章义例,褒贬人物,激励士节,虽也有史实增益,但主要目的不在五代第一手历史文献的保存。薛居正《旧五代史》虽有许多局限,但其最重要价值是保存了以五代实录为主的五代各朝基本史实和原始文献,因而具备特殊意义。
  ……

《旧五代史》:一段纷乱与转折的历史画卷 《旧五代史》,作为二十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视角,详实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却又充满转折的时期——从唐朝灭亡(公元907年)到北宋建立(公元960年)的五十余年间。这段历史,被后世称为“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阶段,充满了王朝更迭的剧烈动荡、地方割据的犬牙交错,以及社会生活的复杂变迁。 一、 历史背景:唐末风雨与五代初曙 唐朝的衰落,并非一日之功。安史之乱后,中央集权逐渐瓦解,藩镇割据势力日益膨胀。黄巢起义虽然被镇压,却极大地削弱了唐朝的统治根基。公元907年,朱温(后梁太祖)篡唐自立,标志着唐朝的终结,也拉开了五代十国乱世的序幕。 五代,顾名思义,是指先后统治中原地区的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朝代,每一个都寿命短暂,更迭迅速,甚至同一王朝内部也常有权力斗争和军事政变。它们在地理位置上主要占据了原唐朝的关中地区和黄河流域,试图继承中原正统,但始终未能真正统一全国。 与五代政权并存的,还有盘踞在南方、北方、西部等地的十余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这些国家如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等,各自为政,构成了更为广阔的分裂格局。 《旧五代史》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系统地记录了这段杂乱的历史。它不仅描绘了五代朝代的兴衰更替,更通过人物传记、事件记载,展现了那个时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 主要内容与叙事结构 《旧五代史》共150卷,由宋太祖时期奉敕编纂,主要由薛居正等人主持。全书体例上沿袭了《史记》和《汉书》的传统,分为本纪、列传、志、表等部分,但由于编纂时间仓促,且以记录“正统”为主,其体例结构与前代史书有所不同,更侧重于对朝代兴衰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记述。 本纪: 这是《旧五代史》的核心部分,详细记载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的帝王世系、重要事件、政治措施等。每个朝代的本纪都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从建国到灭亡的全部历史进程。例如,后梁太祖朱温的崛起与称帝,后唐庄宗李存勖的雄才大略与悲剧收场,后晋石敬瑭“儿皇帝”的屈辱事迹,后汉的短命统治,以及后周郭威、柴荣的励精图治等,都在本纪中得到了生动的展现。 列传: 列传是《旧五代史》中极为精彩的部分,它不仅记录了五代时期各朝代的重要臣僚、将领、地方藩镇首领,还包括了部分社会各阶层人物的事迹。通过这些人物的传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物性格、权力斗争的残酷,以及士大夫阶层的生存状态。例如,朱温麾下的悍将,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军事才能,以及南唐后主李煜的亡国之君的悲情,都在列传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志: 《旧五代史》的志类相对简略,主要包括天文、五行、食货、地理等。虽然不如本纪和列传那样详尽,但也为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表: 《旧五代史》中的表类主要记录了官制、宗室、科举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梳理当时的政治制度和官僚体系。 三、 史学价值与历史意义 《旧五代史》的史学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填补历史空白: 在《旧五代史》编纂之前,五代历史的记载相对零散,缺乏系统性。《旧五代史》的出现,首次将这段历史系统地整理出来,为后世研究五代十国时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现时代风貌: 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唐朝的衰落带来了文化上的失落和社会的动荡,但同时,地方政权的兴起也促进了各地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旧五代史》通过对各色人物的刻画,展现了那个时代政治的黑暗、军事的残酷,也透露出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活力。例如,后唐时期的伶官文化,南唐的词乐发展,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 揭示历史规律: 《旧五代史》中的王朝更迭,无不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政治腐败的必然结果。从朱温的残暴统治,到后唐的盛极而衰,再到后晋的屈辱灭亡,每一个朝代的兴衰都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教训。它让我们看到,只有民心所向、政治清明、军事强大的政权,才能长久稳定。 人物形象的塑造: 《旧五代史》中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有雄才大略的军事家,如李克用;有野心勃勃的篡权者,如朱温;有亡国之君的悲情代表,如李煜;也有尽忠职守的忠臣良将,虽然他们的努力常常不敌时代的洪流。《旧五代史》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记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多舛。 四、 局限性与后世评价 尽管《旧五代史》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但由于编纂时间的仓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史料的取舍: 《旧五代史》在编纂时,为了确立宋朝的“正统”地位,对于一些不符合其政治立场的史料,可能有所回避或删改。 体例的不完善: 相比于《史记》和《汉书》等前代史书,《旧五代史》的志和表部分相对简略,未完全体现出史书的全面性。 “一家之言”的倾向: 作为宋朝官方修撰的史书,其记述难免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对于一些人物和事件的评价,可能受到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 然而,瑕不掩瑜。《旧五代史》依然是研究五代十国时期最重要、最权威的史料之一。后世史家,如北宋的欧阳修所撰《新五代史》,对《旧五代史》进行了补充和修正,形成了“两代史”并存的局面。但《旧五代史》所提供的原始资料和宏大叙事,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结语 《旧五代史》不仅仅是一部冰冷的史书,它更是描绘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这幅画卷中,我们看到王朝的兴衰如潮起潮落,权力斗争的残酷如同刀光剑影,人性的复杂与光辉在乱世中闪耀。通过阅读《旧五代史》,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复杂性,感受那个时代人民的生存状态,并从中汲取历史的智慧与教训。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历史的沧桑,也启迪着我们对当下和未来的思考。

用户评价

评分

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单凭其“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的标识,就足以让我充满期待。二十四史作为中国史学的基石,其价值不言而喻。而“点校本”的出现,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学术的进步和对史料更严谨的考证。这次的“修订本”,更是让人对其内容质量有了更高的期许。我尤其关注的是在传统点校本的基础上,修订之处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是校勘上的更精细,还是对史事解读上的更深入?希望能通过这套书,了解到更接近史实的面貌,或者在理解上有所突破。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能够接触到经过修订和优化的权威史料,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也为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确实非常精美,尤其是精装的设计,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触感也很好。书页的纸质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容易泛黄的廉价纸,印刷清晰,字迹工整,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套装全6册的规格,也意味着内容相当充实,摆在书架上也非常有气势。作为一个对历史书籍有一定追求的读者,我很看重书籍的实体感和阅读体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完全符合我对一本高质量历史读物的期望。从书的整体外观到触感,再到书页的质感和印刷,都透露出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让人觉得这绝对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著作。即使是作为摆设,也增添了书房的文化气息。

评分

总的来说,这套《旧五代史》的精装套装,给我留下的是一种厚重、权威且充满价值的印象。从装帧到内容,都体现了对历史研究的重视和对读者的尊重。我购买它的目的,是为了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探寻历史的真相,也希望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和鉴赏能力。我知道,一本好的史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思想的启迪者。我希望这套书能带给我这样的体验,让我从中获得更深刻的洞见,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和思考,融会贯通,化为己用。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窗户,而我,迫不及待想要透过这扇窗,去一探究竟。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套能够让我系统性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读物,这套《旧五代史》的套装形式,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动荡和复杂的阶段,了解这段历史,对于理解宋朝的建立及其之后的政治格局至关重要。这套精装本的六册,预计会包含非常详尽的内容,无论是人物传记、事件记述,还是制度沿革,都希望能够得到深入的阐释。我期待它能提供丰富的史料细节,让我能够更立体地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人物的挣扎与沉浮,以及时代洪流下的必然与偶然。对于历史的“大框架”之外的“小细节”,我同样充满好奇,希望能通过阅读,填补我在这段历史上的知识空白。

评分

作为一名对古典文学和历史叙事风格颇有研究的读者,我对于《旧五代史》的语言风格和叙述方式也充满了兴趣。不同于现代的白话文,古籍的文字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我希望这套点校修订本,在保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能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古朴风貌,让我在阅读时,不仅能获得历史知识,也能体会到古人叙事的逻辑和表达的艺术。是否能够体察到字里行间的细微之处,解读出作者的用意,亦或是作者在描绘事件时所流露出的情感,都是我阅读过程中非常享受的部分。我期待这套书能给我带来一种沉浸式的历史体验,让我仿佛穿越回那个年代,亲身感受历史的脉搏。

评分

印刷精美,内容自不待言。经典值得收藏。

评分

书内容很赞,解析部分旁征博引。

评分

买书是一种病,买的多看的少,又是一个坑啊。

评分

不错的书,快递师傅辛苦了。

评分

品类日果然划算,满减+优惠券,买了一堆的书才257。说回史记,这套点校版心水了好久,终于入手。品质真的没话说,包装也给力,毫无破损。唯一有点可惜,已经是4印的了。

评分

非常值得看的一本书,物流非常快。

评分

不错的书,快递师傅辛苦了。

评分

趁着618活动入手了这套新五代史,作为二十四史中唯一一部由私人编撰的史书,新五代史由一代文豪欧阳修编撰,文学性不消多说,但相比旧五代史,因其多采用春秋笔法而遭人诟病。同样是精装布脊,手感没得说,可惜是一版二印,没有藏书票和收藏编号,不过不影响这套煌煌巨著的收藏价值,希望自己能有毅力读完

评分

这套点校本修订版已出版六种,还差一个就收齐了。质量很好,很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