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美术史/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示范教材》叙述风格上,坚持在知识无误的前提下,允许对美术史有适当的评析与阐释。
每位编写者各有专长,他们结合长期的研究与教学的心得,对美术史的发展脉络与客观知识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与阐释,以期提供比一般的简要美术通史更为深入的内容,也因此采纳了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以增加内容深度。同时保留了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适当尊重编写者对美术史的差异性理解。如明清一段的“从‘扬州八怪’到海上画派”,虽然篇幅不长,却从画家组织方式、创作风格、创作内涵与功能三个层面剖析了二者的差异与演进。近代一段写“中西融合”这一线索,简要追溯至明末的“西画初渐”,而不局限于晚清,以此保证线索的完整性。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早期生活与礼仪美术:史前至殷商
第一节 美术的萌芽
第二节 早期制陶工艺
第三节 早期玉石
第四节 夏商青铜器
第二章 宗法制的礼仪美术:周至汉
第一节 宗法制度及其礼教艺术
第二节 周朝青铜器
第三节 周朝玉器
第四节 秦汉雕塑
第五节 楚汉漆器
第六节 汉代绘画
第三章 士族与宗教的美术:魏晋南北朝
第一节 书画的自觉——魏晋美术
第二节 “传神”与“六法”影响下的南朝美术
第三节 北朝佛教美术的兴盛
第四章 士大夫文人的美术:隋唐至宋元
第一节 宫廷士大夫及其绘画
第二节 水墨画的成熟与兴盛
第三节 文人绘画的观念与“墨戏”
第四节 文人失路与元代山水画
第五节 绘画史鉴的开创
第六节 士大夫文人书法艺术的再度
辉煌
第七节 中国化的佛教美术
第五章 市民文人的美术:明清
第一节 明清绘画流派与市民趣味
第二节 明代宫廷绘画与浙派
第三节 吴门画派的世俗文人趣味
第四节 晚明绘画潮流
第五节 “四王”与雅正画风
第六节 “四僧”与野逸画风
第七节 清代金石学与书法
第八节 从“扬州八怪”到海上画派
第九节 明清书画鉴藏与艺术市场
第十节 明清园林与生活器物
第六章 变革与开放的美术:晚清以来
第一节 晚清变局与“美术革命”
第二节 中西融合
第三节 对传统的发展
第四节 为民众的、为政治的美术
第五节 先锋探索与当代美术
精彩书摘
《中国美术史/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示范教材》:
距今一万年到八千年期间,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出现了陶器。陶器的发明,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新篇章,是新石器时代文化开始的一种标志。在这之前,人类对自然材料的工艺加工,只是改变其外在形状,而制陶则通过火的应用,使泥土改变其内在性质,形成一种崭新的生活器皿。陶器的出现,不只满足了人们物质生活的实用需求,而且体现了对美的追求。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制陶技术的民族之一,在《佚周书》中,就有“神农耕而陶”的记载。陶器的产生与农耕的出现是紧密相关的。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人们开始了定居生活,从而为人们从事原始手工制品、陶器制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陶器最初始于何时,至今尚不清楚。我国现存最早的陶器残片出土于南方地区的一些洞穴遗址中,根据碳—14测定,其年代距今9000~10000年左右。
陶器不同于岩画、洞窟艺术、人体装饰等史前艺术,它与先民的日常生活和日常情感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既是日用品,又是艺术品: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是最早将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较完美结合的器物类型。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发现,陶器的发明可以说是日常生活的现实需要。当时陶器广泛用作饮食器具,如取水器(尖底瓶等)、贮水器(各种坛、瓮、罐等)、炊烹器(釜等)、饮食器(豆、杯、爵、觞、盘等)、贮藏器(缸、坛、瓮、罐等)等,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环境恶劣,陶器还是仅被作为一种力所能及的生产工具,其中使用最多的当属陶鱼漂和陶纺轮。由于质地较脆,陶器作为生产工具的现象并不是很广泛。
……
中国美术史/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示范教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美术史/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美术学专业示范教材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