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朋友劝我写一部中国公文史。思忖良久,难以动笔。我担心,一部专门史,只会在公文专家中浏览,很难引起公文写作者以至文学爱好者的兴趣。于是,想到了写一部公文名篇导读之类的书,使读者通过公文欣赏,从依次出现的名篇流、名笔流、治国理念流的叠加中,透视出一幅中国公文的演进图谱,一篇中国公文的信息索引,一帧才俊辈出的“鸿笔”“群像”这种见文、见人、见绩效的公文赏析,比静态的公文史,可读性也许好一些。
作者简介
苗枫林(1931.10.27~2013.01.12),男.汉族.原名苗丰麟,笔名林泉,山东省威海市人,相当大专学历。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第八届人民代衰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山东省委原常委,第五届山东省委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公文学学科奠基人和中国公文写作研究会创始人。2013年1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内页插图
目录
秦汉公文
1 谏逐客书
2 论楚汉得失疏
3 数项羽十罪
4 请都关中议
5 奏论淮南王长罪
6 治安策
7 论贵粟疏
8 求赎父刑书
9 谏吴王书
10 求茂材异等诏
11 谏起上林苑疏
12 报任安书
13 上变事
14 论神怪疏
15 自陈疏
16 谏信谶薄赏疏
17 请归疏
18 为兄超请归疏
19 黜图谶疏
20 政平吏良疏
21 驳察举限年议
22 谏曹操取徐州
23 呈《汉仪》疏
24 止肉刑议
魏晋公文
……
隋唐公文
宋元公文
明清公文
近现代公文
参考文献
跋
精彩书摘
开篇第一段,是以木之长、流之远,比对国家由德至治的关联,说明国家不以德治,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求流长”一样,是不可以的。
第二段,破解历代“元首”善始者繁、克终者寡的原因,或者说,破解元首多不能善始善终的原因。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作者总结和提炼出的只有两件颇为普通的东西,即忧患意识、竭诚待人未能由始至终。结论是:人民可以载舟,也可覆舟,“可畏惟人”!
第三段,为主述部分。正因为上述原因,“元首”要养成十大思虑模式。每一思虑模式,采用动机一思虑一目的形成的三连锁,加以排比,严整深邃,发人省悟。人们希望动机与目的一致,其实两者之间常常并不一致,这就看关键的思虑一环是否正确,正如文中开列,诸如“思知足”、“思知止”、“思谦冲”、“思江海”、“思三驱”、“思慎始”、“思虚心”、“思正身”、“思无因喜”、“思无因怒”,都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思虑走向。更可贵的是,篇尾处作者讲了一番“元首”思虑的辩证法,即以主动的“十思”,免去被动的“劳神苦思”。这也是所有担负领导责任者应当懂得的哲理。
《论君子小人疏》,也是魏征所上二百余奏中的名篇。在奏疏主段,魏征直指太宗在“近君子,远小人”上存有缺陷:好善不择人,疾恶未远佞,出言无隐。太宗新登帝位,很要颜面,这些指摘,颇为触及灵魂,但谁要太宗偏偏拜了这个“知无不言”的谏议大夫?他也就只好硬着头皮听下去。疏文接下指出:君王“闻善或疑”,“闻恶必信”,这种看起来是接受信息的心理倾向,但作为领导者,这种习惯性就会诱使“小人之道长”,“君子之道消”。因为君子以扬善为风,小人以告讦为营。爱听“小报告”,宠信告密者,必使国家告讦风起,长奸邪,乱视听,使人君不知所信,臣下不得相安,君臣失序,国家何以求治?何况,“情在告讦,好言朋党”这种人情世俗,往往成为“清浊共流,善恶无别”的本源。可知,“朋党”自古就被人先掩其善恶之界,将“同德”、“朋党”混淆,从而使朝中官员交往失矩。什么是朋党?“以善相成谓之同德,以恶相济谓之朋党”。首先要从善恶上加以区分。因为以“朋党”加之,则“事无可信”,而以诚直视之,则“言皆可取”。帝王要以先哲为鉴,“进善黜恶”。
历史记载,《论君子小人疏》上,太宗亲览,手诏褒扬,以为《疏》中“前后讽谕,皆切至之意”,称赞魏征是航行中不可缺少的舟辑,调味中不可缺少的盐梅,赐绢300匹。
魏征一生谨慎,从无“朋党”之嫌。谁曾料知,他生前密荐中书侍郎札正伦、吏部尚书侯君集有宰相之材,在他身后却发生了杜罪、侯诛事件,太宗始疑当年辩说朋党的魏征也有朋党。
……
前言/序言
朋友劝我写一部中国公文史。思忖良久,难以动笔。我担心,一部专门史,只会在公文专家中浏览,很难引起公文写作者以至文学爱好者的兴趣。于是,想到了写一部公文名篇导读之类的书,使读者通过公文欣赏,从依次出现的名篇流、名笔流、治国理念流的叠加中,透视出一幅中国公文的演进图谱,一篇中国公文的信息索引,一帧才俊辈出的”鸿笔“群像。这种见文、见人、见绩效的公文赏析,比静态的公文史,可读性也许好一些。
公文,指公务文书。汉代荀悦所著《汉纪·武帝纪一》中有:”苞苴盈于门庭,聘问交于道路,书记繁于公文,私务重于官事。“这里就把公务文书与私务书札分得一清二楚。《三国志·魏志·赵俨传》中有:”辄白曹公公文下郡,绵绢悉以还民。“这里的公文,是专指下行公务文书而言。不过,在几千年的历史沿革中,公文名称多有变迁,诸如公牍、公牒、文翰、文牒、文札、文书、文牍、案牍之称,不一而足。宋时,曾因公文限用安徽所产剡溪宣纸书写,公文一时俗称”剡牍“。公文在”大文学“家族中,早已受到特别的眷顾,如将公文冠以”群言之祖“、”经国之枢机“的头衔,把公文写作者视为”志深而笔长“,有”一朝综文,千年凝锦“的称许。由于公文不同于文学艺术作品,它的功能定位于社会治理,更接近人类使用文字的原点。不过,在我读过的多部文学史中,却难得对公文这个文学主脉的描述和论说。因为在现代人眼中的文学,已非魏晋以前的广义文学范畴,而步入欣赏文学走廊。
中国公文学研究:中国公文名篇赏析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国公文学研究:中国公文名篇赏析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