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学家一生中最深刻的思想独白
再现学者成长道路上的坦诚与坚定
《汉译经典:行动的哲学》是德国哲学家费希特的书信选,收录了作者一生中三个不同阶段的各种书信。读者能够从这里观察到费希特一生奋斗进取的历程,感知他哲学思想逐渐成熟的脉络。他曾主动拜访康德,结下深厚的师徒情谊;他与诗人克罗普斯托克的侄女结为夫妻,相伴终生;他在法军占领下的柏林街头慷慨演讲,鼓舞德意志民族的爱国激情,抵抗拿破仑的入侵。费希特曾说,他的哲学要把人们从桎梏中解放出来,“行动!行动!这就是我们生存的目的。”这句自白,堪称解读费希特学术生涯的隽语。
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1762—1814),德国著名哲学家。早年出身贫寒,通过资助在耶拿和莱比锡大学研读哲学;后结识康德,并通过对康德哲学的研究成为知名哲学家,曾任柏林大学校长。费希特个性鲜明,终生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他开创了带有其个人标记的知识学,精湛地阐释了“自我意识”,被视为连接康德和黑格尔哲学之间的重要人物。
我喜欢的是费希特本人 呵呵
评分1 本地分
评分我喜欢的是费希特本人 呵呵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行动的哲学自由教育在于聆听最伟大的心智之间的对话。但这里我们遇到一个巨大的困难,及,这种对话不会在没有我们的帮助的情况下发生——事实上我们必须促成那种对话。最伟大的心智说出的是独白。我们必须把他们的独白转变为一种对话,把他们的“肩并肩/并排”转变为“一起”。最伟大的心智甚至在写作对话的时候说出的也是独白。在我们考察柏拉图对话的时候,我们观察到,在最高级的心智之间从来没有过对话:所有的柏拉图对话都是一个更高级的人和低于他的人之间的对话。柏拉图显然感觉到,一个人不可能写作两个最高级的人之间的对话。因此我们必须做某些最伟大的心智所不能做的事情。让我们直面这个困难——一个如此巨大以至于看起来把自由教育宣告为一桩荒唐事的困难。由于最伟大的心智在最重要的问题上相互抵触,故而,他们迫使我们裁判他们的独白;我们不能相信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说的话。另一方面,我们也只能注意到这点,即我们的能力不足以成为裁判。
评分《思索》后记/ 7
评分◎ 重构康德政治哲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