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理学道统的思想世界》指出宋明理学并没有局限在内在的精神体验之中,而是展开于广阔而具体的家、国、天下、社会历史与政治视野之中。《理学道统的思想世界》通过梳理朱子道统论的思想史脉络,并在以礼化俗的历史视野中勾勒出理学家在回应时代难题时所涉及的多层内涵:礼与俗、三代之治、性命之学建构、封建与郡县、宗法与宗族建设等,这些共同构成了理学道统论的思想世界。由此说明,理学家以十六字心法诠释儒家道统,是对于宏观的社会政治难题的理想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陈畅,男,1978年生于广东梅县。1996-2007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先后获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7-2009年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思想、儒学、宋元明清哲学。著有《刘宗周慎独哲学研究》(即出),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目录
序
导论 宋明理学道统论及其思想世界
第一节 问题意识
第二节 回向三代之治与理学道统论的诞生
第三节 研究方法、路径与结构
上篇
第一章 家礼与道统
——以管志道、刘宗周的家礼实践为例
第一节 治教、礼俗与理学道统
第二节 重建世家与以礼化俗:晚明士人的三代之治图景
第三节 道器不二与家礼的哲学形式:家庙礼仪中的道统
第四节 余论:道统与政治
第二章 心学与道统
第一节 虚实之辨与宋明理学
第二节 现代理学研究范式之限制:以牟宗三为例
第三节 心的实践场域与感应机制
第四节 结语
第三章 《明儒学案》中的宗传与道统
——论《明儒学案》的著述性质
第一节 “宗传”:共同体建构
第二节 “道统”:对抽象之体的消解
第三节 《明儒学案》:性质再检讨
第四节 结语
第四章 《明儒学案》的道统论话语建构
第一节 从《师说》看《明儒学案》著述目标
第二节 一本万殊话语结构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从《东林学案》看《明儒学案》话语策略
第四节 结语
第五章 道统话语中的开显与遮蔽
——以孙慎行著作版本问题及《明儒学案》话语中的
孙慎行为中心
第一节 孙慎行文献的节录本问题
第二节 《明儒学案》话语中的孙慎行
第三节 结语
下篇
第六章 慎独
——论阳明学派慎独工夫转向及其哲学意义
第一节 “独知”说:朱子、阳明论慎独工夫
第二节 独知非良,抑或无有不良:阳明后学工夫困境
第三节 以“自”(气)取代“知”:刘宗周的慎独诠释转向
第四节 余论:“以自解独”的思想效应
第七章 研几
——以朱子、白沙、阳明后学、刘宗周为线索
第一节 朱子论几:严防“认欲为理
第二节 白沙论几:静中养出生生活泼的宇宙
第三节 中年期刘宗周对白沙端倪说的批评及其困境
第四节 阳明后学论几:中和分歧及其辩难困局
第五节 晚年期刘宗周论几:存发一几、中和-理的解决方案
第六节 余论
第八章 格物
——论蕺山学派格物思想的哲学义蕴
第一节 物是至善无恶:阳明学派心体自然之争的解决途径
第二节 主宰即在流行之中:物至善说的哲学结构
第三节 儒者之学经纬天地:蕺山学派格物学说之转型
第四节 结语
第九章 气质之性说
——刘宗周思想与气论哲学的创造转化
第一节 对气一元论的几种批判性质疑
第二节 以喜怒哀乐说为切人点的理论范式转变
第三节 喜怒哀乐说的道德创造性模型
第四节 气质之性说义疏
第五节 几点评论
第十章 性理与救世
——唐文治论慎独工夫原型及其思想史意义
第一节 慎独所以养神而事天
第二节 显隐视域中的慎独诠释
第三节 思几以合内外之道
第四节 结论
附录一 “性善”:指引抑或实体?
——陈确思想略论
第一节 性论之辨
——“性善之教”两种诠释进路的冲突
第二节 知行之辨
——围绕《大学》展开的工夫论批判
第三节 小结
附录二 气学传统及早期启蒙思潮
——六十年来中国大陆的宋元明清气学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理学道统的思想世界》:
这篇文字彻底展现了刘宗周对如何安顿欲望主体的精妙构想。他的论述从天地人物共有的“生气”(生机)出发,“生气”是贯通主客观界、主导事物变化的造化力量,蕴涵着无穷的活力。人独具将“生气”“宅于虚”的能力(思、虑、觉、识、想、意、念、志,就是这种能力在多层面的体现),故而在天地万物之中是“生而最灵者”。而“心”既是“生气”在人身上的体现,也是(人)“生气”之主宰。生机呈现自身的方式总是自然而不可遏止、生生不息,刘宗周称之为“欲”。需要注意的是,刘宗周所说的“欲”不是朱子学视野中违背天理的情欲之作为,也不是阳明学视野中弛缓良知的明觉性、使良知的判断迟钝的因素,而是纯粹生命力的展现。“欲”的展现(实现)必然是实践性的,它必须在与外在天地自然人物打交道的实践中获得自我展现(或自我满足)。从结果上来看,“欲”的自我满足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过分张扬、侵犯外物的自我中心状态;二是由于展现不足或受到外在限制而处于被压制状态;三是与外物和谐一致、协调共处状态。刘宗周把前两者称为“过”(程度过分者为“恶”)与“不及”,而第三种则为“无过不及”、恰到好处。而“理”就是“欲”在自我延展过程中所展现的“恰到好处”“无过不及”者。刘宗周把“理”之生成描述为一个动态平衡过程,“理”不是由诸种“过”“不及”辩证而成的利益权衡之产物,而是通贯天地自然万物的整体性“生气”之条理中的一个环节,在价值等级上具有客观、超越意义。刘宗周用“性”来表述这种客观、超越意义:“生而有此理之谓性”,“生而有”是指本然、自然而言。由此,传统的“心”“理”“性”等概念都在“欲”(生气)之论述脉络中得到了新的安顿。
由上可见,刘宗周的论述展现了一个流动的、活泼泼的生命力结构,寓意着刘宗周力图实现学术与社会历史现实的彻底结合,以生生日新的道德实践救世的理想。刘宗周的“欲”论述提升了日常情、欲的层次,情、欲不再是被贬抑的对象,而是绝对价值呈现自身的方式。由此可见刘宗周思想基本性格的表现之一:以具体日常、活泼泼的情感生活与行事为基石,在肯认人的自然一本然性、人的个体存在及其活泼性的前提下处理公共性与统一性(理)问题。例如在刘宗周的论说当中,人类价值体系当中不同等级的价值存在(理、过、恶;喜怒哀乐与七情)都在“欲”(生机)这一“平台”(“场所”)中展现,理与过恶、喜怒哀乐与七情之间只是生命力的展现之“过”“不及”与“恰到好处”之差异,而不是非黑即白、截然对立的关系。这种价值体系的结构方式将培育出无限广大之心量以包容污秽与美好并存的大干世界,并在此基础上自然生发出强盛的心力和无限的责任感来应对和转化(救治)千变万化、破碎的现实世界。刘宗周对待“流寇”问题的态度,就是这一价值观念的鲜明展现:“流寇之为中原毒也,原其初朝廷赤子也。
……
前言/序言
陈畅君是中山大学冯达文先生的高足,2007年博士毕业后,进入敝校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从事为期两年的博士后研究,我担任他在站期间的合作导师。今年十月份在贵阳孔学堂出席第十二届当代新儒学国际会议期间,陈畅君告知其博士后出站报告经增补、修订之后,将定名为《理学道统的思想世界》出版,并乞序于余。我指导过陈畅君的博士后出站报告,了解他的为人、为学,并在阅读完《理学道统的思想世界》书稿之后,深感该书是一部有大视野、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的著作。作序之事,于公于私皆盛情难却,便欣然同意。
理学是宋代以降影响我国思想文化、社会政治最为深远的学问形态。自明清鼎革以来,理学以其“内向”之特质备受诟病,清儒颜元“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之语更是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不少学者对理学仍有根深蒂固的偏见,认为宋明理学是一种内向的学问,无涉于经世致用。陈畅君这部著作有感于此,但他并不满足于简单回应;而是以其敏锐的问题意识,深入辨析理学与宋明时代政教秩序建构之间的一体机制,还原理学的思想史面貌。
余英时先生《朱熹的历史世界》的研究指出,理学的兴起与宋代士大夫回向三代之治的政治理想密切相关。本书继此进一步指出,如何在平民化的郡县制时代重建源自封建制(贵族制)的礼乐生活,是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家思考的核心。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包括通过梳理朱子道统论的思想史脉络、借助以礼化俗的视野分析理学家的家礼实践、梳理《明儒学案》中的政教议题、考察理学诸家公共性(神圣性)的不同建构方式等,探讨理学家群体对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难题的总体思考以及解决方案。由此,本书所呈现的宋明理学,不是现代人眼中局限于“微观内在”的哲学形上学,而是因应宋明时代政教难题而兴起并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运动与衬=会政治、文化塑造运动。
在我看来,本书的主要成就可从三个方面加以概括。
第一,本书指出宋明理学并没有局限在内在的精神体验之中,而是展开于广阔而具体的家、国、天下、社会历史与政治视野之中。本书通过梳理朱子道统论的思想史脉络,并在以礼化俗的历史视野中勾勒出理学家在回应时代难题时所涉及的多层内涵:礼与俗、三代之治、性命之学建构、封建与郡县、宗法与宗族建设等,这些共同构成了理学道统论的思想世界。由此说明,理学家以十六字心法诠释儒家道统,是对于宏观的社会政治难题的理想解决方案。
理学道统的思想世界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理学道统的思想世界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评分
☆☆☆☆☆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
很不错的书,除了立马就买了
评分
☆☆☆☆☆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
很不错的书,除了立马就买了
评分
☆☆☆☆☆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
很不错的书,除了立马就买了
评分
☆☆☆☆☆
很不错的书,除了立马就买了
评分
☆☆☆☆☆
很不错的书,除了立马就买了
评分
☆☆☆☆☆
很不错的书,除了立马就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