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诚法师文集系列04:佛法与人生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学诚法师文集系列04:佛法与人生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学诚法师文集系列04:佛法与人生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学诚法师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15

商品介绍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ISBN:9787512508071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126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字数:1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学诚法师文集系列04:佛法与人生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书籍





书籍描述

编辑推荐

  

  推荐1: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莆田广化寺、扶风法门寺、北京龙泉寺方丈,《法音》杂志主编——学诚法师第一部专业的开示文集,在佛教信众心目中威望极高。一代高僧与您面对面谈如何对治烦恼与亲近善知识、善友。
  推荐2:
  内容通俗易懂,僧众皆宜。既有佛法的教理教义,又有结合现世生活的诸多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佛法诠释,将深奥庄严的佛学智慧化作口耳相传的浅显妙语,娓娓道来,十分亲切。
  学诚法师始终以一颗慈悲佛心为芸芸众生指引道路,召唤佛教徒与所有困惑迷茫的人,认清世间的过患,远离恶友、恶法,多亲近善知识、善友。
  推荐3:
  首部写给僧众的一套充满法喜的学佛修行指南。借助佛法的力量自觉发愿承担,开启智慧、通达、慈悲的人生。打开本书,沐浴“具幸福能量寺庙”龙泉寺的佛法智慧,拈花问佛,洞察世事,从凡夫通往佛地。

内容简介

  

  《学诚法师文集系列 04:佛法与人生》是学诚法师文集系列的第四本。学诚法师开示说:佛法能让人们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能“破迷惑、破无明,启发我们内心的自性光明”。我们要在各种境界的历练下不断地学习成长,不断地增长我们的慈悲、智慧和能力。
  本书如同一位传递佛教智慧的使者,希望能够帮助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奋斗的年轻人、渴望修身养性的中老年人,开启内在智慧和慈悲,重拾一份热切的时代责任感,过上吉祥、喜乐、幸福、圆满的人生。
  

作者简介

  学诚法师,俗名傅瑞林,1966年出生,福建仙游人。1982年于莆田广化寺定海长老座下剃度,并依止圆拙老法师修学。1991年于中国佛学院获硕士学位。2007年获授泰国朱拉隆功佛教大学教育行政学荣誉博士学位。2010年获孟加拉国阿底峡大师和平金奖。现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央机关青联副主席、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驻会会长、中国佛学院副院长、藏传佛教学衔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福建佛学院院长、福建莆田广化寺方丈、陕西扶风法门寺方丈、北京龙泉寺方丈、《法音》主编、《福建佛教》主编等职务。

目录

I 章前语/ 006
人生的苦与乐/ 008
人生的究竟意义/ 032
省思物欲过患 获得佛法真谛/ 078
II 章前语/ 120
漫谈修学佛法的重要性/ 122
明记宗旨 建立目标 不忘发心/ 144
III 章前语/ 178
时空因缘与内修外弘/ 180
团体修行 共业增上/ 235







精彩书摘

  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以智慧为指导,而发展出高端的物质文明来。现在,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越来越丰富,那么我们的人生是否也变得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快乐呢?这就很难说了。富饶的物质能让我们的身体获得一定的安乐,无止境的欲望却只能让心灵越来越干渴。如《大庄严论经》所说:“若其多欲者,诸根恒散乱,贪求无厌足,希望增苦恼。然此多欲人,常生于欲想,贪利无有极,如摩竭鱼口。”(卷第二)《十住毗婆沙论》说:“若不知足者,设得满世间财物,意犹不足。”(卷第二)即使我们物质方面的生活应有尽有,但是如果精神生活很空虚、精神食粮很匮乏、精神信仰很迷茫的话,那么人还是会觉得生活得无可奈何,感到痛苦和郁闷。尤其是当我们面临老、病、死的痛苦时,物质更是显得那样苍白无力,对我们保持身心快乐起不了丝毫帮助。
  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两位居士朋友。第一个人得了癌症,接受化疗住了一年医院,但病情还是没有好转。我就劝诫他说:“既然生了这个病,目前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治疗,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那么你就应该学会去坦然地面对,让自己内心放松,不要老把这个病放在心里,否则病还会加重。”他接受了劝告,慢慢地,人的心态逐渐平静下来,生病带来的痛苦就随之减少了很多。
  试想我们一旦听到自己得了绝症,一般都很不容易、也很不愿意去接受这个事实。这样肉体上的痛苦再加上精神上的折磨,就会苦上加苦。而接受这个事实不等于人就会死得快,其实病情反而会因为心情放松而好转。
  后来,又有一天我见到他的时候,他显得非常不高兴,情绪波动得很厉害,原来是因为他前几天丢了一块很昂贵的手表。其实仔细想一想,手表与治病有什么关系呢?很显然,生命比手表重要,如果生命失去了,手表也不再属于自己;即使活着,手表的价值也只是看时间而已。但我们往往会认为,这个手表很值钱,丢了手表,就是丢了很多钱,心里不容易接受这个事实。
  所以我们有时候丢了东西后,心情会变得不愉快,其实并不在于这个东西本身有多么重要,只是内心中的观念不容易转变。仔细观察,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常常如此,一些很小的事情就会让我们心里很痛苦。丢了东西,心里会很难受;在工作单位跟别人产生矛盾、纠纷,物质分配不均等等,就更不容易接受。一位得了绝症的病人,丢了一块手表,心里还过不去,这就是人生处于无明状态的表现。如《成实论》说:“以贪著此少利事故,亡失大利。智者不应贪著小事以妨大利。”(卷第十)
  我接触的第二个朋友也是生了大病。我告诉他:“你只要天天念阿弥陀佛,就能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比较听劝,每天没事就静静地念佛,念了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一年……最后他的病也一天天好了起来。这固然有佛菩萨加持的力量,也跟他内心放得开、心情舒畅、情绪快乐有很大的关系。人一旦有了乐观的精神,那么整个人体的细胞、神经也都会发生变化,好的细胞越来越多,坏的细胞越来越少,生命的力量也越来越强,身心状态就会大大改善。正如《般泥洹经》中说:“又欲近道,当有四喜,宜善念行:一曰念佛,意喜不离。二曰念法,意喜不离。三曰念众,意喜不离。四曰念戒,意喜不离。念此四喜,必令具足,而自了见,当望正度,求解身要,可以除断地狱、畜生、鬼神之道。”(卷第一)
  面对痛苦时,我们内心的观念、心态都是非常重要的,正确地观待自己所面对的一切,是我们的人生获得快乐的关键所在。
  人际相处有智慧,亲睦和谐乐人生
  人生的苦乐,除了身心状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人际关系如何。亲人与朋友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难相信一个与亲友有矛盾的人会感到快乐。
  (一)家庭伦理孝为本,一视同仁勿分别
  在家庭里,存在父母、夫妻、兄弟姐妹、子女等关系。
  一般而言,父母对子女都非常牵挂、爱护,但是子女对父母则很难有如同父母对子女的那种心情,甚至现在很多人都处理不好与父母的关系,许多家庭矛盾和纠纷由此产生。不孝顺的家庭就会产生不和谐的问题。现在社会上的问题,很多都是由不孝顺父母演化出来的。有些人认为,父母退休以后,在社会、在家里似乎没什么作用,既不赚钱,头脑也过时,又喜欢管闲事,身体不好还需要人照顾……这些观念都是非常错误的!其实,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不孝顺父母就是折磨自己,这就是家庭伦理道德的涵义。佛法讲因果,如果自己对父母不孝顺,那么儿女看到你对自己父母不孝顺,以后对你也同样不孝顺。我们应当时时感念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心怀报恩之想,像对待子女一样对待父母,才是做人的根本、快乐的根本。如《正法念处经》中说:“知恩报故,一切亲友悉皆坚固;以功德故,一切怨家犹如亲友。若人少恩,常念不忘。知恩报恩,得大功德。”(卷第六十三)
  再比如,有时家庭里夫妻双方处理不好与彼此父母的关系,也非常容易闹矛盾。若男方对女方的父母不孝顺,那么女方对男方的父母也会不孝顺,反过来也是如此。就像《十住毗婆沙论》中所讲:“行于恶业者,令他善不易,自不行善故,他则不信受。”(卷第十四)其实,只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对方的父母,便能化解这些矛盾。
  说起来很简单,但我们为什么会做不到呢?这是因为我们有分别心的缘故。我们通常对某些人会特别好,对另一些人就不那么好,这种好坏的差别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实际上,一家人衣食住行都在一起,物质生活上不会有太大差别,而是人心里有分别、有烦恼。所以外在的语言、表情和举动就让别人感觉到你对不同的家庭成员有分别之心,矛盾也就由此产生。对待彼此父母是如此,对待其他亲人,如兄弟、姐妹、子女等也是如此;如果大家都起分别心,互相比较、观过、排斥,整个家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引发许多烦恼纷争。
  找到家庭不和谐的原因之后,我们就知道该如何化解这些问题了。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努力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亲人,多换位思考,勿起分别心,这样才能减少许多矛盾,营造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与人相处贵沟通,不应排斥与自恃
  在我们与朋友、领导、同事、下属相处的过程中,要注意三条:
  第一,不要拒绝沟通。
  沟通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来取代别人的看法,而是为了缩短彼此之间认识的差距。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通过沟通,才能知道别人的看法和理由,反过来说,别人也才能够理解自己的思路。沟通是没有前提、没有条件的,是平等的,是需要的,是必要的。
  在与人互动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会沟通,自己很多很好的想法就不容易被别人领会,我们也很难准确理解别人的意思,就造成了彼此的误会,内心当中也会产生障碍。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大多是因为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善所致。《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就有这样一个故事:“能说法者欲适他方丰乐之所,能听法者欲随其去时,说法者方便诫言:‘汝虽为利欲随我往,而汝至彼,岂必遂心?宜善审思,勿后忧悔。’时听法者闻已念言:‘是彼不欲令我去相,设固随往,岂必闻法?’由此因缘不随其去,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能说法者欲往他方,所经道路旷野险难,多有贼怖、旃茶罗怖、猎师、恶兽、毒蛇等怖,能听法者欲随其往时,说法者方便诫言:‘汝今何故无事随我欲经如是诸险难处?可善审思,勿后致悔。’时听法者闻已念言:‘此应不欲令我随往,设固随往,何必闻法?’由此因缘不随其去,两不和合,不获说听、书写、受持、读诵、修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卷第三百零四)
  第二,不要排斥别人。
  我们内心不应有排斥他人的想法。因为,周围的人跟自己的生命是息息相关的,排斥别人就是排斥自己;排斥别人,自己就没有生活的空间。社会上,与别人接触时间长了,就会产生种种矛盾、隔阂、问题和障碍,大家就容易互相排斥,排斥再发展下去就是斗争。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是人们内心互相排斥所造成的。如果我们没有排斥他人的作意,这些问题自然也就没有了。如《佛说自爱经》说:“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作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轹于辙。心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形。”
  第三,不要自以为是。
  我们常常自以为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别人的想法不如自己。可是过了一个小时以后,可能觉得自己的想法也是有问题的。过了一年、两年、三年以后,甚至会觉得自己当时的想法很幼稚。过了五年、十年、二十年以后,想法变化就更大了。这都说明,我们对事情的认识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并不像自己以为的那样正确无误。
  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活在自我意识当中,不容易认识自己的对和错,需要具有丰富人生经验的人指导我们、帮助我们,才能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其实,世界上任何一件事、任何一件工作都需要经验的指导,更何况我们修行的进步和生命的提升呢?如《大智度论》说:“欲为何事故教亲近善知识?答曰:虽有好法,若无教者,行时多错。譬如虽有好药,亦须良医。”(卷第九十六)接受他人的指导,最重要的前提是我们有一颗谦虚的心。如果我们老是自以为是,就不容易接受别人的经验和帮助。
  我们往往只听自己愿意听的、喜欢听的话,不喜欢、不愿意听的话就不去听。其实有时候恰恰是那些我们不喜欢、不愿意听的话才是最需要的,才是对我们的一生有真正帮助的。古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医生开的药,虽然很苦,不喜欢吃,但这才是对健康有好处的。自己平时喜好吃的东西,反而往往是致病之因。
  因此,与人相处要学会沟通,不要排斥他人,不要自以为是。如《释氏要览》中寓言说:“过去有一婆罗门,于旷野造井,以给行人。至暮,有群野干趣井饮水。其野干主便内头汲罐中,饮已,戴起高举,扑破而去。诸小野干谏主曰:‘若树叶可用者,犹护惜之,况此利济之具,何忍坏也?’主曰:‘我但戏乐耳!’损坏既多,施者怀恨,乃作木罐用机,故头可入不可出,置于井侧,执杖屏处伺之。及暮果至,作戏如初,内头入罐,求扑不脱。婆罗门以杖打死。时空有神说偈曰:‘知识慈心语,狼戾不受谏,守顽招此祸,自丧其身命。’”(卷第二)
  ……

前言/序言


学诚法师文集系列04:佛法与人生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学诚法师文集系列04:佛法与人生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

学诚法师文集系列04:佛法与人生 pdf 下载 mobi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学诚法师文集系列04:佛法与人生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学诚法师文集系列04:佛法与人生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读者评价

评分

还在看

评分

京东正版全新京东正版全新京东正版全新京东正版全新京东正版全新

评分

不错的书籍。

评分

学诚法师的书值得去认真学习!

评分

还在看

评分

还在看

评分

东西很好!!!!!!

评分

学诚法师的书值得去认真学习!

评分

挺好的。。。。。。。。。

学诚法师文集系列04:佛法与人生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学诚法师文集系列04:佛法与人生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书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