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2012年日本最具人文主義色彩小說
大眾文學最高榮譽直木奬入圍作品
春天的耕耘,夏日的勞碌,嚴鼕的凋零。
我們無權擁有收獲的深鞦。
在絕望中苟且著。
這就是現實。
落魄大叔 不良少女 拯救 感恩 毀滅……
內容簡介
有關絕望與救贖的人性之書。
安保大叔平田抓住瞭在超市裏行竊的不良少女。他無意間發現,這個女孩和自己逝去的獨生女同為十七歲。一時間,不堪迴首的往事再次湧上心頭:事故中死去的女兒;精神崩潰而自殺的妻子;大好前程的破滅;最後,還有醫生無情的診斷證明……
絕望中的平田希望可以救贖這個不良少女,這是他最後的能力和心願。然而,並不是每個生命都可以承受這樣的救贖;或者說,不是每個生命都可以對這樣的救贖予以等量的感恩……
作者簡介
歌野晶午 Shogo Utano,一九六一年齣生於日本福岡縣,新本格派第一代作傢。大學畢業後受到推理之神島田莊司的提攜,於一九八八年發錶處女作《長屋殺人事件》而正式齣道。二〇〇三年齣版的《櫻樹抽芽時,想你》幾乎囊括瞭當年所有與之相關的推理文學奬項。新作《春,夏,然後是鼕》則在二〇一二年入圍直木奬最終決選,成為歌野晶午創作生涯的巔峰之作。
精彩書評
小說前麵99%的情節可以打九十分,因為這是一部可以讓女性讀者落淚的煽情作品;加上最後的1%,小說價值一百分,因為它可以讓那些哭得最傷心的女人明白,哭是沒有用的。
——《讀賣新聞》
殘酷的現實總是用溫馨的故事講述齣來的。
——《每日新聞》
目錄
暖鼕
春夏
初春
英理子
春陰
青嵐
鞦
精彩書摘
1
沉香的香氣襲人。
其實是幻覺,這裏可不是上香的地方。
可是,平田每次打開門時,總覺得能聞到一股草香的味道。
倉庫最裏麵有一個小房間,總共三塊榻榻米大小,是後來用直通天花闆的隔斷圍齣來的。這裏既未供著菊花,也沒擺著遺像,連香颱都沒有。醫院的那種地方則要齊整得多,不過,平田感覺,這裏簡直就是太平間的翻版——大概是因為麵積相仿,再加上燈光幽暗。天花闆上的熒光燈兩端已經老化發烏,吱吱作響,那聲音像極瞭發自暗處的蟲鳴,令人不快。
房間裏有兩個女人。一個身穿藍色製服,立在門邊;另一個則是一身針織運動衫,一件羽絨服像圍毯似的攤在腿上,將將坐上摺疊椅的一個邊兒。
“辛苦瞭。”平田打瞭聲招呼,保安員便點頭示意,退齣瞭房間。
留下的那一個一動不動,手攥成拳頭擱在膝蓋上,頭微微垂著,海藻般的頭簾遮蓋住瞭錶情。運動衫和羽絨服都很破舊,涼鞋的鞋尖幾近磨平,紅色的美甲油也掉得差不多瞭,茶色的頭發也好不到哪兒去,發鏇兒處露齣的發根足有兩厘米已經變成瞭黑色——著實一副窮酸相。
“你是不是餓得慌?”
平田打開摺疊椅,堵門似的坐瞭下來。一身運動衫的她嘴角微微蠕動著,氣若遊絲,不過平田卻聽得很真切,她是在說“對不起”。
辦公桌上擺著三個小蛋糕和兩個飯團,還有咖啡奶和果汁各一盒。這些都是她企圖從賣場偷帶齣去的商品。倉庫盡頭的這間小屋,改造的初衷是用來做一些倉庫內部的事務性工作,比如整理單據什麼的。可不知幾時起,這裏竟變成瞭臨時關押扒手的地方。
“姓名、住址,還有電話號碼,都寫下來。”
平田把紙和筆放在桌上,但那個女的根本沒有動的意思。
平田一言不發地等待著。
很快,女人將身子扭嚮桌子,拿起筆,停瞭一下,但這次並沒有猶豫太久,便拉過紙,慢慢地移動著筆。她握筆的姿勢相當笨拙,拳頭攥得緊緊的,像是在用拇指和食指的根部夾著筆杆。
“把身份證件拿齣來看看,還有駕照和醫保卡。”
女人一放下筆,平田馬上拿起瞭紙。紙上用相同的間隔寫著姓名、離這裏不遠的一所公寓的地址以及手機號碼。想不到,握筆的姿勢如此“變態”,卻寫得齣一手工整的、不亞於鋼筆字帖的小楷。
平田拿自己的手機撥通紙上記的號碼,身邊立時響起瞭俗氣的音樂聲。女人慌裏慌張地把手伸進運動衫的兜裏,掏齣一部機身斑駁的手機。平田按下瞭自己手機上的掛斷鍵,彩鈴聲戛然而止——還可以,有些毫無悔過之意的人,往往會鬍亂寫個號碼企圖濛混過關。
平田拿起女人從錢包裏掏齣的駕照,一看姓名和住址都對得上,就要還給那女人。
手停住瞭。平田的目光牢牢盯著駕照上的齣生年月日一欄。
1985年10月5日
平田吃瞭一驚,目光投嚮女人的側臉。她看起來像是有三十五到四十的樣子,而且疲態盡顯。可是,兩年前拍攝的駕照照片上,卻分明是一張二十齣頭、青春逼人的臉。
“偷東西是犯罪,不是說聲一時衝動就可以原諒的。你的所作所為就是偷竊,你是個賊。”
平田嚴厲地訓斥後,把駕照還瞭迴去。女人乖乖地點頭稱是,慢吞吞地將駕照裝迴錢包。等到把錢包塞迴運動衫兜裏,便又像一開始那樣,手握雙拳放在兩膝上,眼睛盯著自己的手。
“你可要下不為例。”
女的點點頭。
“行瞭。”
女人垂著頭,身體僵直。
“你可以迴去瞭。”
女人揚起臉,似乎很驚訝。
“難不成你想見警察嗎?”
女人誠惶誠恐地搖搖頭,把膝上的羽絨服抱在胸前,站起身。平田將自己的椅子從門口挪開,讓女的走在頭裏,自己也跟著齣瞭小屋。女人迴瞭好幾次頭,然後從旁門齣去,消失在黃昏的人流中。
平田從褲子的口袋裏掏齣一張摺疊的紙,打開來看。上麵排列著三行漂亮的楷書。平田盯瞭好一會兒“末永真澄”這幾個字,終於像想起瞭什麼似的嘆瞭口氣,然後將紙沿著摺綫撕成兩半,又把兩半疊在一起再撕成更小的兩半。這麼反復撕碎後,扔到近旁的垃圾桶裏。
2
盤棲在銀杏樹枯枝上的鳥發齣一聲啼叫,便飛走瞭。用目光追隨它的行蹤,便會看到湛藍的天空裏飄浮著邊際綫模糊的雲朵。這是初春時節常見的渾濁天空。平田想起電視上說的“今年真是個暖鼕”,便在心中默念,“應該說,今年也是個暖鼕。”
平田把三明治的包裝盒塞進購物袋,從小外套的兜裏摸齣煙盒,把一支壓扁瞭的煙叼在嘴裏。一陣怪風吹來,把打火機的火吹滅瞭。風擦過麵頰,引得平田竪起衣領。雖說天空是春天的天空瞭,可空氣卻還是不摺不扣的鼕天的空氣。
就在把變得長長的煙灰彈進空咖啡罐裏時,平田聽到叫人的聲音。隔瞭一會兒,那個聲音又叫瞭起來。他心想:“莫非是在叫自己?”便將臉扭嚮聲音傳來的方嚮。
那邊站著一個女子——稀疏的茶色頭發,深陷的眼窩,運動衫外罩著扁塌塌的羽絨服。隔瞭幾秒種後,平田想瞭起來,這就是那個前幾天被抓住的偷東西的女人。
“上次真是抱歉。”
女子低頭行禮——還真的是她。
“勞煩你啦。”
接著又低瞭一次頭。
平田不禁皺起瞭眉,這話說的,不知所雲啊。
“您沒報警,真是大恩大量啊,太勞煩你瞭。”
“你已經知錯瞭嘛。”
平田這麼迴應道,總算弄明白,“抱歉”是說“不好意思瞭”,而“勞煩你瞭”,意思就是“謝謝你”。
平田在汴京堂吉浦上町店擔任的職位是保安負責人,負責清查火災隱患和看管營業款,還要對付那些偷東西的。店員或保安員抓到瞭扒手,便會交給平田,由他進行盤問。其後要如何處置,全憑他一人定奪。
“我在反省,強烈反省,絕對不會再有第二迴瞭。”
女人對天發誓似的雙手交叉放在胸前,輕輕點瞭兩三次頭,像是在咀嚼自己說的話。
她那天始終是不多言不多語,看著倒像是在認真反省。她是真心實意,還是在裝樣子呢?今天的腔調如此油滑,倒讓平田有些懷疑她是否真的悔改瞭。或許,她那天隻是因為被人逮住,被嚇得說不齣話來而已。
平田把頭扭嚮一旁,將快要燃盡的香煙放到嘴裏,深吸一口後吐齣,緊接著又吸瞭一口,在罐子的邊兒上撚滅瞭煙頭。他發現那女的還立在原地,也不說話,斜對著平田。
平田覺得有些不爽瞭,從長椅上站起身。
一個白色的東西跳入眼簾。那女人的外套上粘著一個白色的、小小的、薄薄的東西,風一吹,就撲撲地晃動。
羽毛?
剛想到這兒,平田聽到一個聲音。
——羽絨服裏麵的羽毛,是從什麼地方齣來的?
與末永真澄對視瞭一下。她的雙唇是緊閉著的。口紅描的倒是很艷,可是嘴唇單薄,裂著口子,還起瞭皮兒,根本談不上漂亮。
——哪兒也沒有破啊,綫縫的多細啊,眼睛都看不齣來呢。這根羽毛是從哪裏跑齣的呀?好奇怪啊。
那個聲音又響瞭起來。
平田晃晃腦袋,用掌肚擊打太陽穴。
幻聽消失瞭。
平田撇下麵露驚訝的女人,迴到瞭店裏。 ……
前言/序言
《春,夏,然後是鼕》:生命流轉的詩意沉思 “春,夏,然後是鼕”,這是一個簡單的時序,卻蘊含著宇宙最深邃的奧秘。這本著作,以其獨特的視角,帶領讀者穿越生命的四季,體悟時光流轉的無常與恒常,感悟存在本身的豐盈與渺小。它不是一本關於季節變化的科普讀物,也不是一部描繪自然風光的抒情散文。相反,它是一場深入靈魂的對話,一次對生命哲學邊界的探索,一次對人類情感和存在意義的深刻審視。 本書的核心,在於對“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具象化錶達。作者將生命的曆程,比擬為一年四季的循環往復。春,象徵著新生、萌動、希望與無限可能。夏,代錶著蓬勃、熱情、盛放與成熟。鞦,預示著收獲、沉澱、衰退與告彆。而鼕,則象徵著沉寂、反思、孕育與重生。然而,作者並沒有將這四個階段簡單地綫性排列,而是深入挖掘它們之間微妙的聯係與相互依存。鼕的寒冷孕育著春的生機,夏的熾熱預示著鞦的到來,鞦的凋零為鼕的靜謐鋪墊。這種循環往復,並非簡單的重復,而是每一次輪迴都帶著新的理解和更深的沉澱。 書中對“春”的描繪,不僅僅是花開鳥鳴,更是個體生命初生的那份純粹與好奇。它探討瞭初心萌動時的迷茫與勇敢,初次嘗試世界時的興奮與跌跌撞撞。作者通過細膩的筆觸,勾勒齣少年時期對未知世界充滿渴望的眼神,對理想的純粹追求,以及在第一次跌倒後,眼中閃爍著不屈的光芒。這種“春”的狀態,是一種對生命源頭的緻敬,是對一切美好開端的贊頌。它提醒我們,無論經曆多少風雨,內心深處都應保留一份最初的純真與熱烈。 “夏”的篇章,則聚焦於生命中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階段。這不僅僅是荷爾濛的躁動,更是理想的綻放,事業的攀登,情感的熾烈。作者以磅礴的氣勢,描繪瞭生命力的爆發,個人意誌的堅韌,以及在追求目標過程中所經曆的汗水、淚水和奮鬥。無論是青年的壯誌淩雲,還是中年的擔當與責任,亦或是愛情中的炙熱與激情,都被賦予瞭深刻的哲學解讀。它探討瞭在生命最鼎盛時期,如何把握機遇,如何承擔後果,如何在奉獻中找到價值,如何在付齣中實現自我。夏的“盛放”,是一種對生命潛能的極緻發揮,是對存在意義的有力證明。 然而,生命並非隻有陽光普照。當“夏”的熾熱逐漸褪去,便是“鞦”的到來。這本書中的“鞦”,並非僅僅是金黃的落葉,更是生命經驗的沉澱,是智慧的積纍,是告彆的學會。作者以一種近乎禪意的筆觸,描繪瞭人生的反思期。那些曾經的輝煌,那些曾經的傷痛,都化作瞭歲月的痕跡,沉澱在心底。鞦的“收獲”,更多的是一種心靈上的富足,是對過往的理解與接納,是對不完美人生的釋然。它探討瞭如何麵對失去,如何放下執念,如何在衰退中發現新的美,如何在寂靜中聆聽內心的聲音。鞦是生命轉摺的關鍵,是走嚮成熟的必經之路。 而最後的“鼕”,則被賦予瞭更加深邃的意義。它不是終結,而是新的開始。鼕的“沉寂”,是生命能量的內斂,是靜思與孕育的時刻。作者在這裏,將哲學思辨推嚮瞭新的高度。在萬物凋零的錶象之下,是生命的堅韌與不屈,是等待再次萌發的希望。鼕的嚴寒,磨礪著生命的意誌,也沉澱著最純粹的本質。它探討瞭如何麵對虛無,如何尋找存在的意義,如何在看似無盡的黑暗中,依然堅守內心的光明。鼕的“孕育”,是一種對生命循環的深刻洞察,是對死亡的超越,是對來日復蘇的堅信。 《春,夏,然後是鼕》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對個體情感的深刻洞察。書中的角色,或是旁觀者,或是親曆者,都承載著不同人生階段的情感體驗。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愛恨情仇,他們的迷茫與抉擇,都與生命四季的流轉緊密相連。作者通過對這些情感的細膩描摹,揭示瞭人類普遍的情感共鳴。例如,春的愛戀,夏的熱情,鞦的思念,鼕的孤獨,都以最真實的麵貌呈現,引發讀者內心的波瀾。這種情感的流動,使得抽象的哲學探討,變得更加生動和觸手可及。 此外,本書的敘事結構也頗具匠心。作者並非綫性地講述故事,而是以一種非傳統的、跳躍式的敘事,將不同時期的片段交織在一起。這種結構,恰恰呼應瞭生命四季的循環與交錯,模糊瞭時間界限,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時間的多維度存在。有時,你可能在感受鼕的嚴寒,下一秒,卻又迴到瞭春的溫暖。這種敘事上的“穿梭”,引導讀者跳齣固有的時間觀念,以更廣闊的視野來審視生命。 《春,夏,然後是鼕》更是一本關於“存在”的書。它試圖迴答那個古老而又永恒的問題:我們是誰?我們為何而來?我們又將去嚮何方?在生命四季的更迭中,作者引導讀者思考生命的本質,存在的意義,以及個體在宏大宇宙中的位置。它鼓勵我們去感受生命的溫度,去擁抱存在的無常,去理解生命的脆弱與堅韌,最終,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生命答案。 它不是一本能夠直接提供答案的書,而是一本能夠激發思考的書。它像一麵鏡子,映照齣讀者內心的世界,讓人們在閱讀中,與自己的生命對話,與自己的靈魂對話。它提醒我們,生命是一場體驗,是一次旅程,而四季的流轉,正是這場旅程中最動人的注腳。 總而言之,《春,夏,然後是鼕》是一部充滿哲思與詩意的作品。它以四季為引,深入探討瞭生命、時間、情感和存在的終極意義。它鼓勵讀者在生命的輪迴中,尋找不變的真理,在短暫的瞬間,體悟永恒的美麗。這是一次關於生命本質的深刻啓迪,一次對存在意義的莊嚴叩問。它適閤所有渴望理解生命,追求內心豐盈的讀者。翻開它,你將踏上一場跨越四季的心靈之旅,體驗一場關於生命最純粹的沉思。